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3046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厨具是厨房用具的统称。厨房用具主要包括以下五大类:第一类是储藏用具;第二类是洗涤用具;第三类是调理用具;第四类是烹调用具;第五类是进餐用具。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是一种常见的烹调用具。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磁炉,加热顶面通常为一整块陶瓷平面,励磁线圈安装在陶瓷平面下方。为了让金属锅的内部的涡流更快更多的产生,与电磁炉搭配使用的锅的底部被设计为平面。平底锅的锅身浅,适合做西式饭菜的煎、烤等动作,对于中式饭菜的炒、炸等动作很不方便,很容易在翻拌过程中把菜翻到锅外。所以中式餐馆通常用圆底锅来做饭,但是由于不能平放在电磁炉上,只能用燃气等实火上做饭。

电磁炉相对于燃气等实火,能量利用率高并且安全无污染,所以亟需设计一种新式的电磁炉,既能够使用平底锅,也能够使用圆底锅,中西餐均可使用。这提高了厨具科技含量和烹饪效率,同时满足了中西方人们共享美食,对于世界厨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为了能在电磁炉上使用圆底锅,提供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将圆底锅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区域下陷,使得加热区域包裹锅的底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外圈、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弹簧、支脚、螺钉。

所述基体为长方体,中央区域开设有圆形孔洞,环绕圆形孔洞,在基体的顶面,开设有环形的基体环槽,基体环槽顶面靠近孔洞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基体弹簧固定柱。所述基体的底面四角处,均开设有支脚孔,支脚孔内均开设有螺钉孔,所述支脚通过螺钉安装在基体的底部。

所述外圈为圆环形,安装在基体环槽中,外圈的厚度与基体环槽的深度相等,外圈的外径等于基体环槽的槽外径。所述外圈的内部,沿着圆环形安装有外圈励磁线圈。

所述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的结构特点相同,均为环形,直径依次递减,由外向内依次是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所述中间圈一的顶面,靠近中央孔洞侧,开设有环形的顶部环槽,顶部环槽顶面靠近孔洞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顶部弹簧固定柱。所述中间圈一的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开设有环形的底部环槽,底部环槽的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底部弹簧固定柱。所述中间圈一的顶部环槽和底部环槽之间的结构内部,安装有中间圈励磁线圈。

所述中间圈一自上而下安装在基体环槽中,所述中间圈二也是自上而下安装在中间圈一的顶部环槽中,其余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均以同样形式与外侧的零件相连接。

进一步讲,所述基体弹簧固定柱、顶部弹簧固定柱、底部弹簧固定柱的直径和高度均相等,并且底部弹簧固定柱与基体弹簧固定柱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同轴心,其余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上的弹簧固定柱均以相同形式上下一一对应同轴心。

进一步讲,所述中间圈一的外径与外圈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讲,所述中间圈二的外径与中间圈一的顶部环槽的槽外径相等,其余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的外径均以此形式,与其相邻外侧圈的顶部的环槽的槽外径相等。

所述内圈为环形,与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的结构相同点是内圈的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开设有环形的内圈环槽,内圈环槽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内圈弹簧固定柱;内圈与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的结构不同点是内圈的顶面无环槽及弹簧固定柱。所述内圈的内部,内圈环槽内侧部分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外圈励磁线圈。

所述弹簧有多个,套在在外圈、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的弹簧固定柱上。

所述支脚的中央处上下方向开设有螺钉沉孔,通过螺钉安装在基体的螺钉孔中。

本发明的原理为:在初始状态下,基体、外圈、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的顶面共面,在放置上圆底锅后,由于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共同作用,外圈、中间圈一、中间圈二、中间圈三、中间圈四、内圈贴紧圆底锅的底面,形成凹陷的形状。

外圈中的外圈励磁线圈、中间圈中的励磁线圈、内圈中的内圈励磁线圈在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铁锅内部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

本发明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具有如下优点:

(1)利用环式分布结构实现平面到凹陷面的转换,设计巧妙;

(2)借助锅的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实现励磁线圈与铁锅的紧密贴合;

(3)利用橡胶垫的高摩擦力系数,保障电磁炉的稳固性。

所以,这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将圆底锅放置在电磁炉上后,电磁炉的加热区域下陷,使得加热区域包裹锅的底部。提高了厨具科技含量和烹饪效率,同时满足了中西方人们共享美食,对于世界厨具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发明在未使用状态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使用圆底锅时的加热区域内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使用圆底锅时的加热区域内陷状态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结构拆解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体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体的顶面结构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基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外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外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中间圈一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中间圈一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中间圈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内圈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内圈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内圈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剖切线a-a的位置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在未使用状态下的a-a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在未使用状态下的a-a部分结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发明在使用圆底锅时的a-a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在使用圆底锅时的a-a部分结构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基体、101-基体环槽、102-基体弹簧固定柱、103-支脚孔、104-螺钉孔、2-外圈、201-外圈励磁线圈、3-中间圈一、301-顶部环槽、302-顶部弹簧固定柱、303-底部环槽、304-底部弹簧固定柱、305-中间圈励磁线圈、4-中间圈二、5-中间圈三、6-中间圈四、7-内圈、701-内圈环槽、702-内圈弹簧固定柱、703-内圈励磁线圈、8-弹簧、9-支脚、1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随锅的轮廓改变形状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外圈2、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弹簧8、支脚9、螺钉10。

