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918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涉及悬浮式加湿器,更详细地涉及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加湿器是一种用于向干燥的室内提供湿气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加湿方式,加湿器分为利用超声波的超声波式加湿器和利用加热器的加热式加湿器。

首先,超声波加湿器采用的是利用设置在水槽的超声波振动子,使水变化为微细的水滴之后,利用送风扇以雾化状态喷射微细水滴的方式,而加热式加湿器则采用了利用设置在水槽的加热器的热来对水进行蒸汽化之后,利用送风扇以雾化状态喷射蒸汽的方式。

上述两种加湿器均在设置在固定的设置面的状态下使用,细菌增殖以及难以清洗成为一大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普遍使用比较便于进行清洗等管理的天然式加湿器。

在上述天然式加湿器中,普遍使用比较便于进行清洗等管理的悬浮式加湿器,而上述悬浮式加湿器具有能够使水以悬浮在被收容的水槽的内部的状态移动的特征。

但是,现有的加湿器存在水箱被固定的缺点,尤其是现有的悬浮式加湿器存在加湿量有限的缺点。并且,存在因连接的电线而导致的不方便,要想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电力,则存在产生大量的电磁波的问题。

作为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374967号(发明名称:悬浮式加湿器,授权日:2014年03月10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可以用无线方式传输电力来使加湿器驱动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多个)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多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包括:无线电力发送部,包括基板及垂直结构物,上述垂直结构物以垂直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通过上述基板及上述垂直结构物来以磁感应方式输出电力;水箱,包括接收部以及紧固部,上述接收部用于收容水,上述紧固部突出形成于上述接收部的中央,并在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上与上述垂直结构物插入结合;以及加湿发生部,通过上下贯通而成的紧固件来向上述水箱的紧固部插入,利用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感应到的磁力来生成电流,使加湿器驱动。

上述基板可以为印刷电路板,上述印刷电路板与用于供电的供电线路相连接,并接收电力来产生频率。

在上述垂直结构物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线圈,上述第一线圈呈螺旋形,并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相连接,上述垂直结构物能够以基于上述线圈的磁感应方式产生频率,来输出电力。

上述垂直结构物可以具有包括圆形或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形状的剖面形状。

上述紧固件可以具有包括圆形或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多边形中的一种形状。

上述加湿发生部可包括利用所生成的上述电流进行充电的电池,上述加湿发生部可利用已充电于上述电池的电流来使上述加湿器驱动。

在上述加湿发生部的内部可包括线圈,上述线圈呈螺旋形,利用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感应到的磁力来生成电流,使上述加湿器驱动,上述加湿器可包括:超声波振动电路,设置于上述加湿发生部的内部,用于产生超声波信号;以及超声波振动板,以在上述加湿发生部的上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溅水,以1度至20度的角度倾斜配置,借助上述超声波信号振动来生成加湿粒子。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还可以包括盖,上述盖以能够装拆的方式与上述水箱的上部相结合,并具有用于使借助上述加湿发生部来发生的加湿粒子排出的加湿排出口。

上述盖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使外部空气流入的风扇,可通过内置在与上述水箱的紧固部相接的中央部的线圈来从内置在上述垂直结构物的上部的第二线圈接收电力来使上述风扇驱动。

上述风扇能够以1度至20度的角度倾斜配置,引导上述水箱的内部的空气流动,从而使上述加湿粒子能够顺畅地排出。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还可以包括:传感器,基于内置在上述盖的中央部的线圈和内置在上述垂直结构物的上部的第二线圈之间的电力收发与否来检测上述盖的开闭与否;以及供电控制部,在上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上述盖开放的情况下,停止向上述加湿发生部的供电。

其他多个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于详细说明及所附的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通过无线方式传输电力来使加湿器驱动,可以做到更加彻底的防水,而且无电线,所以可以容易地对所有部分进行清洗。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由于在结构上,加湿器本体和水箱实现彻底分离,而且水箱也与无线电力发送部彻底分离,因此不仅能够同时解决防水问题和电磁波问题,而且以无线方式实现产品,可做到更彻底的清洗。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由于可安装多个加湿发生用振动板,因此可产生大量的加湿。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而示出的侧向剖视图。

