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246阅读:3480来源:国知局
除湿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目前除湿机自动排水功能一般采用电动水泵进行抽水排水,水泵采用强电控制,水泵运行存在噪音大,振动大,水泵运行一旦出现空载或其他情况,水泵就会发热;接线端子如果有水进入容易引电火花,出现火灾。使用电动水泵抽水,需要做电气防火,水泵周围需要采用一定防火措施,因此导致水泵整体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同时电动水泵使用电能,因此消耗一定电能,从而增大整机的运行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结构简单,节省电力消耗,更加节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风机、风力转动装置和抽水泵,风力转动装置在风机的风力作用下驱动抽水泵转动。

优选地,除湿机还包括风道,风机设置在风道内,风道设置有出风口,风力转动装置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所在区域。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设置在风道的一侧边缘,并对应于风机和风道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所在侧的风道内设置有挡风件,挡风件用于减小风力转动装置的转动阻力。

优选地,挡风件设置在风力转动装置的转动方向与来流方向相反一侧。

优选地,挡风件朝向来流方向设置有向着风力转动装置的转动方向进行导流的导流弧面。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的输出端设置有主齿轮,抽水泵的输入端设置有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传动。

优选地,抽水泵与副齿轮之间通过泵壳隔离,副齿轮与抽水泵的运转齿轮之间磁力传动。

优选地,副齿轮内嵌第一强磁铁,运转齿轮内嵌第二强磁铁,副齿轮和运转齿轮通过第一强磁铁和第二强磁铁配合形成磁力传动。

优选地,除湿机内设置有接水盘,抽水泵的进口端连接有进水管,抽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进水管伸入接水盘。

优选地,进水管和/或出水管上设置有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接水盘的单向阀。

优选地,接水盘底部设置有集水槽,进水管伸入集水槽内。

本发明提供的除湿机,包括风机、风力转动装置和抽水泵,风力转动装置在风机的风力作用下驱动抽水泵转动。该除湿机的抽水泵不用外接电源,无需电力驱动,直接通过风机的风力带动风力转动装置转动来进行驱动,通过机械作用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无需额外消耗电能,节省能源;由于风力转动装置的转动速度低,因此噪音较低,抽水泵抽水过程中的振动较小。由于抽水泵抽水无需使用强电,因此没有电气安全隐患,不会因电气异常引起起火。由于抽水泵无需电机驱动,因此节省了电机成本,同时无需预留电机位置,结构体积更小,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除湿机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风机;2、风力转动装置;3、抽水泵;4、风道;5、挡风件;6、导流弧面;7、主齿轮;8、副齿轮;9、运转齿轮;10、接水盘;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单向阀;14、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流向。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除湿机包括风机1、风力转动装置2和抽水泵3,风力转动装置2设置在风机1的出风区域,风力转动装置2与抽水泵3驱动连接,并在风机1的风力作用下驱动抽水泵3转动。

除湿机还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装置,除湿机通过压缩机压缩冷媒,然后通过冷凝器对冷媒进行冷却和液化,通过节流装置进行节流,然后通过蒸发器对冷媒进行气化吸热。除湿机工作过程中,通过风机1的风叶的强制对流进行换热,从而将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上凝结去除,实现除湿。

在风机1的风叶进行强制对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流动,可以对风力转动装置2产生转动作用,驱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进而带动抽水泵3转动进行抽水。

该除湿机的抽水泵3不用外接电源,无需电力驱动,直接通过风机1的强制对流产生的风力带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来进行驱动,通过机械作用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无需额外消耗电能,节省能源;由于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速度低,因此噪音较低,抽水泵3抽水过程中的振动较小。由于抽水泵3抽水无需使用强电,因此没有电气安全隐患,不会因电气异常引起起火。由于抽水泵3无需电机驱动,因此节省了电机成本,同时无需预留电机位置,结构体积更小,安全性更高。

