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式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22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天井式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器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天井式电器。



背景技术:

天井式电器,又称天花板埋入式电器或吸顶式电器,是指安装在屋顶上的电器。背景技术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610110073.1所示的天井式空调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图1A~图1C为现有技术的空调设备的示意图。空调设备10包括本体16、引导件12和直接安装在引导件12上的面板11,本体16内装有过滤网(图中未示),用于过滤室内空气。

通过把面板11的可脱卸式的铰链115插入到引导件12的铰链孔121内,并把面板11的联接钩114插入到引导件12上的联接孔122内,面板11可联接到该引导件12上。然后,面板11的保险环连接元件117连接到引导件12的保险环128上,以阻止面板11落到地板上。需要清洁或更换本体16内的过滤网时,可以通过解开联接钩114和联接孔122之间、铰链115和铰链孔121之间、保险环连接元件117和保险环128之间的联接,取下面板11,然后进行过滤网的取出或安装。

如果面板11本身为金属等材质或者在面板11内侧放置过滤网等部件的话,会导致面板11的重量增大,面板的拆装变得困难。这时可以采用固定式的铰链连接,使面板11的一侧始终与本体16连接,不能完全从本体16拆出。

但是,在手动解开面板与本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如联接钩114和联接孔122)后,如果作业人员松开手,重量较大的面板有可能一下子就打到作业人员的身上,导致作业人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作业安全性的天井式电器。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包括: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可自由开合的面板;以及连接于本体和面板之间的连接组件。其中,该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面板上的导轨、设置于本体上,可自由移动的连接部材;设置于连接部材一端的卡合部,该卡合部在导轨内可自由移动;设置于面板上,可卡住卡合部的限制部材;其中,面板开始打开后,卡合部卡在限制部材上,面板变为第一打开状态;把面板从第一打开状态向上提起解除限制部材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向限制部材施力并放下面板后,面板打开至比第一打开状态更大的打开范围。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具有第一打开状态和比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范围更大的第二打开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第一打开状态是指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3°至7°的夹角,第二打开状态是指面板与本体之间形成7°至20°的夹角。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卡合部卡在导轨的端部时,面板变为第二打开状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与本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向限制部材施加与放下面板的方向一致的力,解除限制部材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孔,连接部材为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的连杆;卡合部为设于连杆上、且穿过第三开孔和导轨的凸轴;面板上固定有第二连接片,在第二连接片上设置导轨;导轨旁设有与第二连接片连接的把手,限制部材为设置于把手上、卡住凸轴,使其在导轨内停止滑动的钩部,钩部位于导轨的两个端部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把手设有与第二连接片平行的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上设有第五开孔,通过第二螺钉贯穿第二连接片上的第四开孔和第三连接片上的第五开孔,使把手和第二连接片连接在一起,且第二螺钉外设有环绕第二螺钉的第二弹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形成前钩部,第二端形成后钩部,前钩部与后钩部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前钩部卡在设于把手的凹部上,后钩部卡在设于第二连接片的折片上,螺旋状圆筒套在第二螺钉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钩部由把手的一端从把手内侧往把手外侧向下弯折的第二倾斜面形成。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上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由两块互相平行的板体和使两块板体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而连接的分隔板一体构成,两块板体之间、从分隔板下端纵向形成导轨,分隔板作为限制部材,连接部材为设有纵向长开孔的第二连接板,本体内的一侧沿与长开孔垂直的方向设置定位轴,通过定位轴贯穿长开孔,连接第二连接板和本体,卡合部为在第二连接板靠面板侧的一端设置的向导轨侧弯折,且端部向上延设有定位片的凸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通过第三螺钉贯穿两块板体和面板,使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在面板上,第三弹簧的第一端形成前钩部,第二端形成后钩部,前钩部与后钩部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前钩部卡在设于第一连接板的缺口处;后钩部卡在设于面板上的支撑架上;螺旋状圆筒套在第三螺钉位于两块板体之间的部分。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在铰链的相对侧,面板与本体通过卡扣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卡扣为设置于面板上的,可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弹性块;本体上设有收纳弹性块,并向弹性块方向开口的收纳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弹性块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收纳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弹性块的近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两个弹性块之间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上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定位轴,弹性块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与第一定位轴相向的第二定位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第一定位轴和第二定位轴,使弹性块可沿水平方向伸缩。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中,弹性块靠收纳部的端面形成从上往下,向收纳部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面板分开两次打开,每次面板打开的幅度减小,面板内部过滤网上的灰尘不会因为面板快速打开较大范围而向周围飞扬;

