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21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些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采用混风模式出风,也就是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引导至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后,再一同从出风口吹出,以降低(制热时)或提升(制冷时)出风温度,以避免低温(制冷时)或高温(制热时)的热交换风吹到人体上使人感觉不舒适。

目前常用的混风模式是在风机的作用下,使热交换风高速流出出风口而产生低于室内环境空气压强的低压区域,室内环境空气在压差作用下经风道开设的开口被吸入风道与热交换风混合。但在风机低转速运行时,压差很小,进入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的空气量(即混风量)比较小。而且,这种方式破坏了原有的风道结构,降低了该风道送出的热交换风的风量,从而降低了空调器的热交换效率。另外,由于室内环境空气进入到风道中与热交换风混合,两部分不同方向、不同风速、不同温度的风相互碰撞混合,压损大,噪音大,还容易在室内机各零部件表面特别是出风口处产生凝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其能以混风模式运行而无需破坏原有的主风道结构,且在主风机低转速运行仍具有较高混风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使室内机的混风模式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开启或关闭。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其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前侧下部设置有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主风道,由蜗壳和位于蜗壳前方的蜗舌限定而成,主风道的进口朝向换热器,出口连通出风口;主风机,设置于主风道的进口处;混风风道,由上壁板和下壁板限定而成,上壁板从蜗壳的下边缘处向后延伸,下壁板位于上壁板的下方,混风风道连通室内环境与主风道,用于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引导至出主风道内与热交换风混合;和混风风机,设置于混风风道的进口处,用于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吹入混风风道。

可选地,出风口为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混风风机为贯流风机,其轴线方向平行于壳体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下壁板的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上弯折以连接于壳体。

可选地,蜗壳的下部为朝向前下方倾斜延伸的平面区段;且上壁板包括从蜗壳的下边缘处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区段和从第一区段的后边缘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二区段。

可选地,上壁板的第一区段的前边缘形成有折流板,折流板位于蜗壳下部的平面区段的延伸面内。

可选地,上壁板的第一区段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以形成波纹面。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风门,可枢转地设置于混风风道内,以通过枢转来调节混风风道的过流面积。

可选地,风门包括门板和固定在门板上的转动臂,转动臂可枢转地安装于上壁板,以使门板可在贴靠于上壁板的第二区段下表面的收起位置和封盖混风风道的展开位置之间转动。

可选地,风门还包括驱动装置,配置成受控地驱动转动臂转动。

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用于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混风风道的上壁板位于蜗壳下边缘的后方,下壁板位于上壁板的下方。因此,混风风道并未破坏原有的主风道结构,不影响主风道的风量,不会降低空调的热交换效率。而且,混风风机的设置更是使混风量能够得到保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在混风风道的上壁板的第一区段上设置有折流板,可使从混风风道流向主风道的风经折流板后转向,与热交换风的流向一致,减少两者合流时产生的噪声。另外,折流板也能使主风道的出风与混风风道的出风的混合区域远离室内机,可减少室内机各零部件表面的凝露。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通过设置风门实现了混风模式的受控运行,在制冷模式时可使风门完全导通混风风道,提升出风温度,使出风更加舒适。在制热模式时,风门完全关闭或部分关闭混风风道,避免混风量过大而严重降低出风温度进而导致用户感觉不舒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沿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平面剖切图1的室内机得到的剖视图,其中风门处于收起位置;

