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4113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超声波加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涉及加湿器,更详细地,涉及通过提供可有效地进行清洗的结构来抑制细菌繁殖的超声波加湿器。



背景技术:

通常,加湿器为用于向干燥的室内提供湿气的装置,加湿器根据加湿方式区分为利用超声波的超声波式加湿器、利用加热器的加热式加湿器及对流方式的气化式加湿器等。

其中,超声波加湿器利用设置于水槽内部的振子的超声波振动将水变化为微细的水滴,之后,利用送风风扇等使微细的水滴以雾化状态进行喷雾。

但是,通常,超声波加湿器具有翻转水箱来安装的结构,因此,无法顺利地清洗内部,由于其带来的细菌问题,可诱发加湿器杀菌剂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通过采用便于清洗加湿器内部的结构来可无细菌顾虑地进行完整的清洗并安全地使用的超声波加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如下的超声波加湿器,即,在收容有水的水箱内部中超声波加湿模块以潜水方式漂浮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加湿形成加湿粒子来向外部直接或间接地排出,通过提供可有效地进行清洗的结构来抑制细菌繁殖。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限制于在上述内容中所提及的(多个)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不被提及的其他(多个)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包括:水箱,收容用于产生加湿粒子的水;水箱盖,覆盖上述水箱的上部开放面,设置有用于排出加湿粒子的加湿粒子排出口;以及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在收容于上述水箱的水中以潜水方式漂浮,利用超声波生成加湿粒子。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还可包括加湿粒子排出风扇,通过控制上述水箱内部的空气流动来将上述加湿粒子向外部直接或间接地排出。

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可通过调节风扇的旋转方向来使空气从上述水箱的内部向外部流出,以使上述加湿粒子通过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直接排出。

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可通过调节风扇的旋转方向来使空气从上述水箱的外部向内部流入,以使上述加湿粒子通过上述加湿粒子排出口间接排出。

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可设置于上述水箱或上述水箱盖。

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可从收容于上述水箱的水的水面维持规定深度。

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可通过与上述水箱、上述水箱盖或漂浮于上述水的漂浮体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接来维持规定深度。

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可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便在上述水箱的外部以无线的方式控制加湿量。

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可通过利用上述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电传送以无线的方式接收电来进行驱动。

上述无线通信模块可利用包括遥控器或便携终端的外部调节器接收远程控制信号,可基于所接收的上述远程控制信号来进行关于加湿量控制或无线电传送的工作。

上述水箱盖能够以旋转式、磁铁式或强制插入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与上述水箱相结合。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于详细的说明及附图。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收容有水的水箱内部中超声波加湿模块以潜水方式漂浮的状态下,通过超声波加湿形成加湿粒子来向外部直接或间接地排出,通过提供可有效地进行清洗的结构来抑制细菌繁殖。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采用利用风扇的间接排出,仅排出微细的加湿粒子,使加湿性能最大化,并大大增进风扇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的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的再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及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发明的优点和/或特征及实现这些的方法更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各种方式实施,只是,本实施例用于使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仅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100包括水箱110、水箱盖120、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及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

上述水箱110为设置有用于收容产生加湿粒子的水的收容空间的水槽。如上所述,上述水箱110以在内部的收容空间收容水的结构设计,即使受外部的冲击也不会轻易地倒下,因此,可提供稳定性。

如附图所示,上述水箱110能够以圆筒形形成,可根据需求,以其他多种形态形成。例如,上述水箱110能够以截面呈四边形的六面体形态形成。

上述水箱盖120起到覆盖上述水箱的上部开放面的盖的作用。上述水箱盖120即使受到突然的外部冲击也可防止水一下子洒出,同时,可使灰尘等的异物向上述水箱110的内部进入的现象最小化。

上述水箱盖120能够以与上述水箱110的形态匹配的形状形成。例如,如附图所示,在上述水箱110以圆筒形形成的情况下,上述水箱盖120能够以圆形形成。并且,在上述水箱110以六面体形态形成的情况下,上述水箱盖120能够以四边形形成。

上述水箱盖120能够以旋转式、磁铁式或强制插入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与上述水箱110相结合。上述方式为在相同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的公知技术,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对其的说明。

在上述水箱盖120设置有用于排出加湿粒子的加湿粒子排出口122。上述加湿粒子排出口122起到将在上述水箱110的内部产生的加湿粒子向外部排出的作用。

上述加湿粒子排出口122可呈如附图所示的圆形孔,此外,可呈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多种形状。

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在收容于上述水箱110的水中以潜水方式漂浮,利用超声波来生成加湿粒子。此时,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能够以从收容于上述水箱110的水的水面维持规定深度的状态生成上述加湿粒子。

