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029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因此一系列环境治理的方案被提出但是想要彻底实施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身边的环境,房间作为人们工作之余休息的地方,更好的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一般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对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不好,使用不方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所述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进气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装置上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进气装置下方的第一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下方的第一滚轮、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左侧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左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方的第二斜杆,所述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框、收容于所述进气框内的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方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方的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下端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下方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二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下方的支撑环,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管道右侧的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上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风机左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左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左侧的第五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上的第四斜杆,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右侧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右侧的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右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左侧的第三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左侧的第六过滤网、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左侧的第七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下方的第八过滤网及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右侧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右侧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五斜杆、位于所述第二管道左侧的第六支架,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左侧的第九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下方的第十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挡板右侧的第三挡板、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左侧的第十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右侧的第四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三挡板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右侧的排出管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上的第三阀门。

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轴转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一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进气框呈空心的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进气框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若干进气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孔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框体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气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进气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进气框的内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内,所述第一海绵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气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进气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及第四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左侧,所述第一弯曲板上设有位于其下端的第一凹槽、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斜板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斜板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所述第一斜板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斜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五过滤网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五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曲板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的左表面与所述第六过滤网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呈倾斜状,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呈倾斜状,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六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四通孔及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右侧,所述第九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九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十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十一过滤网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过滤网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挡板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的右表面与所述第四海绵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挡住所述第五通孔,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呈水平状,所述排出管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彻底有效的净化,净化效率高,并且净化效果好,同时移动方便,可以方便的在室内各个房间之间移动,从而可以分别对室内的各个房间的空气进行净化,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可以对进入的空气进行降压,保证气压的适宜性,防止对本发明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进气装置2、设置于所述进气装置2上的第一过滤装置3、位于所述进气装置2下方的第一连接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6、位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11、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右侧的第一斜杆14、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左侧的第一支架15、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5左侧的第二支撑杆16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5上方的第二斜杆17。所述第一固定块1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上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内且与所述第一固定块11轴转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所述第一支撑杆1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1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5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5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16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16的下端一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17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1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气装置2包括进气框21、收容于所述进气框21内的第一框体2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2上方的第一过滤网23。所述进气框21呈空心的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进气框21上设有位于其侧面的若干进气孔2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进气孔21设有若干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进气框21的侧面上,所述进气孔21与所述进气框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通孔呈圆形且与所述进气框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框体22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框体2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框体22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气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2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网23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过滤网2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23可以对空气进行粗过滤。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3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下方的第一转轴3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33下端的第一海绵块3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33下方的第二过滤网3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35下方的第一弹簧36、位于所述第一弹簧36下方的第三过滤网37、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37下方的第二海绵块38及位于所述第二海绵块38下方的支撑环39。所述第一电机31与电源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支架3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框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电机3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转轴3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33竖直放置,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3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3贯穿所述进气框2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转轴33可以稳定的旋转,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进气框21的内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所述第一海绵块34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33贯穿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其不仅可以对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同时可以对所述第一过滤网23的内表面进行清扫。所述第二过滤网35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35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3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35可以在所述第一框体22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36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6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3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7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37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7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二海绵块38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38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37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39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支撑环39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气框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38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海绵块3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38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海绵块38及第三过滤网37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装置4包括第一管道41、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41上的风机42、第一阀门43、位于所述第一管道41右侧的第三支架44、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44上的第三斜杆45、位于所述风机42左侧的第四支架4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46左侧的第一横杆47、位于所述第一横杆47左侧的第五支架48、设置于所述第五支架48上的第四斜杆49。