图3是图2中的室内机在风门转动至展开位置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在以下描述过程中,所称的“上”、“下”、“前”和“后”均是以室内机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沿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平面剖切图1的室内机得到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室内机在风门转动至展开位置后的示意图。图2和图3用箭头示意了风的流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的室内机10,其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0、主风道400、主风机300、混风风道500和混风风机800。其中,壳体10内部限定有容纳空间,且具有用于从室内环境进风的进风口110和用于向室内环境排风的出风口120。进风口110优选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出风口120优选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下部,以便室内机10挂在室内墙壁的顶部时,便于向斜下方出风。换热器200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与从进风口110流入的风进行热交换,形成热交换风。对于热泵型壁挂式空调而言,室内机10具有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模式,两种工作模式下热交换风分别为冷风和热风。主风道400由蜗壳410和位于蜗壳410前方的蜗舌420限定而成,主风道400的进口(图2所示的上侧)朝向换热器200,主风道400的出口(图2所示的下侧)连通出风口120。主风机300设置于主风道400的进口处,用于在促使空气从换热器200处向出风口120处加速流动,加快制冷或制热进程,提升制冷量或制热量。混风风道500连通室内环境与主风道400,用于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引导至出主风道400内与热交换风混合后,再一同从出风口120吹出,以在室内机10制冷运行时,提升出风温度,在室内机10制热运行时,降低出风温度,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热交换风吹到人体上使人感觉不舒适。混风风道500由上壁板510和下壁板520限定而成。其中,上壁板510从蜗壳410的下边缘处向后延伸,下壁板520位于上壁板510的下方。混风风机800设置于混风风道500的进口处,用于将室内环境的空气吹入混风风道5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风风道500的上壁板510位于蜗壳410下边缘的后方,下壁板520位于上壁板510的下方。可见,混风风道500与主风道400相对独立,并未破坏原有的主风道400结构,不影响主风道400的风量,不会降低空调的热交换效率。而且,混风风机800的设置更是使混风量能够得到保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出风口120可在壳体10的前侧下部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标示的x方向)延伸成长条状。如图2,蜗壳410在主风机300的后方呈曲线延伸,下部为向前下方倾斜的平面区段411。蜗壳410的作用是将主风机300吹出的热交换风引导至出风口120处。混风风机800优选为贯流风机,其轴线方向平行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主风机300也优选为贯流风机,其轴线方向同样平行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

优选使下壁板520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向上弯折以连接于壳体10。如图1,下壁板520的两端连接于壳体10的两侧面板上。

如前所述,蜗壳410的下部为朝向前下方倾斜延伸的平面区段411,如图2。上壁板510可包括从蜗壳410的下边缘处向后下方延伸的第一区段511和从第一区段511的后边缘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二区段512,如图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壁板510的第一区段511前边缘向下弯折形成折流板530,折流板530位于蜗壳410下部的平面区段411的延伸面内,如图2所示,风从室内环境流至折流板530处后,将向前下方折流,以与热交换风的流动方向相同后再与热交换风合流,减少两者合流时产生的噪声。另外,折流板530的设置也能使主风道400的风与混风风道500的风的混合区域远离室内机10,可减少室内机10各零部件表面的凝露。

另外,上壁板510的第一区段511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相互平行且均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筋515,以形成波纹面。波纹面可以降低室内环境空气的流动速度,减少出风口120处凝露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机10还包括风门600,风门600可枢转地设置于混风风道500内,以通过枢转来调节混风风道500的过流面积。

如此,在室内机10制冷运行时,可使风门600完全导通混风风道500(参考图2),在主风机300的作用下,壳体10内的热交换风高速吹向出风口120。室内机10室内环境的空气(以空心箭头表示流向)被混风风机800经混风风道500被吸到主风道400处与热交换风混合,可提升出风温度,使出风更加舒适。同时,室内环境空气的混入也增加了出风口120的出风量,加快了室内环境的空气流通,提升了制冷速度。

而在室内机10制热模式时,风门600完全关闭混风风道500(参考图3),即混风模式被关闭,可避免混风量过大而严重降低出风温度,导致用户感觉不舒适。当然,也可不完全关闭混风风道500,而仅通过控制风门600的位置来调节混风风道500的过流面积,调节混风风道500的进风量,以此来调节出风口120的出风温度。

如图2,风门600包括门板610和固定在门板610上的转动臂620,转动臂620可枢转地安装于上壁板510,以使门板610可在贴靠于上壁板510的第二区段512下表面的收起位置(参考图2)和封盖混风风道500的展开位置(参考图3)之间转动。

风门600还包括驱动装置630,配置成受控地驱动转动臂620转动。驱动装置630可为步进电机,可使其受空调控制器的控制,以便根据用户需要驱动转动臂620转动,开启或关闭混风模式。

室内机10还可包括导风板700,其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20处,用于调节出风口120的出风方向。换热器200可为翅片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可为多段式结构,以便围绕在主风机300的外周,提升空气流通效果,增强换热量。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