即,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还能够以通过形成为一体的漂浮体维持规定深度的状态生成上述加湿粒子,并且,不同地,可通过桥接器(bridge)与上述水箱110、上述水箱盖120或漂浮于上述水的漂浮体中的至少一种相连接来维持规定深度。其中,上述桥接器可根据需求呈柔软的线形态、固定的线形态等多种形态。

以下,参照图3至图5对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作为参照,图3为示出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示出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示出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的再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3及图4,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包括浮体310、超声波振动部320、传感器330及控制部340。

上述浮体310具有规定浮力,以便在水中漂浮,在收容于图1及图2所示的水箱110的水中以潜水方式漂浮。其中,如图3所示,上述浮体310可呈圆盘形状,但是,其形状可根据需求呈多种形态。

在上述浮体310可设置有流入槽312,以使水向其上部面流入。上述流入槽312可凹陷而成。上述流入槽312在图3呈圆形状,但是,其形状可根据需求以多种方式适用。

优选地,上述浮体310的比重为1以下,使得具有小于水的比重。由此,上述浮体310的上部面可位于水下2~3cm处。

在上述浮体310还可设置有以在厚度内形成浮力的一个或多个空间部314。上述空间部314可通过调节数量及内部截面积来改变上述浮体310的浮力。由此,可更精密地调节上述浮体310的位置。

上述浮体310可由具有浮力的材料形成。例如,上述浮体310可由合成树脂、泡沫塑料等的材料制造。

上述超声波振动部320通过从外部传递的电力进行工作来产生超声波振动,可设置于流入槽312的下部底面的部位,上述流入槽312设置于上述浮体310。

上述超声波振动部320当从外部(插座等的电力供给源302)通过电缆301传递电力时借助超声波振动使向上述流入槽312流入的水雾化(atomization)。作为参照,上述电缆301能够以规定长度延伸,其一端可通过上述浮体310的上部面边缘部位与上述超声波振动部320电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超声波振动部320可设置有振动板322及振子324。

上述振动板322可设置于上述流入槽312的底面,借助从外部传递的电力进行驱动,来产生超声波振动。

上述振子324能够以紧贴于上述振动板322的上部的状态设置,利用陶瓷材料等来以圆盘形状制造。

上述振子324通过上述振动板322的超声波振动进行振动,使上述流入槽312内部的水向上部雾化,此时,所雾化的水分粒子(加湿粒子)可通过水面向上喷雾。

上述传感器330设置于上述浮体310,可检测水向上述浮体310的上部面涌上来。

即,上述传感器330设置于上述浮体310的上部面,可根据上述浮体310的上部面检测向上述流入槽312的入口部位移动的水。此时,在检测到水的情况下,上述传感器330生成检测信号并向上述控制部340传递。

上述控制部340与上述传感器330电连接,利用从上述传感器330接收的上述检测信号来驱动上述振动板322。

此时,上述控制部340根据从外部输入的输入信号,可通过对上述振动板322的驱动强度进行改变来调节上述超声波振动部320的雾化量。

上述控制部340可与操作部(未图示)相连接,使得控制电源接通(on)/断开(off)、雾化量、计时器等,还可与向外部显示当前状态信息的显示部(未图示)相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还可包括无线通信模块510,以便在上述水箱110的外部以无线的方式控制加湿量。

并且,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可通过利用上述无线通信模块510的无线电传送,以无线的方式接收电力来进行驱动。

为此,上述无线通信模块510可从遥控器520、便携终端530等的外部调节器接收远程控制信号。上述无线通信模块510可基于所接收的上述远程控制信号进行关于加湿量控制、无线电传送等的工作。

再次参照图1及图2,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通过控制上述水箱110内部的空气流动来使借助上述超声波加湿粒子产生模块130生成的加湿粒子向外部直接或间接地排出。

此时,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根据排出方式以不同的方式调节其旋转方向。

即,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通过调节风扇的旋转方向来使空气从上述水箱110的内部向外部流出,以使上述加湿粒子向外部直接排出。

并且,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通过调节风扇的旋转方向来使空气从上述水箱110的外部向内部流入,以使上述加湿粒子通过上述加湿粒子排出口122间接排出。

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设置于上述水箱盖120,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通过防水材料的涂敷等进行防水处理,从而应对与收容于上述水箱110的内部的水相接触带来的故障等。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设置于上述水箱110的侧面。在设置于上述水箱110的侧面的情况下,优选地,上述加湿粒子排出风扇140可位于高于收容于上述水箱110的内部的水的位置。作为参照,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超声波加湿器的侧面剖视图。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度内,能够进行多种变形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来定,而是应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及其等同技术方案来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