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42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加湿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湿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装置有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空调机、用于去除空气的杂质以保持净化度的空气净化器、用于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

现有的加湿器区分为:从震动板使水进行雾化并将其向空气中吐出的震动式加湿器;以及从加湿过滤器进行自然蒸发的自然蒸发式加湿器。

所述自然蒸发式加湿器区分为:利用驱动力旋转圆盘,水在空气中的圆盘表面进行自然蒸发的圆盘式加湿器;在被水浸湿的加湿媒介中因流动的空气来进行自然蒸发的加湿过滤器式加湿器。

现有的加湿器在加湿过程中,流动的空气中的一部分在过滤器中被过滤。但是,由于现有的加湿器中其主要功能为加湿功能,存在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较弱的问题。

并且,现有的加湿器采用在加湿过程中附加过滤功能的结构,因此,无法仅为了空气过滤而将其进行动作。

因此,现有的加湿器中存在有即使在湿度高的状态下,用户需要进行空气净化时将实施加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能够使加湿功能和空气净化功能独立地进行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用户能够用肉眼直观地确认是否正在进行加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使用两个种类的加湿过滤器来增大加湿性能并减小噪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净化装置,吐出流路上设置的吐出加湿媒介使用溅水现象少、压力损失小的过滤器,加湿流路流入口上设置的水槽加湿媒介使用吸湿力高的材料的过滤器,从而提高加湿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通过以下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吸入流路,吸入外部空气;吐出流路,吐出内部的空气;送风单元,使流入所述吸入流路的空气向所述吐出流路流动;吐出加湿媒介,配置在所述吐出流路上,对流动的空气追加地进行加湿;水槽加湿媒介,配置在所述送风单元和所述吐出加湿媒介之间,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加湿;以及浇水单元,将水向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和所述吐出加湿媒介之间喷射。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其中,包括:吸入流路,形成在下侧,供外部空气流入;过滤流路,对流入所述吸入流路的空气进行过滤;连接流路,使通过所述过滤流路的空气向送风单元被施压;加湿流路,向通过所述连接流路的空气供给水分;以及吐出流路,将通过所述加湿流路的空气向外部吐出;所述加湿流路配置有:水槽加湿媒介,向在所述加湿流路的流入口流动的空气供给水分;吐出加湿媒介,向在所述加湿流路的排出口流动的空气供给水分;以及浇水单元,利用水槽中储存的水向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和所述吐出加湿媒介供给水分。

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具有如下效果的一种或其以上。

第一、通过使用两个种类的加湿过滤器,能够增大加湿性能并减小噪音。

第二、吐出流路上设置的吐出加湿媒介使用溅水现象少、压力损失小的过滤器,从而增大加湿效果。

第三、加湿流路流入口上设置的水槽加湿媒介使用吸湿力高的材料的过滤器,从而增大加湿效果。

第四、利用水车来喷雾水,加湿过滤器对水进行吸湿,并利用风来自然汽化而产生加湿效果,从而向用户提供舒适的环境。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定于以上提及到的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理解未被提及到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水槽加湿媒介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图6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8是图6的主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

图10是图6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从图10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槽加湿媒介的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吐出加湿媒介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从图14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过滤器组件;20:送风单元;30:水槽;40:浇水单元;51:水槽加湿媒介;52:加湿过滤器;53:预过滤器;55:吐出加湿媒介;100:清洁模块;110:基体;120:放置主体;130:下主体;150:送风扇壳体;160:显示模块;200:加湿模块;210:可视主体;230:顶盖组件;260:连接器;300: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8:固定凸起;306:固定孔;310:内媒介框架;320:外媒介框架;330:防溢水盖;400: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10:上壳体;420:下壳体;430:供水盖;440:供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用于实现其的方法可通过参照附图及详细后述的实施例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可以由多种形态来实现,本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完整地公开本发明,从而向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提示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进行定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的分解主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a-a线剖开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的空气流动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包括:清洁模块100;以及放置在所述清洁模块100上侧的加湿模块200。

所述清洁模块100吸入外部空气后进行过滤,将过滤空气提供给所述加湿模块200。所述加湿模块200接收所述过滤空气并实施提供水分的加湿,将加湿空气向外部吐出。

所述加湿模块200包括储存水的水槽30。在分离出所述加湿模块200时,所述水槽30可从所述清洁模块100进行分离。所述加湿模块200放置在清洁模块100上方。

用户可从清洁模块100分离出所述加湿模块200,并对分离出的加湿模块200进行清扫。用户可对分离出加湿模块200的清洁模块100内部进行清扫。在分离出所述加湿模块200的情况下,所述清洁模块100的上方面向用户开放。所述清洁模块100可在单独地分离出后述的过滤器组件10后进行清扫。