(2)当需要使面板由第一打开状态向第二打开状态转换时,作业人员需要以与面板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提起面板,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可以感受到面板的重量,从而对面板的重量有了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人员放下面板时就会加倍小心,而不是一下子松开面板,造成危险;

(3)通过导轨和卡合部的组合,在面板打开到第二打开状态后,在确保有足够空间方便进行作业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松开手后,面板完全打开而打到作业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现有技术的空调设备的示意图;

图2A、图2B和图2C为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中,面板处于关闭状态;图2B中,面板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图2C中,面板处于第二打开状态;

图3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的立体图,其中,面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4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中本体与面板之间通过卡扣卡合的示意图;

图5A和图5B分别为图4所示卡扣中弹性块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中第一连接片和连接部材(连杆)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分别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中第三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示意图;

图8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中第二弹簧和第二螺钉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为第一打开状态时,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为第二打开状态时,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的截面图,在图10中,面板处于第一打开状态;

图10B为图10A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连接组件中连接部材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的截面图,在图12中,面板处于关闭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中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14A和图1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从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变化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限制部材和连接部材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本体;

110-第一连接片; 111-第一开孔;

200-面板;

2001-支撑架;

210-第二连接片;

2101-折片; 211-第四开孔; 212-第二螺钉;

213-第二弹簧; 2131-前钩部; 2132-后钩部;

2133-螺旋状圆筒;

220-第一连接板;

2201-缺口;221、222-板体;223-分隔板;

300-连接组件;

310-导轨; 310’-滑动长孔导轨; 310”-纵向导轨;

320-连接部材;320’-连杆;

321-第二开孔; 322-第三开孔; 323-第一螺钉

330-卡合部;330'-凸轴;

340-把手;

3401-凹部; 3402-第二倾斜面;

A-把手外侧; B-把手内侧;

341-限制部材; 341’-钩部;

342-第三连接片; 342a-第五开孔;

350-铰链;

360-卡扣;

361、362-弹性块; 363-第一定位轴; 364-第二定位轴;

365-第一弹簧; 366-收纳部; 367-定位部;

368-第一倾斜面;

370-第二连接板;

3701-纵向长开孔; 371-定位轴; 372-凸片;

372a-定位片;373-第三螺钉; 374-第三弹簧;

3741-前钩部; 3742-后钩部; 3743-螺旋状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本体与面板之间的连接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以使得面板能够分级打开,避免了面板内部的灰尘因为面板快速打开较大范围而向周围飞扬,更重要的是提醒作业人员面板的重量,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为方便示意相关部件,在附图中隐藏一部分与具体实施例无关的部件,并放大显示一部分具体说明的部件。且附图中示出的天井式电器虽然具有两个面板,但仅对其中一个面板进行示意和标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纵向”、“水平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电器安装在屋顶上时,各部件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该些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一、第一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井式电器。图2A、图2B和图2C为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的示意图。其中,图2A中,面板处于闭合状态;图2B中,面板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图2C中,面板处于第二打开状态;图4为图2A~图2C所示天井式电器中本体与面板之间通过卡扣卡合的示意图。

请参照图2A~图4,本实施例天井式电器包括:本体100;设置于本体100上,可自由开合的面板200;以及连接于本体100和面板200之间的连接组件300,该连接组件300包括:设置于面板200上的导轨310;设置于本体100上,可自由移动的连接部材320;设置于连接部材320一端的卡合部330,该卡合部330在导轨310内可自由移动;设置于面板200上,可卡住卡合部330的限制部材341;其中,面板200开始打开后,卡合部330卡在限制部材341上,面板200变为第一打开状态;把面板200从第一打开状态向上提起解除限制部材341和卡合部330之间的卡合,向限制部材341施力并放下面板200后,面板200打开至比第一打开状态更大的打开范围。

以下分别对本实施例天井式电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请继续参照图2A~图4,面板200形成方形形状,方形的四条边构成面板200的四侧。面板200与本体100的一侧通过铰链350(图中仅示出铰链位置)铰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第一打开状态还是第二打开状态,面板200的一侧始终与本体100连接,不能完全从本体100拆出。

