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67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塔。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发电通常叫做聚光式太阳能发电,与传统发电站不一样的是,它们是通过聚集太阳辐射获得热能,将热能转化成高温蒸汽驱动蒸汽轮机来发电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一种,主要依靠跟踪驱动系统来驱动槽式集热器跟踪太阳的运行轨迹来尽可能多的收集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是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核心,由聚光镜、集热器和跟踪驱动装置构成。其中跟踪驱动装置的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驱动塔1通常采用矩形框架式结构,驱动臂、油缸13、液压泵站14和控制器15等结构安装在框架内,由于这个结构采用钢板型材(方管、角钢等)焊接而成。焊组件数量比较多,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这种方式的驱动塔,由于液压泵站14和油缸13都安装在驱动塔的内部,因空间狭小,安装时操作很不方便。

现有驱动塔的制作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热镀锌型材焊接,另一种为碳素结构钢焊接后整体表面热镀锌处理。采用热镀锌型材焊接,在焊接后再在型材上打孔,孔径的表面未经过表面处理,很容易腐蚀,从而降低驱动塔的防腐防锈性能,影响驱动塔的寿命。采用碳素结构钢焊接并打孔后整体进行热镀锌表面处理,因为驱动塔通常高2-3米,要求镀槽的容积要足够大,并且焊接件热镀锌后整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形,影响安装在驱动塔上的集热器的聚光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塔,整体为立柱式,辅以加强筋,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进度、大大节省了驱动塔的制作时间等优点。且该驱动塔采用碳素结构钢焊接后整体热镀锌,变形量小,有效保证了安装在驱动塔上的集热器的聚光精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驱动塔,包括驱动塔本体、顶板、底板、油缸支撑座、液压泵站安装平台和控制器安装支架;

所述驱动塔本体呈立柱状,顶板位于驱动塔本体的顶端,底板位于驱动塔本体的底端;

控制器安装支架、液压泵站安装平台、油缸支撑座分别位于驱动塔本体外并设置在驱动塔本体的侧壁上,并沿着驱动塔本体的侧壁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驱动塔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塔,整体为立柱式,辅以加强筋,具有结构简单、牢固耐用、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进度、大大节省了驱动塔的制作时间等优点。

控制器安装支架、液压泵站安装平台、油缸支撑座均设置在驱动塔本体的侧壁上,空间较大,便于安装拆卸,可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进度。

控制器安装支架、液压泵站安装平台和油缸支撑座等结构的安排合理,一方面可以保证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液压泵站进而驱动油缸、驱动臂运动的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具有便于安装拆卸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加强筋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板和至少一条第二筋板,所述第一筋板沿驱动塔本体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筋板沿驱动塔本体的周向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的设置进一步提高整个驱动塔的强度。

进一步,驱动塔本体的顶端在顶板的投影位于顶板的区域内,顶板与驱动塔本体的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塔本体的顶端在顶板的投影位于顶板的区域内,顶板有足够的面积可以设置轴承座的等部件用于保证油缸驱动驱动臂功能的实现。

进一步,顶板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支撑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顶板与驱动塔本体的稳固程度。

进一步,驱动塔本体的底端在底板的投影位于底板的区域内,底板与驱动塔本体的轴线垂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塔本体的底端在底板的投影位于底板的区域内,可以保证底板牢固的支撑驱动塔本体,避免发生倾斜。

进一步,底板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呈直角三角形,第二支撑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提高底板与驱动塔本体的稳固程度。

进一步,控制器安装支架为两块垂直于驱动塔本体的轴向的板,每块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每块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安装控制器,具有稳固耐用的优点。

进一步,液压泵站安装平台为横截面为U型的槽型结构,液压泵站安装平台的开口端固定在驱动塔本体的侧壁。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直接将液压泵站安装在槽型结构内即可,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牢固耐用的优点。

进一步,油缸支撑座包括第一油缸支撑座和第二油缸支撑座;第一油缸支撑座和第二油缸支撑座相对于驱动塔本体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油缸支撑座和第二油缸支撑座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板和三角形板,三角形板为直角三角形板,水平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竖直设置,三角形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水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直接将油缸安装在油缸支撑座上即可,具有安装拆卸方便、牢固耐用的优点。对称的设置,以方便保证通过调整驱动臂来调整集热器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驱动塔的平衡和稳固。

进一步,所述驱动塔的材质为整体热镀锌的碳素结构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驱动塔采用碳素结构钢焊接后整体热镀锌,变形量小,有效保证了安装在驱动塔上的集热器的聚光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驱动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驱动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顶板,2、第一支撑板,3、第一筋板,4、第一油缸支撑座,5、第二支撑板,6、底板,7、驱动塔本体,8、第二筋板,9、第二油缸支撑座,10、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1、控制器安装支架,12、集热器安装板,13、油缸,14、液压泵站,15、控制器,16、驱动塔,17、第一轴,18、轴承座,19、第二轴,20、连接板,21、现有的驱动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驱动塔,包括驱动塔本体7、顶板1、底板6、油缸支撑座、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和控制器安装支架11;所述驱动塔本体7呈立柱状,顶板1位于驱动塔本体7的顶端,底板6位于驱动塔本体7的底端;控制器安装支架11、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油缸支撑座分别位于驱动塔本体7外并设置在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上,并沿着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驱动塔的材质为整体热镀锌的碳素结构钢。

所述加强筋包括至少一条第一筋板3和至少一条第二筋板8,所述第一筋板3沿驱动塔本体7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筋板8沿驱动塔本体7的周向设置。

驱动塔本体7的顶端在顶板1的投影位于顶板1的区域内,顶板1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垂直。

顶板1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7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支撑板2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

