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5587发布日期:2019-04-03 04:2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来判定人体的冷热感并根据冷热感来进行气流控制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利用人体检测传感器等来检测人体并通过朝向人体方向控制气流来提高舒适性的空调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7296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中,由于在使风向或者气流朝向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人体的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空调,所以不论是对感到舒适的人还是对感到热或者冷的人都进行相同的气流控制。因此,有时对例如在制热运转时感到热的人或者在制冷运转时感到冷的人都没有进行舒适的气流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与人体的冷热感匹配的气流控制的空调机。

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具备:壳体,该壳体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送风机,该送风机设置于上述壳体内,从上述吸入口吸入室内空间的空气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置在上述壳体内,对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上述空气进行调和;风向板,该风向板控制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风向;人体检测传感器,该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上述室内空间的人体信息;以及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控制上述风向板的动作,上述控制装置具有:位置判定部,该位置判定部基于由上述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出的上述人体信息来检测上述室内空间中的人体的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该冷热感等级判定部基于上述人体信息来判定冷热感等级;以及风向位置控制部,该风向位置控制部根据由上述冷热感等级判定部判定出的上述冷热感等级来调整上述风向板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由于根据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来调整风向板的角度,所以能够根据人的冷热感来调整空调的强弱,能够对室内的人提供舒适的空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室内机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存储部所存储的设定表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气流控制的流程图。

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1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6b是示出图6a的使用例1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2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7b是示出图7a的使用例2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图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3的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8b是示出图8a的使用例3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室内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10a是示出图9的室内机的aa剖面的左侧剖视图。

图10b是示出图9的室内机的bb剖面的右侧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调整控制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1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的调整方法的示意图。

图14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1的室内机的说明图。

图14b是示出图14a的使用例1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图1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2的室内机的说明图。

图15b是示出图15a的使用例2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图1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3的室内机的说明图。

图16b是示出图16a的使用例3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示出图1的室内机的aa剖面的剖视图。其中,图1的室内机100通过制冷剂配管与未图示的室外机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

室内机100具有壳体99、设置在壳体99内的热交换器2、送风机3以及风向板,室内机100被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室内空间。壳体99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1,在下部形成有吹出口6,并形成有将吸入口1和吹出口6连结的风路。

送风机3由例如细长的圆筒状的横流风扇等构成,被配置为其长边方向为壳体99的左右方向。送风机3从吸入口1吸入室内的空气,并从吹出口6吹出空调空气。热交换器2例如由制冷剂配管以及与制冷剂配管交叉地并排设置了多张的翅片等构成,具有包围送风机3的前表面和上表面那样的形状。热交换器2对由送风机3获取到壳体99内的室内空气进行调和而生成调和空气。热交换器2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冷却空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而加热空气。

另外,如图2所示,室内机100具备风向板。风向板控制从吹出口6向室内空间吹出的气流的风向。风向板由左右风向板4和上下风向板5等构成。左右风向板4以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从送风机3到达吹出口6的风路的中途,控制气流的左右方向(箭头x方向)的风向。上下风向板5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吹出口6,控制气流的上下方向(箭头y方向)的风向。上下风向板5具有在例如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箭头z方向)上设置在前方的前上下风向板5a和设置在后方的后上下风向板5b。左右风向板4由在左右方向(箭头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张叶片构成。左右风向板4与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连接,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对左右风向板4进行驱动而使其转动。上下风向板5与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连接,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对上下风向板5进行驱动而使其转动。

另外,空调机具备对室内空间的人体信息进行检测的人体检测传感器7。人体信息包含例如人体的位置和人体的温度等信息。人体检测传感器7由例如红外线传感器等非接触温度传感器构成,取得室内空间的热图像。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控制装置9由例如微型计算机等构成。控制装置9通过例如基于从遥控器8和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信号来控制风向板的动作,由此控制向室内吹出的气流。