用户可向所述加湿模块200进行供水。在所述加湿模块200形成有供水流路,从而能够从外部向所述水槽30进行供水。

所述供水流路被构成为能够随时向所述水槽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加湿模块200动作中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加湿模块200结合在清洁模块100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例如,在所述加湿模块200从清洁模块100分离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供水流路进行供水。

所述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通过连接流路103相连接。由于所述加湿模块20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所述连接流路103分散配置在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

将形成在所述清洁模块1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清洁连接流路104,将形成在所述加湿模块200的连接流路定义为加湿连接流路105。只有在所述加湿模块200放置于所述清洁模块100时,才能使所述连接流路相连接,并准确地构成空气的流路。

对于所述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中通过的空气的流动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对所述清洁模块10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

所述清洁模块100包括:基体110,形成有吸入流路101和清洁连接流路104;过滤器组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110以可分离的方式设置,对流动的空气实施过滤;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使空气进行流动。

外部空气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所述基体110内部。通过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将所述过滤器组件10中被过滤的空气提供给所述加湿模块2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10由两个部分构成。

所述基体110包括:下主体130,用于形成外形,在下侧面形成有吸入口111;放置主体120,用于形成外形,与所述下主体130上侧相结合。

在所述清洁模块100或加湿模块200中的至少一方可配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体110设置有用于向用户显示加湿净化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显示模块160。

所述放置主体120和下主体13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组装。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放置主体120和下主体130可制作为一个。

所述加湿模块20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放置主体120的上侧,并支撑所述加湿模块200的荷重。

所述放置主体120提供能够稳定地放置所述水槽30的结构。所述放置主体120为所述加湿模块200的水槽30可进行分离的结构。所述放置主体120为凹陷的结构,从而能够容纳所述水槽30。

所述放置主体120向所述基体110内部凹陷地形成,能够向所述基体110内部容纳所述水槽30,据此能够将加湿净化装置的重心更向下侧移动。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通过所述清洁模块100输入电源,通过所述清洁模块100向所述加湿模块200提供电源。由于所述加湿模块200为相对于所述清洁模块100可分离的结构,所述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设置有可分离的供电结构。

由于所述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通过所述放置主体120来实现,在所述放置主体120配置有向所述加湿模块200提供电源的连接器260。

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在所述基体110。

所述过滤器组件10提供过滤流路102,并对外部空气实施过滤。

所述过滤器组件10具有相对于所述基体110朝水平方向可进行装卸的结构。所述过滤器组件10以与沿着垂直方向逆流而上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过滤器组件10沿着与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的流动相正交的水平方向进行配置。

所述过滤器组件10相对于所述基体110可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滑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生成空气的流动。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使空气从下侧向上侧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由送风扇壳体150、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上侧,送风扇24配置在下侧。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基体110内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提供流动的空气的流路。在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有所述送风马达22以及送风扇24。

所述送风扇壳体150配置在所述过滤器组件10上侧,配置在所述放置主体120下侧。

所述送风扇24为离心式风扇,其在下侧吸入空气后,朝径向外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朝径向外侧及上侧吐出空气。所述送风扇24的外侧端沿着径向上侧形成。

为了与流动的空气的接触达到最小,所述送风马达22配置在所述送风扇24的上侧。所述送风马达22不位于基于所述送风扇24的空气流路上。

所述加湿模块200包括:水槽30,储存用于加湿的水,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清洁模块100;浇水单元40,配置在所述水槽30内部,喷射所述水槽的水;加湿媒介50,被所述浇水单元40喷射的水浸湿,向流动的空气提供水分;可视主体210,与所述水槽30相结合,由能够看到内部的材质形成;顶盖组件230,以可分离的方式放置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形成有吐出空气的吐出流路107和进行供水的供水流路109。

所述水槽30放置在所述放置主体120。所述浇水单元40配置在所述水槽30内部,在所述水槽30内部进行旋转。

所述浇水单元40吸入所述水槽内部的水,将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并将被扬水的水朝径向外侧喷射。所述浇水单元40包括水车壳体80,所述水车壳体80向其内部吸入水,将被吸入的水向上侧进行扬水后,将其朝径向外侧喷射。