驱动塔本体7的底端在底板6的投影位于底板6的区域内,底板6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垂直。

底板6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7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二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5呈直角三角形,第二支撑板5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

控制器安装支架11为两块垂直于驱动塔本体7的轴向的板,每块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每块板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控制器的安装孔。

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为横截面为U型的槽型结构,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的开口端固定在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

油缸支撑座包括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相对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板和三角形板,三角形板为直角三角形板,水平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竖直设置,三角形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水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介绍。

实施例

如图3所示,图3为驱动塔16的结构示意图。驱动塔16包括驱动塔本体7,驱动塔本体7竖直设置,驱动塔本体7的顶端设有顶板1,驱动塔本体7的底端设有底板6。顶板1用于安装支撑驱动臂的轴承座,底板6可以做为底座,对整个驱动塔16提供支撑的作用。驱动塔本体7成柱状结构,在具体制作时,驱动塔本体7为直径为530mm的钢管。在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上沿驱动塔本体7的周向和径轴向上分别设有多条加强筋,用于提高驱动塔的强度。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加强筋可以为筋板,图3中的第一筋板3为沿驱动塔本体7的轴向上设置的加强筋,图3中的第二筋板8为沿驱动塔本体7的周向上设置的加强筋,其中,第二筋板8位于驱动塔本体7的中部,通过上述的设置来提高驱动塔的强度。

驱动塔本体7的顶端在顶板1的投影位于顶板1的区域内,顶板1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垂直,顶板1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7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支撑板2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2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板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个驱动塔的强度。

驱动塔本体7的底端在底板6的投影位于底板6的区域内,底板6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垂直,底板6的底部和驱动塔本体7侧壁之间设有多块第二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5呈直角三角形,第二支撑板5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5的另外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支撑板5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整个驱动塔的强度。

在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上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控制器安装支架11、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和油缸支撑座。

控制器安装支架11为两块垂直于驱动塔本体7的侧面的板,每块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面固定连接,每块板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固定控制器。

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为俯视图为U型的槽型结构,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的开口端固定在驱动塔本体7的侧面。槽型结构内用于放置液压泵站。

油缸支撑座包括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分别安装有一油缸13。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相对于驱动塔本体7的轴线对称设置。第一油缸支撑座4和第二油缸支撑座9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水平板和三角形板,三角形板为直角三角形板,水平板的一端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竖直设置,三角形板的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水平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三角形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驱动塔本体7的侧壁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图4为驱动塔16安装完后的结构示意图。驱动塔16安装完后的结构可以称为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包括驱动塔16、控制器15、液压泵站14、油缸13和驱动臂。

控制器15的信号输出端与液压泵站14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数据线连接,控制器15用于控制液压站中电机和电磁换向阀的得电与失电;液压泵站14的油路出口与油缸13的油路进口连接,油缸13的可伸缩端与驱动臂连接。驱动臂安装有集热器,用于收集太阳能。

控制器15安装在控制器安装支架11上,控制器15的侧壁通过固定架与安装支架11的安装孔固定连接。液压泵站14安装在液压泵站安装平台10的槽型结构内。

油缸13的一端与油缸支撑座固定连接,油缸13的另一端为可伸缩端,油缸13的可伸缩端与驱动臂连接。

驱动臂包括两块集热器安装板12、两组连接板20、第一轴17、第二轴19和轴承座18。轴承座18固定在顶板1上。两块集热器安装板12、两组连接板20均是竖向设置的,第一轴17和第二轴19是横向设置的。

两块集热器安装板12分别位于两组连接板20的外侧。

两块集热器安装板12分别位于驱动塔16的两侧。两组连接板20分别位于驱动塔16的两侧。对于驱动塔的每侧,均是一个油缸支撑座对应一个油缸,对应一组连接板20,对应一块集热器安装板12。

每组连接板包括两块连接板20,两块连接板20平行设置,两块连接板20的底端通过轴与油缸13的可伸缩端连接。

第一轴17位于第二轴19的上方。第一轴17的一端穿过位于驱动塔16的一侧的两块连接板20的上部并与集热器安装板12的上部焊接固定,第一轴17的一端与两块连接板20的上部在穿过处焊接固定。第一轴17的另一端穿过位于驱动塔16的另一侧的两块连接板20的上部并与集热器安装板12的上部焊接固定,第一轴17的另一端与两块连接板20的上部在穿过处焊接固定。

第二轴19安装在轴承座18上,第二轴19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20的下部、集热器安装板12的下部焊接固定。

集热器安装板12通过螺栓与集热器固定连接。

在工作时,油缸的可伸缩端带动连接板20运动,连接板20带动第一轴17运动,第一轴17带动集热器安装板12运动,第二轴19与集热器安装板12固定连接,集热器与集热器安装板12固定连接,这样实现了集热器一起绕轴转动,从而实现了集热器跟踪太阳轨迹,最大效率的收集太阳能。

所述控制器15为PLC控制器,工作时,控制器15的输出端子通过电缆与液压泵站的接线端子连接,控制器15用于控制液压站中电机和电磁换向阀的得电与失电,来实现油缸13的升降运动从而带动集热器追踪太阳的运行轨迹。油缸的升降运动会带来驱动臂绕轴旋转,从而使集热器绕轴转动,最终实现了集热器追踪太阳轨迹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立柱式的驱动塔设计,该塔的主体为一直径为530mm的钢管,油缸及液压泵站均安装在驱动塔外部,不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安装起来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整个工程的进度。辅以加强筋,结构简单,大大节省了驱动塔的制作时间,对整体的焊接精度要求也比框架式驱动塔要低。且该驱动塔采用碳素结构钢焊接后整体热镀锌,变形量小,有效保证了安装在驱动塔上的集热器的聚光精度。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