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085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有轴流风扇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具有轴流风扇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作为这样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备例如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且在前表面部下侧形成有吹出口的框体。并且,在框体的内部收容有在吸入口的下游侧设置的轴流风扇及在轴流风扇的下游侧设置的热交换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2510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伴随着功能的提高,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尺寸逐年变大。因此,收容热交换器的框体也需要大型化。然而,室内机的纵向及横向的尺寸由于装配等制约而达到极限。因此,对应于热交换器的尺寸而能够伸长的仅是框体的前后方向(进深)。而且,以往,热交换器及风扇等那样的重物安装在构成框体的背面部的背面板上。

在此,当采用轴流风扇作为室内机的风扇时,需要将轴流风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方。即,伴随着热交换器的大型化,轴流风扇的配置位置成为从背面板向前方离开的位置。而且,对轴流风扇进行驱动的电动机也伴随着热交换器的大型化而配置在从背面板向前方离开的位置。因此,在具有轴流风扇的以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存在如下的课题:在将轴流风扇及对该轴流风扇进行驱动的电动机安装于背面板时,伴随着热交换器的大型化,作用于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的螺纹孔)的力矩变大,该螺纹孔有时会破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特征在于得到一种当将轴流风扇及对该轴流风扇进行驱动的电动机安装于背面板时,能够降低作用于安装部的力矩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备:框体,其在上表面部形成有吸入口,在比该吸入口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吹出口,且具有构成背面部的背面板;风扇单元,其具有形成有喇叭口的风扇外框、设于所述喇叭口的轴流风扇、及驱动该轴流风扇的电动机,所述风扇单元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所述吸入口的下游侧;及热交换器,其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的所述轴流风扇的下游侧,使制冷剂与通过所述轴流风扇被吸入到所述框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背面板具有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一对支承臂,所述风扇单元由一对所述支承臂从下方支承。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背面板具有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一对支承臂,具有轴流风扇及电动机的风扇单元由该一对支承臂支承。因此,在将轴流风扇及驱动该轴流风扇的电动机向背面板安装时,能够降低作用于安装部的力矩,能够防止安装部的螺纹孔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3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及清扫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7的A部放大图。

图9是图7的B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背面板的右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背面板的左视图。

图12是图7的C-C剖视图。

图13是图7的D-D剖视图。

图14是图2的E-E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F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4的G部放大图。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下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H部放大图。

图19是表示将风扇单元从图18所示的状态向前方拉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左前方下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I部放大图。

图22是表示将风扇单元从图21所示的状态向前方拉出后的状态的图。

图23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右侧板的立体图。

图24是从右后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左侧板的立体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作用在热交换器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以往的安装结构时的、作用在热交换器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作用在风扇单元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图2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风扇单元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以往的安装结构时的、作用在风扇单元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图1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3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侧视剖视图。而且,图5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风扇单元及清扫单元的分解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的图的左侧为室内机100的正面侧。

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具备:框体1,其在上表面部形成有吸入口4,且在比该吸入口4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吹出口5;风扇单元30,其具有例如作为螺旋桨式风扇的轴流风扇33;以及热交换器60,其使制冷剂与通过轴流风扇33被吸入到框体1内的空气(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体1的下表面部形成有吹出口5。

框体1呈大致长方体的箱形形状,由背面板2及外观设计板3构成。背面板2构成框体1的背面部。外观设计板3构成框体1的前表面部(正面部)、左右侧面部、上表面部及下表面部。即,吸入口4及吹出口5形成在外观设计板3上。而且,在吹出口5设有调整从该吹出口5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朝向的上下风向板5a、及调整从该吹出口5吹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的朝向的左右风向板(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背面板2及外观设计板3来构成框体1,但是这只不过是框体1的一例。

风扇单元30设置在框体1内的吸入口4的下游侧。该风扇单元30具备形成有喇叭口32的风扇外框31、设于喇叭口32的至少1个轴流风扇33、及对轴流风扇33进行驱动的电动机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轴流风扇33沿着框体1的左右方向并列设置。因此,在风扇外框31上,沿着框体1的左右方向也并列设置有2个喇叭口32。需要说明的是,轴流风扇33的个数只不过是一例,轴流风扇33的个数只要基于室内机100所要求的风量而适当决定即可。而且,对轴流风扇33进行驱动的电动机34内置于轴流风扇33的轮毂部33a(参照后述的图14)。

