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临时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15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北方地区,冬季温度维持在零下的时间长达3-5个月,室内工程在正式采暖投入使用前,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或者解决工期问题,经常需要在冬季低温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不仅造成了施工的质量问题,同时影响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性和身心健康,故需要采用临时采暖措施。

目前主要的临时采暖措施有:利用市政管网供暖、采用临时锅炉供暖、利用正式锅炉预先供暖、采用电取暖器或分体式空调、以及油桶火炉等,每种方案均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目前主要的临时采暖措施一般采用单一的方式或热源,不能利用多种方式或热源的特点在满足使用需求下更好的进行节能降本;采用统一的供热指标,没有根据不同施工区域对供热的不同要求进行区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由于太阳能采暖、热泵采暖等新型节能热源的局限性而没有采用,无法利用新能源方式进行节能供暖;临时采暖的管道及末端设置,难以拆换,缺乏布置的灵活性,影响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临时供暖系统的问题,设计一种多能源利用、分级分区域的临时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节能降本效益显著,安装拆卸、更换调节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包括高温热源、中低温热源、水泵、高温供热区以及低温供热区,所述高温热源、中低温热源、水泵、低温供热区、高温供热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其中水流按照水泵→中低温热源→高温热源→高温供热区→低温供热区→水泵方向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供热区包括高温分水器、高温集水器、多个供暖末端及高温区温度传感器,所述高温分水器和高温集水器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每个供暖末端的进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低温供热区包括低温分水器、低温集水器、多个供暖末端及低温区温度传感器,所述低温分水器和低温集水器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每个供暖末端的进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热源的两端设有管道支路,管道支路上设有电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中低温热源的两端设有管道支路,管道支路上设有电动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高温热源、中低温热源、水泵、电动阀、高温区温度传感器和低温区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热源为锅炉或市政热网热源,所述中低温热源为热泵或者太阳能热水系统,所述供暖末端设置为移动式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中低温热源温度为20℃—50℃,所述高温热源的温度为40℃—90℃,优选为所述中低温热源温度为30℃—40℃,所述高温热源的温度为60℃—80℃。多级临时供暖系统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泵驱动水在管道内进行循环,水经过泵加压后进入中低温热源即热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加热,20℃加热至35℃,再进入高温热源即锅炉或市政热网热源,加热,35℃加热至50℃;加热后的水进入高温供热区,首先水进入高温分水器,经3~5路软管进入供暖末端散热,供热环境要求25℃,水温由50℃降至35℃,再经多路软管汇入高温集水器;水从高温供热区进入低温供热区,首先水进入低温分水器,经多路软管进入供暖末端散热,供热环境要求10℃,水温由35℃降至20℃,再经多路软管汇入低温集水器;水从低温供热区进入泵,进行重复循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该临时供暖系统采用分级分区域进行供热,高温区域采用高温的供热水,低温区域采用低温的供热水,减少换热温差,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浪费;2)该临时供暖系统采用多能源方式,合理利用热源的特点,减少中低温热源与水的温差,提高中低温热源的供热能效;3)该临时供暖系统采用了太阳能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环保节能;4)该临时供暖系统可根据供热需求及环境情况的变化进行热源的切换,实现更好的进行节能;5)该技术方案采用软管及移动式散热片的设计,装拆及移动调节方便,适合临时采暖的需求;6)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效果突出,应用前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多级临时供暖系统的示意图。

其中:1是高温热源、2是中低温热源、3是水泵、4是电动阀、5是高温分水器、6是高温集水器、7是供暖末端、8是低温集水器、9是低温分水器、10是高温区温度传感器、11低温区温度传感器、12是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认识和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和介绍。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多级临时供暖系统,所述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包括高温热源1、中低温热源2、水泵3、高温供热区以及低温供热区,所述高温热源1、中低温热源2、水泵3、低温供热区、高温供热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其中水流按照水泵3→中低温热源2→高温热源1→高温供热区→低温供热区→水泵3方向循环。该临时供暖系统采用分级分区域进行供热,高温区域采用高温的供热水,低温区域采用低温的供热水,减少换热温差,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少能量浪费,该临时供暖系统采用多能源方式,合理利用热源的特点,减少中低温热源与水的温差,提高中低温热源的供热能效。

实施例2: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供热区包括高温分水器5、高温集水器6、多个供暖末端7及高温区温度传感器10,所述高温分水器5和高温集水器6分别通过软管连接每个供暖末端7的进出口。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低温供热区包括低温分水器9、低温集水器8、多个供暖末端7及低温区温度传感器10,所述低温分水器9和低温集水器分8别通过软管连接每个供暖末端7的进出口。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热源的两端设有管道支路,管道支路上设有电动阀4;所述中低温热源的两端设有管道支路,管道支路上设有电动阀4,所述多级临时供暖系统包括控制器12,控制器12通过线路连接高温热源1、中低温热源2、水泵3、电动阀4、高温区温度传感器10和低温区温度传感器11。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参见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高温热源1为锅炉或市政热网热源,所述中低温热源2为热泵或者太阳能热水系统,所述供暖末端设置为移动式散热片。其余结构和优点与实施例1相同。

工作原理和过程:

参见图1,泵3驱动水在管道内进行循环,水经过泵3加压后进入中低温热源2即热泵或太阳能热水系统,加热,20℃加热至35℃,再进入高温热源1即锅炉或市政热网热源,加热,35℃加热至50℃;加热后的水进入高温供热区,首先水进入高温分水器5,经3~5路软管进入供暖末端7散热,供热环境要求25℃,水温由50℃降至35℃,再经多路软管汇入高温集水器6;水从高温供热区进入低温供热区,首先水进入低温分水器9,经多路软管进入供暖末端7散热,供热环境要求10℃,水温由35℃降至20℃,再经多路软管汇入低温集水器8;水从低温供热区进入泵3,进行重复循环。控制器通过高温区温度传感器10和低温区温度传感器11采集温度数据,控制高温热源1、中低温热源2、水泵3和电动阀4的运行。

不同的施工区域对环境要求不同,多级临时供暖系统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按温度要求进行区域划分2~3级,按温度等级进行区域间管道串接,避免出现需要高温的区域温度不够,需要低温的区域温度过高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换热温差,既满足了供热要求,又显著降低了能耗。

采用了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热源,该类热源的特点是加热水的温度越低,效率越高,同时受环境影响大,本系统将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作为中低温热源,降低加热水的温度,同时利用高温热源进行辅助,提高了新能源的稳定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在高温热源1、中低温热源2设置了旁路,通过阀门的切换,可以实现热源的切换,如阴天或环境温度过低时,关闭中低温热源2的运行,仅依靠高温热源1进行供热;在太阳较好或环境温度较高时,关闭高温热源1的运行,仅依靠中低温热源2进行供热。通过热源的切换选择最合适、最节能的运行方式。采用了软管配移动式散热片的方式,可以根据施工情况的变动,随时进行散热片的调节及管道的重新配置,适合临时采暖的需求,减少安装拆卸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实施例2、3、4、5所述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与实施例1组合,形成新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