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904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和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式空调器由采风部分、预过滤器、空气换热器和冷热源等结构组成,以达到空调的目的,发挥空调的作用。

对于传统的立式空调器,通常根据空调房间内工作人员的多少及其活动量,确定单一的控制方法,控制设备的运转状态及生产过程中的热、湿和散发量的多少,形成稳定的调节程序。但是,采用单一的控制方法,空调本身的结构简单,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也很难降低环境空气参数以及室内外空气参数的干扰。多年来,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在采用新型的调节设备和方法,合理地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能耗和运行费用,是空调器技术发展进步的首要目标。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立式空调器存在控制模式单一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立式空调器控制模式单一且工作效率低的缺点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

一种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所述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方法将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设置为独立的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其中所述第一风路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风路和新风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第一风路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同时空调本体中经热交换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引入第二风路,并从所述第二风路的前端送出。

进一步的,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关闭。

优选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为可旋转的第一弧形导板;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第一风路前端,阻挡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新风位时,阻挡所述第一风路后半段;旋转至工作位时,阻挡所述新风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弧形导板;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旋转至第二风路前端,阻挡以关闭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所述第一弧形导板旋转至新风位或工作位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旋转以贯通所述第二风路,同时将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所述第二风路前端送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路和第二风路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围绕所述第一风机旋转,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前端,处于工作位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一侧,处于新风位时,所述第一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一风机后端;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围绕所述第二风机旋转,空调器不工作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二风机前端,处于工作位时和新风位时,所述第二弧形导板处于所述第二风机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导板通过连接臂枢接在第一风机机架的上下侧;所述第二弧形导板通过连接臂枢接在第二风机机架的上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新风风道具有开设在所述空调本体侧壁上的进风口,所述新风风道中设置有新风模块。

优选的,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自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过滤网、第二级过滤网和除甲醛杀菌模块。

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通过控制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旋转,选通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在传统空调制冷制热状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风状态的工作模式,整体结构变化小,不影响空调器外部美观,功能模式齐全且使用便捷。

本发明同时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器,采用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空调送风。所述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在空调本体中设置有与室内连通的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与空调本体内部风道连通;所述方法还在空调本体内部风道中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设置在所述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的连通处;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工作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所述新风风道,同时将内部风道中经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处于新风位时,所述送风模式选择装置阻挡内部风道后半段并将所述新风风道中的新风引入内部风道前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前端送出。

本发明所提出的立式空调器具有功能多样、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应用本发明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一种工作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另一种工作状态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立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5为图1中送风模式选择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术语作一简要说明:下述在提到每个结构件的前端或后端时,是以结构件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来定义的;对于多个结构件的排列位置进行前或后的描述时,也是以多个结构件构成的装置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相对于使用者的位置所做的定义。下述的热交换空气是指空调内部经热交换器热交换后的空气;非热交换空气是指来自空调所处环境空间的空气,是相对于热交换空气而言,不是直接来自于蒸发器的部分空气。

请参考图1为应用本发明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立式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包括有空调本体1,空调本体1优选为类似椭圆形。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空调本体1内的基本结构限制,在空调本体1内形成有内部风道,具体来说,内部风道包括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在空调本体1的内部同时还形成有与第一风路A连通的新风风道C。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具有独立的出风口4和出风口10。新风风道C的进风口2形成在空调本体1侧壁上,进风口2与室内连通,新风风道C中设置有新风模块2-1,优选设置在空调本体1内部靠近进风口2的一端。新风模块2-1包括自空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过滤网2-1、第二级过滤网2-2和除甲醛杀菌模块2-3。其中第一级过滤网2-1为初效过滤网、第二级过滤网2-2为中、高效过滤网。室内空气从进风口2进入,从进风口2进入的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网2-1、第二级过滤网2-2和除甲醛杀菌模块2-3进行过滤净化。

参见图1至图4所示,第一风路A的出风口4和第二风路B的出风口10分别形成在空调本体1的前端,热交换器3设置在空调本体1的后端。在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中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8,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8之间设置有主机架7。从图1至图3所示的横向剖视图来看,第一风路A和第二风路B分别形成在主机架7的两侧。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8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风机机架7-1和第二风机机架7-2。第一风机机架7-1和第二风机机架7-2上具有多个横向隔板。

