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34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具体是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



背景技术:

侧吸式油烟机因其进风口离油烟源头更近,可以第一时间锁定住油烟,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油烟上升的运动距离,排烟效果自然更为理想。由于其在集烟腔外观上采用了敞开式的设计,增大了烹饪空间范围,做饭时不存在压抑感,更有效避免了碰头事件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侧吸式油烟机在使用时主要靠墙壁安装,油烟机正面板的底部与墙壁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加上现有市场上销售的侧吸式油烟机其集油杯多安装在油烟机底部的壳体上,因此宽大的集油杯既容易阻挡油烟,也易造成油烟从集油杯处向油烟机背面逃逸,严重影响了侧吸式油烟机的排烟效果。且目前的侧吸式油烟机设计结构,维修不是很方便,风机故障时需要将油烟机整个拆下,将壳体打开才能将风机取出,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考虑,本发明提供一种既可以防跑烟、又方便维修的侧吸式油烟机,提高了侧吸式油烟机的排烟效果的同时,为维修工人提供了便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壳体和前面板,壳体的顶面与壳体的背面垂直,前面板上设有吸风口,前面板正面安装有可升降的上挡烟板和下挡烟板,壳体内设有分别驱动上、下挡烟板的两个独立的驱动机构;集油杯安装在下挡烟板的底部,下挡烟板下移后其所在的平面与壳体的背面所在平面相交;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前面板背面的异步电机,异步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径相同,上、下挡烟板的背面均设有凹部,凹部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齿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各自与凹部左右侧壁上的齿条啮合。

所述吸风口包括主吸风口和辅助吸风口。

所述上挡烟板和下挡烟板各自有两个移动行程长度,当上挡烟板运行至最大行程长度,且拆除集油杯后下挡烟板运行至最大行程长度,此时吸风口完全露出。

本发明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采用双挡烟板设计,使用时具有两档进风量的调节,通过双挡烟板的升降调节可使吸风口完全暴露在外部,为风机的拆卸维修提供了便利;将集油杯安装在下挡烟板上可以随下挡烟板一起移动,解决了现有设计中集油杯阻挡油烟的问题,且下挡烟板下移后其底部可以与安装油烟机的墙壁相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油烟向油烟机背面逃逸。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挡烟板下移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挡烟板下移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高风档上、下挡烟板同时移动时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拆下集油杯后上、下挡风板移动至最大行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1和前面板,其中壳体1的顶面与背面采用直角设计结构,可以令安装油烟机时壳体1的背面紧紧与墙壁相接触。同时,将前面板向下倾斜安装,减小前面板底部与墙壁之间的空间,进一步防止油烟沿前面板的底部向油烟机背面逃逸。前面板的正面分别设有主吸风口10和辅助吸风口11,辅助吸风口11为网孔式结构且位于主吸风口10的下部。为了在不使用油烟机时防止公共烟道里的油烟串味,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吸风口的清洁,在前面板上安装有可沿前面板表面升降的挡烟板,并在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挡烟板升降的驱动机构。

上述挡烟板设计为两块独立运行的上挡烟板2和下挡烟板3,两块挡烟板各自拥有独立的驱动机构。其中,驱动下挡烟板3的为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挡烟板2的是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组成结构相同,均是由异步电机5作为动力机构,异步电机5固定安装在前面板的背面,异步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主动齿轮6转动,主动齿轮6又与从动齿轮7相啮合,并且主动齿轮6与从动齿轮7的外径相同。同时,在上、下挡烟板的背面均设计一个方形的凹部8结构,在凹部8的左右侧壁上各安装一个齿条9,使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7各自与凹部8左右侧壁上的齿条9啮合,从而在异步电机5的带动下,实现两块挡烟板的升降开合。

采用两块独立控制的挡烟板的设计结构,可以方便用户对油烟机进风量的调节。当油烟较小时,可以只启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下挡烟板3下移,此时主吸风口10下半部分露出,如图3所示,将集油杯4安装在下挡烟板3的底部,可以随下挡烟板3一起升降移动。传统的油烟机将集油杯安装在壳体底部,且集油杯采用交宽的设计结构,不但容易阻挡油烟,油烟也容易沿集油杯向壳体背面逃逸。本实施例中将集油杯4安装在挡烟板底部,且采用较窄的设计结构,不会产生阻挡油烟的问题,并令下挡烟板3下移后底部的集油杯4恰好与安装油烟机的墙壁相接触,这样下挡烟板3所在的平面与壳体1的背面所在的平面恰好相交为锐角(如图4所示),令油烟机工作时油烟机的底部与墙壁完全不留空间,避免了油烟的逃逸,提高了油烟机的吸油烟效果。当需要大火炒菜产生较大的油烟时,可以分别驱动两个驱动机构,分别令上挡烟板2上移,下挡烟板3下移,如图5所示,将主吸风口10露出更多,进一步增大风量,达到更好的吸油烟效果。

上述上、下挡烟板各自具备两个移动行程长度,即在上述可以同时开启并到达各自的运行长度后,还可以通过异步电机5的带动各自向外扩展至第二行程长度。能实现上述较大行程的移动,正是得益于所采用的驱动机构,比传统油烟机上挡烟板采用推杆电机带动,本实施例中的挡烟板可以实现更大距离的移动。之所以令上、下挡烟板具备更大的第二行程,其目的是可以令主吸风口10完全露出,如图6所示,这样设计为风机的维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无需将壳体1打开或者将油烟机拆卸,只需将上、下挡烟板运行至最大行程,从前面板的正面就可以直接将主吸风口10打开,将风机拆下进行检修。当然,在下挡烟板3运行至第一行程时,其底部的集油杯4就已经触碰到墙壁无法进一步向下移动,需要维修时,要先将集油杯4从下挡烟板3上取下,这样下挡烟板3与墙壁之间又留有移动的空间允许其继续下移。对上、下挡烟板的第二行程长度的设计以能够完全露出主吸风口10为准。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跑烟且维修便捷的侧吸式油烟机,包括壳体和前面板,壳体的顶面与壳体的背面垂直,前面板上设有吸风口,前面板正面安装有可升降的上挡烟板和下挡烟板,壳体内设有分别驱动上、下挡烟板的两个独立的驱动机构;集油杯安装在下挡烟板的底部,下挡烟板下移后其所在的平面与壳体的背面所在平面相交;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前面板背面的异步电机,异步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径相同,上、下挡烟板的背面均设有凹部,凹部的左右侧壁上均设有齿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各自与凹部左右侧壁上的齿条啮合。本发明提供的侧吸式油烟机,具有维修便利、不跑烟和吸油烟效果佳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校豪;吴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爱瑞卡普田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21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