这样构成的风扇单元30安装于框体1的背面板2。关于风扇单元30向背面板2安装的安装结构的详情,在后文叙述。

热交换器60在框体1内设置于轴流风扇33即风扇单元30的下游侧。该热交换器60具备热交换器主体61,该热交换器主体61使制冷剂与被吸入到框体1内的空气(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该热交换器主体61从框体1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具有第一热交换元件62、第二热交换元件63、第三热交换元件64及第四热交换元件65。第一热交换元件62、第二热交换元件63、第三热交换元件64及第四热交换元件65分别由隔着规定的间隔并列设置的多个传热翅片67和沿着传热翅片67的并列设置方向而贯通这些传热翅片67的多个传热管68构成。

另外,第一热交换元件62、第二热交换元件63、第三热交换元件64及第四热交换元件65形成为相同尺寸,配置成侧视观察呈W字状。需要说明的是,热交换器主体61的结构没有限定为该结构。可以使各热交换元件的尺寸不同,热交换元件的个数(即侧视观察形状)也是任意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60具备在热交换器主体61的左右侧端部安装的一对侧板(右侧板70、左侧板80)。热交换器60经由上述右侧板70及左侧板80而安装于框体1的背面板2。关于热交换器60向背面板2安装的安装结构的详情,在后文叙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在框体1内还设有清扫单元90、泄放盘97及电气元件箱98。

清扫单元90具备盒91、过滤器94及清扫机构95。盒91是对应于轴流风扇33而设置的结构,配置在轴流风扇33的上方(例如吸入口4)。而且,在盒91的与轴流风扇33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92。该盒91收容有从吸入到框体1内的空气除去尘埃的过滤器9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轴流风扇33。因此,盒91及过滤器94也对应于轴流风扇33而设置2个。并且,将附着于过滤器94的尘埃除去并积存的清扫机构95设置在这些盒91之间。盒91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使过滤器94沿左右方向移动,成为在其移动中途将附着于过滤器94的尘埃除去的结构。

该清扫单元90由风扇单元30从下方支承。

泄放盘97配置在热交换器60的下方,接受从该热交换器60滴下的露水并进行回收。由泄放盘97回收的露水经由未图示的排水管向框体1的外部排出。

电气元件箱98收容有对驱动轴流风扇33的电动机34的转速等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等。该电气元件箱98配置在热交换器60的右侧。

[风扇单元30及热交换器60的安装结构]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扇单元30及热交换器60的安装结构的详情。

(风扇单元30的安装结构)

以往,热交换器及风扇等那样的重物安装在构成框体的背面部的背面板上。在此,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那样采用轴流风扇33的情况下,需要将轴流风扇33配置在热交换器60的上方。即,伴随着热交换器60的大型化,轴流风扇33的配置位置成为从背面板2向前方离开的位置。而且,驱动轴流风扇33的电动机34也伴随着热交换器60的大型化而配置在从背面板2向前方离开的位置。因此,在具有轴流风扇33的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在将轴流风扇33及电动机34通过以往的结构安装于背面板2的情况下,伴随着热交换器60的大型化,在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2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变大,该安装部的螺纹孔可能会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设为通过风扇单元30支承清扫单元90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的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2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进一步增大,该安装部的螺纹孔更可能会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出于谋求轻量化等目的,也设想通过树脂来形成背面板2。当通过树脂来形成背面板2时,安装部的螺纹孔更可能会破损。

然而,如以下所示,通过在背面板2上设置向前方突出的一对支承臂10、20,并使该支承臂10、20从下方支承风扇单元30,由此能够防止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2的螺纹孔)的破损。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风扇单元30的安装结构的详情。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图7是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的A部放大图。图9是图7的B部放大图。图10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背面板的右视图。图11是表示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背面板的左视图。图12是图7的C-C剖视图。图13是图7的D-D剖视图。图14是图2的E-E剖视图。图15是图14的F部放大图。而且,图16是图14的G部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及图7中,也图示出支承于风扇单元30的清扫单元90。

