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7760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窑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或者科研院所,大多需要一种高温试验设备,这些高温实验设备的关键技术在于炉膛的结构组成。现有技术中应用较多的是一种分体式结构组成的高温箱式炉膛,它由分体结构组成的箱式炉体、炉体内设置的发热体以及炉门等组成,将发热体单独安装在炉体内壁面上。现有的高温窑炉大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密封性差,加热不均匀,升温速度慢,操作较麻烦,保温性差,使用时会耗费更多的能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升温速度快、物料加热均匀、密封性好和节能环保的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包括有箱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的炉壁,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炉门组件,所述炉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炉门组件之间设置有阻挡高温烟气的导流板,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所述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有排气管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的电动执行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炉壁从内向外依次由密封层、耐高温层和保温层构成,所述炉壁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内胆装置,所述加热内胆装置包括有内胆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的电加热元件,所述内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放置烧结材料的辊棒,所述内胆的侧壁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侧壁进气孔和底部进气孔,所述侧壁进气孔与第一气管连通,所述底部进气孔与第二气管连通。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其中所述炉门组件包括有外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外门板的内侧的密封凸台,所述外门板上连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的左侧设置有转轴,所述旋转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外门板的四周边框处设置有若干个卡板,所述箱体位于所述外门板四周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活节螺栓,所述活节螺栓上铰接有手轮,所述手轮与所述卡板活动式连接。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其中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分别设置有通孔和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排气管的下端嵌入在所述通孔内。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其中所述炉壁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柜,所述控制柜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和plc控制单元。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其中所述内胆的底部连接有将所述内胆的水份排出来的排水管。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其中所述炉壁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孔和热电偶。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按烧结原理工作的间歇工作炉适合于在具有或者没有保护气体气氛的情况下对装填的材料进行烧结,高温烧结炉和通气管路装置通常构成一个整体单元,可以毫无问题的处理较大批量的材料;此高温烧结炉装备有集成双气路管道系统,由此确保保护气体在热处理炉膛的上下左右区域内均匀鼓入,还确保了气体在工件上的充分包裹,炉膛中部装备有辊棒,这种系统和优化的热动力学作用以及加热系统确保材料烧结结果的均匀性和可靠性;通过安装专门的导流板可以在不对外壳表面或者控制面板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该发明箱式炉此外还装备有前置的装配紧固手轮的炉门组件,密封性好,开关门方便,通过设置排水管,可以较快的将窑炉内的水分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e-e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炉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压力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压力控制装置;21、排气管;22、电动执行器;23、压力传感器;3、炉门组件;31、外门板;32、密封凸台;33、旋转架;34、转轴;35、卡板;36、活节螺栓;37、手轮;4、导流板;5、控制面板;6、盖板;61、散热孔;62、通孔;7、炉壁;8、加热内胆装置;81、内胆;82、检测孔;83、侧壁进气孔;84、电加热元件;85、辊棒;86、热电偶;87、底部进气孔;9、第一气管;10、第二气管;11、控制柜;12、散热风扇;13、排水管;14、主进气管;15、球阀;16、地脚;17、plc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示,一种集成双气路锂电材料烧结箱式炉,包括有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部的炉壁7,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炉门组件3,炉门组件3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与炉门组件3之间设置有阻挡高温烟气的导流板4,这样在打开炉门组件3时,高温烟气不会飘到控制面板5上,可以保护控制面板5免受高温烟气的损害。为了提高箱式炉的保温性和密封性,炉壁7从内向外依次由密封层、耐高温层和保温层构成,其中密封层由铸铁焊接而成,耐高温层由陶瓷制成,保温层是由石棉丝填充而成,炉壁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内胆装置8,加热内胆装置8包括有内胆81以及设置在内胆81的上下两端的电加热元件84,电加热元件84具体为加热棒或者加热丝,炉壁7上分别设置有检测孔82和热电偶86。

如图3和图4所示,内胆81的侧壁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侧壁进气孔83和底部进气孔87,侧壁进气孔87与第一气管9连通,底部进气孔87与第二气管10连通,为了监控第一气管9和第二气管10内的流量大小,第一气管9和第二气管10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其中第一气管9和第二气管10同时与主进气管14连通,主进气管14上还设置有球阀15,通过球阀15连接外部气源,并通过球阀15手动控制气体的启闭,可根据生产或实验要求通入不同气体,实现一炉两用,任意切换。此高温烧结炉装备有集成双气路管道系统,由此确保保护气体在热处理炉壁的上下左右区域内均匀鼓入,还确保了气体在工件上的充分包裹。内胆81中部装备有辊棒85,这种系统和优化的热动力学作用以及加热系统确保材料烧结结果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如图3所示,炉壁7的底部设置有控制柜11,既不占地方,同时炉壁7的底部亦是整个炉体温度最低的地方,不易受到高温侵害,控制柜11的内部设置有散热风扇12和plc控制单元17,压力传感器23与热电偶86同时与plc控制单元17电性连接,控制面板5与plc控制单元17通过rs232串行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连接,散热风扇12和电加热元件84与控制柜内的220v电源电性连接,plc控制单元17以弱电信号的方式对电加热元件84的开关进行控制。

如图3和图6所示,如何保持窑压平衡是保证烘烤品质的关键,而间歇箱式炉从低温到高温,排气烟囱的抽力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窑压保持稳定,为了保持炉内压力的稳定,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控制装置2,压力控制装置2包括有排气管21以及分别设置在排气管21上的电动执行器22和压力传感器23,工作时压力传感器23实时检测排气管21内的气压,反馈给控制柜11中的plc控制单元17,从而当排气管21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能够使得电动执行器22动作,使炉内压力能够长期处于有效的工况状态。

如图1和图7所示,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盖板6上分别设置有通孔62和若干个散热孔61,排气管21的下端嵌入在通孔62内,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地脚16。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炉门组件3包括有外门板31以及设置在外门板31的内侧的密封凸台32,外门板31上连接有旋转架33,旋转架33的左侧设置有转轴34,旋转架33通过转轴34与箱体1铰接,外门板31的四周边框处设置有若干个卡板35,箱体1位于外门板31四周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活节螺栓36,活节螺栓36上铰接有手轮37,手轮37与卡板35活动式连接,通过设置密封凸台32,可以较好的对内胆81进行密封,拉动手轮37放入到卡板35的凹槽内,再旋转手轮37就可以将外门板31关紧。

如图4和图8所示,煅烧产品中含有许多结晶水和结构水,随着温度升高,水份会挥发出来,部份水分会在炉体外表面冷凝成水,为了将这些冷凝水顺利排出,内胆81的底部连接有将内胆81的水份排出来的排水管1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