从所述水车壳体80喷射的水浸湿所述加湿媒介50。从所述水车壳体80喷射的水可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或加湿媒介50中的至少一方喷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车壳体80朝向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喷射水,喷射的水沿着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向下流落。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内侧面形成以水滴形态结成的液滴,用户可通过所述可视主体210看到所述液滴。

所述可视主体210与所述水槽30相结合,并位于所述水槽30的上侧。所述可视主体210的至少一部分由能够透视内部的材质形成。

所述可视主体210内侧面上结成的液滴可呈现出结成雨滴的形态。从所述可视主体210流落的液滴浸湿所述加湿媒介50。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可配置显示模块160。所述显示模块160可与可视主体210或放置主体120中的一方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160配置在所述放置主体120。

在放置所述加湿模块200时,所述可视主体210的外侧面与所述显示模块160相紧贴。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由反射光的材质形成。

在所述可视主体210结成的液滴还将投影到所述显示模块160的表面。由此,用户可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和显示模块160这两处观察到液滴的移动。

所述水槽30形成有空气疏通的水槽流入口31。从所述清洁模块100供给的空气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口31向所述加湿模块200内部流动。

所述加湿媒介50包括: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连接流路103;以及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吐出流路107。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连接流路10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水槽30的水槽流入口31。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位于水槽流入口31的内侧,对通过所述水槽流入口31的空气提供加湿。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覆盖所述水槽流入口31,空气贯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并向所述水槽30内部流动。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吐出流路107上。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可配置在可视主体210或顶盖组件230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顶盖组件230配置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覆盖所述吐出流路107,空气贯穿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并向顶盖组件230外流动。

以下,参照附图对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

在送风单元20进行动作时,外部空气通过形成在基体110的下侧面的吸入流路101流入基体110内部。通过所述吸入流路101吸入的空气向上侧移动,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清洁模块100和加湿模块200,通过形成在加湿模块200的上侧的吐出流路107向外部吐出。

吸入所述吸入流路101的空气通过过滤器组件10的过滤流路102,在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过程中,所述过滤器组件10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

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通过送风单元20向连接流路103流动。通过所述过滤流路102的空气被送风扇24施压后,沿着送风扇壳体150向连接流路103流动。

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过滤流路102之后,因此能够使灰尘等杂质贴附在所述送风扇24的情况达到最少。

在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于过滤流路102之前的情况下,送风扇24上贴附杂质,并由此引起清扫周期变短。

并且,由于送风单元20配置在加湿流路106之前,能够使水分贴附在送风扇24表面的情况达到最少。在送风扇24表面贴附有加湿的水分的情况下,发生杂质沾粘或发霉等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由于所述送风单元20配置在过滤流路102和加湿流路106之间,能够使杂质贴附的情况达到最少,并能够适当地提供空气的流动压力。

所述连接流路103由形成在清洁模块100的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形成在加湿模块200的加湿连接流路105构成。

在所述加湿模块200处于放置在放置主体120的状态时,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将相连接。在所述加湿模块200处于被分离的状态时,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向外部露出。

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可形成在放置主体120,加湿连接流路105形成在加湿模块200。

所述清洁连接流路104和加湿连接流路105可形成为管道形态,以形成明确的流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流路103被分散到放置主体120的一部分结构物和所述水槽30的一部分结构物,在所述加湿模块200放置于放置主体120时,将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主体120提供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外侧结构物,所述水槽30提供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内侧结构物。

即,在所述水槽30的外侧和放置主体120的内侧之间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由此,所述连接流路103形成在水槽30和放置主体120之间。所述水槽30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内侧的壁,所述放置主体120形成所述连接流路103的外侧的壁。

通过这样地分散配置连接流路103的结构,能够使形成流路的结构物达到最少。所述连接流路103沿着上下方向形成。

通过所述连接流路103的空气向加湿流路106流动。所述加湿流路106为用于供给水分的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流路106从水槽加湿媒介51到吐出加湿媒介55为止。

随着在连接流路103中通过水槽加湿媒介51,在此过程中可向空气供给水分。此外,在所述水槽30内部提供有从所述浇水单元40飞散的水滴和从水槽30蒸发的水分。

随着在所述水槽30内部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在此过程中可再次供给水分。

在所述加湿流路106中,通过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水槽30内部以及吐出加湿媒介55供给水分。