如图6、7等所示,背面板2具备向前方突出设置的一对支承臂10、20。如图8、10、12等所示,向背面板2的右侧突出设置的支承臂10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状。而且,支承臂10通过使内部为中空形状而实现轻量化,而且,通过在内部设置肋18来确保支承臂10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臂10的一侧面(面向框体1的中心侧的左侧面)开口。像这样一侧面开口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称为棱柱形状。

另外,在支承臂10的前端部形成有阶梯11。因此,支承臂10的前端部具备第一前端部12和与该第一前端部12相距阶梯11量地在后方配置的第二前端部13。

在第一前端部12设有向前方突出的轮毂部14及定位销16。而且,在轮毂部14形成有用于固定风扇单元30的螺纹孔14a。定位销16是为了在对风扇单元30进行螺纹固定之前对风扇单元30进行定位而使用的部件。

在此,螺纹孔14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螺纹孔。

在第二前端部13设有向前方突出的轮毂部15及定位销17。而且,在轮毂部15形成有用于将热交换器60固定的螺纹孔15a。定位销17是为了在对热交换器60进行螺纹固定之前对热交换器60进行定位而使用的部件。

如图9、11、13等所示,在背面板2的左侧突出设置的支承臂20也形成为与支承臂10大致同样的形状。详细而言,支承臂20形成为大致四棱柱形状。而且,支承臂20通过将内部形成为中空形状而实现轻量化,而且,通过在内部设置肋28来确保支承臂20的强度。

另外,在支承臂20的前端部形成有阶梯21。因此,支承臂20的前端部具备第一前端部22和与该第一前端部22相距阶梯21量地在后方配置的第二前端部23。

在第一前端部22设有向前方突出的轮毂部24及定位销26。而且,在轮毂部24形成有用于将风扇单元30固定的螺纹孔24a。定位销26是为了在对风扇单元30进行螺纹固定之前对风扇单元30进行定位而使用的部件。

在此,螺纹孔24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螺纹孔。

在第二前端部23设有向前方突出的轮毂部25。而且,在轮毂部25形成有用于将热交换器60固定的螺纹孔25a。需要说明的是,如后所述,轮毂部25也作为在对热交换器60进行螺纹固定之前用于对热交换器60进行定位的定位销而发挥功能。

在此,轮毂部25相当于本发明的定位销。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臂10、20没有限定为大致四棱柱形状。例如,可以将支承臂10、20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及大致四棱柱形状以外的大致棱柱形状。但是,支承臂10、20优选为大致棱柱形状。这是因为能够以面接触的方式支承风扇单元30。

如图14、15、16所示,在风扇单元30的风扇外框31的下表面,在与形成于背面板2的右侧的支承臂10的上部相向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引导槽35。而且,在风扇单元30的风扇外框31的下表面,在与形成于背面板2的左侧的支承臂20的上部相向的位置,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引导槽45。

引导槽35是供支承臂10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插入的结构,形成在从风扇外框31的下表面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外侧引导壁36及内侧引导壁37之间。而且,引导槽35的前面侧由安装板38闭塞至少一部分。即,引导槽35成为下方及后方开口的形状。而且,安装板38与支承臂10的前方即支承臂10的前端部(更详细而言为第一前端部12)相向地配置。在安装板38的与形成于第一前端部12的轮毂部14处的螺纹孔14a相向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9。而且,在安装板38的与第一前端部12的定位销16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40(贯通孔)(参照图6)。

在此,贯通孔3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贯通孔,定位孔4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凹部。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40不需要贯通。

引导槽45是供支承臂20沿前后方向滑动自如地插入的结构,形成在从风扇外框31的下表面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外侧引导壁46及内侧引导壁47(参照图5)之间。而且,引导槽45的前面侧由安装板48闭塞至少一部分。即,引导槽45成为下方及后方开口的形状。而且,安装板48与支承臂20的前方即支承臂20的前端部(更详细而言为第一前端部22)相向地配置。在安装板48的与形成于第一前端部22的轮毂部24处的螺纹孔24a相向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49。而且,在安装板48的与第一前端部22的定位销26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50(贯通孔)(参照图6)。

