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329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是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中,在室内空调器内加入加湿器可为调节室内的湿度,使人在使用过程中更舒适,但加湿器需要为其导入水使用,而多余的水只能通过另外设计的排水管排出,而且这个加湿器的排水管与室内空调器的排水管是分开的,使用麻烦;而部分具有加湿器的空调器采用水泵排水,但水泵开启后存在一定的噪音,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噪音低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包括加湿部件,所述的加湿部件与室内空调器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的加湿部件内设有加湿膜,所述的加湿膜固定在小水槽内,所述的小水槽固定在加湿部件的引水底槽上,所述的引水底槽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伸进室内空调器内且设置在蓄水槽上方。

上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中,所述的延伸部为延伸槽,所述的延伸槽与引水底槽呈阶梯状。

上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中,所述的延伸部为勾槽,所述的勾槽内设有排水腔,所述的排水腔与引水底槽相通,该勾槽的排水口向下,所述的排水口与蓄水槽相对应。

上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中,所述的引水底槽的槽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向蓄水槽方向倾斜,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3°。

上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中,所述的延伸槽内设有若干个通水孔,所述的通水孔与蓄水槽相对应。

上述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中,所述的勾槽的排水口外壁与蓄水槽的内壁想接触。

本发明采用上述的结构后,经过加湿部件后流出来多余的水经过小水槽后,再流入引水底槽,通过引水底槽将加湿部件的水集中到蓄水槽内,本发明方便将水集中在一起处理,不需要水泵,大大降低噪音的产生,使用更舒适,而且结构简单、稳定,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引水底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室内空调器1、加湿部件2、室内风机3、热交换器4、蓄水槽5、室内风口6、加湿膜7、小水槽8、引水底槽9、延伸槽10、勾槽11、排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包括加湿部件2,所述的加湿部件2与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口相连接,该室内空调器1内设有室内风机3,所述的室内风机3上方设有热交换器4,室内风机3前下方设有蓄水槽5,该蓄水槽5与冷凝水管想通,所述的蓄水槽5一侧设有排水管12,所述的加湿部件2前方设有室内风口6,该加湿部件2内设有加湿膜7,所述的加湿膜7固定在小水槽8内,所述的小水槽8固定在加湿部件2的引水底槽9上,所述的引水底槽9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伸进室内空调器1内且设置在蓄水槽5上方,所述的延伸部为延伸槽10,所述的延伸槽10与引水底槽9呈阶梯状。

所述的引水底槽9的槽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向蓄水槽5方向倾斜,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3°,所述的延伸槽10内设有若干个通水孔,所述的通水孔与蓄水槽5相对应,通过通水孔可更好的疏通水流。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的集中排水的空调器加湿器,包括加湿部件2,所述的加湿部件2与室内空调器1的出风口相连接,该室内空调器1内设有室内风机3,所述的室内风机3上方设有热交换器4,室内风机3前下方设有蓄水槽5,该蓄水槽5与冷凝水管想通,所述的蓄水槽5一侧设有排水管12,所述的加湿部件2前方设有室内风口6,该加湿部件2内设有加湿膜7,所述的加湿膜7固定在小水槽8内,所述的小水槽8固定在加湿部件2的引水底槽9上,所述的引水底槽9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伸进室内空调器1内且设置在蓄水槽5上方,所述的引水底槽9的槽面为倾斜面,该倾斜面向蓄水槽5方向倾斜,所述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3°。

所述的延伸部为勾槽11,所述的勾槽11内设有排水腔,所述的排水腔与引水底槽9相通,该勾槽11的排水口向下,所述的排水口与蓄水槽5相对应,该勾槽11的排水口外壁与蓄水槽5的内壁想接触,当水通过引水底槽9引导到勾槽11后,水通过排水口的外壁流到蓄水槽5内,大大降低水流的声音,不需要使用水泵,降低噪音。

从加湿部件2流出来多余的水经过小水槽8后,再流入引水底槽9,通过引水底槽9将加湿部件的水集中到蓄水槽5内,将水集中在一起通过排水管12集中排出,不需要水泵,大大降低噪音的产生。

加湿部件2设置在室内空调器1前方,室内空调器1内的室内风机3将冷风或热风吹出,经过加湿部件2内的加湿膜7后,由加湿部件2前方的室内风口6吹出,从而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增加人体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