本实施例中,面板200具有两个打开状态,即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当卡合部330卡在限制部材341上时,面板200变为第一打开状态。其中,该第一打开状态是指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3°至7°的夹角(如可设置成5°)。当卡合部330卡在导轨310的端部时,面板200变为第二打开状态。该第二打开状态是指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7°至20°的夹角(如可设置成15°)。可以看出,第二打开状态比所述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范围更大。

面板200分开两次打开,可以使每次面板200打开的幅度减小,如果面板200内部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上的灰尘也不会因为面板200快速打开较大范围而向周围飞扬。

面板200打开到第一打开状态时,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一较小的夹角,为后续继续打开面板200至第二打开状态,需要向上提起面板200时,提供空间。面板200打开到第二打开状态后,可以确保有足够空间可以方便进行过滤网取出等作业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松开手后,面板200完全打开(面板200打开至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左右的状态)而打到作业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在铰链350的相对侧,面板200与本体100通过卡扣360连接。但实际上卡扣360也可以设置于铰链350相邻侧,只是如果卡扣360设置在铰链350相邻侧的话,为了确保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防止面板200倾斜,就至少需要在铰链350的相邻两侧都设置卡扣360。所以把卡扣360设置于铰链350相对侧为较佳选择。下文为了方便说明,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通过铰链350连接的一侧定义为“铰链连接侧”;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通过卡扣360连接的一侧定义为“卡扣连接侧”。

作业人员解除卡扣360连接后,面板200以铰链350为转轴向下转动打开,面板200上的导轨310随之向下移动。因为连接部材320一端的卡合部330插入导轨310内,所以连接部材320可以被卡合部330带动随着导轨310的移动而向下移动。

又因为设有可卡住卡合部330的限制部材341,所以可以限制卡合部330的移动范围,从而限制面板200的打开范围。因此面板200虽然可以打开,但与本体100之间形成的夹角较小,即面板200的打开范围受到限制,维持在打开范围较小的第一打开状态,这样即使作业人员解开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的卡扣360,面板200也不会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的身上。且如果面板200内部装有过滤网,过滤网上的灰尘也不会因为面板200快速打开较大范围而向周围飞扬。

此时,为了使面板200进一步打开,作业人员需要向上提起面板200,以使限制部材341不再卡住卡合部330。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以与面板200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提起面板200,所以作业人员可以感受到面板200的较大的重量,在后续继续打开面板200至第二打开状态的操作中,作业人员可以意识到需要缓缓放下面板200,防止面板200突然被松开而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请参照图4~图5B,在铰链350的相对侧,面板200与本体100通过卡扣360连接。其中,所述卡扣360为设置于所述面板200上的,可沿水平方向伸缩的弹性块(361、362),本体100上设有收纳弹性块(361、362),并向弹性块(361、362)方向开口的收纳部366。

本实施例中,弹性块的数量为两个,呈左右方向并列设置。相应的,收纳部36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于两个弹性块(361、362)的近旁。并且,两个弹性块(361、362)之间设有定位部367,该定位部367上沿水平方向设有第一定位轴363,弹性块(361、362)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与第一定位轴363相向的第二定位轴364,通过第一弹簧365连接第一定位轴363和第二定位轴364,使弹性块(361、362)可沿水平方向伸缩。

通过上述结构,在将面板200向上推的过程中,弹性块361、362在第一弹簧365的弹力下沿水平方向卡入其近旁的收纳部366内,收纳部366的底面向上支撑弹性块(361、362),使面板200维持紧贴本体100的状态,即,关闭状态。

打开面板200时,作业人员沿水平方向夹紧两个弹性块(361、362)(即,使两个弹性块(361、362)互相靠拢),使弹性块(361、362)从两旁的收纳部366脱出,接着一边继续按住弹性块(361、362)一边往下放下面板200,直到弹性块(361、362)下移至收纳部366下方时,就可以放开手。由于此时弹性块(361、362)已经离开收纳部366,所以收纳部366不再支撑弹性块(361、362),面板200往下打开至第一打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需要一边按住弹性块(361、362)一边向下放下面板200,才能使弹性块(361、362)脱离收纳部366,所以作业人员可以感受到面板200的较大的重量,在后续继续打开面板200的操作中,作业人员可以意识到需要缓缓放下面板200,防止面板200突然被松开而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身上,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请参照图5A和图5B,弹性块361、362靠收纳部的端面形成从上往下,向收纳部366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68。

