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507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中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常态,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臭氧空气净化装置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不仅仅用工业消毒,去除空气中甲醛和细菌,也有应用于人们家居生活的趋势。

然而,由于臭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而且高浓度的臭氧具有强氧化性,人体吸入高浓度的臭氧会出现身体不适,严重可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臭氧与需要净化的空气反应不充分,并且净化后的空气伴随残留的臭氧从空气净化器中排出,由于臭氧的气体密度较大,容易积蓄在空气净化器出风口的局部位置,致使臭氧浓度增加,不利于使用者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一种与臭氧反应充分,避免残留臭氧积蓄在空气局部区域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充分、空气净化效果更好、避免空气中积蓄高浓度臭氧的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内的臭氧发生器、风机和升压包;所述机体上端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风道连通,所述风机和臭氧发生器设置于风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机体上端,结合风机的增强净化后的空气的流速,使其从出风口往上喷出,快速与大气混合均匀,同时使没完全反应的臭氧扩散到大气中,因臭氧密度比空气大,出风口设置在上方,扩散效果更好,进一步完全反应,避免因出风口积蓄高浓度臭氧,对人体身体健康负面影响。

优选的,所述风道包括与进风口连接的进风风道、与出风口连接的出风风道,以及连接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的连接风道,所述风道走势大致呈U型。

优选的,所述进风风道从上至下包括进风引导段、反应室和进风风道出口,反应室的横截面积均比进风引导段的横截面积和进风风道出口的横截面积大,臭氧发生器安装在反应室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减缓反应室内的空气流速,使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与空气混合更充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出风风道由下而上包括出风风道入口、滞留室和出风引导段,滞留室的横截面积比出风引导段的横截面积大;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空气从出风风道往外排出过程中,可以减缓滞留室内的空气流速,使没完全反应的臭氧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均匀,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减少残留臭氧排出净化器外。

优选的,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和下机壳,所述上机体安装在下机壳的上部,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设置在所述上机体的内部,所述连接通道设置在所述下机壳内;通过这样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

优选的,上机体包括上机壳、导风座和底座;

所述上机壳包括上机壳顶壁以及连接于上机壳顶壁外周下侧的上机壳侧壁,所述上机壳顶壁和上机壳侧壁内侧形成容纳所述导风座的上机壳内腔,所述上机壳顶壁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导风座包括导风座顶壁以及连接于导风座顶壁外周下侧的导风座侧壁,所述导风座顶壁和导风座侧壁内侧形成导风座内腔,所述导风座内腔中设有隔板将导风座内腔分隔,形成所述反应室和滞留室,所述进风引导段形成于反应室对应的导风座顶壁上,所述出风引导段形成于滞留室对应的导风座顶壁上;

所述进风风道出口和出风风道入口形成于底座上,底座设置于导风座的下端,所述上机壳、导风座和底座连接成整体;

所述下机壳内腔形成所述连接风道,所述上机体安装在所述下机壳的上部时,下机壳内腔的上部与进风风道出口和出风风道入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上机壳上侧设有覆盖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过滤装置;设置过滤装置,可以格挡空气中体积较大的粒子进入空气净化器内,防止对净化器内造成堵塞,影响设备的寿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还包括内置的电源,设置内置电源使本实用新型携带方便。

优选的,所述下机壳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连接部、分隔板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和限位部上下设置并通过分隔板连接成整体,所述电源和升压包分别安装在分隔板的两侧,所述分隔板上侧设有过风口使分隔板两侧的空间连通;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底座的下侧,所述分隔板和限位部伸入下机壳内,限位部与下机壳内侧壁适配以实现限位;通过这样设置,还包括内置电源,所述电源和升压包通过支架、分隔板和限位部安装在所述下机壳内,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优选的,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软质安装部安装在所述反应室内;采用软质材料保护所述臭氧发生器,防止所述空气净化器受到碰撞,可减缓所述臭氧发生器受到的压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引导段和出风引导段呈弧形;通过这样设置,弧线形状的进风口、出风口、进风引导段和出风引导段;增强产品结构强度,赋予美观感。

优选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下机壳外,所述外壳顶部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承托;通过设置承托以及上机壳上端面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应用在小车茶托内,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去除外壳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机壳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改良风道的臭氧空气净化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6,本实用新型的臭氧空气净化器,包括机体1、设置在机体1内的臭氧发生器2、风机3和升压包41;机体1上端设有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所述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之间通过风道5连通,所述风机3和臭氧发生器2设置于风道5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设置在机体1上端,结合风机3的增强净化后的空气的流速,使其从出风口5B往上喷出,快速与大气混合均匀,同时使没完全反应的臭氧扩散到大气中,因臭氧密度比空气大,出风口设置在上方,扩散效果更好,进一步完全反应,避免因出风口5B积蓄高浓度臭氧,对人体身体健康负面影响。

参见图2、4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风道5包括与进风口5A连接的进风风道51、与出风口5B连接的出风风道52,以及连接进风风道51和出风风道52的连接风道53,所述风道5走势大致呈U型。

