分子共振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4675阅读:233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烹调炉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分子共振炉。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烹调炉具种类越来越多。烹调炉具主要有:燃气炉,电热炉、分子共振炉。其中,分子共振炉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烹调炉具,具有加热速度快、能耗低、环保、多功能、低成本等特点。目前,分子共振炉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红外线辐射使得气相分子共振,伴随共振气相分子温度升高,实现对待加热物体加热,例如炊具。由于气相分子较不稳定,导致气相分子共振过程较易发生爆炸,导致分子共振炉的安全可靠性较低。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分子共振炉,以提高其安全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共振炉,以提高其安全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子共振炉,包括:顶端具有传热孔的炉壳;设置于所述炉壳内的炉盘;与所述炉盘顶端相连且形成密闭室的单向导热板,所述单向导热板位于所述传热孔底端;设置于所述密闭室内且将所述密闭室分为发热室和液态分子共振室的电热转换发波体,所述液态分子共振室位于所述发热室的顶部;其中,所述发热室具有电热体,所述液态分子共振室具有液态介质;所述单向导热板自靠近所述液态分子共振室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液态分子共振室的一侧导热。优选的,所述单向导热板的垂直导热率大于其水平导热率。优选的,所述炉盘顶端设置有放置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的放置槽;所述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两侧分别与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和所述单向导热板相连的压紧环,所述压紧环位于所述放置槽内。优选的,所述电热体为电热丝,且呈螺旋管状;相邻的两个电热丝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或者绝缘层。优选的,所述电热体为带状电热体,且呈饼状;所述带状电热体的外表面具有绝缘层。优选的,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呈板状。优选的,所述炉壳包括:上炉壳,与所述上炉壳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的下炉壳。优选的,所述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位于所述炉壳和所述炉盘之间的隔热层。优选的,所述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与所述电热体相连且调节所述电热体功率的调功器。优选的,所述液态介质为醇类或醚类。本发明提供的分子共振炉的工作原理为:电热体加热电热转换发波体,使得液态介质的液态分子共振,液态介质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通过单向导热板向外传递,实现加热待加热物体。本发明提供的分子共振炉,通过设置液态分子共振室,液态分子共振室具有液态介质,利用液态分子共振产生热量实现加热待加热物体,与现有技术采用气态分子共振产生热量相比,由于液态分子较稳定,有效减小了共振过程中发生爆炸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该分子共振炉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子共振炉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中:1为上炉壳、2为单向导热板、3为压紧环、4为液态分子共振室、5为电热转换发波体、6为电热体、7为炉盘、8为隔热层、9为电热体引线、10为调功器、11为下炉壳、12为炉脚、13为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子共振炉,包括:顶端具有传热孔的炉壳;设置于炉壳内的炉盘7;与炉盘7顶端相连且形成密闭室的单向导热板2,该单向导热板2位于传热孔底端;设置于密闭室内且将密闭室分为发热室和液态分子共振室4的电热转换发波体5,液态分子共振室4位于发热室的顶部;其中,发热室具有电热体6,液态分子共振室4具有液态介质;单向导热板2自靠近液态分子共振室4的一侧向远离液态分子共振室4的一侧导热。可以理解的是,单向导热板2部分与传热孔重合,以实现向外传热。炉盘7有耐火材料制作,对于耐火材料的种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发热室和液态分子共振室4均具有密封性。电热转换发波体5吸收电热体6的热量并向液态介质辐射红外线,使液态介质共振。具体的,电热转换发波体5采用乳白石英材料制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子共振炉的工作原理为:电热体6加热电热转换发波体5,使得液态介质的液态分子共振,液态介质温度升高,液态介质的温度通过单向导热板2向外传递,实现加热待加热物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子共振炉,通过设置液态分子共振室4,液态分子共振室4具有液态介质,利用液态分子共振产生热量实现加热待加热物体,与现有技术采用气态分子共振产生热量相比,由于液态分子较稳定,有效减小了共振过程中发生爆炸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该分子共振炉的安全可靠性。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子共振炉,环保、无电磁辐射、无有毒气体排出、较为洁净;升温速度较快,通电数秒后,即可达烹调温度,电热转换效率高,节省电能。为了提高该分子共振炉的加热效率,优先选择单向导热板2的垂直导热率大于其水平导热率。可以理解的是,垂直导热率是指沿垂直于单向导热板2的方向,单向导热板2的导热率;水平导热率是指沿平行于单向导热板2的方向,单向导热板2的导热率。进一步的,单向导热板2的垂直导热率远大于其水平导热率。电热转换发波体5设置在密闭室内,存在多种设置方式,例如,炉盘7侧壁上设置有凹槽,电热转换发波体5插在凹槽内,具体的,电热转换发波体5与炉盘7固定连接。为了方便电热转换发波体5的固定,优先选择炉盘7顶端设置有放置电热转换发波体5的放置槽;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两侧分别与电热转换发波体5和单向导热板2相连的压紧环3,压紧环3位于所述放置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压紧环3具有耐热性能,压紧环3的顶端面与单向导热板2的底侧面平行。这样,通过压紧环3,可有效压紧电热转换发波体5,避免了该电热转换发波体5发生松动。上述分子共振炉中,电热体6存在多种结构,可选择电热体6为电热丝,且呈螺旋管状。为了避免发生短路,优先选择相邻的两个电热丝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或者绝缘层。还可选择电热体6为带状电热体,且呈饼状。为了避免发生短路,优先选择带状电热体的外表面具有绝缘层。当然,还可选择电热体6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优选的,电热转换发波体5呈板状,这样,便于将密闭室分为封闭的发热室和液态分子共振室4。当然,还可选择电热转换发波体5为管状。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优先选择炉壳包括:上炉壳1,与上炉壳1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的下炉壳11。优选的,上炉壳1和下炉壳11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具体的,螺纹连接件为紧固螺钉13。为了减小炉壳的温度,避免烫伤使用者,优先选择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位于炉壳和炉盘7之间的隔热层8。具体的,当炉壳包括上炉壳1和下炉壳11时,隔热层8位于下炉壳11和炉盘7之间。可以理解的是,隔热层8具有耐热性,对于隔热层8的具体材料,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地限定。为了提高使用性能,优先选择分子共振炉还包括:与电热体6相连且调节电热体6功率的调功器10。具体的,电热体6的电热体引线9伸出炉盘7外,穿过隔热层8,然后与调功器10连接;调功器10位于炉壳内,炉壳外设置有与调功器10相连的按钮,通过按钮和调功器10即可控制电热体6的功率,从而控制该分子共振炉的加热温度,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有效提高了使用性能。上述分子共振炉中,优先选择液态介质为醇类或醚类。这样,有利于实现液态分子共振,也便于液态介质升温。当然,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液态介质,并不局限于上述两种。优选的,炉壳底端具有炉脚12,以方便该分子共振炉的放置和使用。具体的,炉脚12可为四个或者三个,也可为其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