参见图1至图5所示,在第一风路A和新风风道C的连通处设置有送风模式选择装置5。送风模式选择装置5优选由如图5所示的弧形导板5-1旋转选择不同工作模式。作为备选方案,也可以选用其它形状的导板实现同样的功能。然而,对于椭圆形的空调本体1来说,弧形导板5-1既可以与外壳整体匹配,还可以围绕第一风机6旋转,具有更好的空气动力特性,是最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弧形导板5上下端分别固定设置一连接臂5-2和5-3,并通过连接臂5-2和5-3枢接在第一风机机架7-1的上下侧。第一风机6和弧形导板5-1之间不发生干涉,结构稳定性好。

具体来说,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空调处于至少三个工作状态。空调器不工作时,第一弧形导板5-1设置在第一风路A的前端,阻挡以关闭第一风路前端出风口4。同样,对于第二风路B,由第二弧形导板9-1阻挡以关闭第二风路前端出风口10。也就是说,第一弧形导板5-1和第二弧形导板9-1分别位于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8的前端。

当空调处于正常的制冷或制热状态时,第一弧形导板5-1沿空调本体1的内壁围绕第一风机6旋转至位于第一风机6的一侧并阻挡所述新风风道C。第一弧形导板5-1阻挡新风风道C时,通过空调本体1内壁上的限位端12的限位作用,保持弧顶切线基本维持与进风口2的中心线垂直。由于第一弧形导板5-1的弦长和进风口2的宽度基本一致,因此,第一弧形导板5-1可以阻挡新风风道C进风进入第一风路A,同时将第一风路A中经空调本体1后部热交换器3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第一风路A的前端出风口4送出,即第一弧形导板5-1处于工作位。而当第一弧形导板5-1处于工作位时,第二弧形导板9-1也由第二风路B的前端出风口10处围绕第二风机8的旋转至空调本体1的内壁一侧且同时位于第二风机8的一侧,空调本体1后部经由热交换器3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第二风路B的前端10送出。

当空调处于新风状态时,第一弧形导板5-1继续沿旋转至工作位的旋转方向沿空调本体1的内壁围绕第一电机6旋转,直至位于第一电机6的后端并阻挡第一风路A的后半段。此时,第一弧形导板5-1将新风风道C中的新风引入第一风路A的前半段D并将新风从第一风路A的前端出风口4中送出,从而在新风风道C和第一风路A的前半段D中形成U型的新风风道。在主机架7后端靠近第一风路A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端13。限位端13和第一弧形导板5-1的边沿形成卡接配合,限定第一弧形导板5-1维持在新风位。当第一弧形导板5-1处于新风位时,第二弧形导板9-2依旧通过限位端11维持在空调本体1内壁一侧,即第二风机8的一侧,空调本体1后部经由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第二风路B的前端出风口10送出。

类似的,第二弧形导板9-1通过连接臂9-2枢接在第二风机机架7-2的上下端(下端连接臂图中未示出)。第一弧形导板5-1和第二弧形导板9-1的旋转均通过电机驱动控制。其中,第一弧形导板5-1的旋转角度为0-180度,第二弧形导板9-1的旋转角度为0-90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6和第二风机8优选为轴流风机,也可以采用常见的贯流风机。选用双风机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采用单风机的立式空调也可以应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送风。采用单风机的立式空调中不设置第二风路B、第二风机8以及第二弧形导板9-1及相应的结构。采用单风机的立式空调应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送风时,同样至少包括正常工作模式和新风模式两种工作状态。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送风模式选择装置,如弧形导板,沿空调本体内壁旋转至风机一侧以阻挡新风风道,同时将经空调本体后部热交换器交换后的热交换空气从内部风道前端出风口送出。处于新风模式时,送风模式选择装置继续沿空调本体内壁旋转至风机后侧以阻挡内部风道的后半段并将新风从内部风道的前半段引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通过控制送风模式选择装置旋转,选通新风风道和内部风道,在传统空调制冷制热状态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风状态的工作模式,整体结构变化小,不影响空调器外部美观,功能模式齐全且使用便捷。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空调送风的立式空调器。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的具体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赘述,采用上述多模式空调送风方法控制空调送风的立式空调器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