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8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系统、地表管道、以及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以及冷凝器;蒸发器的入口分别与换热系统的出口和地表管道的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分别与换热系统的出口和地表管道的出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分别与换热系统的入口和地表管道的入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分别与换热系统的入口和地表管道的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循环泵、换热阀、设置在地表水源附近的热源井和换热器;热源井包括井室、设置在井室内的过滤管和沉淀管;沉淀管底部通过钢板焊接在井室内,热源井重井室深度为3000米~5000米;换热器设置在热源井中;换热器依次与循环泵和换热阀串联;所述地表管道埋于房屋室内地面下方;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以及设置在换热管两端的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管包括换热内管、以及与换热内管同轴设置的换热外管,换热内管的内腔形成连通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的冷水通道,换热内管与换热外管之间的腔室形成连通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的热水通道;换热内管中依次相互平行设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冷水通道分割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还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设置;第二连接管从第二腔室穿过第三腔室伸入第四腔室内,并从第四腔室弯曲穿回第三腔室设置;第三连接管从第三腔室穿过第二腔室伸入第一腔室内设置;第三连接管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伸入第四腔室内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管由导热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的端部均设有单向阀;其中第一连接管上单向阀的阀瓣沿着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的方向打开;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二腔室内的端部中单向阀的阀瓣沿着从第二腔室穿过第三腔室的方向打开,第二连接管位于第三腔室内的端部中单向阀的阀瓣沿着从第四腔室穿过第三腔室的方向打开;第三连接管上单向阀的阀瓣沿着从第三腔室穿过第二腔室的方向打开;第四连接管上单向阀的阀瓣沿着从第一腔室穿过第二腔室的方向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井中还设有过滤器,过滤器包括:一级过滤装置和二级过滤装置,所述二级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一级过滤装置内;所述一级过滤装置包括基础管、保护挡筋和包网,所述基础管为圆管,所述基础管管壁上均匀布置有透水孔,所述保护挡筋竖向焊接在基础管外壁上,保护挡筋等间距布置,所述包网包裹在保护挡筋及基础管外壁上,包网竖向包裹的范围大于保护挡筋的范围,包网外用铁丝缠绕固定在保护挡筋及基础管外壁上;所述二级过滤装置包括内管、外管、隔板和滤芯,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圆管,内管和外管同轴设置,外管管壁上均匀布置有透水孔,外管顶端设置有吊环,所述隔板一端与内管外壁固定连接,隔板另一端与外管内壁固定连接,隔板将内管与外管之间分割为多个腔室,所述滤芯填充在所述腔室中,腔室上下端为敞口,用于排出经滤芯过滤后的水;所述外管顶端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外管突出体,所述基础管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基础管上突出体和基础管下突出体,所述外管向下穿过所述基础管上突出体内圆,外管突出体压在基础管上突出体上,外管底部压在所述基础管下突出体上,所述基础管上突出体与外管突出体之间垫有胶垫,所述基础管下突出体与外管底部之间垫有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不锈钢滤芯,所述内管的外壁和隔板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不锈钢滤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腔室的横截面积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管的透水孔为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上、下相邻两排相互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挡筋采用防锈圆钢,所述圆钢直径为4mm,圆钢间距为2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网为尼龙丝包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地源热泵的地表水源地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采用镀锌铁丝,铁丝缠绕间距为10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