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253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属于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烘干机主箱体、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上方与烘干机主箱体相通的热风发生系统、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一侧的茶叶上料系统和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底部的茶叶出料系统,烘干机主箱体中设有茶叶输送系统,茶叶输送系统至少包含两层输送层,茶叶输送系统进料端与茶叶上料系统配合,茶叶输送系统出料端与茶叶出料系统配合,上述的热风发生系统、茶叶上料系统、茶叶出料系统和茶叶输送系统由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上的控制系统控制。本实用新型优化烘干机主箱体结构,缩短热风进入烘干机箱体的路线,提高箱体内部透气性,采用分层运输进风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减少能耗损失。
【专利说明】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干燥方式主要包括烘干、炒干、晒干等,相应配套设备包括烘干机(手拉百叶式烘干机、网带式烘干机、链板式烘干机等)、炒干机(锅式炒干机、瓶式炒干机、筒式炒干机等)及晒干辅助设备等,其中晒干作业应用历史最久,但因存在环境制约明显、产品风味品质差等缺点而逐渐被淘汰,如今仅用于制作黑毛茶等低档茶类。烘干、炒干作业目前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所加工产品的风味品质各有特色。据尹军峰等的研究,炒干工艺有助于获得高锐的香气品质,烘干则利于香气清纯。就烘干设备而言,根据供热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燃柴、燃煤、燃气、电热式等不同类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对烘干设备的性能、功效、运行成本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燃柴、燃煤式烘干设备因环境污染严重而逐渐被其他方式所取代,燃气式烘干设备存在初期投资较高,温控稳定性差等缺点,电热式烘干设备虽具有干净、清洁、操作方便等优势,但热效率低,运行成本较高,普通中小型茶叶生产企业难以承受!因此,业界从未停止对传统烘干设备的改进、完善,拟研发出一种控温精准、热效率高、操作简便、生产量大的新式烘干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的技术方案。
[0004]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主箱体、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上方与烘干机主箱体相通的热风发生系统、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一侧的茶叶上料系统和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底部的茶叶出料系统,所述的烘干机主箱体中设有茶叶输送系统,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至少包含两层输送层,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进料端与茶叶上料系统配合,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出料端与茶叶出料系统配合,上述的热风发生系统、茶叶上料系统、茶叶出料系统和茶叶输送系统由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上的控制系统控制。
[0005]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机主箱体底部固定设置前支撑和后支撑,所述的前支撑和后支撑底部固定设置机脚,所述的茶叶出料系统设置在前支撑中。
[0006]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发生系统包括燃油机交换室和风扇机箱室,所述的燃油机交换室上设有燃油机,所述的燃油机连接热源交换器,所述的风扇机箱室上设有风机,所述的风机传动连接轴流风扇。
[0007]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上料系统包括上料侧面板和设置在上料侧面板之间的输送带,所述的上料侧面板上固定设置挡料板,所述的挡料板之间设置拨茶调节螺杆,所述的拨茶调节螺杆上固定设置拨茶器,所述的拨茶调节螺杆一侧固定设置拨茶调节把手。
[0008]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层包括滚轴和设置在滚轴上的冲孔链板。
[0009]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层的末端上方固定设置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
[0010]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交换器包括与燃油机连接的第一热流道、与第一热流道相通的第二热流道,与第二热流道平行的第三热流道及连接第二热流道和第三热流道的一组第四热流道,所述的第三热流道上设有出烟口。
[0011]上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结构紧凑,设计合理,通过燃油机燃烧获得热风,在风机作用下,使热风进入烘干机主箱体中,以得到特定干燥环境温度,随后需要干燥的在茶叶从茶叶上料系统均匀进入烘干机主箱体中,并在茶叶输送系统的作用下,使得茶叶在烘干机主箱体内输送行走,在热风作用下逐层完成蒸发水分、提升香气、改善滋味,作业完成后随茶叶出料系统运出烘干机外部,完成烘干作业。
[0012]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测量烘干机主箱体内温度并反馈至控制系统,速度快、精度高,有助于提高对设备温度的精准调控,降低温度波动带来的能耗损失。本实用新型优化烘干机主箱体结构,缩短热风进入烘干机箱体的路线,提高箱体内部透气性,采用分层运输进风提高对流换热系数,减少能耗损失。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进风模式,保证烘干机主箱体内第一层输送层中风量充足,提高烘干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热风发生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热源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烘干机主箱体;2-茶叶上料系统;201-上料侧面板;202_拨茶器;203-挡料板;204_拨茶调节螺杆;205_拨茶调节把手;3_控制系统;4_前支撑;5_后支撑;6-茶叶出料系统;7_热风发生系统;701_燃油机交换室;702_燃油机;703_风扇机箱室;704-风机;705_热源交换器;7051_第一热流道;7052_第二热流道;7053_第三热流道;7054-第四热流道;7055_出烟口 ;706_轴流风扇;707_连动装置;8-机脚;9_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0_茶叶输送系统;1001_滚轴;1002_冲孔链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所示,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箱体1、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上方与烘干机主箱体I相通的热风发生系统7、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 一侧的茶叶上料系统2和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底部的茶叶出料系统6。