把面板200从第一打开状态或第二打开状态关闭至关闭状态时,在卡扣连接侧处往上提起面板200,面板200上的弹性块361、362随着面板200的上升而逐渐靠近本体100上的收纳部366。当弹性块(361、362)接触到收纳部366的底面后,弹性块(361、362)受到收纳部366底面的挤压。因为弹性块(361、362)靠收纳部的端面形成从上往下,向收纳部366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68,所以在第一弹簧365往定位部367方向收缩的同时,弹性块(361、362)可以沿着第一倾斜面368顺畅地向定位部367方向移动。直到弹性块(361、362)往上越过收纳部366底面,不再受到收纳部366底面的挤压,并在第一弹簧365恢复原状的作用力下,向收纳部366内侧复位。这样,收纳部366的底面向上支撑弹性块(361、362),使面板200回复关闭状态。也就是说,只要在卡扣连接侧往上提起面板200,就可以关闭面板200了,从而提高面板200关闭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当作业人员需要将面板200由第一打开状态进一步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时,向限制部材341施加与放下面板200的方向一致的力,解除限制部材341和卡合部330之间的卡合。

导轨310、连接部材320和限制部材341可设置于除铰链连接侧外的任意侧。请参照图6A至图9B,本实施例中的导轨310,是指能够容纳连接部材320的卡合部330在其内部滑动一定距离的滑动长孔导轨310’,其形状和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连接部材320设置于本体100上,且可自由移动,即连接部材320与本体100连接,但不互相固定,二者可相对转动。

本体100包括:第一连接片110,用于实现与连接部材320的连接。第一连接片110上设有第一开孔111。所述连接部材320’为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开孔321和第三开孔322的连杆320’。通过第一螺钉323贯穿第一连接片上110的第一开孔111和连杆320’的第二开孔321,使连杆320'连接在本体100上。且第一螺钉323位于连杆320’的第二开孔321内的部分不设置螺纹,所以连杆320’能够以第一螺钉323为转轴转动。

此外,卡合部为设于连杆320’上、且穿过第三开孔322和滑动长孔导轨310’的凸轴330’。面板200上固定有第二连接片210,在第二连接片210上设置所述滑动长孔导轨310’。

滑动长孔导轨310’旁设有与第二连接片210连接的把手340,所述限制部材341为设置于把手340上、卡住凸轴330’,使其在滑动长孔导轨310’内停止滑动的钩部341,钩部341’位于滑动长孔导轨31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滑动长孔导轨310’、连杆320'和钩部341’位于铰链连接侧和卡扣连接侧相夹的其余两侧。另外,如果本体100或面板200本身的材料较厚,可以确保连接强度,也可以不设置各个连接片,而直接在本体100或面板200上开孔或设置导轨。

请参照图2A,面板200在关闭状态下,面板200、滑动长孔导轨310’均与本体100平行,连杆320’的凸轴330'位于滑动长孔导轨310’内靠近卡扣连接侧处。请参照图2A、图2B和图9A,从关闭状态至第一打开状态的过程中,与面板200平行设置的滑动长孔导轨310’随着面板200打开而逐渐倾斜,连杆320’的一端以第一螺钉323为转轴转动,连杆320’的凸轴330'顺着滑动长孔导轨310’向钩部341’方向滑动。凸轴330滑动到钩部341’处被卡住,不能继续滑动,使面板200维持在打开范围较小的第一打开状态,这样即使作业人员解开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的卡扣360,面板200也不会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的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请参照图7A至图9B,把手340设有与第二连接片210平行的第三连接片342,第三连接片342上设有第五开孔342a。第二连接片210的端部设置第四开孔211。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螺钉212贯穿第二连接片210上的第四开孔211和第三连接片342上的第五开孔342a,使把手340和第二连接片210连接在一起,且第二螺钉212外设有环绕第二螺钉212的第二弹簧213。