在此,贯通孔49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贯通孔,定位孔5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凹部。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50不需要贯通。

即,将插入到安装板38的贯通孔39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形成的螺纹孔14a中,将插入到安装板48的贯通孔49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形成的螺纹孔24a中,由此,成为由支承臂10、20从下方支承的风扇单元30固定于支承臂10、20的结构。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从框体1的前面侧进行风扇单元30的螺纹固定作业,能够提高风扇单元30的安装作业性。

(热交换器60的安装结构)

如上所述,热交换器60安装在构成框体的背面部的背面板上。并且,伴随着热交换器60的大型化,热交换器60的重心成为从背面板2向前方离开的位置。因此,在将热交换器60通过以往的结构安装于背面板2的情况下,伴随着热交换器60的大型化,在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2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变大,该安装部的螺纹孔可能会破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出于谋求轻量化等目的,也设想通过树脂形成背面板2。当通过树脂形成背面板2时,安装部的螺纹孔更可能会破损。

然而,如以下所示,通过设为在一对支承臂10、20上安装热交换器60的结构,能够防止安装部的螺纹孔(形成于背面板2的螺纹孔)的破损。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热交换器60的安装结构的详情。

图1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右前方下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图18是图17的H部放大图。图19是表示将风扇单元从图18所示的状态向前方拉出后的状态的图。图20是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从左前方下侧观察背面板、热交换器及风扇单元的组装立体图。图21是图20的I部放大图。图22是表示将风扇单元从图21所示的状态向前方拉出后的状态的图。图23是从右前方上侧观察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右侧板的立体图。而且,图24是从右后方上侧观察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左侧板的立体图。

如图17、18、19、23所示,在热交换器主体61的右侧端部设置的右侧板70具备与热交换器主体61连接的侧板主体71和从该侧板主体71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安装部72。侧板主体71例如通过焊接而连接于热交换器主体61的右侧端部。安装部72与支承臂10的前方即支承臂10的前端部(更详细而言为第二前端部13)相向地配置。在安装部72的与形成于第二前端部13的轮毂部15处的螺纹孔15a相向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73。而且,在安装部72的与第二前端部13的定位销17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孔74(贯通孔)。

在此,贯通孔7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贯通孔,定位孔7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凹部。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孔74不需要贯通。

如图20、21、22、24所示,在热交换器主体61的左侧端部设置的左侧板80具备与热交换器主体61连接的侧板主体81和从该侧板主体81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安装部82。在热交换器主体61的左侧端部,2条传热管68由U字状配管连接。另一方面,在侧板主体81的与U字状配管相向的位置形成有传热管保持孔81a。通过向该传热管保持孔81a插入U字状配管,从而将侧板主体81连接于热交换器主体61的左侧端部。安装部82与支承臂20的前方即支承臂20的前端部(更详细而言为第二前端部23)相向地配置。在安装部82的与形成于第二前端部23的轮毂部25处的螺纹孔25a相向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83。而且,在安装部72的贯通孔83的外周部形成有向后方(背面板2侧)突出的凸缘84。即,在贯通孔83的后方形成有以凸缘84为外周壁的凹部。并且,成为在支承臂20的第二前端部23形成的轮毂部25的前端部插入于该凹部的结构。

在此,贯通孔8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贯通孔,以凸缘84为外周壁的凹部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凹部。

即,将插入到安装部72的贯通孔73的螺钉75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10的第二前端部13形成的螺纹孔15a中,将插入到安装部82的贯通孔83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20的第二前端部23形成的螺纹孔25a中,由此,成为热交换器60固定于支承臂10、20的结构。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从框体1的前面侧进行热交换器60的螺纹固定作业,能够提高热交换器60的安装作业性。

(风扇单元30及热交换器60的安装动作)

