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压新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94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压新风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换气用换气管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压新风管。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人们开始选用一些方法为室内送新风。现有技术中有两种送风方式,一种是顶部送风,另一种是地面送风。由于人们在房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坐着,一般在1.3米高的空间内呼吸空气,采用顶部送风的方式送来的新风很难达到人们的呼吸道,而采用地面送风的方式送来的新鲜空气从地面输入房间后,新鲜空气慢慢地上升,把污浊的空气逐渐向上托起送出,因而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因此,地面送风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采用地面送风的方式,需要在地板以下铺设新风管,为了减小新风管和高度,新风管一般被设置为扁圆形,由于该种形状的新风管耐压能力差,经常出现被挤压损坏的情况。因而如何设计一种耐压的新风管,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扁圆形的新风管耐压能力差,容易被挤压损坏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耐压能力强,不易被挤压损坏的耐压新风管。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压新风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横截面包括:

第一段;

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平行设置,且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

第三段,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且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段与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朝向相同;

第五段,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且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垂直距离,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段与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朝向相同。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三段的一端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段的一端圆滑连接;和/或,所述第五段的一端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段的另一端圆滑连接。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一段中点和所述第二段中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段垂直。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管体的横截面以所述第一段的中点和所述第二段的中点的连线左右对称。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四段和/或所述第六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155-165°。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管体侧壁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所述内壁为光滑面,所述外壁为波浪面。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外壁为柔性材质,且包括与所述内壁连接的弧形部,和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部的平直部。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弧形部为半径为1.5-2.3mm的圆弧形,和/或,所述平直部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段连接部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15-20°。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相邻两个所述弧形部之间的间隔距离为8-12mm,和/或,所述平直部的长度为3.5-5.5mm。

作为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内壁为PE材质,且内表面上设置有含有银离子的母粒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压新风管,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包括管体,管体的横截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上下平行布置,且第二段的长度小于第二段的长度,第三段与第一段垂直,一端与第一段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倾斜的第四段与第二段端部连接,第五段与第一段垂直,一端与第一段端部连接,另一端通过倾斜的第六段与第二段端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通过以上设计,使得管体的横截面成为一个梯形结构,具体使用时,将第一段所在管面放置在下方,第二段所在的管面放置在上方,第二段承压时,压力经倾斜设置的第四段和第六段分别传递给第三段和第五段,然后在垂直压在第一段上,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将第二段承受的压力转移,与现有技术中的扁圆管相比,提高了承压力,不易被挤压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2.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第三段通过弧形结构与第一段圆滑连接,增加了第三段与第一段之间连接的韧性,使管体受压后不易断开;另外,圆滑连接后,管体内部容易形成圆滑面,有利于减小新风通过的阻力;第五段通过弧形结构与第一段圆滑连接,具有同样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第一段的中点和第二段的中点的连线与第一段垂直,使得第二段承受的压力能够较为平均地通过第四段和第六段向两方转移,从而提高管体的承压能力;作为改进设计方案,管体的横截面以上述中点的连线左右对称,能够更好更平均地通过第四段和第六段向两方转移压力,从而提高管体的承压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第四段和/或第六段与第二段之间的夹角为155-165°,使得第四段和第六段能够更好地为第二段分担压力,提高管体的承压能力。

5.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管体侧壁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和外壁,内壁为光滑面,能够减小新风通过的阻力,外壁为波浪面,使管体能够弯曲变向,与现有技术中没有波浪面外壁的PVC管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变向容易且无需使用变向转换接头。

6.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外壁为柔性材质,更有利于新风管的弯曲变向;平直部在外,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能够避免小面积受力导致的 受压损坏。

7.本实用新型的耐压新风管,内壁为PE材质,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PVC材质相比,加工助剂更少,对新风无污染;内表面上设置的含有银离子的母粒结构,能够对通过的新风进行杀菌,从而能避免有害菌类进入室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中耐压新风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管体,1-第一段,2-第二段,3-第三段,4-第四段,5-第五段,6-第六段,11-内壁,12-外壁,13-弧形部,14-平直部,1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压新风管,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的横截面包括:第一段1;第二段2,与所述第一段1平行设置,且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1的长度;第三段3,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1与所述第二段2之间的垂直距离,一端与所述第一段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四段4与所述第二段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段2的一端朝向相同;第五段5,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段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段1与所述第二段2之间的垂直距离,一端与所述第一段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段6与所述第二段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2的另一端朝向相同。

本实施例的耐压新风管,通过以上设计,使得管体10的横截面成为一个梯形结构,具体使用时,将第一段1所在管面放置在下方,第二段2所在的管面放置在上方,第二段2承压时,压力经倾斜设置的第四段4和第六段6分别传递给第三段3和第五段5,然后在垂直压在第一段1上,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将第二段2承受的压力转移,与现有技术中的扁圆管相比,提高了承压力,不易被挤压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第三段3的一端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段1的一端圆滑连接;所述第五段5的一端通过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段1的另一端圆滑连接。第三段3通过弧形结构与第一段1圆滑连接,增加了第三段3与第一段1之间连接的韧性,使管体受压后不易断开;另外,圆滑连接后,管体内部容易形成圆滑面,有利于减小新风通过的阻力;第五段5通过弧形结构与第一段1圆滑连接,具有同样的作用。

所述第一段1中点和所述第二段2中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段1垂直。使得第二段2承受的压力能够较为平均地通过第四段4和第六段6向两方转移,从而提高管体10的承压能力;作为改进设计方案,管体10的横截面以上述中点的连线左右对称,能够更好更平均地通过第四段4和第六段6向两方转移压力,从而提高管体10的承压能力。

所述第四段4和所述第六段6与所述第二段2之间的夹角为159.27°,作为变形设计方案,上述夹角还可以在155-165°范围内自由选择。

如图2、4、5所示,所述管体10侧壁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内壁11和外壁12,所述内壁11为光滑面,所述外壁12为波浪面。光滑的内壁11能够减小通过的新风的阻力,波浪面结构的外壁12,是得管体10能够弯曲变向,与现有技术中没有波浪面外壁的PVC管相比,本实施例的耐压新风管变向容易且无需使用变向转换接头。

所述外壁12为柔性材质,且包括与所述内壁11连接的弧形部13,和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弧形部13的平直部14。外壁12为柔性材质,更有利于新风管的弯曲变向;平直部14在外,具有更大的受力面积,能够避免小面积受力导致的受压损坏。

所述弧形部13为半径为1.8mm的圆弧形,所述平直部14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段连接部15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部13连接,两个所述连接部15之间的夹角为17.73°。作为变形设计方案,弧形部13的半径可以在1.5-2.mm的范围内自由选择,两个连接部15之间夹角的角度可以在15-20°范围内自由选择。

相邻两个所述弧形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为10mm,所述平直部14的长度为4.5mm。作为变形设计方案,相邻两个弧形部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在8-12mm范围内自由选择,平直部14的长度可以在3.5-5.5mm范围内自由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11为PE材质,且内表面上设置有含有银离子的母粒结构。内壁11为PE材质,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PVC材质相比,加工助剂更少,对新风无污染;内表面上设置的含有银离子的母粒结构,能够对通过的新风进行杀菌,从而能避免有害菌类进入室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