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吸气的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913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吸气的冷风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吸气的冷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一般的冷风机都由纤维波纹蜂窝状湿帘、风扇、水循环系统、机壳及电器元件等组成。在工作过程中,湿帘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水循环系统为湿帘提供水源,并通过水蒸发带走湿帘中的热量,最后利用风扇吹出降温后的空气和水分,从而达到降温增湿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降温效果,有的冷风机设置多个湿帘。然而,对于现有的冷风机,其湿帘的排布不合理,而且没有设置相应的空气吸收通道,使得湿帘无法发挥最大的降温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高效吸气的冷风机,包括:机箱,控制面板,电机,风扇,湿帘和水泵,所述机箱具有顶壁,底壁,前壁,后壁和两个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相对立,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相对立,所述两个侧壁相对立,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电机、所述风扇和湿帘位于所述机箱的上部中,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机箱的下部中,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机箱的顶壁上,所述风扇中间具有转轴孔,所述电机的转轴贯穿所述转轴孔,所述控制面板具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形成电连接,在所述前壁、所述后壁和所述两个侧壁上都设有的开口,所述湿帘为三个,所述三个湿帘分别与所述后壁和所述两个侧壁的开口正对,在所述机箱的上部中靠近所述后壁和所述两个侧壁的位置还设有支撑荆条和水路,所述三个湿帘位于所述支撑荆条与所述水路之间,所述水泵通过水管与所述水路形成流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风机还包括:侧框架,所述侧框架为两个,所述两个侧框架位于固定在所述两个侧壁的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侧框架具有导向荆条,所述导向荆条沿水平方向从所述侧框架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冷风机还包括:横向摆风叶和纵向摆风叶,所述横向摆风叶与所述纵向摆风叶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横向摆风叶和所述纵向摆风叶位于所述前壁的开口中。

优选地,所述控制面板还具有显示屏和按钮,电路板通过电线分别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按钮形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三个湿帘与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开口正对,风扇和湿帘都位于机箱的上部,因此三个湿帘能分别通过不同的开口吸收空气,从而达到最大的吸气降温效果,然后通过风扇把降温后的空气吹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冷风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冷风机的内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冷风机包括:机箱10,侧框架20,多个摆风叶30a和30b,控制面板40,电机(未显示),风扇50,湿帘60和水泵70。机箱1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具有顶壁,底壁,前壁,后壁和两个侧壁,其中顶壁与底壁相对立,前壁与后壁相对立,两个侧壁相对立。在前壁、后壁和两个侧壁上都设有的开口,开口连通机箱10的外部和内部。前壁的开口作为出风口;侧框架20为两个,两个侧框架20分别固定在两个侧壁的开口中;摆风叶包括横向摆风叶30a和纵向摆风叶30b,横向摆风叶30a与纵向摆风叶30之间相互垂直,横向摆风叶30a和纵向摆风叶30b位于前壁的开口中;控制面板40位于顶壁上;电机、风扇50、湿帘60和水泵70位于机箱10内部。更具体地,机箱10的内部可分为上部和下部,电机、风扇50和湿帘60位于机箱10的上部中,水泵70位于机箱10的下部中,机箱10的下部为储水部分。

侧框架20具有栓锁21和导向荆条22。栓锁21的截面呈字母“U”的形状,栓锁21的下端与侧框架20连接,栓锁21的上端具有插销孔,机箱10的侧壁设有插销11,该插销11插入至栓锁21的插销孔中,从而固定侧框架。导向荆条22沿水平方向从侧框架20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控制面板40上具有电路板41、显示屏和按钮,电路板41位于机箱10的内部,且电路板41通过电线分别与显示屏、按钮、电机和水泵形成电连接。风扇50的中间具有转轴孔51,电机的转轴贯穿该转轴孔51。

湿帘60为三个,呈纤维波纹蜂窝状,三个湿帘分别与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开口正对,风扇50和三个湿帘60沿水平方向对齐。在机箱10的上部中靠近后壁和两个侧壁的位置还设有支撑荆条12和水路13,湿帘60位于荆条12与水路13之间,支撑荆条12用于支撑湿帘60,水路13用于为湿帘提供水源。其中,水泵70通过水管与水路13形成流体连接。

由于三个湿帘与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开口正对,风扇和湿帘都位于机箱的上部,因此三个湿帘能分别通过不同的开口吸收空气,从而达到最大的吸气降温效果,然后通过风扇把降温后的空气吹出。

由于侧框架设有导向荆条,因此在冷风机吸收空气的过程中,可以设定吸气的方向,使吸收空气更均匀稳定,避免不同的冷风机之间相互影响。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