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机控烟系统及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34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烟机控烟系统及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烟机控烟领域,特别是涉及烟机控烟系统及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已经成为国内外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电,吸油烟机主要作用就是排除油烟,因此评价一个烟机优劣的主要原则就是吸烟效果。现有烟机在吸烟效果上主要是改进风机系统,提升风量,但是大风量对于现在空间较小的厨房来说有可能是一种弊端,烟机风量太大导致厨房进气不足,门缝或者窗户进风速度会扰乱气流流动,形成侧风,导致吸烟效果变差,无法达到有效的控烟和辅助吸烟系统。现有技术中为了控烟,在烟机两侧设置风幕装置,直接向下吹,该技术很有可能打乱油烟,导致油烟外溢或者向烹饪者方向飘散,让消费者比较反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机控烟系统及烟机,解决控烟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机控烟系统,其包括:烟机导流罩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烟机导流罩左侧、右侧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控烟中,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自所述烟机导流罩的边缘斜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处于左右边缘油烟上浮的路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烟机导流罩活动式连接;在烟机关闭时,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按预设方式驱动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收回至所述烟机导流罩。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驱动的组件为转动驱动结构;

所述预设方式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分别旋转至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贴合,或旋转至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罩口表面贴合;

旋转时的旋转轴分别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连接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驱动的组件为平移驱动结构;

所述预设方式为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分别沿直线运行至所述烟机导流罩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驱动的组件为转动平移组合驱动结构;

所述预设方式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分别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沿直线运行至所述烟机导流罩内;

旋转时的旋转轴分别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连接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包括:所述烟机导流罩侧表面下方,或,所述烟机导流罩下表面上方区域穿过旋转点向下的延伸区域;或,所述烟机导流罩的罩口表面向所述烟机导流罩外的延伸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驱动的组件为平移转动组合驱动结构;

所述预设方式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分别沿直线运行第一预设位置,然后旋转至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贴合,或旋转至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罩口表面贴合;

旋转时的旋转轴分别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连接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为平面板;或均为曲面板,所述曲面板均朝向所述烟机导流罩下方的空间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控烟中,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烟机导流罩的罩口表面夹角可调。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均为由两个以上的子挡板形成可伸缩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烟机,其包括所述的烟机控烟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烟机还包括:烟机导流罩、蜗壳、涡轮;所述涡轮处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烟机导流罩上方,且与所述烟机导流罩连通;所述蜗壳的出烟口设置止回阀。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烟机导流罩的左右侧设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构成延长面积的导流面,能有效控制左右边缘油烟上浮后的流向,减少因烟机导流罩两侧负压不足而逃逸的油烟,提升烟机吸烟效果,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烟机控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烟机在运行中的控油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例1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4为本发明例2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5为本发明例3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6为本发明例4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7为本发明例5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8为本发明例6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的运行方式;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为曲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为可伸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注:

101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103烟机导流罩;104冷凝板;105油杯;106操作面板;201蜗壳;202蜗轮;203烟机止回阀;301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401烟机导流罩罩口表面;501上子板;502下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不代表任何的序列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进行的区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当前”在执行某动作之时的时刻,文中出现多个当前,均为随时间流逝中实时记录。

由于烟机在提高大风量、低噪音的过程中,只局限于吸收油烟,提高性能的方面,对有效控烟,减少油烟的随意性飘散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发明给出烟机控烟系统及烟机。

下面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及替换设计对产品、方法等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烟机控烟系统,如图1,2所示,其包括:烟机导流罩103和分别设置于烟机导流罩103左侧、右侧的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控烟中,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自烟机导流罩103的边缘斜向下延伸,且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均处于左右边缘油烟上浮的路径上。

此处提到烟机导流罩103的左侧、右侧,是基于消费者正常视角观察烟机而确定的。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自烟机导流罩103的边缘斜向下延伸,是为了延长烟机导流罩103在左侧、右侧的导流长度,通过两个挡板的导流可有效对油烟的走向进行控制,极大减少油烟的随意性飘散。也就是说,在做饭时,油烟会从多个方位向上飘散,而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处于左右边缘油烟上浮的路径上,可有效控制左右两侧边缘的油烟进行导流,避免其飘散到其他位置。

在一些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该设计思路在烟机导流罩103的其他位置,比如前方、后方也设置同样的挡板,以对前方、后方边缘的油烟进行有效控制。不过,任何方位设置挡板都属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

烟机控烟系统除了上述烟机导流罩103、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之外,还包括处于该烟机导流罩103上方的蜗壳201、涡轮(包括:涡轮电机、涡轮叶片等)等,在吸烟、控烟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前文所讲,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相当于延长了的烟机导流罩103,但是,过长的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会影响烟机的视觉观感及空间感,因此,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与烟机导流罩103活动式连接;在烟机关闭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按预设方式驱动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收回至烟机导流罩103。通过活动式连接,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能够与烟机导流罩103产生相对运动,以改变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相对位置的改变基本以烟机的开启、关闭为转折点,也就是说,在烟机未开启状态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是收回的,未保持延长状态;在烟机开启状态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是伸出烟机导流罩103的。