通过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的空气通过吐出流路107向外部露出。

图6是图4所示的水槽加湿媒介壳体的立体图,图7是从图6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图8是图6的主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b-b线剖开的剖面图,图10是图6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从图10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水槽加湿媒介的图。

参照附图对水槽加湿媒介和水槽加湿媒介壳体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加湿媒介50中的设置有水槽加湿媒介51的壳体定义为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配置在水槽30。特别是,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配置在水槽流入口31内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放置在可视主体210,并位于所述水槽30的内侧。与本实施例不同地,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可设置在水槽30。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使吸入水槽流入口31的空气通过。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对所述通过的空气实施加湿。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除了设置有水槽加湿媒介51以对流动的空气供给水分以外,还覆盖所述水槽30的上侧以防止所述水槽30中的水溢出。

在将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放置在所述可视主体210时,其下端与水槽30的上侧边缘相紧贴。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可使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与水槽30的上端相紧固或相结合来完彻底地切断水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的一部分与水槽30相紧贴来防止溢水。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包括:内媒介框架310,位于水槽加湿媒介51内侧,支撑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内媒介流入口311;外媒介框架320,位于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外侧,支撑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外媒介流入口321;防溢水盖330,与所述内媒介框架310或外媒介框架320中的至少一方相结合,与所述水槽30相紧贴以防止所述水槽30的水溢出。

所述内媒介框架310包括:内上框架312,放置在所述可视主体210;内垂直框架313,在所述内上框架312向下侧延伸,用于形成所述内媒介流入口311;内下框架314,与所述内垂直框架313相连接,安置在防溢水盖330的上侧面。

在所述内垂直框架313形成有提手315。所述提手315可形成有多个。

与所述内媒介框架310相同地,所述外媒介框架320包括:外媒介流入口321、外上框架322、外垂直框架323以及外下框架324。

在所述外下框架324形成有储存空间328。在所述储存空间328临时储存流落的水。

所述防溢水盖330包括:盖部332,覆盖水槽30的上部;挡板334,以与所述盖部332相连接的方式形成,从所述盖部332弯折以形成容纳空间338;盖插入槽335,形成在所述盖部332,所述外媒介导向件325插入所述盖插入槽335;盖孔336,形成在所述盖插入槽335,与所述水槽30内部相连通并进行排水。

所述盖插入槽335的底面形成为倾斜面337。所述倾斜面337与外媒介导向件325的倾斜面327相对应。

在所述内媒介框架310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内媒介流入口311。在所述外媒介框架320形成有使空气通过的外媒介流入口321。

内媒介流入口311和外媒介流入口321被形成为可在360度全方向上吸入空气。内媒介流入口311和外媒介流入口321可以相互面对的方式进行配置。

所述内媒介框架310被形成为其上侧直径大、下侧直径小。所述外媒介框架320也被形成为其上侧直径大、下侧直径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整体上形成为漏斗形态。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可包括用于标示所述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的结合位置的方向标示单元。方向标示单元可在所述内媒介框架310设置有标示槽304,在所述外媒介框架320设置有标示凸起302,从而通过夹紧方式形成。所述标示槽304和标示凸起302可以过盈配合方式相结合,从而执行固定所述内媒介框架310和所述外媒介框架320的结合状态的功能。

所述外媒介框架320和内媒介框架310相对于彼此以过盈配合方式进行结合。在所述外媒介框架320和内媒介框架310进行过盈配合时,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将被固定。

为了固定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在所述外媒介框架320或内媒介框架310中的至少一方可形成有用于固定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的加湿媒介固定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湿媒介固定单元由凸起和槽构成。

所述加湿媒介固定单元包括:固定凸起308,形成在所述内媒介框架310或外媒介框架320中的一方;固定孔306,形成在所述内媒介框架310或外媒介框架320中的另一方,所述固定凸起308夹紧到所述固定孔306。本实施例的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的数目可在对应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凸起308形成在内媒介框架310,固定孔306形成在外媒介框架320。与本实施例不同地,其位置可相反地进行配置。在所述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之间配置有水槽加湿媒介51的固定部54,在固定凸起308夹紧到固定孔306时,水槽加湿媒介51固定在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

所述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用于防止水槽加湿媒介51在内媒介框架310和外媒介框架320之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306在所述外媒介框架320的外上框架322形成沿着上下方向呈开口状态的孔。