优选地,除湿机还包括风道4,风机1设置在风道4内,风道4设置有出风口,风力转动装置2设置在风道4的出风口所在区域。将风力转动装置2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所在区域,可以利用风机1转动在出风口处所产生的空气对流推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推动风力转动装置2在气流的推动下转动,推动抽水泵3转动,从而顺利完成抽水动作。风力转动装置2例如为风轮,也可以为其他可以由风力驱动进行转动的装置或者结构。抽水泵3例如为机械泵,可以在风轮的驱动作用下顺利转动,实现抽水操作。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2设置在风道4的一侧边缘,并对应于风机1和风道4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此种设置方式可以使风力转动装置2在风道4的出口位置处向一侧偏置,从而使得风力转动装置2位于出风口中间位置的叶片所受到的风力作用与位于出风口边缘位置的叶片所受到的风力作用大小不同,从而产生周向转动作用力,使得风力转动装置2能够在空气对流作用下顺利旋转,并提供较大的转矩,能够更加顺利地驱动抽水泵3工作。此处的风机1为离心风机,风道4为涡旋风道,在涡旋的作用下,出风向出风口的一侧偏移,此时风力转动装置设置在出风口的另一侧,如此,就可以进一步地加大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能力,同时由于风力转动装置所在侧的风道4的边缘的气流动能较小,因此能够降低阻止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的反向作用力,增加驱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的正向作用力,使得风力转动装置2具有更大的转动能,收到出风反作用力的影响较小,提高空气对流的能量利用率。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2所在侧的风道4内设置有挡风件5,挡风件5设置在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方向与空气来流方向相反一侧,用于遮挡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方向与气流反向一侧,减小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阻力。通过设置挡风件5,能够减小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阻力,进一步加强驱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的空气流动强度,减少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阻力,使气流集中推动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加大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力矩。挡风件5设置在风道4的内侧壁或者是导流圈上,优选地,挡风件5例如为挡风板或者挡风筋条。优选地,挡风件5延伸至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的一侧和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交界位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气流对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阻力。

优选地,挡风件5朝向来流方向设置有向着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方向进行导流的导流弧面6,从而能够通过导流弧面6对气流进行导向,使得原本阻碍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的气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与风力转动装置2的叶片接触位置也发生改变,使得这一部分原本阻碍风力转动装置2转动的气流的流动方向与风力转动装置2的叶片转动方向相同,成为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助力,进一步加大风力转动装置2的转动力矩。

优选地,风力转动装置2的输出端设置有主齿轮7,抽水泵3的输入端设置有副齿轮8,主齿轮7与副齿轮8啮合传动。在本实施例中,风力转动装置2和抽水泵3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主齿轮7与副齿轮8的传动比,更加有效地推动抽水泵3转动,使得抽水泵3具有足够的转动速度,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抽水动作。

优选地,抽水泵3与副齿轮8之间通过泵壳隔离,副齿轮8与抽水泵3的运转齿轮9之间磁力传动。副齿轮8与抽水泵3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泵体进行隔离,并通过磁力进行传动,使得抽水泵3可以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抽水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水现象。副齿轮8与抽水泵3的运转齿轮9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不接触方式进行传动,以便更加有效地保证抽水泵3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副齿轮8内嵌第一强磁铁,运转齿轮9内嵌第二强磁铁,副齿轮8和运转齿轮9通过第一强磁铁和第二强磁铁配合形成磁力传动。强磁铁具有较强磁性,能够有效保证副齿轮8和运转齿轮9之间的传动效率,使得风力转动装置2能够顺利带动抽水泵3转动。

优选地,除湿机内设置有接水盘10,抽水泵3的进口端连接有进水管11,抽水泵3的出口端连接有出水管12,进水管11伸入接水盘10。抽水泵3工作时,可以通过进水管11抽吸接水盘10内的冷凝水,然后通过出水管12排出除湿机,顺利完成排水动作,防止除湿机中发生冷凝水溢出问题,有效保护环境,同时避免由于冷凝水溢出而导致的电气安全事故。

优选地,进水管11和/或出水管12上设置有防止冷凝水倒流至接水盘10的单向阀13。在本实施例中,在抽水泵3两端的进水管11和出水管1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13,抽水泵3工作时,水流只能从进水管11流入,从出水管12流出,避免出现因风力转动装置2动力不足而出现水流倒流现象,提高抽水的可靠性。

优选地,接水盘10底部设置有集水槽14,进水管11伸入集水槽14内。集水槽14能够实现冷凝水的快速集聚作用,在换热器产生冷凝水之后,冷凝水会先流入集水槽14内,此时由于抽水泵3的进水管11伸入集水槽14内,因此当除湿机开启后,冷凝水不断在接水盘10聚集,然后集中流入集水槽14,当集水槽14内的水位高于进水管11的管口位置,水就会被抽水泵3抽走,使得接水盘10内的冷凝水能够更加快速被抽走,更加有效地避免发生冷凝水溢出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