图2为示出图1的无线电力发送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3为示出图1的水箱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4为示出图1的加湿发生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5及图6为示出图1的盖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的电力控制方法而示出的框图。

符号说明

101:供电部 110:无线电力发送部

112:基板 114:垂直结构物

116:第一线圈 118:第二线圈

120:水箱 122:接收部

124:紧固部 130:加湿发生部

132:紧固件 134:线圈

140:盖 142:风扇

144:线圈 146:加湿排出口

150:传感器 160:供电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发明的优点和/或特征及实现这些优点和/或特征的方法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各种方式实施,本实施例只用于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仅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而示出的侧向剖视图。

参照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100可包括:无线电力发送部110、水箱120、加湿发生部130以及盖140。

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起到从外部接收电源,并通过无线方式向后述的上述加湿发生部130输出电力的作用。

为此,如图2所示,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包括:基板112以及垂直配置于上述基板112上的垂直结构物114。作为参考,图2为示出图1的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详细结构的图。

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通过上述基板112以及上述垂直结构物114,以磁感应方式传输电力。

在此情况下,上述基板112可以体现为印刷电路板,上述印刷电路板与用于供电的供电线路(未图示)相连接,并接收电力来产生频率。

即,体现为上述印刷电路板的上述基板112可通过上述供电线路来接收电力,并向上述垂直结构物114传输电力。

在上述垂直结构物114的内部可设置有第一线圈116,上述第一线圈116呈螺旋形,并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相连接。

此时,上述第一线圈116可以向上述垂直结构物112的长度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即上述第一线圈116可以沿着垂直方向以长的方式形成。但是,上述第一线圈116能够以与形成在上述垂直结构物114的上端的第二线圈118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

在此情况下,使上述第一线圈116和上述第二线圈118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形成是为了使后述的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和后述的上述盖140的风扇142(参照图6)独立驱动。对于上述第二线圈118,将在对上述盖140进行说明时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所示,上述垂直结构物112可以具有圆形的剖面形状。

但是,上述垂直结构物112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具有多种剖面形状。例如,上述垂直结构物112可以具有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多边形的剖面形状。

上述垂直结构物112能够以基于上述线圈116的磁感应方式产生频率,来输出电力。

在此情况下,上述磁感应方式为在相邻的两个线圈中,向一侧的线圈施加电流来产生磁场,并经由所产生的磁场来在另一侧线圈产生感应电势的方式。

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向内置在上述垂直结构物112的线圈116施加电流,来产生磁场,并可以经由在上述线圈116中产生的磁场来在内置在上述加湿发生部130的线圈134(参照图4)产生感应电势。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可通过无线方式向加湿器传输电力来使加湿器驱动,并通过此,有助于彻底而方便地对加湿器进行清洗。对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和通过磁感应方式接收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输出的电力的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将在后文中参照图4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上述水箱120可包括:包括接收部122以及紧固部124,上述接收部122用于收容水,上述紧固部124突出形成于上述接收部122的中央,并在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上与上述垂直结构物114插入结合。作为参考,图3为示出图1的水箱120的详细结构的图。

在此情况下,上述接收部122可形成为透明材质,使用户能够用肉眼来确认水的水位,在上述接收部122的外部能够以使用户放入适当量的水的方式显示有刻度。并且,上述接收部122可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当水溢出或不足时,水位传感器可通过报警声予以提醒。

为了上述紧固部124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垂直结构物114的顺畅结合,上述紧固部124能够以与上述垂直结构物114的剖面相同的形状形成。即,如图所示,上述紧固部124可以形成为圆形,也可以形成为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多边形。

上述水箱120能够以便于用水拎或搬运的结构设计。即,由于可通过用手拎上述紧固部124的方式来搬运上述水箱120,而上述紧固部124突出形成于上述水箱120的上部,因此可以说上述水箱是以便于搬运的方式来设计的。

如图4所示,上述加湿发生部130设置有上下贯通形成的紧固件132。上述加湿发生部130通过上述紧固件132向上述水箱120的紧固部124(参照图3)插入。作为参考,图4为示出图1的加湿发生部130的详细结构的图。

如图所示,在此情况下,上述紧固件132可形成为圆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上述紧固部132还可以形成为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多边形。