控制装置9具备输入部10、人体信息控制部11、风向位置控制部15、存储部14以及输出部18。输入部10对使用者经由遥控器8输入的运转模式、设定温度、设定湿度和风速设定等运转指令、以及从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热图像等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人体信息控制部11从输入部10取得输入信息而对人体信息进行处理。风向位置控制部15从人体信息控制部11取得人体信息等而对风向位置进行处理。存储部14由存储器等构成,存储各种控制设定值。输出部18从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取得控制信息等,并发送给控制装置9的外部的设备。

人体信息控制部11具有位置判定部12和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所得到的室内空间的热图像取出人体信息。具体而言,位置判定部12将室内空间的热图像与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进行对照,来判定人体存在于室内的哪个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针对人体判定表示人体的冷热感的冷热感等级。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具体检测人体的表面温度,对检测出的人体表面温度与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进行比较,来决定该人体的冷热感等级。

风向位置控制部15具有:控制左右风向板4的朝向的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以及控制上下风向板5的朝向的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风向位置控制部15基于从人体信息控制部11取得的人体位置和冷热感等级等信息来设定风向位置。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来决定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以便成为由风向位置控制部15设定的风向位置。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也与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同样,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来决定上下风向板5的角度。

输出部18若从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取得关于风向的控制信息,则向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和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等输出控制信号。对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而言,根据从控制装置9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对左右风向板4进行驱动。对于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而言也同样,根据从控制装置9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对上下风向板5进行驱动。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存储部所存储的设定表30的一例的图。作为控制设定值之一,存储部14存储有图4所示那样的使人体温度、冷热感指标、冷热感等级以及风向板调整角度建立对应的设定表30。设定表30将人体温度分类成所设定的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另外,使设定调整量与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建立对应。在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判定冷热感等级时以及风向位置控制部15决定风向位置的调整量时等参照设定表30。

在图4中,以人体表面温度越高则表示人的冷热感的指标越热的方式建立关联。例如冷热感的指标按人体表面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为很冷、冷、舒适、热、很热这5个阶段。另外,在关于制热运转的设定表30中,例如冷热感的指标为表示越热的指标则冷热感等级的等级值被设定得越高,所需的调整角度被设定得越大。例如在图4中,各冷热感指标按从冷到热的顺序与等级1、等级2、等级3、等级4、等级5的冷热感等级建立对应。另外,针对从等级1到等级3的冷热感等级分别设定0°的调整角度,针对等级4和等级5的冷热感等级分别设定5°和10°的调整角度。换句话说,由于将冷热感的指标为舒适的情况下的冷热感等级(等级3)作为基准等级,对于基准等级以下的冷热感等级设定调整角度0°,所以在冷热感等级为等级1至等级3的情况下,在风向位置的调整前后,气流的到达位置为相同的位置。在图4中,在制热运转时由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检测出的人体表面温度为33.8℃的情况下,判断为冷热感的指标为热,冷热感等级为4,调整角度为5°。

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和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控制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和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以使气流到达所检测出的人体位置。在气流朝向人体位置之后,进而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输出控制信息以调整左右风向板4。而且,对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而言,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转速,对左右风向板4进行驱动。气流的到达位置朝向从人体位置向左方向或者右方向离开了调整角度(5°)的位置移动。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气流控制的流程图。当在制热运转时空调机正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进行图5的控制流程。首先,基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所取得的热图像,位置判定部12判定在室内人体所在的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根据人体的表面温度来判定该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步骤st1)。接着,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经由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来设定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经由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来设定上下风向板5的角度(步骤st2)。此时,从室内机100向室内吹出的暖风的到达位置朝向在步骤st1中得到的人体位置。

接下来,风向位置控制部15判定由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判定出的冷热感等级是否比等级3高(步骤st3)。换句话说,在步骤st3中,风向位置控制部15将冷热感等级的等级3作为设定基准等级,来判定与人体感到舒适相比是否感到热。