至于上文提到的收回至烟机导流罩103,是以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自烟机导流罩103斜向下延伸来说的,当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移入、或转入一定的位置改变状态,这基本目的就是要改变延长的状态。可以贴合,或收入烟机导流罩103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的移动可以手动驱使,也可以通过驱动的组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配有驱动组件)进行控制驱使。下面将以驱动的组件驱使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为例对其位置变换方式、不同状态位置进行举例说明(当然同样适用于手动):

例1:驱动的组件为转动驱动结构;即驱使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转动;如图3所示,预设方式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旋转至与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301贴合;旋转时的旋转轴分别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与烟机导流罩103的连接轴。

针对该例1,当烟机开启后,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自贴合的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301逆时针或顺时针向下转自控烟、导流位置(控烟、导流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区别在于与烟机导流罩103罩口表面401夹角不同,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位置);当烟机关闭后,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自控烟、导流位置顺时针或逆时针向上转自贴合的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301,与其贴合。

例2:与例1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预设方式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旋转至与烟机导流罩103的罩口表面401贴合。

根据烟机的开启、关闭,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的运动方式与例1雷同,此处不再赘述。

例3:驱动的组件为平移驱动结构;如图5所示,预设方式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沿直线运行至烟机导流罩103内部。可以理解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直接缩回至烟机导流罩103内部。

针对该例3,当烟机开启后,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自烟机导流罩103内部沿直线向下伸出至控烟、导流位置;当烟机关闭后,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自原直线沿相反方向缩回到烟机导流罩103内部。

例4:驱动的组件为转动平移组合驱动结构;预设方式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沿直线运行至烟机导流罩103内;旋转时的旋转轴分别为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与烟机导流罩103的连接轴。本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预设位置为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301下方。

针对该例4,当烟机开启后,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自贴合的烟机导流罩的内侧表面沿竖向直线向下伸出,随后逆时针或顺时针转至控烟、导流位置(控烟、导流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区别在于与烟机导流罩103罩口表面401夹角不同,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位置)。当烟机关闭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分别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至烟机导流罩内侧面下方,然后沿竖向直线向上滑入烟机导流罩103内。

例5:与例4雷同,区别点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预设位置为烟机导流罩的侧表面301下方烟机导流罩103下表面上方区域穿过旋转点向下的延伸区域。

针对该例5,与例4雷同,区别点在于,在烟机关闭状态,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呈倾斜状。当烟机开启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沿倾斜的直线向下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随后旋转至控烟、导流位置。当烟机关闭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旋转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沿倾斜的直线向上移动至烟机导流罩103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给出了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的任何位置都是适用于本发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设计该位置是可以随意或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从本区域内选择位置。

例6:与例4雷同,区别点在于,如图8所示,第二预设位置为烟机导流罩103的罩口表面401向烟机导流罩103外的延伸面上。

针对该例6,当烟机开启时,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沿直线水平向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转动至控烟、导流位置。当烟机关闭时,首先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沿直线水平向滑入烟机导流罩103内。

以上举出了个别例子,以这些例子为参考,其他的延伸和启发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上述各实施方案的情况下,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的结构也可以出现多种选择,比如:

例一,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均为平面板,即平面挡板。

例二,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均为曲面板,如图9所示,曲面板均朝向烟机导流罩103下方的空间弯曲。

例二的曲面板可以为弧形板,也可以为波浪形板,但是在整个板的走向上,建议整体存在一定的弯度,为了尽量将油烟导入烟气导流罩,最好采用向烟机导流罩103下方的空间弯曲。

例三,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均为由两个以上的子挡板形成可伸缩结构。图10中给出示例,包含上子板501、下子板502,下子板502可在上子板501中抽拉。

在例三中提到可伸缩结构,其可参考现有的“伞杆”,通过不同粗细、逐次套接缩短伞杆高度;或通过逐步拉出,以增加伞杆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实施例中,可以将例一和例三;或例二和例三相结合设计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

上文已提到过控烟、导流位置可以设置多个,区别在于与烟机导流罩103罩口表面401夹角不同,根据需要确定不同的位置,即控烟中,第一挡板101、第二挡板102与烟机导流罩103的罩口表面401夹角可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烟机,其包括上述烟机控烟系统。

在该烟机中还包括:蜗壳201、涡轮;蜗轮202处于蜗壳201内;蜗壳201处于烟机导流罩103上方,且与烟机导流罩103连通;蜗壳201的出烟口设置烟机止回阀203;烟机导流罩内设置冷凝板104、烟机导流罩下方设置油杯105。

通过控制烟机上的操作面板实现对烟机的运行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