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在向上述水箱120的紧固部插入的状态下,利用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感应到的磁力来生成电流,并利用所生成的上述电流来使加湿器(未图示)驱动。

为此,在上述加湿发生部130的内部可设置有呈螺旋形的线圈134。上述加湿发生部130通过上述线圈134,利用从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感应到的磁力来生成电流,并利用所生成的上述电流来使上述加湿器驱动。

虽未图示,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可以包括利用所生成的上述电流进行充电的电池。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可利用充电于上述电池的电流来使上述加湿器驱动。

在此情况下,虽未图示,上述加湿器可包括超声波振动电路以及超声波振动板。上述超声波振动电路设置于上述加湿发生部的内部,产生超声波信号。上述超声波振动板以在上述加湿发生部130的上部面露出的方式设置,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溅水,以1度至20度的角度倾斜配置,借助上述超声波信号振动来生成加湿粒子。

另一方面,在要通过上述加湿器来进行大量加湿的情况下,在上述加湿发生部130可追加设有上述超声波振动电路,可使多个(2个以上)上述超声波振动板插入。并且,在上述加湿器可形成有2个以上的超声波喷雾口。

上述盖140起到对上述水箱120进行开放或关闭的作用。为此,上述盖140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与上述水箱120的上部相结合。

上述盖140在起到使借助上述加湿发生部130来产生的加湿粒子向外部排出的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使空气流入来引导上述加湿粒子排出的作用。

为此,如图5及图6所示,上述盖140可包括:风扇142、线圈144以及加湿排出口146。作为参考,图5及图6为示出图1的盖140的详细结构的图。

上述风扇142可以在空气流入的部分以多个叶片形成圆的方式构成。此时,优选地,上述多个叶片具有不向垂直方向安装,而是向斜线方向送出风,使空气在上述风扇142的内部旋转,并更容易地向外部排出上述加湿粒子的结构。即,上述风扇142能够以1度至20度的角度倾斜配置,以便帮助上述水箱12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制造更多的加湿。另一方面,上述风扇142还可以形成为普通风扇形状,配置于上述盖140的一部分,向上述水箱120的内部送出风来制造空气流动。

上述线圈144可以内置在上述水箱120的紧固部124相接的中央部。上述线圈144从内置在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垂直结构物114的上端部的第二线圈118(参照图2)接收电力,并利用所接收的上述电力使上述风扇142驱动。

上述加湿排出口146为上下贯通上述盖140而成的孔(在本实施例中为圆形孔),可向外部排出借助上述加湿发生部130而产生的加湿粒子。此时,上述加湿粒子通过借助上述风扇142的驱动的空气流动(旋转)能够更容易地被排出到外部。

图7是为了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利用垂直型电力传输方式的悬浮式加湿器的电力控制方法而示出的框图。

参照图1及图7,传感器150可基于内置在上述盖140的中央部的线圈144(参照图5)和内置在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垂直结构物114的上部的第二线圈118(参照图2)之间的电力收发与否来检测上述盖140的开闭与否。

即,若上述盖140的线圈和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第二线圈之间无电力的收发,则上述传感器150可判定上述盖140处于开放状态。与之相反,若上述盖140的线圈和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第二线圈之间有电力的收发,则上述传感器150可判定上述盖140处于关闭状态。

在上述传感器150的检测结果为上述盖140开放的情况下,上述供电控制部160可停止向上述加湿发生部130的供电。

为此,上述供电控制部160可以控制上述供电部101处于关闭状态,阻止来自上述供电部101的电源供给,来停止向上述加湿发生部130的供电。

接着,在上述传感器150的检测结果为上述盖140关闭的情况下,上述供电控制部160可以控制上述供电部101处于打开状态,重启来自上述供电部101的电源供给,来通过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重新向上述加湿发生部130供电。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上述盖140的开闭与否来控制向上述无线电力发送部110的供电,在盖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可以执行通过空气流入的有效的加湿排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变形。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而是应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以及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等同的技术方案来指定。

如上所述,本发明虽然通过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从这种记载中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因此,本发明应只通过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掌握,且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等同或等价的变形应全部视为属于本发明思想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