风向位置控制部15在冷热感等级比等级3高的情况下(步骤st3;是),参照存储部14的设定表30而取得与冷热感等级对应的调整角度,并向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通知。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若从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取得调整角度,则按照所取得的调整角度来调整所决定的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步骤st4)。例如在冷热感等级为4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t2中设定的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朝向例如房间的中央方向、即室内机100的正面方向变更调整角度(5°)。接着,将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的控制信息送至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通过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变更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而决定风向(步骤st5)。在进行步骤st4的角度调整而决定了风向的情况下,暖风的到达位置成为从人体位置偏移的位置。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t3中冷热感等级为3以下、即指标为舒适、冷、或者很冷的情况下(步骤st3;否),不实施步骤st4的角度调整而决定风向(步骤st5)。该情况下,暖风的到达位置为人体位置。

当在制热运转时空调机正进行动作时,反复实施图5所示的控制流程,根据人体的位置和冷热感等级等来调整气流的风向。

接下来,基于图6a~图8b,对从室内机100向室内吹出的气流进行说明。图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1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6b是示出图6a的使用例1的房间内的示意图。图7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2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7b是示出图7a的使用例2的房间内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3的室内机的主视图。图8b是示出图8a的使用例3的房间内的示意图。

控制装置9在使左右风向板4动作、进行与人体的冷热感等级对应的风向调整的情况下,进行图中箭头所示的气流a1~气流a3那样的气流控制。

图6a和图6b表示了在房间存在冷热感等级为3的人体21的情况下的左右风向板4的朝向和气流a1。对左右风向板4和上下风向板5进行控制,形成到达人体21的例如脚边位置的气流a1。此时,由于人体21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3,所以不实施左右风向的调整而向人体21的脚边供给暖风。

图7a和图7b表示了在房间的后左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4的人体22的情况下的左右风向板4的朝向和气流a2。由于人体22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4,所以控制装置9在以使气流到达人体22的脚边位置的方式设定了左右风向板4和上下风向板5的朝向之后,将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向房间的中央侧调整5°而使气流的到达位置移动。形成比位于房间的左侧的人体22的脚边位置向右侧调整了的气流a2。

图8a和图8b表示了在房间的左后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5的人体23的情况下的左右风向板4的朝向和气流a3。由于人体23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5,所以控制装置9在以使气流到达人体23的脚边位置的方式设定了左右风向板4和上下风向板5的朝向之后,将左右风向板4的角度向房间的中央侧调整10°而使气流的到达位置偏移。形成比位于房间的左侧的人体23的脚边位置向右侧调整了的气流a3。由于气流a3与针对冷热感等级为4的人体22形成的气流a2相比到达更远离人体位置的位置,所以在人体位置成为较弱的空调。

在此之前对制热运转时的控制和动作进行了说明,但与制热运转时的设定表30同样,存储部14具备制冷运转时的设定表。在制冷运转时的设定表中,例如冷热感的指标为表示越冷的指标则冷热感等级的等级值被设定得越高,所需的调整角度被设定得越大。另外,在制冷运转时,控制装置9只要与制热运转时同样地进行图5所示的控制即可。在制冷运转时,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和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只要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多个设定表中的关于制冷运转的设定表即可。由此,空调机通过针对冷热感的指标为冷或者很冷的人体,将冷风供给到从该人体的位置偏移的位置,能够减弱对感到冷的人的制冷。

在实施方式1中,空调机具备:壳体99、送风机3、热交换器2、风向板、检测室内空间的人体信息的人体检测传感器7、以及控制风向板的动作的控制装置9,控制装置9具有:基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检测出的人体信息来检测室内空间的人体的位置的位置判定部12、基于人体信息来判定冷热感等级的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以及根据由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判定出的冷热感等级来调整风向板的角度的风向位置控制部15。

由此,由于空调机根据冷热感等级来调整气流的到达位置,所以能够根据人体来改变气流控制。因此,空调机能够根据使用者来调整使用者所在的位置的空调的强度,能够提供舒适的空调。

另外,人体检测传感器7由取得室内空间的热图像的红外线传感器构成,位置判定部12基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热图像来检测人体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基于热图像来检测人体的表面温度,根据检测出的表面温度来判定冷热感等级。

由此,由于能够通过一个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人体位置和人体表面温度,所以空调机的结构被简化,控制装置9容易进行来自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和控制。

另外,风向板包含以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设置在从送风机3到吹出口6的风路的中途来对从吹出口6吹出的气流的左右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的左右风向板4。由此,空调机能够对左右风向板4进行驱动而变更左右方向的气流。

