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37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灶体采用土砖制成,用来烧水做饭,结构简陋,热能利用率低,为了提高热能利用率,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灶体为空心储水的燃煤灶,但其功能还是比较单一,火焰调节范围小,利用余热加热的热水不能达到合理的利用,热能利用率低,大量水汽蒸发掉,浪费了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它不但能高效利用热能热水,还能将热水产生的高温蒸汽利用起来,使用方便,调节灵活。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它包括灶体(1),所述灶体(1)为空心壳体,其内充满水;所述灶体(1)一端设置有炉膛(16);所述炉膛(16)上端设有加热腔(15);所述炉膛(16)侧壁设置有下导烟管(14)连通S形导热腔(17);所述加热腔(15)侧壁设置有上导烟管(13)连通S形导热腔(17);所述S形导热腔(17)设置在灶体(1)内;所述上导烟管(13)与下导烟管(14)之间铰接有火焰调节板(12);所述灶体(1)上端面上向下凹陷形成蒸菜腔(19);所述灶体(1)另一端上端设置有汽水分离器(4);所述汽水分离器(4)顶端连接蒸汽导管(5);所述蒸汽导管(5)另一端设置在余热储存罐(3)内;所述蒸汽导管(5)上设置有蒸汽支管(21);所述蒸汽支管(21)设置在蒸饭柜(2)底部;所述余热储存罐(3)与蒸饭柜(2)之间连通有调压气管(7)。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炉膛(16)下端设置有旋转炉桥装置(18);所述旋转炉桥装置(18)包括炉渣腔(183);所述炉渣腔(183)上端面上平行铰接有两根炉桥杆(181);所述炉桥杆(181)上对称均匀设置有支杆(182);所述炉桥杆(181)的一端设置有连杆(185);所述连杆(185)铰接在拉动杆(184)上。

进一步的,所述汽水分离器(4)的相对两内壁上均匀交错设置有挡水板(41)。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支管(21)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蒸饭柜(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

进一步的,所述调压气管(7)分别设置在余热储存罐(3)与蒸饭柜(2)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导管(5)的末端位于余热储存罐(3)的底部;所述蒸汽导管(5)的末端出口弯曲朝向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余热储存罐(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和水位器(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实心灶体改造为空心壳体,内部填充水,通过炉膛火焰余热对灶体内水进行加热,高效利用热能,灶体内水被加热后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收集箱散发出来用于加热蒸菜腔内的菜,特别适合于冬天的饭菜保温用;为了防止水分飞溅进入蒸汽管中,在汽水分离器中设置有挡水板,能阻止沸腾的水分飞溅进入蒸汽导管中,同时使得蒸汽正常进入蒸汽导管中;蒸汽导管内的蒸汽进入蒸饭柜底部,从底部对蒸饭柜进行加热,当饭煮熟时,温度传感器控制电磁阀关闭,多余的蒸汽进入余热储存罐中,在这里蒸汽凝结成热水,可以用于其他用途;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俯视图。

图4为旋转炉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炉桥装置的控制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1、灶体;2、蒸饭柜;3、余热储存罐;4、汽水分离器;5、蒸汽导管;6、电磁阀;7、调压气管;9、水位器;10、温度传感器;12、火焰调节板;13、上导烟管;14、下导烟管;15、加热腔;16、炉膛;17、S形导热腔;18、旋转炉桥装置;19、蒸菜腔;21、蒸汽支管;41、挡水板;181、炉桥杆;182、支杆;183、炉渣腔;184、拉动杆;185、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体化蒸汽热水多用灶,它包括灶体1,所述灶体1为空心壳体,其内充满水;所述灶体1一端设置有炉膛16;所述炉膛16上端设有加热腔15;所述炉膛16侧壁设置有下导烟管14连通S形导热腔17;所述加热腔15侧壁设置有上导烟管13连通S形导热腔17;所述S形导热腔17设置在灶体1内;所述上导烟管13与下导烟管14之间铰接有火焰调节板12;所述灶体1上端面上向下凹陷形成蒸菜腔19;所述灶体1另一端上端设置有汽水分离器4;所述汽水分离器4顶端连接蒸汽导管5;所述蒸汽导管5另一端设置在余热储存罐3内;所述蒸汽导管5上设置有蒸汽支管21;所述蒸汽支管21设置在蒸饭柜2底部;所述余热储存罐3与蒸饭柜2之间连通有调压气管7。

优选的,所述所述炉膛16下端设置有旋转炉桥装置18;所述旋转炉桥装置18包括炉渣腔183;所述炉渣腔183上端面上平行铰接有两根炉桥杆181;所述炉桥杆181上对称均匀设置有支杆182;所述炉桥杆181的一端设置有连杆185;所述连杆185铰接在拉动杆184上。

优选的,所述汽水分离器4的相对两内壁上均匀交错设置有挡水板41。

优选的,所述蒸汽支管21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蒸饭柜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

优选的,所述调压气管7分别设置在余热储存罐3与蒸饭柜2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蒸汽导管5的末端位于余热储存罐3的底部;所述蒸汽导管5的末端出口弯曲朝向顶端。

优选的,所述余热储存罐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和水位器9。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

火焰在炉膛16内燃烧,当需要大火进行炒菜时,将火焰调节板12向下翻转,使得上导烟管13打开,火焰冲入加热腔15内对锅底进行加热;火焰以及高温烟气进入S形导热腔17内迂回前进,同时热能通过S形导热腔17的管壁传入灶体1内的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形成保温层位于蒸菜腔19的四周和底部,对菜进行保温;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导管5进入蒸汽支管21,再进入蒸饭柜2的底部,从底部往上升,对饭进行加热,多余的蒸汽会沿着调压气管7进入余热储存罐3中;当饭煮熟后,温度传感器10控制电磁阀6关闭;蒸汽导管5中的蒸汽进入余热储存罐3中凝结成热水被利用起来。

炉膛底部的旋转炉桥装置18可轻松的将炉渣弄出来,只需要拉动拉动杆184,炉桥杆18旋转,支杆182竖立,炉渣调入炉渣腔183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