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变工况热压机组调节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4803阅读:来源:国知局
供热变工况热压机组调节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热压机组的供热调节方法,所述热压机组包括两级,第一、二级热压机组分别包含三个热压机A1、B1、C1和A2、B2、C2(1、2、3、4、5、6);其中热压机A1、B1、A2、B2(1、2、4、5)均为固定式热压机,C1、C2(3、6)为可调式热压机;热压机以高压蒸汽为动力蒸汽,引射乏汽混合后进入热网加热器(7、8)加热循环水,所述热网加热器采用两级串联,保证了供热负荷变化时调节的灵活性;其特征在于:热压机组配置约束条件如下:(1)第一级热压机组最大供热能力为Q1,第二级热压机组最大供热能力为Q2,设计热负荷Qn满足:Qn=Q1+Q2(2)第一级热压机组三个热压机,A1、B1为不可调热压机,设计热负荷Qa1、Qb1,C1是可调热压机,最大设计负荷Qc1,满足:Q1=Qa1+Qb1+Qc1,且Qc1≥Qb1;同样第二级热压机组三个热压机A2、B2为不可调热压机,设计热负荷Qa2、Qb2,C2为可调热压机,最大设计负荷Qc2,满足:Q2=Qa2+Qb2+Qc2,且Qc2≥Qb2;(3)TB>TA,其中TA是第一级热压机组投入运行后供水温度,TB是两级热压机组均投入运行后的供水温度;以此约束条件为前提,在整个供热期内根据供热负荷的变化逐步调节热压机组的投入情况,整个供热期调节方法如下:1)采暖初期,供热负荷偏小,逐步投入第一级热压机组,第一级热压机组投入方式如下:首先投入第一级热压机组中A1固定式热压机,随着热负荷的增加,投入C1可调式热压机并逐步增大其出力,维持供水温度保持TA不变,需相应增加循环水量,当C1热压机出力调整与B1出力相等时,投入热压机B1,同时调整C1到零出力;当热负荷继续增加时,逐渐调整C1热压机直至最大出力;2)当第一级热压机组满出力都不能满足供热需求时,需要投入第二级热压机组,供水温度调整到TB,由于供水温度的突变,流量相对应突降,第二级热压机组三个热压机投入方式与第一级热压机组投入步骤相同;3)由严寒期到次寒期,随着供热负荷逐渐减少,不需要一、二级热压机组均满出力条件下运行,首先调整第二级热压机组,逐步降低C2热压机出力,当C2热压机调整量将等于B2出力时,关闭B2热压机,同时把C2热压机调到最大出力,当热负荷继续降低时,继续调小C2热压机,直到完全退出第二级热压机组;当完全退出第二级热压机组时,由于供水温度同步降低,即TB调整到TA,为满足负荷要求,循环水流量会有一个突增;4)当热负荷继续减小,且第二级热压机组已完全退出后,逐步调节第一级热压机组,调节方法与退出第二级热压机组退出方法相同,当第一级热压机组完全退出后,供热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热压机组的供热调节方法,其中流量调节曲线方程为:第一级热压机组投入运行后,流量调节曲线:式中:Qn—设计热负荷,W;tn—供热室内计算温度,℃;tw—某天室外实际温度,℃;t'w—供热室外计算温度,℃;Ta—乏汽背压达到最大时的供水温度,℃;th—热网回水温度,℃;c—水的比热容,J/(kg.℃),TA第一级热压机组投运后的供水温度;第一级、第二级热压机组均投入运行后,流量调节曲线:式中:TB—第二级热压机组投运后的供水温度,℃;此种调节方式由于采用固定式热压机与可调式热压机的组合,结合热网的质、量调节,在变工况条件下始终会有固定热压机处于最高效率点,热压机组效率表达式如下式:式中:Qi—第一、二热压机组中某个热压机的运行热负荷,W;ηi—运行热压机的相应热负荷条件下运行效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热压机组的供热调节方法,其中热压机组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串联两级以上的多级,每级热压机组又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多个热压机组成。4.一种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供热调节方法的热压机组,其中所述热压机组包括两级,第一、二级热压机组分别包含三个热压机A1、B1、C1和A2、B2、C2(1、2、3、4、5、6);其中热压机A1、B1、A2、B2(1、2、4、5)均为固定式热压机,C1、C2(3、6)为可调式热压机;热压机以高压蒸汽为动力蒸汽,引射乏汽混合后进入热网加热器(7、8)加热循环水,所述热网加热器采用两级串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压机组,其中热压机组根据供热需求可以串联两级以上的多级,每级热压机组又可以采用三个以上的多个热压机组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