请参照图8和图9A,第二弹簧213的第一端形成前钩部2131,第二端形成后钩部2132,前钩部2131与后钩部2132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2133。请参照图9A,在实际装配时,前钩部2131卡在设于把手340的凹部3401上,后钩部2132卡在设于第二连接片210的折片2101上,螺旋状圆筒2133套在第二螺钉212上。

请参照图9A和图9B,面板200从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以与面板200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提起面板200,滑动长孔导轨310’随之向本体100方向移动,连杆320’的凸轴330'顺着滑动长孔导轨310’向卡扣连接侧往回滑动,离开钩部341’,不再被钩部341’卡住。

由于把手340和第二连接片210通过第二螺钉212连接在一起,第二螺钉212位于把手340的第五开孔342a内的部分不设置螺纹,所以把手340可以以第二螺钉212为转轴转动。又因为螺旋状圆筒2133套在第二螺钉212上,前钩部2131卡在设于把手340的凹部3401上,后钩部2132卡在设于第二连接片210的折片2101上,所以需要以外力按压把手340,把手340才会以第二螺钉212为转轴转动。以第二螺钉212为分界点,将把手340位于第二螺钉212靠卡扣连接侧的部分称为“把手340外侧”,其位置在图中以A表示;将把把手340位于第二螺钉212靠铰链连接侧的部分称为“把手340内侧”,其位置在图中以B表示。钩部341’位于把手340内侧。

请继续参照图9A和图9B,把面板200从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时,一边提着面板200一边往下按把手340外侧A,使把手340以第二螺钉212为转轴转动,此时把手340内侧往上移动,位于把手340内侧的钩部341’随之往上移动,远离滑动长孔导轨310’。这个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一直提着面板200,所以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面板200的重量,在后续继续打开面板200的操作中,作业人员可以意识到需要缓缓放下面板200,防止面板200突然被松开而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身上。由于此时钩部341’已经远离滑动长孔导轨310’,所以不会阻挡凸轴330’在滑动长孔导轨310’内的滑动。凸轴330’顺着滑动长孔导轨310’往铰链连接侧滑动,直到与滑动长孔导轨310’靠铰链连接侧的端部抵触,面板200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放开把手340时,在第二弹簧213的作用力下,把手340恢复到原来状态。

请继续参照图9,钩部341’由把手340的一端从把手340内侧往把手340外侧向下弯折的第二倾斜面3402形成。把面板200从第二打开状态关闭至关闭状态时,在面板的卡扣连接侧处往上提起面板200,滑动长孔导轨310’随着面板200关闭而往本体100靠近,连杆320’的凸轴330’顺着滑动长孔导轨310’向滑动长孔导轨310’靠卡扣连接侧的端部滑动。当连杆320’的凸轴330'接触到第二倾斜面3402后,由于第二倾斜面3402从把手340内侧往把手340外侧向下弯折,凸轴330’向第二倾斜面3402施力后,可以顺畅地沿着第二倾斜面3402把钩部341’向上顶起。钩部341’被顶起后,不能阻碍凸轴330’的滑动,凸轴330继续向滑动长孔导轨310’靠卡扣连接侧的端部滑动,直到面板200和本体100的卡扣连接在一起为止。也就是说,只要在面板200卡扣连接侧处往上提起面板200,就可以关闭面板200了。通过上述结构,大大提高了面板200关闭的便利性。

二、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天井式电器。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导轨、连接部材和限制部材的具体构造不同。

图10A和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天井式电器截面图,在图10A、图10B中,面板200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如图10所示,面板200上设有第一连接板220,第一连接板220由两块互相平行的板体(221、222)和使两块板体(221、222)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而连接的分隔板223一体构成,两块板体(221、222)之间、从所述分隔板223下端纵向形成纵向导轨310”,所述分隔板223作为限制部材。

请参照图11,连接部材为设有纵向长开孔3701的第二连接板370,本体100内的一侧沿与纵向长开孔垂直的方向设置定位轴371,通过定位轴371贯穿纵向长开孔3701,连接第二连接板370和本体100。卡合部为在第二连接板370靠面板200侧的一端设置的向纵向导轨310”侧弯折,且端部向上延设有定位片372a的凸片372。

