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214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抽油烟机。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为常用的家用电器,有些抽油烟机具有制冷功能。现有技术中具有制冷功能的抽油烟机包括压缩机、蒸发器以及冷凝器。蒸发器侧设置有冷风出口提供冷量,冷凝器设置在排油烟腔体内,利用排烟风机冷却冷凝器。但是油烟中的油污容易粘黏冷凝器,影响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及其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抽油烟机内的冷凝器易受油烟污染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抽油烟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排烟腔,壳体上设置有与排烟腔连通的进烟口、排烟口以及第一空气进口;制冷系统,设置在壳体内,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排烟腔内的冷凝器;第一风机,设置在排烟腔内,其中,第一风机和进烟口之间形成油烟流道,第一风机和第一空气进口之间形成冷却流道,冷凝器设置在冷却流道内。进一步地,第一空气进口位于壳体的上部,进烟口位于壳体的下部,第一风机位于第一空气进口和进烟口之间。进一步地,第一风机包括蜗壳以及设置在蜗壳内的离心风叶,第一风机具有形成在蜗壳两侧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一步地,离心风叶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冷凝器为环形结构,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进一步地,离心风叶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冷凝器为板状结构,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冷凝器为两个,并且两个冷凝器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离心风叶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冷凝器为板状结构,冷凝器设置在壳体的顶壁内侧。进一步地,冷凝器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呈角度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空气进口处设置有盖板。进一步地,壳体内还具有冷风腔,壳体内设置有隔离排烟腔和冷风腔的隔板,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以及蒸发器,其中,蒸发器设置在冷风腔内。进一步地,壳体上还设置有与冷风腔连通的第二空气进口和出风口,抽油烟机还包括:第二风机,设置在冷风腔内,蒸发器位于第二空气进口和第二风机之间。进一步地,压缩机设置在排烟腔内。进一步地,抽油烟机还包括可开闭的隔油板,隔油板设置在冷却流道内,并且隔油板位于冷凝器和第一风机之间。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抽油烟机内具有油烟流道和冷却流道,冷凝器设置在冷却流道内。当抽油烟机的第一风机工作时,油烟从进烟口沿着油烟流道流入至第一风机内,并从排烟口排出。室内空气从第一空气进口沿着冷却流道流入至第一风机内,并从排烟口排出,其中,室内空气对位于冷却流道内的冷凝器进行冷却。上述结构使得在抽油烟机工作时,油烟不会流经冷凝器,进而避免了油污粘黏冷凝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抽油烟机内的冷凝器易受油烟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烟机的实施例一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抽油烟机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烟机的实施例二的左视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壳体;11、排烟口;12、第一空气进口;13、进烟口;14、第二空气进口;15、出风口;20、排烟腔;30、冷风腔;41、压缩机;42、蒸发器;43、冷凝器;431、第一板段;432、第二板段;50、第一风机;51、蜗壳;511、第一进风口;512、第二进风口;60、盖板;70、隔板;80、第二风机;90、隔油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的抽油烟机包括:壳体10、制冷系统和第一风机50。其中,壳体10内具有排烟腔20,壳体10上设置有与排烟腔20连通的排烟口11、进烟口13以及第一空气进口12。制冷系统设置在壳体10内,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排烟腔20内的冷凝器43。第一风机50设置在排烟腔20内。抽油烟机还包括连通第一风机50和进烟口13的油烟流道以及连通第一风机50和第一空气进口12的冷却流道,冷凝器43设置在冷却流道内。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抽油烟机内具有油烟流道和冷却流道,冷凝器43设置在冷却流道内。当抽油烟机的第一风机50工作时,油烟从进烟口13沿着油烟流道流入至第一风机50内,并从排烟口排出。室内空气从第一空气进口12沿着冷却流道流入至第一风机50内,并从排烟口排出,其中,室内空气对位于冷却流道内的冷凝器43进行冷却。第一空气进口12也可以连通室外新风管,利用室外新风对冷凝器43进行冷却。上述结构使得在抽油烟机工作时,油烟不会流经冷凝器,进而避免了油污粘黏冷凝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抽油烟机内的冷凝器易受油烟污染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空气进口12位于壳体10的上部,进烟口13位于壳体10的下部,第一风机50位于第一空气进口12和进烟口13之间,并且优选地,冷凝器43设置在第一空气进口12和第一风机50之间。