所述第一管道4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进气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1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框21的内部相通。所述风机42与电源连接,使得风机42可以将所述第一框体22内的空气抽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1内。所述第一阀门4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4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三支架44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44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45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4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4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46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46的下端与所述风机4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风机4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横杆47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47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8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8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48的上端与所述进气框2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斜杆49呈倾斜状,所述第四斜杆49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支架48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包括第一壳体51、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51内的第一弯曲板52、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52右侧的第四过滤网53、位于所述第四过滤网53右侧的第五过滤网54、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54右侧的第二弹簧55、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板52左侧的第三海绵块56、位于所述第三海绵块56左侧的第六过滤网57、位于所述第六过滤网57左侧的第七过滤网58、位于所述第七过滤网58下方的第八过滤网59及位于所述第八过滤网59右侧的第一挡板50。所述第一壳体51呈空心的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壳体5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5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512,所述第二通孔511及第三通孔5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4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支架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4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48及第四斜杆4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52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板52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板5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1的左侧,所述第一弯曲板52上设有位于其下端的第一凹槽521、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斜板522、位于所述第一斜板522上方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一凹槽521贯穿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一斜板522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板522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板52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21的上方,所述第一斜板52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511的下方,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斜板522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斜板522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过滤网53呈弯曲状,所述第四过滤网53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斜板52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53的右端顶靠在所述第五过滤网54的左表面上,所述第四过滤网53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五过滤网5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五过滤网54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54可以在所述第一壳体51内左右移动。所述第二弹簧5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55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5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5的左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5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五过滤网54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54顶靠在所述第四过滤网53及第一斜板522上。所述第三海绵块56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海绵块56的左表面与所述第六过滤网57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57呈倾斜状,所述第六过滤网5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过滤网5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挡板50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50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挡板50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58呈弯曲状,所述第七过滤网58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过滤网58的下端与所述第八过滤网59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59呈倾斜状,所述第八过滤网59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挡板50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59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过滤网59位于所述第三通孔512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杆13及第二斜杆1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连接装置6包括第二管道6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61上的第二阀门62、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1右侧的第三支撑杆63、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右侧的第五斜杆64、位于所述第二管道61左侧的第六支架65。所述第二管道61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6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512且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6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61内气体的流量。所述第三支撑杆6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64呈倾斜状,所述第五斜杆64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斜杆6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5呈凹字形,所述第六支架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7包括第二壳体71、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71内的第二挡板72、位于所述第二挡板72左侧的第九过滤网73、位于所述第九过滤网73下方的第十过滤网74、位于所述第二挡板72右侧的第三挡板75、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5左侧的第十一过滤网76、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5右侧的第四海绵块77、位于所述第三挡板75上方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71右侧的排出管78及设置于所述排出管78上的第三阀门79。所述第二壳体7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壳体71上设有第四通孔711及第五通孔712,所述第四通孔711及第五通孔712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6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711且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6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六支架6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6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挡板72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72的下端设有第二凹槽721,所述第二凹槽721贯穿所述第二挡板72的左右表面,所述第二挡板72位于所述第四通孔711的右侧。所述第九过滤网73呈水平状,所述第九过滤网73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过滤网7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74呈弯曲状,所述第十过滤网7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过滤网74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7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挡板7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过滤网76呈水平状,所述第十一过滤网76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十一过滤网76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挡板75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77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挡板7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四海绵块77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海绵块77挡住所述第五通孔712。所述第四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四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海绵块7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挡板72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78呈水平状,所述排出管78的左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712且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78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79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78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使用时,首先将其移动到需要净化空气的房间内。然后手动启动风机42及第一电机31,同时打开第一阀门43、第二阀门62及第三阀门79。然后房间内需要净化的空气经过进气孔211进入到所述进气框21内,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23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由于第一电机31被启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1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3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34旋转。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网23内的空气经过旋转的第一海绵块34的过滤后再经过第二过滤网35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网35的下方,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二过滤网35会向下移动,从而对气压起到降低的作用,从而第一海绵块34在所述第二过滤网35上旋转时,可以对所述第二过滤网35起到清扫的作用,防止颗粒杂质沉积在所述第二过滤网35上,同时第一海绵块34旋转时,可以防止颗粒杂质沉积在所述第一海绵块34上。经过第二过滤网35的过滤后再经过第三过滤网37及第二海绵块38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二海绵块38的下方,此时可以过滤掉空气中大部分的灰尘杂质。然后空气经过第一通孔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4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壳体51内。由于第一弯曲板52及第一斜板522的设置,使得空气经过第一斜板522的上方,然后向右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五过滤网54向右移动,此时所述第二弹簧55被压缩,然后部分空气经过第五过滤网54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五过滤网54的右侧,然后再经过第五过滤网54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第五过滤网54的左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斜板522的下方,其余的气体且经过第五过滤网54及第一斜板522之间的空间向下移动且经过第四过滤网53的过滤,从而可以对空气进行分流,起到降压的作用。然后空气经过第一凹槽521进入到所述第一弯曲板52的左侧。然后由于第一挡板50的设置,使得空气向上流动,然后经过所述第三海绵块56的过滤后向左侧流动,当气压较大时,所述第三海绵块56会向上移动,使得空气从所述第三海绵块56的周围向上流动而无需经过所述第三海绵块56的过滤。然后空气经过所述第六过滤网57、第七过滤网58及第九过滤网59的过滤后穿过所述第三通孔512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61内,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二壳体71内。然后经过所述第九过滤网73及第十过滤网74的过滤后,再穿过所述第二通孔721进入到所述第二挡板72的右侧。然后经过所述第十一过滤网76的过滤后经过第三挡板75的上方,然后再经过所述第四海绵块77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排出管78内,然后排出,此时排出的空气环保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至此,本发明多功能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