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挡板滑动机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972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空调挡板滑动机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挡板滑动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空调。



背景技术:

具有引流功能的空调中,空调的主体部件上形成有开口,通过该开口将外部的非热交换风引入到空调内,与空调内部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送至室内。为控制是否执行引流功能及引流风量的大小,在主体部件的开口处设置有挡板,通过滑动机构驱动挡板滑动,以打开/关闭开口。

现有滑动机构中,在主体部件上设置有滑轨,挡板嵌入到滑轨中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挡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极容易因受力不均匀而晃动,滑动不顺畅,噪音大,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挡板滑动机构及空调,解决现有挡板滑动机构滑动噪音大及稳定性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挡板滑动机构,用于所述挡板在空调的主体部件上的滑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

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挡板面向所述主体部件的面上或所述主体部件面向所述挡板的面上;

第一滑轨,在所述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挡板上时,所述第一滑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件面向所述挡板的面上;在所述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时,所述第一滑轨形成在所述挡板面向所述主体部件的面上;所述第一滑轨配置为嵌入所述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内、并与所述左右滑动平衡部件滑动配合;

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挡板面向所述主体部件的面上或所述主体部件面向所述挡板的面上;

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挡板上时,所述第二滑轨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件面向所述挡板的面上;在所述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件上时,所述第二滑轨形成在所述挡板面向所述主体部件的面上;所述第二滑轨配置为嵌入所述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内、并与所述前后滑动平衡部件滑动配合;

驱动电机,形成在所述主体部件上;

齿轮传动机构,形成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齿条,形成在所述挡板上,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所述挡板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设置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及嵌入左右滑动平衡部件的第一滑轨和嵌入前后滑动平衡部件的第二滑轨,能够有效平衡挡板在主体部件上滑动过程中的左右受力和前后受力,使得受力均匀,滑动顺畅、稳定,噪音小,进而提升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工作噪音。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挡板滑动机构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中主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挡板滑动机构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挡板滑动机构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00、主体部件;101、开口;102、第一滑轨;103、第二滑轨;104、第三滑轨;105、驱动电机及齿轮传动机构;106、行程开关;

200、挡板;201、齿条;202、左限位件;203、柱体;204、压合件;205、右限位件;206、柱体;207、压合件;208、前后限位件;209、柱体;210、压合件;211、行程控制部件;212、左侧滑片;213、右侧滑片;214、左侧边限位件;215、右侧边限位件;

300、盖板;301、盖板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具体来说,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挡板滑动机构的空调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该实施例的空调中主体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是主体部件面向挡板的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空调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说是挡板面向主体部件的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空调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有主体部件100、挡板200及用于挡板200在主体部件100上滑动的挡板滑动机构。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有盖板300。作为其他的实时方式,也可以不具有盖板300。一般的,主体部件100是空调的后背板。在主体部件100上形成有开口101,在引流送风过程中,室外的非热交换风将从该开口101被引入到空调内部,与空调内部经换热器热交换后的热交换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送至室内。挡板200在挡板滑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沿主体部件100上下滑动,以打开/关闭主体部件100上的开口101,进而,实现对是否执行引流功能及引流风量大小的控制。

参见图1所示意,在主体部件100与挡板200装配后,主体部件100面向挡板200的面上形成有第一滑轨102、第二滑轨103及第三滑轨104。其中,第三滑轨104包括有位于主体部件100左侧边缘处的一条和位于主体部件100右侧边缘处的一条。这四条滑轨彼此平行,沿主体部件100的上下方向竖直设置。优选的,这四条滑轨均为铝合金部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主体部件上。在主体部件100上还形成有驱动电机及齿轮传动机构105和形成开关106。其中,驱动电机及齿轮传动机构105包括有固定在主体部件100上的驱动电机和固定在主体部件100上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

参见图2所示,在主体部件100与挡板200装配后,挡板200面向主体部件100的面上形成有齿条201。齿条201与主体部件100上的齿轮传动机构相啮合,从而,使得挡板200与主体部件100上的驱动电机通过齿条与齿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在挡板200上、对应着主体部件100上的第一滑轨102的位置处形成有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在挡板200上、对应着主体部件100上的第二滑轨103的位置处形成有前后滑动平衡部件。

具体来说,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包括有三对左右限位件,三对左右限位件沿第一滑轨1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对左右限位件包括有左右排列的左限位件202和右限位件205。其中,左限位件202包括有柱体203和形成在柱体203顶部的压合件204,右限位件205包括有柱体206和形成在柱体206顶部的压合件207。且在每对左右限位件中,左限位件202中的柱体203与右限位件205中的柱体206间的距离配置为不小于第一滑轨102的宽度,而左限位件202中的压合件204与右限位件205中的压合件207的距离配置为小于第一滑轨102的宽度。在主体部件100与挡板200装配之后,第一滑轨102将位于左限位件202中的柱体203和右限位件205中的柱体206之间、并位于左限位件202中的压合件204和右限位件205中的压合件207的内侧。从而,当挡板200沿第一滑轨102滑动时,第一滑轨102被左右滑动平衡部件进行了左右方向上的移动限位和受力平衡。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每对左右限位件中,左限位件202中的柱体203与右限位件205中的柱体206间的距离配置为使得第一滑轨102分别与左限位件202中的柱体203和右限位件205中的柱体206滑动接触,使得滑动更加顺畅,受力更加均衡。

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包括有多个前后限位件208,多个前后限位件208沿第二滑轨1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前后限位件208包括有柱体209及形成在柱体209顶部的压合件210。在主体部件100与挡板200装配之后,第二滑轨103位于前后限位件208的压合件210与挡板面之间,并靠近前后限位件208的柱体209。从而,当挡板200沿第二滑轨103滑动时,第二滑轨103被前后滑动平衡部件进行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限位和受力平衡。

在挡板200的左侧边缘上形成有突出挡板200主体的左侧滑片212,在挡板200的右侧边缘上形成有突出挡板200主体的右侧滑片213,主体部件100上的两条第三滑轨104被配置为与挡板200的左侧滑片212和右侧滑片213相对应的位置处。从而,使得挡板200可以通过滑片与第三滑轨的配合在主体部件100上滑动。

为对挡板200进行上下方向的限位和受力平衡,在左侧滑片212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有与挡板200的左侧边缘连接并突出挡板200主体的左侧边限位件214,在右侧滑片213的上方和下方形成有与挡板200的左侧边缘连接并突出挡板200主体的右侧边限位件215。

在挡板200上还形成有行程控制部件211,将与主体部件100上的行程开关106配合,实现对挡板200滑动位置的限位。

请参见图3所示意,该实施例的空调还可以包括有盖板300,用来遮盖挡板200、挡板滑动机构中的部件。在实现空调整体美观性和外形一致性的同时,避免避免灰尘落到驱动电机、齿轮传动机构等机械传动结构上。盖板300上形成与主体部件100的开口101相适配的盖板开口301,在盖板300与主体部件装配之后,盖板开口301与主体部件100的开口101前后重叠在一起,不影响进风量。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盖板300可以通过卡扣卡接的方式与主体部件100实现方便的可拆卸式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左右滑动平衡部件、前后滑动平衡部件及嵌入左右滑动平衡部件的第一滑轨和嵌入前后滑动平衡部件的第二滑轨,能够有效平衡挡板在主体部件上滑动过程中的左右受力和前后受力,使得受力均匀,滑动顺畅、稳定,噪音小,进而提升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降低空调系统的工作噪音。并且,通过设置的左侧边限位件和右侧板限位件,还可以实现上下方向的受力均匀,进一步提升了挡板运行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