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混水换热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1133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浪费严重。现有供热系统的水力不平衡,是导致现有供热系统冷热不均的重要原因,也是至今仍然困扰供热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其造成的热能浪费一般为20~30%,有的高达40~50%;其造成的电能浪费一般为20~40%,有的高达50~70%。

运行模式单一,现有供热系统,无论是间供二次系统,还是直供系统,均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单位面积水流量一般约为2.4~4.5kgH20,二次或直供供/回水温度一般约为46~60℃/40~50℃;二次或直供供回水温差一般约为6~10℃。

无法提供不同的供水温度,不能满足多样化热用户的不同要求。

阀门节流水力平衡调节技术,供热系统水力稳定性差,调试难度大。

在热用户楼栋热力入口处加装混水泵,需电源、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源混水换热站,以解决提高供热质量,降低供热系统能耗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无源混水换热站(15)包括楼内供水总管(2)和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总管(7),以及连接在楼内供水总管(2)和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总管(7)之间的混水球阀(3)、喷射泵(4)、除污器(5)和喷射球阀(6);还包括楼栋热力入口回水总管(10)和楼内回水总管(14),以及连接在楼栋热力入口回水总管(10)和楼内回水总管(14)之间的回水闸阀(11);在楼内回水总管(14)与喷射泵(4)另一入口端之间,连接有包括喷射泵引射管(12)和引射球阀(13)组成的循环混合支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如下:系统供回水主管“小流量大温差”运行;热用户楼内“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提高了热网水力稳定性,可彻底解决楼与楼之间的水力不平衡问题,可大幅缓解楼内水力不平衡;提高了供热质量,降低了供热系统能耗。一般节电为20~40%、节热为10~3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及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在热用户楼栋热力入口处加装喷射泵,利用喷射泵的自吸功能,将楼内回水总管中的部分回水吸引至楼内供水总管中,与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混合后再进入热用户楼栋内,增大了热用户楼内循环水流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在热用户楼栋热力入口处加装喷射泵(4),利用喷射泵(4)的自吸功能,将楼内回水总管(14)中的部分回水吸引至楼内供水总管(2)中,与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混合后再进入热用户楼栋(1),增大了热用户楼内循环水流量。

无源混水换热站(15)包括楼内供水总管(2)、混水球阀(3)、喷射泵(4)、除污器(5)、喷射球阀(6)、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总管(7)、楼栋热力入口回水总管(10)、回水闸阀(11)、喷射泵引射管(12)、引射球阀(13)、楼内回水总管(14)等。

系统供回水主管(8和9)“小流量大温差”运行;热用户楼内“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提高了热网水力稳定性,可彻底解决楼与楼之间的水力不平衡问题,可大幅缓解楼内水力不平衡;提高了供热质量,降低了供热系统能耗,一般节电为20~40%、节热为10~30%。

利用喷射泵(4)的自吸功能,将楼内回水总管(14)中的部分回水吸引至楼内供水总管(2)中,与楼栋热力入口供水混合后再进入热用户楼栋(1),该部分回水在热用户楼内进行“内循环”,其余回水回流至锅炉房或换热站汇集形成“主循环”。

系统供回水主管(8和9)的水循环就是“主循环”,各热用户楼栋(1)的水循环包括自身“内循环”与部分“主循环”。

喷射泵(4)与喷射球阀(6)之间装有除污器(5),以防喷射泵(4)堵塞。

喷射泵(4)和热用户楼栋(1)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安装,即喷射泵可并联安装、也可单独安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