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6773阅读:3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柴火炉。



背景技术:

火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主要是用作加热水、烹饪食物、升高室内温度等。现有技术中,城市里面多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农村地区可就地取材,故农村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家庭使用柴火作为燃料。

现如今,农作物秸秆、树木枝干的燃烧技术得到了发展,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下的燃烧技术:将秸秆和枝干先置入一次燃料膛中燃烧,通过控制一次燃料膛的空气进气量,使得一次燃料膛所排烟气中含有大量可燃气体,以上可燃气体用于下一次燃烧,这样,由于可燃气体燃烧产生更少的有害物质,这使得本燃烧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燃烧方式,不仅具有更环保的优点,同时可通过管道输送以上可燃气体,以方便布置加热点的位置。

随着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所得的秸秆,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是现有柴火燃烧炉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柴火炉,该燃烧炉采用汽化炉的原理,相较于传统汽化炉,本发明最终所排放烟气中,粉尘含量更低,故本燃烧炉具有更环保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柴火炉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柴火炉,包括用于得到可燃气体的第一炉膛及用于可燃气体燃烧的第二炉膛,所述第一炉膛与第二炉膛之间设置有供可燃气体流通的烟气管,所述第二炉膛呈顶部开设有燃烧口的圆桶状结构,所述烟气管与第二炉膛的壁面相连,且第二炉膛中烟气管的管口朝向与所述管口处第二炉膛的切线方向共向;

还包括分流阀、用于向第一炉膛中通入空气的第一风管、用于向第二炉膛中通入空气的第二风管,所述分流阀包括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一风管及第二风管的入口端分别连接在分流阀不同的出口上。

具体的,柴火在第一炉膛中缺氧燃烧,所得的具有可燃气体的烟气经过烟气管进入到第二炉膛中,可燃气体再由燃烧口喷出,在燃烧口处将可燃气体点燃,以得到可供加热的火焰。

以上结构中,第二炉膛中烟气管的管口即为烟气管的出口,通过对烟气管出口朝向和第二炉膛形状的限定,在第一炉膛所产生烟气喷入第二炉膛中后,烟气沿着第二炉膛的壁面螺旋状上升至燃烧口处,即此时,相当于第一炉膛所产生烟气在第二炉膛中发生了旋风除尘,这样,可有效降低流至燃烧口处烟气中所含颗粒状杂质的量,这样,本燃烧炉燃烧所得的灰尘更少。

以上分流阀用于分配进入到第一炉膛和第二炉膛中助燃空气的量,这样,本燃烧炉仅需要一个风机,即风机设置于分流阀的入口上,就能实现对第一炉膛和第二炉膛可控流量助燃空气供应。

优选所述分流阀各出口采用不同的阀芯控制流量,以根据需要,调节进入到第一炉膛和第二炉膛中助燃空气的量。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便于控制第一炉膛中柴火燃烧情况及便于柴灰收集,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炉膛中的炉桥,所述炉桥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状结构,且所述通孔贯穿炉桥的上、下端,炉桥的下方还具有第一灰腔。优选设置为烟气管的入口及第一风管的出口分别位于炉桥的上、下端。

位便于将柴灰移出第一灰腔,所述第一灰腔中设置有可从第一灰腔中移出的第一灰斗。

为便于收集旋风除尘过程中收集到的灰尘,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炉腔中的喇叭口,所述喇叭口位于第二炉膛中烟气管管口的下方,且喇叭口呈同心异径管状,喇叭口的大端位于上方。所述喇叭口发挥灰尘聚拢作用。

为实现将灰尘限定在固定区域内,所述喇叭口小端的下方还具有第二灰腔。

为便于将灰尘移出第二灰腔,所述第二灰腔中设置有可从第二灰腔中移出的第二灰斗。

作为一种一体式设计,还包括设置于分流阀入口内的轴流风机。

由于本燃烧炉在工作时,需要第一炉膛内为一个高温环境,为避免因为热应力过多的影响本燃烧炉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炉膛包括呈筒状的膛身及固定于膛身上端的膛盖,所述膛盖呈椭圆型封头状或半球形封头状。

