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660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湿技术领域,一种新型加湿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空调广泛使用,导致皮肤紧绷、口舌干燥、咳嗽感冒等空调病的滋生,因此使用加湿器十分必要,而在水中加入植物精油能使得精油随水雾散发,满室生香,使身体更易吸收,有治病养神,保健理疗效果。现有的加湿器多设计为小范围空间使用,适用于大空间的作业环境的加湿器较少,而且大功率加湿器不能摇头,雾气在空间内分布不均匀,且精油加入后难以混合均匀,难以充分发挥精油效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加湿器,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左侧顶部的加湿箱,所述加湿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转接有混合装置,所述加湿箱底部的所述基座内设有第一转化腔,所述第一转化腔右侧的所述基座内设有向前侧伸延设置的第二转化腔,所述第二转化腔前侧伸延段的右侧所述基座内设有顶部通穿所述基座顶端的导接槽,所述第一转化腔与所述第二转化腔之间的所述基座内转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左端伸延进所述第一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一齿锥轮,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段伸延进所述第一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二齿锥轮,所述第一转化腔内的所述第一齿锥轮左侧顶部配合连接有第三齿锥轮,所述第三齿锥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并通穿所述第一转化腔内顶壁以及所述加湿箱底端的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二转化腔内底壁中间位置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接槽,所述第二导接槽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接块,所述导接块顶部尾梢设有安接块,所述安接块内固定设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后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穿出所述安接块后面的第四齿锥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前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穿出所述安接块前面的凸定轮,所述凸定轮右侧相对的所述第二转化腔右侧内壁内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推接杆,所述加湿箱右侧的所述基座上设有加湿装置,所述加湿箱与所述加湿装置之间的所述基座顶端固定设有驱动泵,所述驱动泵顶部设置有雾化机,所述雾化机顶端连接有排出管,所述加湿箱前端面设置有闭紧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装置由混合杆和设置在所述混合杆外表面的混合片组成。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接轴顶部伸延段与所述第一转化腔内顶壁以及所述加湿箱底端转接,所述第二转接轴顶部伸延尾梢与所述混合杆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杆左侧尾梢与第一驱动装置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接槽左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右侧尾梢与所述第二导接槽右侧内壁转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推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所述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有推接板,所述推接杆右侧伸延段通穿所述容纳槽与所述导接槽之间的所述基座且伸延进所述导接槽内,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推接杆外表面设有簧圈。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加湿装置由设置在所述基座右侧顶端的主支柱以及底部伸延进所述导接槽内且滑接的滑接架组成,所述推接杆右侧伸延尾梢与所述滑接架左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架顶部尾梢前后对称设有导接支持板,前后两侧所述导接支持板内对称设有第三导接槽,所述主支柱内设有过槽,所述过槽内设有加湿架,所述加湿架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加湿头组成,所述第一支柱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柱右面固定连接,且连接处的前后两面均设有与所述过槽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一转接轴,所述加湿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柱右侧尾梢,所述第二支柱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所述前后两侧所述导接支持板之间,所述第二支柱左侧尾梢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伸延进前后所述第三导接槽内的第二转接轴,所述加湿头前端设有通口。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加湿箱顶部左面上固定设有加进端。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泵左面固定设有向左侧伸延设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左侧伸延尾梢通穿所述加湿箱右侧底端且伸延进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连接管内设有开关阀,所述排出管与所述通口之间设有供应连接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安接块顶端与所述第二转化腔内顶壁滑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闭紧装置包括闭紧门和转接件,所述闭紧门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加湿箱前端面转接,所述闭紧门右部设置有凹设槽,所述闭紧门中间设置有窗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段伸延进第一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第二齿锥轮,第一转化腔内的第一齿锥轮左侧顶部配合连接第三齿锥轮,第三齿锥轮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并通穿第一转化腔内顶壁以及加湿箱底端的第二转接轴,第二转化腔内底壁中间位置设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接槽,第二导接槽内设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导接块,导接块顶部尾梢设安接块,安接块内固定设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后侧尾梢配合连接穿出安接块后面的第四齿锥轮,第一驱动装置前侧尾梢配合连接穿出安接块前面的凸定轮,凸定轮右侧相对的第二转化腔右侧内壁内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左右伸延设置的推接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切换混合工作以及自动控制往复加湿工作,扩大工作效率提及加湿范围。

2.推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推接板,推接杆右侧伸延段通穿容纳槽与导接槽之间的基座且伸延进导接槽内,容纳槽内的推接杆外表面设簧圈,通过设置簧圈从而实现推接板带动推接杆的往复移动。