另外,风向板包含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置于吹出口6来对从吹出口6吹出的气流的上下方向的风向进行控制的上下风向板5。由此,空调机能够对上下风向板5进行驱动来变更上下方向的气流。

另外,控制装置9还具备存储部14,存储部14存储有将人体温度分类成所设定的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例如等级1~5)的设定表30,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设定表30,来将与检测出的人体温度对应的冷热感等级判定为冷热感等级。

由此,由于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只要参照设定表30来判定冷热感等级即可,所以与进行运算等的情况相比,判定处理简化。另外,由于判定所需的信息以表形式被管理,所以即便在例如变更人体温度的分类的情况下,也只要变更存储于存储部14的设定表30的一部分的数据即可,可抑制控制流程的变更。

另外,设定表30使设定调整量与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建立对应,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参照设定表30,按照与由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判定出的冷热感等级对应的设定调整量来调整风向板的角度。

由此,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只要参照设定表30而取得人体所需的调整量即可,与进行运算等的情况相比,调整处理被简化。另外,由于空调机按照与冷热感等级相对应的设定调整量来调整风向板的角度,所以可按照多阶段来进行气流控制。因此,能够减少使用者的由于过热或者过冷而引起的不适感来提供舒适的空调。

另外,风向位置控制部15决定风向板的角度以便朝向人体位置吹出气流,并按照设定调整量来调整所决定的风向板的角度。由此,风向位置控制部15能够将人体位置作为基准,根据人的冷热感而使气流的到达位置从人体位置离开。因此,空调机能够与使用者的冷热感匹配地调整使用者所在的位置处的空调的强弱。

另外,关于制热运转,人体温度越高则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被设定得越高,关于制冷运转,人体温度越低则多个阶段的冷热感等级被设定得越高,冷热感等级越高则设定调整量被设定得越大。

由此,冷热感等级越大,则空调机能够使气流从人体位置的偏移量越大。因此,空调机能够以在例如制热运转时针对越是感到热的程度强的人则进行越弱的制热,而在制冷运转时针对越是感到冷的程度强的人则进行越弱的制冷的方式进行气流控制,由此能够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性。

另外,关于设定调整量,对于所设定的基准等级(例如等级3)以下的冷热感等级设定0。由此,风向位置控制部15针对冷热感等级为基准等级以下的人体朝向人体位置供给气流,针对冷热感等级比基准等级高的人体向从人体位置偏移的位置供给气流。因此,空调机能够针对例如感到舒适的人、在制热运转时感到冷的人、或者在制冷运转时感到热的人,向人体位置供给暖风或者冷风。

另外,风向位置控制部15在冷热感等级比设定基准等级(例如等级3)高的情况下,按照设定调整量来调整所决定的风向板的角度。由此,风向位置控制部15例如针对在制热运转时感到热的人进行气流调整,另外针对在制冷运转时感到冷的人进行气流调整。另一方面,风向位置控制部15针对感到舒适的人、在制热运转时感到冷的人、或者在制冷运转时感到热的人不进行气流调整,而将气流的风向设定为人体位置。因此,空调机通过仅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气流调整来节省的控制的浪费,并且能够对各人提供舒适的空调。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于从空调机的室内机100吹出的气流为一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实施方式2中,对于风向板被分割成多个而形成多个气流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对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室内机外观的立体图。图10a是示出图9的室内机的aa剖面的左侧剖视图。图10b是示出图9的室内机的bb剖面的右侧剖视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送风机3被设置在壳体99内,吸入室内空气并且吹出调和空气,热交换器2被配置于风路,对所吸入的室内空气进行调和来生成调和空气。在壳体99形成有吸入口1和吹出口。

