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换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951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换气机。



背景技术:

新风换气机是根据在密闭的室内一侧送风另一侧引风,则在室内会形成“新风流动场”的原理进行设计研制的。它依靠机械送风、引风,强迫在系统内形成新风流动场。是一种时刻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清新的新型环保电器。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天气的原因,如果吸入的室外新风温度较低时,容易造成新风换气机内部结霜,影响使用,而且如果遇到下雪、下雨天气,室外空气比较潮湿,吸入到新风换气机内部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同时也会造成新风换气机内部过于潮湿,影响换气效果。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风换气机,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结霜,避免细菌滋生,保证换气效果的新风换气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风换气机,包括新风换气机箱体、热交换器、空气预热器、温度感应器和干燥包,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有吸入室外新风和室内浑浊空气的第一、二吸入口,另一端间隔设有将浑浊空气排出到室外的第一排风口和将新风排入室内的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一吸入口上安装有吸风管道,所述空气预热器安装在所述吸风管道上,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空气预热器通信连接,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一、二吸入口的部分均固定有定位箱,所述干燥包定位在所述定位箱中,所述定位箱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定位箱的四周外壁均呈网孔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中间固定有十字型隔板,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在所述十字型隔板的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交换器朝向所述第一、二吸入口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上端靠近所述第一、二吸风口的部分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口呈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排风口上分别连接有独立设置的排风机和引风机,所述排风机和引风机均位于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中。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换气机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室外的空气温度,当室外温度过低时,通过空气预热器对吸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从而防止新风换气机内部出现结霜,通过干燥包的作用能够将吸入的室外新风和室内浑浊空气进行干燥,防止新风换气机内部出现潮湿,避免细菌滋生,保证换气效果,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及时杀死新风换气机内部的细菌。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换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新风换气机,包括新风换气机箱体1、热交换器2、空气预热器3、温度感应器4和干燥包5,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有吸入室外新风和室内浑浊空气的第一、二吸入口6、7,另一端间隔设有将浑浊空气排出到室外的第一排风口8和将新风排入室内的第二排风口9,所述第一吸入口上安装有吸风管道10,所述空气预热器安装在所述吸风管道上,所述温度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外壁上并与所述空气预热器通信连接,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一、二吸入口的部分均固定有定位箱11,所述干燥包定位在所述定位箱中,所述定位箱的上端呈开口状,所述定位箱的四周外壁均呈网孔状。

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中间固定有十字型隔板12,所述热交换器固定在所述十字型隔板的中间。

所述热交换器朝向所述第一、二吸入口的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过滤网13。

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内部上端靠近所述第一、二吸风口的部分均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14。

所述第一吸风口与所述第一排风口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吸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口呈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二排风口上分别连接有独立设置的排风机15和引风机16,所述排风机和引风机均位于所述新风换气机箱体中。

该新风换气机的工作方式为:通过温度感应器感应室外的空气温度,当室外温度过低时,通过空气预热器对吸入的室外新风进行加热,从而防止新风换气机内部出现结霜,通过干燥包的作用能够将吸入的室外新风和室内浑浊空气进行干燥,防止新风换气机内部出现潮湿,避免细菌滋生,保证换气效果,通过紫外线杀菌灯能够及时杀死新风换气机内部的细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