3.通过加湿箱与加湿装置之间的基座顶端固定设驱动泵,驱动泵左面固定设向左侧伸延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左侧伸延尾梢通穿加湿箱右侧底端且伸延进容纳腔内,连接管内设开关阀,驱动泵顶部设排出管,排出管与通口之间设供应连接管,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湿工作,减轻操作人员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轻工作劳动量,提高了加湿效果且能实现自动混合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加湿器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加湿器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基座内部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接架位于导接槽内的最左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加湿器,包括基座5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座5左侧顶部的加湿箱6,所述加湿箱6内设有容纳腔62,所述容纳腔62内转接有混合装置64,所述加湿箱6底部的所述基座5内设有第一转化腔52,所述第一转化腔52右侧的所述基座5内设有向前侧伸延设置的第二转化腔51,所述第二转化腔51前侧伸延段的右侧所述基座5内设有顶部通穿所述基座5顶端的导接槽53,所述第一转化腔52与所述第二转化腔51之间的所述基座5内转接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5201,所述第一转接轴5201左端伸延进所述第一转化腔52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一齿锥轮520,所述第一转接轴5201右侧伸延段伸延进所述第一转化腔52内且尾梢固定设有第二齿锥轮510,所述第一转化腔52内的所述第一齿锥轮520左侧顶部配合连接有第三齿锥轮521,所述第三齿锥轮521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并通穿所述第一转化腔52内顶壁以及所述加湿箱6底端的第二转接轴5210,所述第二转化腔51内底壁中间位置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接槽55,所述第二导接槽55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551,所述第一螺杆551上螺线纹配合连接有导接块552,所述导接块552顶部尾梢设有安接块511,所述安接块511内固定设有第一驱动装置51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3后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穿出所述安接块511后面的第四齿锥轮514,所述第一驱动装置513前侧尾梢配合连接有穿出所述安接块511前面的凸定轮512,所述凸定轮512右侧相对的所述第二转化腔51右侧内壁内设有容纳槽54,所述容纳槽54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推接杆541,所述加湿箱6右侧的所述基座5上设有加湿装置4,所述加湿箱6与所述加湿装置4之间的所述基座5顶端固定设有驱动泵65,所述驱动泵65顶部设置有雾化机650,所述雾化机650顶端连接有排出管652,所述加湿箱6前端面设置有闭紧装置。

其中,所述混合装置64由混合杆641和设置在所述混合杆641外表面的混合片642组成,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混合工作,使加湿用水在加湿前混合均匀。

其中,所述第二转接轴5210顶部伸延段与所述第一转化腔52内顶壁以及所述加湿箱6底端转接,所述第二转接轴5210顶部伸延尾梢与所述混合杆641底部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混合工作的转化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螺杆551左侧尾梢与第二驱动装置550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50外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接槽55左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551右侧尾梢与所述第二导接槽55右侧内壁转接。

其中,所述推接杆541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所述第二转化腔51内且尾梢固定设有推接板515,所述推接杆541右侧伸延段通穿所述容纳槽54与所述导接槽53之间的所述基座5且伸延进所述导接槽53内,所述容纳槽54内的所述推接杆541外表面设有簧圈542,通过设置簧圈542从而实现推接板515带动推接杆541的往复移动。

其中,所述加湿装置4由设置在所述基座5右侧顶端的主支柱41以及底部伸延进所述导接槽53内且滑接的滑接架42组成,所述推接杆541右侧伸延尾梢与所述滑接架42左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接架42顶部尾梢前后对称设有导接支持板423,前后两侧所述导接支持板423内对称设有第三导接槽4231,所述主支柱41内设有过槽410,所述过槽410内设有加湿架411,所述加湿架411由第一支柱4111、第二支柱4112和加湿头4110组成,所述第一支柱4111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柱4112右面固定连接,且连接处的前后两面均设有与所述过槽410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一转接轴4113,所述加湿头411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柱4111右侧尾梢,所述第二支柱4112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所述前后两侧所述导接支持板423之间,所述第二支柱4112左侧尾梢的前后两面分别设有伸延进前后所述第三导接槽4231内的第二转接轴4114,所述加湿头4110前端设有通口4115,从而实现通过由推接杆541带动滑接架42左右移动,并由滑接架42顶部导接支持板423内的第三导接槽4231带动第二转接轴4114沿第三导接槽4231上下方向往复滑动工作,从而实现由第二支柱4112带动第一支柱4111以第一转接轴4113为中心,使第一支柱4111带动加湿头4110上下往复加湿工作,扩大加湿范围。

其中,所述加湿箱6顶部左面上固定设有加进端63,从而方便快速加放水,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驱动泵65左面固定设有向左侧伸延设置的连接管651,所述连接管651左侧伸延尾梢通穿所述加湿箱6右侧底端且伸延进所述容纳腔62内,所述连接管651内设有开关阀6510,所述排出管652与所述通口4115之间设有供应连接管65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湿工作,减轻操作人员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安接块511顶端与所述第二转化腔51内顶壁滑接,从而实现安接块511定位滑动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闭紧装置包括闭紧门31和转接件32,所述闭紧门31通过所述转接件32与所述加湿箱6前端面转接,所述闭紧门31右部设置有凹设槽36,所述闭紧门31中间设置有窗体33。

