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114阅读:610来源:国知局
高效空调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空调技术,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空调的压缩机和散热器,其外表面涂覆有热辐射散热层,以增加散热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高效空调机仍是采用旧式传统风吹或风吸对流式散热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风扇气流将散热器内热量吹或吸走,其缺点是:因散热速度慢而令到制冷效率低,制冷速度慢,能源效益比率低,同时如果散热器因布满灰尘而令到气流受到阻碍致带走热力变慢,制冷效果会停止运作及烧毁压缩机。而压缩机依赖连接的铜管将热量带至散热器,其传输速度未够迅速,本身温度偏高,因而使效率降低。

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需一种真正的实现散热快、散热性能好、制冷速度快的高效空调,以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空调,采用独特的涂层设计,能对高效空调的压缩机和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达到散热快、散热性能好、制冷速度快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效空调,所述空调包括压缩机和散热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通过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的散热器包括:

外壳,由金属材料制成;

连接金属管,设在所述的外壳内,并在外壳的两端延伸,以作连接之用;

散热片,由金属制成,设在所述的外壳上;以及

热辐射散热层,涂覆在所述的外壳、连接金属管和散热片上,以将散热器内的热能转化成红外线并辐射到空气中,增加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的散热片由铝或其他金属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连接金属管由铜或其他金属制成,其在所述外壳内垂直穿过所述的散热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为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其分别喷涂在所述的外壳、连接金属管和散热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热辐射散热层为1至多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的压缩机包括:

储液器,以储存制冷剂;

高压腔体与所述的储液器连通,其中所述的高压腔体包括:

上壳体,由金属制成;

主壳体,由金属制成;

下壳体,由金属制成,其中所述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以及

热辐射散热层,涂覆在所述的腔体上,以将所述压缩机的热能转化成红外线并辐射到空气中,增加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为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其分别喷涂在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热辐射散热层为1至多层。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调的压缩机和散热器采用独特设计和制造的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涂层进行喷涂,使得散热效果非常好。涂层采用金属喷涂技术进行处理,使得涂层可以涂覆1至多层,将热能转成红外线的效果更佳,具有环保安全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及热辐射处理压缩机除了能増加制冷效率之外,同时能够仿效变频高效空调机工作模式,进行特快制冷效能,兼且同时也减轻了制冷系统内的压缩机的工作负载而增加的制冷量。相比变频高效空调机需要大量电子控制电路复杂设计和特定变频马达的高昂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及热辐射处理压缩机的整体机构更简单、更稳定、更具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调的压缩机和散热器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空调,其包括散热器10和压缩机20,其中所述的散热器10和压缩机20相互连通。

所述的散热器10包括外壳110,其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金属合金、铁或者不锈钢等。所述的散热器10包括连接金属管130,设在所述的外壳110内,并在外壳110的两端延伸,以作连接外部元件之用,例如一端连接压缩机20,该外壳110上设有连接金属管的弯角位1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金属管130由铜制成,其在所述外壳110内穿过所述的散热片120上。

所述的散热器10包括散热片120,由金属制成,设在所述的外壳上,通常采用铝制或其他金属材质制成。

为提高散热性能,所述的散热器10上涂覆有热辐射散热层150,该散热层150涂覆在所述的外壳110、连接金属管130和散热片120上,以将散热器10内的热能转化成红外线并辐射到空气中,增加散热效率。

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150为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其分别喷涂在所述的外壳110、连接金属管130和散热片120上。

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150的根据物理学热辐射原理如下:

根据物理学黑体辐射原理,某物质在本体高温情况下会以热辐射转化成红外线辐射到外界空间,其辐射热能功率净值可由Stefan-Boltzmann定律中的公式计算:

其中

P为热辐射功率净值,

e为某物质的热辐射系数,

σ为Stefan’s常数=(5.6703x10-8watt/m2K4),

A为某物质的表面面积,

T为某物质的本体绝对温度以K为单位,

Tc为环境绝对温度以K为单位。

从以上公式可知如果某物质的热辐射系数e越高,其热辐射功率净值也越高。

另外,冷气高效空调工程原理:

高效空调机采用物理学的物质在状态转化时产生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利用某种化学物质例如常用的制冷剂R-22,当R-22由液体状态转化成气体状态时会大量吸收外界热能,当R-22由气体状态转化成液体状态时会大量释放本体热能到外界。利用压缩机不断循环将R-22反复转化状态,便可达到吸热和放热效果。根据物理学能量守恒定律,在高效空调机吸收的热能,必须等同释放的热能再加上高效空调机内压缩机耗电时释放的热能,因此高效空调机所需散热量比吸热量还要大。在冷气高效空调工程实践研究中指出,若果高效空调机内散热器温度毎上升1华氏度,高效空调机的制冷效率则下降1.2%;相反,散热器温度毎下降1华氏度,高效空调机的制冷效率则上升1.2%。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150是根据这冷气高效空调工程原理,利用热辐射原理,增加散热速度,维持散热器较低温度水平。

具体地,按物理学理论性完美黑体辐射的热辐射系数e为1

以下是各化学物质的热辐射系数e,

进一步,将以上各化学物质按某种比例混合,制成热辐射处理化合物,其热辐射系数e为1及以下,达到或接近理论性完美黑体辐射系数,并因采用不同化学物质,可因应不同热辐射频谱而转化成不同红外线频谱辐射至外界空间,大大地提高热辐射效率,根据所制成热辐射处理化合物,按程序即可喷涂于散热器上。

较佳地,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150的3层喷涂过程为:

第1层:浸镀式涂布技术

将热辐射处理化合物与特定的稀释剂按特定的比例放在浸镀池混合,同时严禁明火及远离火源及电源,调较至特定浸镀稠度,将风干后的散热器放在浸镀池内,约10秒取走,用垂直列阵散热铝片向地的位置挂放,顶部向下风干约20分钟。

第2层:渐层式喷涂技术

将热辐射处理化合物与特定的稀释剂按特定的比例放入喷涂壶内,同时严禁明火及远离火源及电源,调较至特定喷涂稠度,将风干后已浸镀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挂放好,并固定位置不能摇动,调较气压略大及喷枪口略小,然后均匀喷涂第2层20微米薄层后,以180摄氏度烤干20分钟。

第3层:渐层式喷涂技术

将喷涂第2层薄层并烤干后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挂放好,并固定位置不能摇动,调较气压略大及喷枪口略小,然后均匀喷涂第3层20微米薄层后,以180摄氏度烤干30分钟。

综上所述,经上述的浸镀式涂布、渐层式喷涂和渐层式喷涂技术后得到3层完整的涂层,即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涂层,达到快速散热和制冷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所述的压缩机20包括储存制冷剂的储液器220以及与所述的储液器220连通的高压腔体210,其中所述的高压腔体210包括由金属制成的上壳体221、主壳体222和下壳体223,以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所述的压缩机20还包括热辐射散热层230,涂覆在所述的腔体210上,以将所述压缩机20的热能转化成红外线并辐射到空气中,增加散热效率。其中,所述的热辐射散热层230为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其分别喷涂在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效空调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辐射散热层230为3层。

所述热辐射散热层230的组成与喷涂过程,除上述的热辐射散热层150中的第1层的浸镀式涂布技术不需要外,第2层和第3层与前述的散热器10的所述热辐射散热层150的组成与喷涂过程相同,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空调的压缩机和散热器采用独特设计和制造的热辐射系数为1及以下的热处理化合物涂层进行喷涂,使得散热效果非常好。涂层采用金属喷涂技术进行处理,使得涂层可以涂覆1至多层,将热能转成红外线的效果更佳,具有环保安全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及热辐射处理压缩机除了能増加制冷效率之外,同时能够仿效变频高效空调机工作模式,进行特快制冷效能,兼且同时也减轻了制冷系统内的压缩机的工作负载而增加的制冷量。相比变频高效空调机需要大量电子控制电路复杂设计和特定变频马达的高昂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热辐射处理散热器及热辐射处理压缩机的整体机构更简单、更稳定、更具经济效益。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应当理解,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变型和改型,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