如图9所示,风向板分别在左右方向(箭头x方向)上被分割,分割了的风向板被独立驱动。在室内机100的下方左侧设置有左侧吹出口61,在室内机110的下方右侧设置有右侧吹出口62。在从送风机3到各吹出口的风路的中途设置有被左右分割的左右风向板,在各吹出口设置有上下风向板。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在左右方向上控制从左侧吹出口61吹出的气流的风向,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控制。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在左右方向上控制从右侧吹出口62吹出的气流的风向,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控制。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分别具有:在室内机110的前后方向(箭头z方向)上设置于前方的前上下风向板51a、52a、以及设置于后方的后上下风向板51b、52b。另外,各左右风向板由在左右方向(箭头x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张叶片构成。

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空调机具备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在房间内存在的多个人体的人体信息。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框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控制装置9基于从例如遥控器8和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信号来控制向室内吹出的多个气流。

实施方式2的空调机具备控制各风向板的多个马达。左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1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进行驱动,左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1对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驱动。另外,右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2对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进行驱动,右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2对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进行驱动。

控制装置9具备输入部10、人体信息控制部11、风向位置控制部15、存储部14、以及输出部18。输入部10对由使用者经由遥控器8输入的运转模式、设定温度、设定湿度以及风速设定等运转指令、以及从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热图像等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人体信息控制部11从输入部10取得输入信息而判定人体信息并进行处理。风向位置控制部15从人体信息控制部11取得人体信息而判定风向位置并进行处理。存储部14由存储器等构成,对各种控制设定值等进行存储。输出部18从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取得控制信息等,并向控制装置9的外部的设备输出。

人体信息控制部11具有位置判定部12和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得到的室内空间的热图像提取人体信息。位置判定部12使室内空间的热图像与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进行对照,判定各人体存在于室内的哪个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对于多个人体分别判定冷热感等级。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具体基于热图像对人体的表面温度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人体表面温度与存储于存储部14的设定表30进行比较,来决定检测出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

风向位置控制部15具有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和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基于从人体信息控制部11取得的多个人体位置和多个冷热感等级等信息来设定风向位置。风向位置控制部15以针对各人体分别形成气流的方式分配风向板。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来决定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的角度和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的角度,以便成为由风向位置控制部15设定的风向位置。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7也与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6同样,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控制设定值来决定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的角度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的角度。

输出部18若从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取得关于风向控制的信息,则向左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1、左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1、右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2以及右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2分别输出控制信号。根据从控制装置9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分别控制各风向板驱动马达的转速。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控制装置所进行的调整控制的流程图。基于图5和图12,对于在制热运转时空调机运转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所进行的控制加以说明。首先,基于由人体检测传感器7取得的热图像,位置判定部12判定人体在室内所在的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根据人体的表面温度来判定该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步骤st1)。在存在多个人体的情况下,判定各个人体位置和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

接下来,根据来自各风向控制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左右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使向室内吹出的暖风的到达点朝向在步骤st1中得到的人体位置。在存在多个人体的情况下,风向位置控制部15例如针对存在于室内机110的左侧的人体,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驱动,将气流的到达位置设定为左侧的人体位置而进行空调。另外,风向位置控制部15针对存在于右侧的人体,对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进行驱动,将气流的到达位置设定为右侧的人体位置而进行空调(步骤st2)。

接下来,风向位置控制部15判定由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判定出的冷热感等级是否比等级3大(步骤st3)。换句话说,风向位置控制部15判定冷热感的指标是否为与舒适相比感到热的指标。在存在多个人体的情况下,判定是否存在针对多个人体的多个冷热感等级中的比等级3大的人体。

在存在多个冷热感等级中的比等级3大的人体的情况下(步骤st3;是),风向位置控制部15判定是否存在多个人体位置(步骤st41)。在存在多个人体位置的情况下(步骤st41;是),风向位置控制部15进入步骤st42,在步骤st42以后,针对各人体不断判定是否需要进行风向调整。

风向位置控制部15在步骤st42中判定左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是否比3大。而且,在判定为比等级3大的情况下(步骤st42;是),根据冷热感等级来调整左侧的气流的左右风向(步骤st43),并且根据冷热感等级来调整左侧的气流的上下风向(步骤st44)。

在步骤st43中,将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的角度向例如一方的人体、即右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调整角度如图4所示,预先与冷热感等级相对应地存储于存储部14。例如在左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为4的情况下,将左侧的气流向接近右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5°。在步骤st44中,将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向右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与左右风向板41同样,上下风向板51的调整角度也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例如在左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为4的情况下,将左侧的气流向接近右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5°。