为避免热量损失和在第一炉膛中得到高温环境,所述第一炉膛的外侧还包裹有隔热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上结构中,第二炉膛中烟气管的管口即为烟气管的出口,通过对烟气管出口朝向和第二炉膛形状的限定,在第一炉膛所产生烟气喷入第二炉膛中后,烟气沿着第二炉膛的壁面螺旋状上升至燃烧口处,即此时,相当于第一炉膛所产生烟气在第二炉膛中发生了旋风除尘,这样,可有效降低流至燃烧口处烟气中所含颗粒状杂质的量,这样,本燃烧炉燃烧所得的灰尘更少。

以上分流阀用于分配进入到第一炉膛和第二炉膛中助燃空气的量,这样,本燃烧炉仅需要一个风机,即风机设置于分流阀的入口上,就能实现对第一炉膛和第二炉膛可控流量助燃空气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柴火炉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第一炉膛,2、烟气管,3、第二炉膛,4、燃烧口,5、第二风管,6、喇叭口,7、分流阀,8、入口风管,9、第一风管,10、第二灰腔,11、第二灰斗,12、第一灰斗,13、第一灰腔,14、炉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柴火炉,包括用于得到可燃气体的第一炉膛1及用于可燃气体燃烧的第二炉膛3,所述第一炉膛1与第二炉膛3之间设置有供可燃气体流通的烟气管2,所述第二炉膛3呈顶部开设有燃烧口4的圆桶状结构,所述烟气管2与第二炉膛3的壁面相连,且第二炉膛3中烟气管2的管口朝向与所述管口处第二炉膛3的切线方向共向;

还包括分流阀7、用于向第一炉膛1中通入空气的第一风管9、用于向第二炉膛3中通入空气的第二风管5,所述分流阀7包括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所述第一风管9及第二风管5的入口端分别连接在分流阀7不同的出口上。

具体的,柴火在第一炉膛1中缺氧燃烧,所得的具有可燃气体的烟气经过烟气管2进入到第二炉膛3中,可燃气体再由燃烧口4喷出,在燃烧口4处将可燃气体点燃,以得到可供加热的火焰。

以上结构中,第二炉膛3中烟气管2的管口即为烟气管2的出口,通过对烟气管2出口朝向和第二炉膛3形状的限定,在第一炉膛1所产生烟气喷入第二炉膛3中后,烟气沿着第二炉膛3的壁面螺旋状上升至燃烧口4处,即此时,相当于第一炉膛1所产生烟气在第二炉膛3中发生了旋风除尘,这样,可有效降低流至燃烧口4处烟气中所含颗粒状杂质的量,这样,本燃烧炉燃烧所得的灰尘更少。

以上分流阀7用于分配进入到第一炉膛1和第二炉膛3中助燃空气的量,这样,本燃烧炉仅需要一个风机,即风机设置于分流阀7的入口上,就能实现对第一炉膛1和第二炉膛3可控流量助燃空气供应。

优选所述分流阀7各出口采用不同的阀芯控制流量,以根据需要,调节进入到第一炉膛1和第二炉膛3中助燃空气的量。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便于控制第一炉膛1中柴火燃烧情况及便于柴灰收集,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炉膛1中的炉桥14,所述炉桥14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状结构,且所述通孔贯穿炉桥14的上、下端,炉桥14的下方还具有第一灰腔13。优选设置为烟气管2的入口及第一风管9的出口分别位于炉桥14的上、下端。

位便于将柴灰移出第一灰腔13,所述第一灰腔13中设置有可从第一灰腔13中移出的第一灰斗12。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便于收集旋风除尘过程中收集到的灰尘,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炉腔中的喇叭口6,所述喇叭口6位于第二炉膛3中烟气管2管口的下方,且喇叭口6呈同心异径管状,喇叭口6的大端位于上方。所述喇叭口6发挥灰尘聚拢作用。

为实现将灰尘限定在固定区域内,所述喇叭口6小端的下方还具有第二灰腔10。

为便于将灰尘移出第二灰腔10,所述第二灰腔10中设置有可从第二灰腔10中移出的第二灰斗11。

作为一种一体式设计,还包括设置于分流阀7入口内的轴流风机。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在分流阀入口上连接入口风管8,通过入口风管8引入具有压力的空气。

由于本燃烧炉在工作时,需要第一炉膛1内为一个高温环境,为避免因为热应力过多的影响本燃烧炉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炉膛1包括呈筒状的膛身及固定于膛身上端的膛盖,所述膛盖呈椭圆型封头状或半球形封头状。

为避免热量损失和在第一炉膛1中得到高温环境,所述第一炉膛1的外侧还包裹有隔热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