同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中,本体100和面板200通过铰链350连接和卡扣360连接,因此,铰链350连接和卡扣360连接的相关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纵向导轨310”、第二连接板370和分隔板223位于卡扣连接侧。通过第二连接板370的纵向长开孔3701卡在本体100的定位轴371上,实现第二连接板370在本体100上的自由移动,即,第二连接板370可以纵向滑动。

如图12所示,面板200在关闭状态下,面板200支撑住第二连接板370的下端,使第二连接板370不能向下滑动。此时,第二连接板370的凸片372位于导轨310”内靠面板200侧。

本实施例中,当作业人员打开卡扣后,面板200向下打开,从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一打开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面板200向下打开,第一连接板220随之向下移动,导轨310”随第一连接板220向下移动,凸片372在纵向导轨310”内滑动至被纵向导轨310”上端卡住。由于面板200不再支撑住第二连接板370的下端,所以凸片372被纵向导轨310”上端带动,使第二连接板370向下移动,直至第二连接板370的纵向长开孔3701的上端卡在定位轴371上,不能再向下移动。此时,纵向导轨310”上端的分隔板223卡住凸片372端部的定位片372a,面板200不能再继续向下打开,使面板200维持在打开范围较小的第一打开状态,这样即使作业人员解开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的卡扣360,面板200也不会一下子打到作业人员的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请参照图13,通过第三螺钉373贯穿所述两块板体(221、222)和面板200,使第一连接板220滑动连接在面板200上,第三弹簧374的第一端形成前钩部3741,第二端形成后钩部3742,前钩部3741与后钩部3742之间形成螺旋状圆筒3743;前钩部3741卡在设于第一连接板220的缺口2201处,后钩部3742卡在设于面板200上的支撑架2001上,螺旋状圆筒3743套在第三螺钉373位于两块板体(221、222)之间的部分。

图14A和图14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天井式电器中,面板200从第一打开状态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变化示意图。如图14A所示:作业人员以与面板200的重力方向相反的力提起面板200,第一连接板220上的纵向导轨310’随之向本体100方向移动,纵向导轨310’上端的分隔板223移动至第二连接板370的定位片372a的上方时,分隔板223不再卡住定位片372a。

请参照图13和图14B,因为第三螺钉373贯穿两块板体(221、222)和面板200,使第一连接板220滑动连接在面板200上,所以第一连接板220能够以第三螺钉373为转轴转动。又因为第三弹簧373的前钩部3741卡在设于第一连接板220的缺口2201处,后钩部3742卡住面板200的支撑架2001,螺旋状圆筒3743套在第三螺钉373位于两块板体(221、222)之间的部分,所以需要以外力按压第一连接板220,第一连接板220才会以第三螺钉373为转轴转动。这时一边提着面板200一边往下按第一连接板220或者往下拉第一连接板220,使第一连接板220以第三螺钉373为转轴转动。转动到一定角度后,纵向导轨310”上端的分隔板223在纵方向上偏离凸片372端部的定位片372a,

这个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一直提着面板200,所以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面板200的重量,这时作业人员可以继续按住第一连接板220并缓缓放下面板200,分隔板223不会阻碍凸片372在纵方向上的移动,面板200打开至第二打开状态。

如图15所示,为了使第二打开状态时,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7°至20°的夹角,而不是完全打开,可以在铰链连接侧和卡扣连接侧相夹的其余两侧设置如第一实施例的连杆320’和滑动长孔导轨310’,连杆320’的凸轴330'滑动至滑动长孔导轨310’端部时,面板200停止打开。防止作业人员松开手后,面板200完全打开(指面板200打开至面板200与本体100之间形成的夹角为90°左右)而打到作业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简要的目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任何可作相同应用的技术特征叙述皆并于此,无需再重复相同叙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天井式电器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再者,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区分。

应注意,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以上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应注意,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本体与面板之间连接组件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以使得面板能够分级打开,避免了面板内部的灰尘因为面板快速打开较大范围而向周围飞扬,更重要的是作业人员在将面板由第一打开状态向第二打开状态转换时,可以感受到面板的重量,从而对面板的重量有了心理准备,在后续操作中就会提高警惕,从而提升操作的安全性,此外,第二打开状态在确保有足够空间方便进行作业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松开手后,面板完全打开而打到作业人员身上,进一步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可见,本实用新型从各个方面考虑提升操作安全,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