接着,风向位置控制部15在步骤st45中判定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是否比3大。而且,在判定为比等级3大的情况下(步骤st45;是),根据冷热感等级来调整右侧的气流的左右风向(步骤st46),并且根据冷热感等级来调整右侧的气流的上下风向(步骤st47)。

在步骤st46中,将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的角度向例如另一方的人体、即左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调整角度预先在设定表30中与冷热感等级相对应地被存储于存储部14。例如在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为4的情况下,将右侧的气流向接近左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5°。在步骤st47中,将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向左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与左右风向板42同样,上下风向板52的调整角度也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4,在例如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为4的情况下,向接近左侧的人体位置的方向调整5°。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1中人体位置为1处部位的情况下(步骤st41;否),风向位置控制部15根据冷热感等级而将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的角度向房间的中央方向调整(步骤st48)。该情况下,实施方式2的调整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动作。

若步骤st47或者步骤st48的处理结束则控制移至步骤st5,决定风向。左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1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进行驱动,左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1对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驱动,来使暖风的到达位置从左侧的人体位置偏移与左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对应的量。另外,右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2对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进行驱动,右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2对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进行驱动而使暖风的到达点从右侧的人体位置偏移与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对应的量。

当在制热运转时空调机正进行动作时,控制装置9反复实施上述的图5和图12的控制流程,根据人体的位置或者冷热感等级等来调整气流的风向。此外,基于图5和图12对制热运转时的控制进行了说明,但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制冷运转时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和风向位置控制部15只要参照存储于存储部14的多个设定表中的关于制冷运转的设定表即可。

图13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左右风向板的调整方法的示意图。图13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的调整方法的示意图。基于图13a和图13b,对调整气流的风向时的各风向板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中,调整的方向由实线箭头表示。

首先,决定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的角度,以使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分别朝向所检测出的左侧的人体位置和右侧的人体位置。而且,在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比等级3大并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朝向接近另一方的人体的方向、换句话说朝向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的方向调整预先决定的角度(例如5°)。同样,首先决定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的角度,以使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分别朝向所检测出的左侧的人体位置和右侧的人体位置。而且,在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比等级3大并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朝向接近另一方的人体的方向、换句话说朝向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的方向调整预先决定的角度(例如5°)。对于左侧的人体来说,也与右侧的人体同样,根据冷热感等级来控制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

接下来,基于图14a~图16b对从室内机110向室内吹出的气流进行说明。图14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1的室内机的说明图。图14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1的房间内的示意图。图15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2的室内机的说明图。图15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2的房间内的示意图。图16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3的室内机的说明图。图16b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上下风向板和左右风向板的使用例3的房间内的示意图。在图14a、图15a和图16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室内机110的左侧剖视图、主视图和右侧剖视图。

控制装置9通过根据多个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使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以及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进行动作,能够进行如例如图中用箭头所示的气流b、c1、c2、c3那样的气流控制。

图14a和图14b表示了在房间的后左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3的人体24且在右侧也存在冷热感等级为3的人体25的情况下的、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控制,形成到达人体24的脚边位置的气流b。另外,对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进行控制,形成到达人体25的脚边位置的气流c1。由于人体24和人体25的冷热感等级都为等级3,所以不实施气流的风向调整。

图15a和图15b表示了在房间的后左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3的人体24且在右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4的人体26的情况下的、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控制,形成到达人体24的脚边位置的气流b。由于人体24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3,所以不实施左侧的气流的风向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右侧的人体26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4,所以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在气流的到达点被设定为人体26的脚边位置之后朝向另一方的左侧的人体24调整角度。换句话说,形成从人体26的脚边位置向房间后左侧偏移的气流c2。

