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型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4500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节水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俗称暖气片,是家庭供暖的终端设备,热源一般为城市集中供暖、小区自建锅炉房、家用壁挂炉等,通过热传导、辐射、对流把热量散发出来,使居室的温度得到提升。散热器在我国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使用较为普遍。目前,居室内安装的散热器多为以水为热传递介质的散热器,该种散热器通常包括上、下两个水管,两个水管之间连接有多根细管,多根细管与上、下水管连通,上水管上设置有进水口,下水管上设置有出水口,热水通过散热器后再由散热器传导热,这样不断循环进行热交换。但是,由于水具有一定的压力,散热器工作时,容易使水管爆裂,而在散热器不工作时,又容易将水管冻坏;另外,以水为热传递介质的散热器,还存在偷放水的问题,浪费水资源、影响供热质量,且热效率低、能耗大以及发热速度慢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节约水资源、保证供热质量、热效率高、能耗小、发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节水型散热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节水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由上散热铝壳、下散热铝壳、导热管及中空风道构成,所述的上散热铝壳与下散热铝壳上下平行设置,在下散热铝壳内穿装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热管,在上散热铝壳与下散热铝壳之间均匀布置有竖直设置的中空风道,该中空风道的上端深入上散热铝壳内,中空风道的下端与下散热铝壳内的导热管相抵接,所述的中空风道由光面风道及褶皱面风道构成,光面风道及褶皱面风道间隔设置。而且,所述的光面风道为风道本体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为平滑表面的结构,所述的褶皱面风道为风道本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为表面呈褶皱状的结构。而且,所述的上散热铝壳的前端面为一开口向前倒置的V形结构,在V形结构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制有散热孔。而且,所述下散热铝壳的前端面为一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而且,在各中空风道的左右两端板体的下部与所述下散热铝壳之间设置有进风口。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1.本节水型散热器,使用时,导热管通过温差能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下散热铝壳及中空风道上,在中空风道、进风口及上散热铝壳上散热孔的配合下,形成烟囱效应,大大增加空气对流速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褶皱面风道的设置以及弧形下散热铝壳的设置,有效加大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不怕冻,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而且,仅采用一条导热管的设计,形成直进直出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采暖系统的循环损耗,减少供热燃料消耗,节能效果明显,且不存在偷水放水的问题。2.本发明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节约水资源、保证供热质量、热效率高、能耗小、发热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节水型散热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本发明褶皱面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散热铝壳、2-褶皱面风道、3-光面风道、4-散热孔、5-下散热铝壳、6-导热管、7-上端面、8-下端面、9-中空风道、10-进风口、11-弧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一种节水型散热器,其创新之处在于:由上散热铝壳1、下散热铝壳5、导热管6及中空风道9构成,所述的上散热铝壳与下散热铝壳上下平行设置,在下散热铝壳内穿装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导热管,在上散热铝壳与下散热铝壳之间均匀布置有竖直设置的中空风道,该中空风道的上端深入上散热铝壳内,中空风道的下端与下散热铝壳内的导热管相抵接,所述的中空风道由光面风道3及褶皱面风道2构成,光面风道及褶皱面风道间隔设置。所述的光面风道为风道本体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为平滑表面的结构,所述的褶皱面风道为风道本体的前端面及后端面均为表面呈褶皱状13的结构。所述的上散热铝壳的前端面为一开口向前倒置的V形结构,在V形结构的上端面7及下端面8上分别制有散热孔4。所述下散热铝壳的前端面为一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11。在各中空风道的左右两端板体的下部与所述下散热铝壳之间设置有进风口10。使用时,导热管通过温差能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下散热铝壳及中空风道上,在中空风道、进风口及上散热铝壳上散热孔的配合下,形成烟囱效应,大大增加空气对流速度,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褶皱面风道的设置以及弧形下散热铝壳的设置,有效加大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不怕冻,杜绝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而且,仅采用一条导热管的设计,形成直进直出的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采暖系统的循环损耗,减少供热燃料消耗,节能效果明显,且不存在偷水放水的问题。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