如上所述构成的风扇单元30及热交换器60的安装动作按照如下的次序进行。

在将风扇单元30及热交换器60向背面板2的支承臂10、20安装时,首先,安装热交换器60。

在将热交换器60向支承臂10、20安装时,将在支承臂10的第二前端部13设置的定位销17插入在右侧板70的安装部72形成的定位孔74中。而且,将在支承臂20的第二前端部23设置的轮毂部25插入在左侧板80的安装部82形成的以凸缘84为外周壁的凹部中。由此,能够将热交换器60相对于支承臂10、20进行预定位,从而后述的螺纹固定作业变得容易。即,右侧板70的安装部72的贯通孔73与支承臂10的第二前端部13的螺纹孔15a的位置对合、及左侧板80的安装部82的贯通孔83与支承臂20的第二前端部23的螺纹孔25a的位置对合变得容易。

在将热交换器60相对于支承臂10、20进行了预定位之后,将热交换器60螺纹固定于支承臂10、20。详细而言,将插入到右侧板70的安装部72的贯通孔73的螺钉75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10的第二前端部13形成的螺纹孔15a中(参照图18、19等),将插入到左侧板80的安装部82的贯通孔83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20的第二前端部23形成的螺纹孔25a中,由此,热交换器60固定于支承臂10、20。

图25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的说明图。而且,图26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热交换器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以往的安装结构时的、作用在热交换器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5及图26所示的G1是热交换器60的重心。

以往的室内机在背面板上不具备本实施方式说明的支承臂10、20。因此,在通过以往的安装结构将热交换器60安装于背面板2的情况下,热交换器60的安装位置成为图26的Z2位置。因此,安装位置Z2与热交换器60的重心G1之间的距离变大,故在形成于背面板2的安装位置Z2处的螺纹孔(用于固定热交换器60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M2变大,该螺纹孔可能会破损。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热交换器60安装于支承臂10、20的第二前端部13、23。因此,热交换器60的安装位置成为图25的Z1位置。从而能够减小安装位置Z1与热交换器60的重心G1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在形成于背面板2的安装位置Z1处的螺纹孔15a、25a(用于固定热交换器60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M1。因此,能够防止螺纹孔15a、25a的破损。

此时,在将热交换器60形成为侧视观察呈W字形状时,如图25所示,优选使支承臂10、20的第二前端部13、23伸长至与第二热交换元件63或第三热交换元件64的上端部相向的位置(图25所示的W的范围)。在将热交换器60构成为侧视观察呈W字形状的情况下,热交换器60的重心位于上述W的范围附近。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螺纹孔15a、25a上作用的力矩M1,能够进一步防止螺纹孔15a、25a的破损。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热交换元件62、第二热交换元件63、第三热交换元件64及第四热交换元件65形成为相同尺寸。因此,热交换器60的重心位于上述W的范围内。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螺纹孔15a、25a上作用的力矩M1,能够进一步防止螺纹孔15a、25a的破损。

在将热交换器60固定于支承臂10、20之后,将风扇单元30向背面板2的支承臂10、20上安装。此时,首先,将风扇单元30载置于支承臂10、20的上部。在此,在风扇单元30形成有引导槽35、45。因此,在将风扇单元30载置于支承臂10、20的上部时,向引导槽35插入支承臂10,向引导槽45插入支承臂20(参照图19、22)。由此,风扇单元30被预定位于支承臂10、20。这样,通过对风扇单元30进行预定位,从而后述的风扇单元30的螺纹固定作业变得容易。即,安装板38的贯通孔39与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的螺纹孔14a的位置对合、及安装板48的贯通孔49与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的螺纹孔24a的位置对合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只要引导槽35及引导槽45中的至少1个存在,就能够对风扇单元30进行预定位。

然后,当将风扇单元30向背面板2压入时,即,从图19、22所示的状态成为图18、21所示的状态时,安装板38与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接触,安装板48与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接触。如上所述,支承臂10在第一前端部12与第二前端部13(热交换器60的安装部)之间形成有阶梯11。而且,支承臂20在第一前端部22与第二前端部23(热交换器60的安装部)之间形成有阶梯21。因此,能够防止安装板38与热交换器60的安装部72干涉,并能够防止安装板48与热交换器60的安装部82干涉。