图16a和图16b表示了在房间的后左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3的人体24且在右侧存在冷热感等级为5的人体27的情况下的、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对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1和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1进行控制,形成到达人体24的脚边位置的气流b。由于人体24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3,所以不实施左侧的气流的风向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右侧的人体27的冷热感等级为等级5,所以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在气流的到达点被设定为人体27的脚边位置之后朝向另一方的左侧的人体24调整角度。换句话说,形成从人体27的脚边位置向房间后左侧偏移的气流c3。气流c3与针对冷热感等级为4的人体26形成的气流c2相比,在室内远离人体27而接近另一方的人体24。

在实施方式2中,空调机的风向板被分割成多个并控制多个气流b、c1~c3的风向,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室内空间的多个人体信息,位置判定部12对于多个人体信息分别检测人体位置,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3对于多个人体信息分别判定冷热感等级,风向位置控制部15针对多个人体位置分配风向板,根据各人体位置所涉及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而调整分配给人体位置的风向板的角度。

由此,空调机通过对多个人体位置处的气流控制来分配被分割成多个的风向板,能够在室内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也针对各人进行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气流控制。由于根据各人的冷热感等级来控制气流的到达位置,所以即使在存在多个使用者并且冷热感对于各个使用者来说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人体位置来调整制热的强度。因此,空调机能够减少由于过热或者过冷而引起的不适感,对各使用者进行舒适的空调。

另外,风向位置控制部15在调整被分配给人体位置(例如右侧的人体26的位置)的风向板(例如右侧的左右风向板42和右侧的上下风向板52)的角度时,向与人体位置不同的人体位置(例如左侧的人体24的位置)的方向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一方不需要的气流用于另一方的人体的空调。另外,由于能够避免气流的风向朝向人不存在的方向,所以能够不浪费地使用调和空气。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对检测体表面温度作为人体温度并基于表面温度判定冷热感等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根据气流的吹出温度、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或湿度、或者日照量等来判定冷热感等级。

另外,在图4的设定表30中将冷热感的等级设定为5个阶段,但只要为2个阶段以上的多个阶段即可。另外,调整角度也可以不以表形式而以公式被存储于存储部14。

另外,对在调整风向板的角度时所调整的量(调整量)由角度决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调整量也可以由例如风向板位置的位移量、驱动马达的旋转步进、或者各驱动马达的旋转时间等决定。

另外,对气流的调整方向为房间的中央方向或者其他的人体方向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控制装置9也可以按照室内机100的左右方向和深度方向来分割并识别房间的地面,在调整时,以在分割出的区域间移动的方式调整气流的风向。

另外,对各风向板控制部使各驱动马达分开实施使风向板朝向人体位置的驱动和从人体位置移动的驱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按照应用了调整角度之后的角度一次性地驱动风向板。

另外,对在存在多个人体的情况下针对各人体判定冷热感等级,并实施作为决定针对各人体的气流的部件而被分配的风向板的左右风向和上下风向的调整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控制装置例如也可以根据左侧的人体与右侧的人体的冷热感等级之差来调整左右风向和上下风向。

另外,对调整左右风向板的情况、或者调整左右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双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调整上下风向板的结构。只要是使气流从人体位置偏移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的结构。

另外,在检测多个人体并调整左右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双方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其他的人体的方向来改变应用于左右风向板和上下风向板的调整角度的比例。

另外,对由一个红外线传感器构成人体检测传感器7、控制装置9从热图像取得人体位置和人体温度等人体信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使例如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等与其他的传感器组合而构成人体检测传感器7。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吸入口;2…热交换器;3…送风机;4…左右风向板;5…上下风向板;5a、51a、52a…前上下风向板;5b、51b、52b…后上下风向板;6…吹出口;7…人体检测传感器;8…遥控器;9…控制装置;10…输入部;11…人体信息控制部;12…位置判定部;13…冷热感等级判定部;14…存储部;15…风向位置控制部;16…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7…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8…输出部;19…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20…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1~27…人体;30…设定表;41…左侧的左右风向板;42…右侧的左右风向板;51…左侧的上下风向板;52…右侧的左右风向板;61…左侧吹出口;62…右侧吹出口;99…壳体;100、110…室内机;191…左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192…右侧左右风向板驱动马达;201…左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202…右侧上下风向板驱动马达;a1~a3、b、c1~c3…气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