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885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电炉具体是一种电陶炉、电磁炉、光波炉、电热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家用电炉设备很多,如电陶炉、电磁炉、光波炉、电热炉等。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3964045U于2014年11月8日公开了一种电陶炉安装结构,包括:包覆于电陶炉外围的电陶炉面板、电陶炉外壳、底板、安装于电陶炉底部的支撑脚、以及置于电陶炉内部的电路板外壳和发热单元罩壳。电陶炉还设有与导柱数量等量的长螺栓依次贯穿支撑脚的装配孔、底板的通孔、以及导柱的安装孔,并与电陶炉面板底部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支撑脚、底板、电陶炉外壳和电陶炉面板安装成一个整体,且支撑脚的定位块卡设于底板的定位孔之内;电路板外壳通过第一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于底板之上,发热单元罩壳通过第二导块与导槽的配合安装于电路板外壳之上,第一导块与第二导块之间设有弹簧。

传统的家用电炉设备需要设置为控制板组件吹风散热的散热风扇,以防止发热组件工作产生的高温直接传递到控制板组件上,以增加控制组件的使用寿命,而且散热风扇的作用噪音非常大,电炉工作完毕,散热风扇还需要持续工作1-3分钟,以满足散热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合理、能够对控制板组件实现自然对流散热降温、工作安静的新型无风扇电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包括主体,其结构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上部设有面罩、下部设有底盖;底盖把主体隔开成上下两个区,上区为发热区、位于主体内部,下区为电控区、外露于主体的外部,面罩内设有发热组件,发热组件位于发热区,底盖上设有控制板组件,控制板组件位于电控区;面罩与底盖之间形成贯通发热区和电控区的自散热通道,电炉工作时,发热组件使自散热通道上部产生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产生负压、并抽吸自散热通道下部的冷空气,使自散热通道内部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通气流,该气流为面 罩、发热组件和控制板组件散热。

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中空的内腔,面罩上设有若干面罩散热孔,底盖上设有若干底盖散热孔,自散热通道由面罩散热孔、内腔及底盖散热孔贯通构成。

所述发热组件安装在面罩中心,面罩散热孔至少均布在面罩的外围,面罩的外围盖接在主体的上部,面罩散热孔与主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控制板组件安装在底盖的底面中心,底盖散热孔至少均布在底盖的外围,底盖的外围盖接在主体的下部,底盖散热孔与主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面罩外围设有隔热保温罩。

所述底盖的底面还盖接有底盖罩,底盖罩把控制板组件包裹在其内。

所述底盖罩通过螺钉与面罩固定装配在一起。

所述发热组件为电陶炉发热组件、电磁炉发热组件、光波炉发热组件、发热管发热组件或PTC发热组件。

所述面罩所在主体的位置为发热区,底盖所在主体的位置为电控区;面罩与底盖之间有间隙,使发热区与电控区之间相对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把发热组件置于主体上部、即发热区,把控制板组件置于主体下部、即电控区,两个区相互隔开,热量传递效率低,电炉内设置能够产生自下而上空气流通气流的自散热通道,电炉在工作时,空气流通气流不停地带走发热组件的热量,避免热量下沉到位于下部的控制板组件,而且控制板组件外露在外界中,散热效果更好,空气流通气流能够在自然流通时对控制板组件更好地散热,保证控制板组件不会在过高温度下工作,提高其使用寿命。

电炉无需专门设置散热风扇,工作时非常安静,电炉工作完毕,自散热通道还是能够产生空气流通气流以满足继续散热的需要,非常安全可靠,还更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又一方位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配图(剖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3,本一种新型无风扇电炉,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部设有面罩2、下部设有底盖3;底盖3把主体1隔开成上下两个区,上区为发热区、位于主体1内部,下区为电控区、外露于主体1的外部,面罩2内设 有发热组件4,发热组件4位于发热区,底盖3上设有控制板组件5,控制板组件5位于电控区;面罩2与底盖3之间形成贯通发热区和电控区的自散热通道,电炉工作时,发热组件4使自散热通道上部(即发热区)产生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产生负压、并抽吸自散热通道下部(即电控区)的冷空气,使自散热通道内部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通气流,该气流为面罩2、发热组件4和控制板组件5散热。电炉工作完毕,发热组件4还具有大量的余热,此时,自散热通道还是能够产生空气流通气流以满足继续散热的需要,非常安全可靠,还更有利于节能。

优选地,面罩2所在主体1的位置为发热区,底盖3所在主体1的位置为电控区;面罩2与底盖3之间有间隙,使发热区与电控区之间相对隔开。即发热区向外辐射出的热量不会直接传递到电控区上,电控区所受热量的辐射更小,更有利于降低控制板组件5的温升。

优选地,主体1内部设有中空的内腔11,面罩2上设有若干面罩散热孔21,底盖3上设有若干底盖散热孔31,自散热通道由面罩散热孔21、内腔11及底盖散热孔31贯通构成。该技术方案使控制板组件外露在外界中,散热效果更好,自散热通道产生空气流通气流时,冷空气从下至上依次带走控制板组件5、内腔11、面罩2和发热组件4的热量,使控制板组件5的温度保持最低,其次是主体1的表面温度,主体1的表面温度也较低,不会烫伤人体,使用非常安全可靠。

优选地,发热组件4安装在面罩2中心,面罩散热孔21至少均布在面罩2的外围,面罩2的外围盖接在主体1的上部,面罩散热孔21与主体1的内腔11连通;,控制板组件5安装在底盖3的底面中心,底盖散热孔31至少均布在底盖3的外围,底盖3的外围盖接在主体1的下部,底盖散热孔31与主体1的内腔11连通;即自散热通道环绕设置在发热组件4及控制板组件5的外围,实现360度环绕散热,散热效果更好。

优选地,面罩2外围设有隔热保温罩6,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避免发热组件4的热量向四周、尤其向控制板组件5辐射,能够进一步降低控制板组件5附近位置的温升。

优选地,底盖3的底面还盖接有底盖罩7,底盖罩7把控制板组件5包裹在其内,其到保护控制板组件5的作用;底盖罩7通过螺钉与面罩2固定装配在一起,装配非常简单、有利于节省人工成本。

优选地,发热组件4为电陶炉发热组件、电磁炉发热组件、光波炉发热组件、发热管发热组件或PTC发热组件,本实施例的电炉实质为电磁炉,因此,其发热组件4优选成电陶炉发热组件。电炉根据其设计种类不同,可 选用更多现有不同种类的发热组件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