初始状态时,导接块552位于第二导接槽55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安接块511后端的第四齿锥轮514与第二齿锥轮510配合连接,同时,由安接块511带动的凸定轮512位于第二转化腔51前侧的最左侧位置,此时,推接板515受到簧圈542的顶压力,使推接板515带动推接杆541最大程度伸延进第二转化腔51内,同时,由推接杆541带动滑接架42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导接支持板423上的第三导接槽4231带动第二转接轴4114滑动至第三导接槽4231内的最顶部位置,同时,由第二支柱4112带动第一支柱4111以及第一支柱4111右侧尾梢的加湿头4110最大程度朝右下方倾斜。

当需要混合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513带动第四齿锥轮514转,由第四齿锥轮514带动第二齿锥轮510转,进而由第二齿锥轮510带动第一转接轴5201以及第一转接轴5201左侧尾梢的第一齿锥轮520转,此时,由第一齿锥轮520带动第三齿锥轮521以及第三齿锥轮521顶部的第二转接轴5210转,并由第二转接轴5210带动容纳腔62内混合装置64实现混合工作;

当混合完成后需要加湿时,首先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513停止转,然后通过第二驱动装置550带动第一螺杆551转,由第一螺杆551带动导接块552逐渐沿第二导接槽55内的右侧方向移动,直至安接块511前端的凸定轮512外侧外表面与推接板515左面相抵,此时,继续控制第二驱动装置550带动第一螺杆551转,直至导接块552移动至第二导接槽55内的最右侧位置时,同时,由推接板515带动推接杆541克服簧圈542的顶压力朝右侧移动,此时,推接杆541右侧尾梢推动滑接架42朝导接槽53内的右侧移动,然后控制第二驱动装置550停止转,此时,安接块511后端的第四齿锥轮514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齿锥轮510,然后通过控制第一驱动装置513转,由第一驱动装置513带动凸定轮512转,由凸定轮512与推接板515转顶压滑动配合,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推接板515带动推接杆541尾梢的滑接架42左右往复移动,同时开启连接管651内的开关阀6510,使加湿箱6内混合完成的加湿用水经连接管651后流入驱动泵65内,然后开启驱动泵65,使驱动泵65加压后的加湿用水经供应连接管653后流入加湿头4110内,最后通过加湿头4110喷出,此时,由导接支持板423内的第三导接槽4231带动第二支柱4112左侧前面面上的第二转接轴4114沿第三导接槽4231的上下方向往复移动,并由第二支柱4112带动第一支柱4111右侧尾梢的加湿头4110往复上下移动加湿工作,当凸定轮512凸部位于正右侧位置时,此时,推接板515被顶压位于第二转化腔51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使簧圈542完全位于容纳槽54内,此时,由推接杆541推动滑接架42位于导接槽53内的最右侧位置,当凸定轮512凸部位于正左侧位置时,此时,推接板515被簧圈542最大程度顶压于第二转化腔51内,同时,使簧圈542最大程度伸延进第二转化腔51内,此时,由推接杆541拉动滑接架42位于导接槽53内的最左侧位置如图4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段伸延进第一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第二齿锥轮,第一转化腔内的第一齿锥轮左侧顶部配合连接第三齿锥轮,第三齿锥轮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并通穿第一转化腔内顶壁以及加湿箱底端的第二转接轴,第二转化腔内底壁中间位置设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导接槽,第二导接槽内设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上螺线纹配合连接导接块,导接块顶部尾梢设安接块,安接块内固定设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后侧尾梢配合连接穿出安接块后面的第四齿锥轮,第一驱动装置前侧尾梢配合连接穿出安接块前面的凸定轮,凸定轮右侧相对的第二转化腔右侧内壁内设容纳槽,容纳槽内设左右伸延设置的推接杆,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切换混合工作以及自动控制往复加湿工作,扩大工作效率提及加湿范围。

2.推接杆左侧伸延尾梢伸延进第二转化腔内且尾梢固定设推接板,推接杆右侧伸延段通穿容纳槽与导接槽之间的基座且伸延进导接槽内,容纳槽内的推接杆外表面设簧圈,通过设置簧圈从而实现推接板带动推接杆的往复移动。

3.通过加湿箱与加湿装置之间的基座顶端固定设驱动泵,驱动泵左面固定设向左侧伸延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左侧伸延尾梢通穿加湿箱右侧底端且伸延进容纳腔内,连接管内设开关阀,驱动泵顶部设排出管,排出管与通口之间设供应连接管,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湿工作,减轻操作人员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轻工作劳动量,提高了加湿效果且能实现自动混合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