另外,在使安装板38与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接触时,在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设置的定位销16插入于在安装板38形成的定位孔40中。同样,在使安装板48与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接触时,在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设置的定位销26插入于在安装板48形成的定位孔50中。由此,能够将风扇单元30更高精度地预定位于支承臂10、20。即,安装板38的贯通孔39与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的螺纹孔14a的位置对合、及安装板48的贯通孔49与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的螺纹孔24a的位置对合变得更加容易。

在此,向安装板38、48的定位孔40、50插入定位销16、26的作业在通过引导槽35、45和支承臂10、20将风扇单元30粗定位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向安装板38、48的定位孔40、50插入定位销16、26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在如上所述地将风扇单元30进行了预定位之后,将风扇单元30向支承臂10、20进行螺纹固定。详细而言,将插入到安装板38的贯通孔39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10的第一前端部12形成的螺纹孔14a中,将插入到安装板48的贯通孔49的螺钉拧入并固定于在支承臂20的第一前端部22形成的螺纹孔24a中,由此,风扇单元30被固定于支承臂10、20。

图27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作用在风扇单元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而且,图28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的风扇单元的安装结构采用了以往的安装结构时的、作用在风扇单元的安装部的螺纹孔上的力矩的说明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7及图28所示的G2是风扇单元30的重心。

以往的室内机在背面板不具备本实施方式说明的支承臂10、20。因此,在通过以往的安装结构将风扇单元30安装于背面板2的情况下,风扇单元30的安装位置成为图28的Z4位置。因此,安装位置Z4与风扇单元30的重心G2之间的距离变大,故在形成于背面板2的安装位置Z4处的螺纹孔(用于固定风扇单元30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M4变大,该螺纹孔可能会破损。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成为通过支承臂10、20来支承风扇单元30的一部分载荷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在用于固定风扇单元30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因此能够防止该螺纹孔的破损。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00中,风扇单元30安装于支承臂10、20的第一前端部12、22。因此,风扇单元30的安装位置成为图27的Z3位置。从而,能够减小安装位置Z3与风扇单元30的重心G2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小在形成于背面板2的安装位置Z3处的螺纹孔14a、24a(用于固定风扇单元30的螺纹孔)上作用的力矩M3。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螺纹孔14a、24a的破损。

此时,优选使支承臂10、20的第一前端部12、22伸长至比风扇单元30的重心G2靠前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利用支承臂10、20来支承风扇单元30的全部载荷,因此在用于固定风扇单元30的螺纹孔上不再作用有力矩,能够可靠地防止该螺纹孔的破损。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支承臂10、20的第一前端部12、22形成有风扇单元30固定用的螺纹孔14a、24a的情况以外的情况,即,在螺纹孔14a、24a以外的场所形成有风扇单元30固定用的螺纹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该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2背面板,3外观设计板,4吸入口,5吹出口,5a上下风向板,10支承臂,11阶梯,12第一前端部,13第二前端部,14轮毂部,14a螺纹孔,15轮毂部,15a螺纹孔,16定位销,17定位销,18肋,20支承臂,21阶梯,22第一前端部,23第二前端部,24轮毂部,24a螺纹孔,25轮毂部,25a螺纹孔,26定位销,28肋,30风扇单元,31风扇外框,32喇叭口,33轴流风扇,33a轮毂部,34电动机,35引导槽,36外侧引导壁,37内侧引导壁,38安装板,39贯通孔40定位孔(贯通孔),45引导槽,46外侧引导壁,47内侧引导壁,48安装板,49贯通孔,50定位孔(贯通孔),60热交换器,61热交换器主体,62第一热交换元件,63第二热交换元件,64第三热交换元件,65第四热交换元件,67传热翅片,68传热管,70右侧板,71侧板主体,72安装部,73贯通孔,74定位孔(贯通孔),75螺钉,80左侧板,81侧板主体,81a传热管保持孔,82安装部,83贯通孔,84凸缘,90清扫单元,91盒,92开口部,94过滤器,95清扫机构,97泄放盘,98电气元件箱,100室内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