[0021]烘干机主箱体I中设有茶叶输送系统10,茶叶输送系统10至少包含两层输送层,优选为包含四层输送层,茶叶输送系统10进料端与茶叶上料系统2配合,茶叶输送系统10出料端与茶叶出料系统6配合。每层输送层均包括滚轴1001和设置在滚轴1001上的冲孔链板1002。作业时茶叶从进料端进入烘干机主箱体1,掉落到最上层输送层的冲孔链板1002上面,随后随着冲孔链板1002在烘干机主箱体I内边运行边烘干,依次落到下层的输送层的冲孔链板1002,最后落到茶叶出料系统6上,并随茶叶出料系统6运行至烘干机主箱体I外面,完成烘干作业。烘干机主箱体I主体由侧板围构而成,在烘干机主箱体I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保温门板,起到很好地保温效果。烘干机主箱体I底部固定设置前支撑4和后支撑5,起到支撑作用。前支撑4和后支撑5均由侧板围构而成。前支撑4和后支撑5底部固定设置机脚8,方面固定或移动。其中茶叶出料系统6设置在前支撑4中。
[0022]热风发生系统2包括燃油机交换室701和风扇机箱室703。燃油机交换室701上设有燃油机702,燃油机702连接热源交换器705。热源交换器705包括与燃油机702连接的第一热流道7051、与第一热流道7051相通的第二热流道7052,与第二热流道7052平行的第三热流道7053及连接第二热流道7052和第三热流道7053的一组第四热流道7054,第三热流道7053上设有出烟口 7055。热源交换器705采用多管路对接结构,使得热交换更充分。风扇机箱室703上设有风机704,风机704通过设置的连动装置707传动连接轴流风扇706。运作时燃油机702燃油燃烧产生热量通过热源交换器705与轴流风扇706输送过来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冷风加热,并将热风鼓向烘干机主箱体I进行烘干作业。
[0023]茶叶上料系统2包括上料侧面板201和设置在上料侧面板201之间的输送带,上料侧面板201上固定设置挡料板203,挡料板203之间设置拨茶调节螺杆204,拨茶调节螺杆204上固定设置拨茶器202 (带锯齿的条带),拨茶调节螺杆204 —侧固定设置拨茶调节把手205。通过拨茶调节把手205和拨茶器202可调节拨茶频率。茶叶出料系统6也有输送带构成。
[0024]上述的热风发生系统7、茶叶上料系统2、茶叶出料系统6和茶叶输送系统10由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上的控制系统3控制。
[0025]为了精确控制烘干机主箱体I内的温度,在输送层的末端上方固定设置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该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连接控制系统3,实时向控制系统3传输温度信号。当茶叶输送系统10有四层输送层构成时,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设置在第一和第三层输送层的末端上方。以便精确控制烘干机主箱体I内的温度。
[0026]实际烘干作业操作时,先将控制系统3中的总电源打开,设置好烘干作业所需要的温度,再先后启动热风发生系统7、茶叶上料系统2、茶叶输送系统10和茶叶出料系统6的电源,热风由燃油机702加热后通过风机704鼓至烘干机主箱体I内。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将在茶叶倒入茶叶上料系统2,通过控制系统3调整好上料速度,并借助拨茶器202和拨茶调节把手205调节好拨茶频率直至最佳状态。在茶叶通过茶叶上料系统2的进料处均匀地送入烘干机主箱体I内,先运行至第一层输送层上进行干燥作业,当在茶叶走到第一层输送层末端时落到下面运动方向相反的第二层输送层上进行第二次干燥,再经第二层输送层落到最下层运动方向和第三层输送层上,直至落入茶叶出料系统6送出烘干机主箱体1,完成整个烘干作业过程。此外,作业时整个烘干机主箱体I的温度在由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控制系统3以及热风发生系统7的综合作用下,可以基本保持稳定不变。同时,可以根据茶叶的具体情况再细调多层在制品茶叶输送系统10的速度,以达到最佳的烘干效果。
[0027]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机主箱体(I)、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上方与烘干机主箱体(I)相通的热风发生系统(7)、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 一侧的茶叶上料系统(2)和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底部的茶叶出料系统(6),所述的烘干机主箱体(O中设有茶叶输送系统(10),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10)至少包含两层输送层,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10)进料端与茶叶上料系统(2)配合,所述的茶叶输送系统(10)出料端与茶叶出料系统(6)配合,上述的热风发生系统(7)、茶叶上料系统(2)、茶叶出料系统(6)和茶叶输送系统(10 )由设置在烘干机主箱体(I)上的控制系统(3 )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机主箱体(I)底部固定设置前支撑(4)和后支撑(5),所述的前支撑(4)和后支撑(5)底部固定设置机脚(8),所述的茶叶出料系统(6)设置在前支撑(4)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风发生系统(7)包括燃油机交换室(701)和风扇机箱室(703),所述的燃油机交换室(701)上设有燃油机(702),所述的燃油机(702)连接热源交换器(705),所述的风扇机箱室(703)上设有风机(704),所述的风机(704)传动连接轴流风扇(7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上料系统(2)包括上料侧面板(201)和设置在上料侧面板(201)之间的输送带,所述的上料侧面板(201)上固定设置挡料板(203),所述的挡料板(203)之间设置拨茶调节螺杆(204),所述的拨茶调节螺杆(204)上固定设置拨茶器(202),所述的拨茶调节螺杆(204)—侧固定设置拨茶调节把手(20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层包括滚轴(1001)和设置在滚轴(1001)上的冲孔链板(1002)。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层的末端上方固定设置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所述的红外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连接控制系统(3 )。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油式茶叶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源交换器(705)包括与燃油机(702)连接的第一热流道(7051)、与第一热流道(7051)相通的第二热流道(7052),与第二热流道(7052)平行的第三热流道(7053)及连接第二热流道(7052)和第三热流道(7053)的一组第四热流道(7054),所述的第三热流道(7053)上设有出烟口(7055)。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4063835SQ201420354856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王岳梁, 罗列万, 金晶, 袁海波, 尹军峰, 邓余良 申请人:余姚市姚江源茶叶茶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