参见图2、4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风道51从上至下包括进风引导段511、反应室512和进风风道出口513,反应室512的横截面积均比进风引导段511的横截面积和进风风道出口513的横截面积大,臭氧发生器2安装在反应室512内;通过这样设置,可以减缓反应室512内的空气流速,使臭氧发生器2产生的臭氧与空气混合更充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见图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风风道52的横截面积由下而上呈减小趋势;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气流沿出风风道52向外排出的过程中压强逐渐增大,可以使净化后的空气喷出更远,加快与外界空气的混合,使残留的臭氧更好的扩散在大气中,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同时避免局部环境中积累浓度较大的臭氧。

参见图2、3、4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风风道52由下而上包括出风风道入口523、滞留室522和出风引导段521,滞留室522的横截面积比出风引导段521的横截面积大;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空气从出风风道52往外排出过程中,可以减缓滞留室522内的空气流速,使没完全反应的臭氧与空气进一步混合均匀,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减少残留臭氧排出净化器外。

参见图2、4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11和下机壳12,所述上机体11安装在下机壳12的上部,所述进风风道51和出风风道52设置在所述上机体11的内部,所述连接通道53设置在所述下机壳12内;通过这样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紧凑。

参见图2至图6,作为优选方案,上机体11包括上机壳111、导风座112和底座113;

所述上机壳111包括上机壳顶壁(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于上机壳顶壁外周下侧的上机壳侧壁(图中未示出),所述上机壳顶壁和上机壳侧壁内侧形成容纳所述导风座112的上机壳内腔111A,所述上机壳顶壁上设置有所述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

所述导风座112包括导风座顶壁(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于导风座顶壁外周下侧的导风座侧壁(图中未示出),所述导风座顶壁和导风座侧壁内侧形成导风座内腔112A,所述导风座内腔112A中设有隔板112B将导风座内腔112A分隔,形成所述反应室512和滞留室522,所述进风引导段511形成于反应室512对应的导风座顶壁上,所述出风引导段521形成于滞留室522对应的导风座顶壁上;

所述进风风道出口513和出风风道入口523形成于底座113上,底座113设置于导风座112的下端,所述底座113内设有与所述隔板112B对应的分隔部113B,分隔形成所述进风风道出口513和出风风道入口523,所述分隔部113B与所述隔板112B可拼接成一体,所述上机壳111、导风座112和底座113连接成整体。

所述下机壳12内腔形成所述连接风道53,所述上机体11安装在所述下机壳12的上部时,下机壳12内腔的上部与进风风道出口513和出风风道入口523连通;

参见图1、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机壳111上侧设有覆盖所述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的过滤装置111B;设置过滤装置111B,可以格挡空气中体积较大的粒子进入空气净化器内,防止对净化器内造成堵塞,影响设备的寿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见图1、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过滤装置111B通过可拆卸结构与所述上机壳111顶部连接;通过拆卸过滤装置111B进行清洗灰尘,方便清理和维护。

参见图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内置的电源4,设置内置电源4使本实用新型携带方便。

参加2、5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机壳12还包括支架121,所述支架121包括连接部122、分隔板123和限位部124,所述连接部122和限位部124上下设置并通过分隔板123连接成整体,还包括内置电源4,所述电源4和升压41包分别安装在分隔板123的两侧,所述分隔板123上侧设有过风口1230使分隔板123两侧的空间连通;所述连接部122连接在底座113的下侧,所述分隔板123和限位部124伸入下机壳12内,限位部124与下机壳12内侧壁适配以实现限位;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电源4和升压包41通过支架121、分隔板123和限位部124安装在所述下机壳12内,使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参见图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臭氧发生器2通过软质安装部21安装在所述反应室512内;采用软质材料保护所述臭氧发生器2,防止所述空气净化器受到碰撞,可减缓所述臭氧发生器2受到的压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见图2和图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风座112对应反应室512相对两侧的导风座侧壁分别安装有软质安装部21,所述软质安装部21中部设有臭氧发生器卡位(图中未示出),所述臭氧发生器2两侧对应安装在所述臭氧发生器卡位上;所述风机3设置在所述臭氧发生器2下方,并设置在所述底座113的进风风道出口513下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软质安装部21采用硅胶材质。

参见图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风口5A、出风口5B、进风引导段511和出风引导段521呈弧形;通过这样设置,弧线形状的进风口5A、出风口5B、进风引导段511和出风引导段521;增强产品结构强度,赋予美观感。

参见图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外壳6,所述外壳6套设在所述下机壳12外,所述外壳6顶部周向向外延伸形成承托61;通过设置承托61以及上机壳111上端面的进风口5A和出风口5B,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应用在小车茶托内,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用途多样性。

作为优选方案(图中未示出),所述导风座112、底座113和下机壳12的内侧四角位置均设有柱子套,所述导风座112、底座113和下机壳12通过螺栓与柱子套连接一体安装。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