如图1、图2、图4、图6、图7、图8所示,所述基体1为长方体,中央区域开设有圆形孔洞,环绕圆形孔洞,在基体1的顶面,开设有环形的基体环槽101,基体环槽101顶面靠近孔洞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基体弹簧固定柱102。所述基体1的底面四角处,均开设有支脚孔103,支脚孔103内均开设有螺钉孔104,所述支脚9通过螺钉10安装在基体1的底部。

如图4、图9、图10所示,所述外圈2为圆环形,安装在基体环槽101中,外圈2的厚度与基体环槽101的深度相等,外圈2的外径等于基体环槽101的槽外径。所述外圈2的内部,沿着圆环形安装有外圈励磁线圈201。

进一步讲,外圈2的内径大于基体弹簧固定柱102的分布圆径,在外圈2安装在基体环槽101上后,基体弹簧固定柱102与外圈2之间还留有一定间隙。

如图5、图11、图12、图13所示,所述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的结构特点相同,均为环形,直径依次递减,由外向内依次是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所述中间圈一3的顶面,靠近中央孔洞侧,开设有环形的顶部环槽301,顶部环槽301顶面靠近孔洞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顶部弹簧固定柱302。所述中间圈一3的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开设有环形的底部环槽303,底部环槽303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底部弹簧固定柱304。所述中间圈一3的顶部环槽301和底部环槽303之间的结构内部,安装有中间圈励磁线圈305。

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中间圈一3自上而下安装在基体环槽101中,所述中间圈二4也是自上而下安装在中间圈一3的顶部环槽301中,其余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均以同样形式与外侧的零件相连接。

进一步讲,所述基体弹簧固定柱102、顶部弹簧固定柱302、底部弹簧固定柱304的直径和高度均相等,并且底部弹簧固定柱304与基体弹簧固定柱102的位置上下一一对应同轴心,其余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上的弹簧固定柱均以相同形式上下一一对应同轴心。

进一步讲,所述中间圈一3的外径与外圈2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讲,所述中间圈二4的外径与中间圈一3的顶部环槽301的槽外径相等,其余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的外径均以此形式,与其相邻外侧圈的顶部的环槽的槽外径相等。

如图5、图14、图15、图16所示,所述内圈7为环形,与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的结构相同点是内圈7的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开设有环形的内圈环槽701,内圈环槽701底面靠近外边缘侧,均匀分布有圆柱形的内圈弹簧固定柱702;内圈7与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的结构不同点是内圈7的顶面无环槽及弹簧固定柱。所述内圈7的内部,内圈环槽701内侧部分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内圈励磁线圈703。

如图5、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所述弹簧8有多个,套在在外圈2、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的弹簧固定柱上,弹8的顶端和底端均焊接在各自所在的环槽面上。

进一步讲,在同一圈上的弹簧8的弹力相等,由外圈到内圈,弹簧8的弹力逐圈递减。

进一步讲,所述弹簧8的内径与弹簧固定柱的外径相等,弹簧8紧扣在弹簧固定柱上。

如图4、图8所示,所述支脚9的中央处上下方向开设有螺钉沉孔,通过螺钉10安装在基体的螺钉孔104中。

进一步讲,所述支脚9的材质为天然橡胶。天然橡胶与其它物体之间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使得电磁炉能够稳定的使用避免滑移。

如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在初始状态下,基体1、外圈2、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的顶面共面,在放置上圆底锅后,由于锅的重力和弹簧8的弹力共同作用,外圈2、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贴紧圆底锅的底面,形成凹陷的形状。

外圈2中的外圈励磁线圈201、中间圈中的励磁线圈、内圈中的内圈励磁线圈703在通电后产生磁场,磁场通过含铁质锅底部时,铁锅内部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锅内食物。

磁场会随着与磁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弱,由于励磁线圈与圆底锅的底部紧密贴,所以保证了圆底锅内的磁场利用实现最大化,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转化率也实现最大化。

进一步讲,在本实施例中,共包含外圈2、中间圈一3、中间圈二4、中间圈三5、中间圈四6、内圈7,实际本发明的圈数并无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