固定凸起308配置在内媒介框架310的内上框架312,在内上框架312的下部面向下侧凸出地形成。

通过所述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的结合,还具有将所述内媒介框架310与外媒介框架320相结合的效果。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配置在内媒介框架310和外媒介框架320之间。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覆盖水槽流入口31。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可形成为环形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形成为其下侧截面积小、上侧截面积大的漏斗形态。

水槽加湿媒介51包括用于固定在水槽加湿媒介壳体300的至少一个固定部54。固定部54的数目可与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的数目相同,或者以比其更少的数目形成。固定部54形成为环形状,并配置在水槽加湿媒介51的上侧。固定部54在所述固定凸起308和固定孔306之间被固定。通过固定部54固定在内媒介框架310的固定凸起308和外媒介框架320的固定孔306之间,水槽加湿媒介51在内媒介框架310和外媒介框架320之间不进行移动。

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相对于上下方向以倾斜的方式进行配置。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的倾斜是考虑到空气流动方向而形成。

通过连接流路103向水槽流入口31流动的空气与水平移动相比,将形成朝上侧方向倾斜的流动。以倾斜的方式形成的水槽加湿媒介51可以与空气流动方向相正交的方式进行配置。

在空气流动与水槽加湿媒介51相正交的情况下,可防止空气倾向于水槽加湿媒介51的特定部分流动,可使空气在整个面积上均匀地通过。

为了确保加湿性能,水槽加湿媒介51使用吸湿性能优异的材料。水槽加湿媒介51优选地形成为由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构成的材料。

参照图12,水槽加湿媒介51包含:预过滤器53(pre-filter),防止通过浇水单元40喷射的水进行飞溅;以及加湿过滤器52,向水槽加湿媒介51中流动的空气增加湿气。加湿过滤器52形成双面拉舍尔(doubleraschel)结构,其在内部配置有pet材料的连接构件52a,具有六角形的网结构的pet材料52b包覆填充件两面。双面拉舍尔结构又称为3d网筛,其上部层和下部层构成为四角形或六角形结构的网,在其之间利用连接构件相连接。

具有六角形的网结构的pet材料52b在相分开一定距离的状态下提高其吸湿力和加湿性能,因此,在加湿过滤器52内部设置pet材料的连接构件52a,以使配置在其两面的具有六角形的网结构的pet材料52b相分开一定距离。吸湿力是指物体吸收水分的能力。

预过滤器53形成为包覆加湿过滤器52的两面的结构。预过滤器53由具有多个通孔的网筛(mesh)构件形成。形成在预过滤器53的网筛的通孔的大小小于形成在所述加湿过滤器的具有所述六角形的网结构的pet材料52b的孔的大小,从而防止从水槽加湿媒介51喷射的水发生飞溅,并防止水槽加湿媒介51中吸收的水流入连接流路103内。

由于预过滤器53在两面上包围加湿过滤器52,其将形成水槽加湿媒介51的外部面,其一侧面与加湿流路106相面对,以吸收从浇水单元40喷射的水,其另一侧面与连接流路103相面对,以防止水向水槽加湿媒介51外部流动。

在位于由浇水单元40喷射水的面的预过滤器53中,当水与以较小的大小形成的通孔相接触时,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通孔形成液膜,这样的液膜中残留的水被吸收到加湿过滤器52。

并且,在与连接流路103相面对的预过滤器53中,将形成液膜以防止加湿过滤器52内吸收的水向连接流路流动。

本实施例的水槽加湿媒介51由三个种类的构件构成。如图12所示,水槽加湿媒介51形成为由预过滤器53包围加湿过滤器52的两面的五重结构,其中所述加湿过滤器52形成为由具有六角形的网结构的pet材料52b包围连接构件52a的三重结构,由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吸水的同时,防止水向连接流路103上逃离。

加湿过滤器52和预过滤器53在上侧和下侧通过熔接方式相结合。在将加湿过滤器52和预过滤器53以熔接方式相结合时,能够消除基于封装的结合时发生起毛的问题。

为了增大加湿性能,所述的水槽加湿媒介51优选地使用具有优异的吸湿性能的pet材料的预过滤器53和加湿过滤器52。

图13是图4所示的吐出加湿媒介壳体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从图14的下侧看去的立体图。