当抽油烟机工作时,室内空气从壳体10的上部进入,并流入至位于壳体10中部的第一风机50内。油烟从壳体10下部进入,并流入至位于壳体10中部的第一风机内。上述结构使得当油烟机工作时,油烟位于排烟腔20的下部,室内空气位于排烟腔20的上部,进而增强油烟和冷凝器43的分隔效果,提高冷凝器43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机50包括蜗壳51以及设置在蜗壳51内的离心风叶,第一风机50具有形成在蜗壳51两侧的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第一风机50位于排烟腔20中部,冷凝器43及第一空气进口12位于排烟腔20上部。第一风机50运转时排烟腔20内部形成负压,油烟经进烟口13进入排烟腔20并进入蜗壳51内。进入蜗壳51后经离心风叶从排烟口11排出。室内环境空气经第一空气进口12进入排烟腔20,流经冷凝器43对冷凝器43进行冷却后进入蜗壳51,进入蜗壳51经离心风叶从排烟口11排出。由于冷凝器43和进烟口13位置上下分离设置,第一风机50位于排烟腔20的中部,因此油烟气流不会流经冷凝器43,就直接经第一风机50排出,降低了油污对冷凝器43的污染,提高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和其使用寿命。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离心风叶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冷凝器43为环形结构,冷凝器43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第一风机50中的蜗壳51出风口竖直向上,同时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位于蜗壳51的水平位置的两侧。冷凝器43环绕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上侧,同时,第一空气进口12为与环形冷凝器43适配的环形结构。上述结构能够加大空气进入流量,进而提高对冷凝器43的冷却效果。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冷凝器43也可以设置为相对设置的板状,具体地,冷凝器43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排烟腔20的靠墙侧和与靠墙侧相对的另一侧。壳体10设置冷凝器43的位置与墙体之间有一定距离,进而保证冷却效果。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冷凝器43为两片,分别设置在排烟腔20的与靠墙侧相邻的左右两侧,与排烟腔20相邻的橱柜与排烟腔20之间预留进风空间,进而保证冷却效果。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空气进口12处设置有盖板60。具体地,盖板60为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可以被电机驱动进而实现打开或者关闭第一空气进口12。当抽油烟机的制冷模式开启时,活动盖板打开第一空气进口12进而对冷凝器进行冷却,同时,活动盖板可以调节空气的进入角度。当抽油烟机的制冷模式关闭时,活动盖板关闭第一空气进口12。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冷凝器内侧设置有可伸缩的隔油板90,隔油板90开启时,将冷凝器43与排烟腔20隔开。当抽油烟机的制冷模式开启时,隔油板90关闭,冷凝器43与排烟腔20连通,冷却气流经第一空气进口12进入,经第一风机50排出;当抽油烟机的制冷模式关闭时,隔油板90开启,冷凝器43与排烟腔20隔离,油烟经进烟口13进入后,经第一风机50排出,油烟完全不经过冷凝器,防止油烟粘黏冷凝器。优选地,第一风机50的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均低于冷凝器43底部位置,进一步防止油烟粘黏冷凝器43。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内设置有隔板70,隔板70将壳体10内空间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排烟腔20和冷风腔30,制冷系统还包括压缩机41以及蒸发器42,蒸发器42设置在冷风腔30内。冷风腔30用于给厨房提供冷风,进而改善厨房内的空气环境。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与冷风腔30连通的第二空气进口14和出风口15,抽油烟机还包括第二风机80,设置在冷风腔30内,蒸发器42位于第二空气进口14和第二风机80之间。当第二风机80工作时,室内空气从第二空气进口14流入,并且经过蒸发器冷却,冷却后的空气成为冷风并从出风口15流出。优选地,第二风机80为贯流风机。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抽油烟机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离心风叶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冷凝器43为板状结构,冷凝器43设置在壳体10的顶壁内侧。上述结构使得第一风机50的第一进风口511和第二进风口512分别位于蜗壳51的上下两侧,从壳体10上部吸入的室内空气直接流入向上开口的第二进风口512,从壳体10下部吸入的油烟直接从向下开口的第一进风口511。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油烟流经冷凝器43。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中,冷凝器43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板段431和第二板段432,第一板段431和第二板段432呈角度设置。优选地,冷凝器43呈L型,进而提高换热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