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6728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贯流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与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网板。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网板,支撑过滤网的同时还作为贯流风扇的防护罩,有效避免在更换过滤网时贯流风扇可能导致的刮伤,且过滤网拆装方便,便于过滤网的更换。
【专利说明】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净化装置一般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贯流风扇及设于壳体内的过滤网,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进风口位置,空气由进风口进入空气净化装置,经过过滤网过滤后再由出风口排出,以实现对空气的净化。
[0003]空气净化装置一般是在壳体上对应过滤网的两端设置支撑结构,过滤网于贯流风扇的外侧安装于支撑结构上。而由于过滤网需要经常更换,在更换时,一般的空气净化装置操作较为麻烦,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结构,过滤网或者用户都可能会碰触到贯流风扇的叶片,导致刮伤的状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空气净化器过滤网拆装难、保护措施不足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贯流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与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网板。
[0006]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进风格栅并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网板与所述进风格栅之间,所述网板支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
[0007]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送风通道,所述贯流风扇用于将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由所述过滤网净化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通道,再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0008]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前面开口形成前开口,所述网板具有弯折的形状,包括支撑部、抵靠部及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靠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抵靠部的连接部,所述过滤网抵靠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抵靠部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壳体的前开口之间,所述抵靠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座体上。
[0009]优选地,所述网板为铁丝网。
[0010]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相对两端的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分别通过螺钉锁合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网板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网板的一端的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网板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臂及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所述网板的一端的钩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二端板上的通槽,所述钩部穿过所述通槽并卡合于所述通槽的槽壁上。
[0014]优选地,所述座体的顶部沿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向上延伸,所述座体的顶部朝向所述前开口的一侧设有减震垫,所述过滤网的末端抵靠所述减震垫。
[001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网板,支撑过滤网的同时还作为贯流风扇的防护罩,有效避免在更换过滤网时贯流风扇可能导致的刮伤,且过滤网拆装方便,便于过滤网的更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滤网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一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5]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参照图1及图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400、设置在壳体400内的底座200以及安装在底座200上的贯流风扇600,所述壳体400上设有出风口 420与进风口 440,所述进风口 440处安装有过滤网800,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600与所述过滤网800之间的网板9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板900为设有若干通孔的铁丝网,其即用于支撑所述过滤网800同时还作为贯流风扇600的防护罩,避免在更换过滤网800时贯流风扇800可能导致的刮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相比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空间占用率小,净化效率也较闻。
[002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00的顶部设置进风格栅并形成所述进风口440,所述过滤网800设置在所述网板900与所述进风格栅之间,所述网板900支撑所述过滤网800的底部。所述出风口 420形成在所述壳体400的底部,所述底座200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 420的送风通道(未标示),所述贯流风扇600用于将经所述进风口 440进入所述壳体400并由所述过滤网800净化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通道,再由所述出风口 420排出所述壳体400,有效净化空气,提升空气的洁净度。
[0029]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滤网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网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00的前面开口形成前开口 402,所述网板900具有弯折的形状,包括支撑部920、抵靠部940及设于所述支撑部920与所述抵靠部940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920和抵靠部940的连接部960,所述过滤网800抵靠于所述支撑部920上,所述抵靠部940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600与所述壳体400的前开口 402之间,所述抵靠部940远离所述连接部960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座体220上。更换过滤网800时,只需将前开口 402打开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由于有网板900的防护,有效避免贯流风扇800可能导致的刮伤。
[003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0包括座体220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220相对两端的第一端板240与第二端板260,所述第一端板240与所述第二端板260螺钉锁合安装于所述座体220上,所述网板900 —端与所述第一端板24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240固定连接,进而将所述网板900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200内。
[0032]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9,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二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第二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的配合示意图。
[00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网板9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902,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906,所述第一端板240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902设有第三连接部242,所述第二端板260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906设有第四连接部262,所述第一连接部9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42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906与所述第四连接部262相连接。
[003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902包括由所述网板900 —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板240延伸的第一延伸臂901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901远离所述网板900的一端的通孔903,所述第三连接部242为设于所述第一端板242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9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42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903由铁丝通过折弯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906包括由所述网板900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板260延伸的第二延伸臂905及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905远离所述网板900的一端的钩部907,所述第四连接部262为设于所述第二端板260上的通槽,所述钩部907穿过所述通槽并卡合于所述通槽的槽壁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钩部907由铁丝通过折弯形成。安装时,先将所述第二连接部906与所述第四连接部262卡合连接,在通过螺钉将所述第一连接部902与所述第三连接部242锁合在一起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0035]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座体220的顶部沿所述壳体400的后侧壁向上延伸,所述座体220的顶部朝向所述前开口 402的一侧设有减震垫,该减震垫采用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制作成片状,并且粘贴在座体顶部靠近过滤网末端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震垫是海绵700,所述过滤网800的末端抵靠所述海绵700 (如图4所示)。所述海绵700用于减小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及增强机体密封性。具体地,所述海绵700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220内。
[00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网板,支撑过滤网的同时还作为贯流风扇的防护罩,有效避免在更换过滤网时贯流风扇可能导致的刮伤,且过滤网拆装方便,便于过滤网的更换。
[00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底座以及安装在底座上的贯流风扇,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与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网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进风格栅并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网板与所述进风格栅之间,所述网板支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底座设有连通所述出风口的送风通道,所述贯流风扇用于将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并由所述过滤网净化的空气引导至所述送风通道,再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壳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面开口形成前开口,所述网板具有弯折的形状,包括支撑部、抵靠部及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抵靠部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抵靠部的连接部,所述过滤网抵靠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抵靠部设置在所述贯流风扇与所述壳体的前开口之间,所述抵靠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座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为铁丝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座体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座体相对两端的第一端板与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分别通过螺钉锁合安装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网板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网板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端板延伸的第一延伸臂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所述网板的一端的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一端板上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网板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板延伸的第二延伸臂及设于所述第二延伸臂远离所述网板的一端的钩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二端板上的通槽,所述钩部穿过所述通槽并卡合于所述通槽的槽壁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顶部沿所述壳体的后侧壁向上延伸,所述座体的顶部朝向所述前开口的一侧设有减震垫,所述过滤网的末端抵靠所述减震垫。
【文档编号】F24F1/00GK204084613SQ2014205429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李书彬, 王军民, 刘泉, 邓利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