参照附图对吐出加湿媒介和吐出加湿媒介壳体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将设置有加湿媒介50中的吐出加湿媒介55的壳体定义为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配置在吐出流路107上。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可设置在顶盖组件230。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可与顶盖组件230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可被制作为与顶盖组件230相单独的结构物。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配置在顶盖组件230下侧。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可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在顶盖组件2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放置在可视主体210。

所述顶盖组件230形成供水流路109中的一部分,将后述的供水帽1430向用户露出。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可向外侧使空气通过,向内侧使水通过。空气从下侧向上侧通过,水从上侧向下侧通过。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在外侧提供使空气通过的吐出流路107,在内侧提供使水通过的供水流路109。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包括:上壳体410、下壳体420以及供水帽430。在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之间配置有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

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形成有多个空隙。

所述上壳体410在整体上形成为圆环形状。

所述上壳体410包括:上内框体412(upperinnerframe),配置在中央;上壳体开口部415,形成在所述上内框体412的中央,提供供水流路109;上外框体414,与所述上内框体412相分开,配置在外廓;上网筛框体416,将所述上内框体412和上外框体414相连接。

所述下壳体420在整体上形成为圆环形状。

所述下壳体420包括:下内框体422,配置在中央;下壳体开口部425,形成在所述下内框体422的中央,提供供水流路109;下外框体424,与所述下内框体422相分开,配置在外廓;下网筛框体426,将所述下内框体422和下外框体424相连接。

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的形状相互对应。所述上壳体开口部415和下壳体开口部425相互连通。

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相互进行组装。

所述供水帽430可与所述上壳体410或下壳体420中的至少一个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水帽430以可分离的方式与下壳体420进行夹紧结合。

为了所述供水帽430和下壳体420以可分离的方式进行结合,形成有结合凸起437和结合槽427。

在所述供水帽430或下壳体420中的一方形成有结合凸起437,在另一方形成有结合槽427。在本实施例中,在供水帽430形成有结合凸起437,在下壳体420形成有结合槽427。所述结合凸起437和结合槽427在水平方向上形成夹紧结合。

另外,在所述吐出加湿媒介壳体400形成有供水结构440,其临时储存所供给的水,并将储存的水向下侧进行排水。

所述供水结构440包括:蓄水池441(reservoir),配置在所述供水流路109上,用于临时储存水;供水口445,在所述蓄水池441向所述水槽30进行排水。

所述下壳体420包括:蓄水池底座442和蓄水池壁444。所述蓄水池底座442和蓄水池壁444形成在下内框体422。所述蓄水池441形成在蓄水池壁444的内侧、蓄水池底座442的上侧以及供水帽430外侧之间。在蓄水池441中储存有水的情况下,在自重作用下水通过供水口445被排出。

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所述上壳体410和下壳体420之间。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在整体上形成为环形状。所述吐出加湿媒介55配置在所述上壳体410的上网筛框体416和所述下壳体420的下网筛框体426之间。

吐出加湿媒介55为用于对向外部吐出之前的空气进行加湿的过滤器。通过吐出加湿媒介55的空气在因压力损失而压力变低时,其加湿性能将降低,因此,优选地使用与所述水槽加湿媒介51相比压力损失低的材料。

压力损失是指流体在管状形态的通道流动或通过装置时因流体摩擦而引起的流体的压力降低。

本实施例的加湿净化装置通过吐出加湿媒介55也可进行供水。因此,在加湿净化装置进行动作中也可实现供水,为了防止在供水中水向外部飞溅,并防止通过浇水单元40喷射的水向外部弹升,优选地使用溅水现象少的材料。溅水现象是指在物体上喷射或掉落水时,在其之后水被物体反弹的现象。

[表1]

吐出加湿媒介55优选地使用与水槽加湿媒介51相比压力损失低且溅水现象少的聚氨酯材料。表1示出了空气以2.33m/s通过加湿过滤器时产生的压力损失和基于喷雾的水的过滤器的溅水现象程度。如表1所示,将20~25ppi(poreperinch,每英寸孔)聚氨酯与pet材料的过滤器相比较时,其溅水现象同等或更少,同时其压力损失较大地降低,因此优选地作为吐出加湿媒介55的材料使用。

由于吐出加湿媒介55使用溅水现象较少的材料,在本发明的加湿净化装置的运转中,即使向吐出加湿媒介55上部进行供水,也能够防止水向外部飞溅而稳定地进行供水。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主张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实施,这样的变形实施不应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而单独地加以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