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形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8283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杯形加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湿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杯形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及汽车业的迅速发展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华北地区等冬季的严重雾霾污染,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人们对空气的质量已越来越重视,空气净化器已在一定程度上特别在工业发展快的城市受到人们的关注及喜爱,空气净化器的各生产厂家经多年的发展及技术积累,净化功能及效果也越来越好,市面上传统的空气净化器都采用过滤网净化空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过滤网极易堵塞,使过滤净化效果变差。

生活中很多人选择在办公场所等地放置小型盆栽植物并观察植物减压,而且在空气较干燥地区,人们为了美容或是健康等因素,往往会购置加湿装置,但是对于办公室办公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同时摆放盆栽和加湿装置占用了较多的办公空间,且不美观。尤其对于想要栽培水培的植物,还需要另外给水培植物加水,额外花费时间、增加劳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杯形加湿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充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源,净化加湿效果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杯形加湿装置,包括:

机壳,其为顶部敞开的立方体结构,底部设有过滤装置;

栽培盘,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栽培盘的边缘与所述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栽培盘的盘口与所述机壳的顶部重合,所述栽培盘包括水平设置的盘底和位于盘底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倾斜设置的边挡部,所述栽培盘的盘底朝向所述机壳的底部竖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内壁固接,所述边挡部关于所述挡板对称,所述栽培盘的盘底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均匀的分设在所述挡板两侧,所述第一出水孔围成一个圆形,所述栽培盘的边挡部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靠近所述盘底设置,所述栽培盘内设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通过抽水管与所述过滤装置连通;

手柄,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机壳外侧并与所述机壳的内部贯通,所述手柄为弧形的中空结构,所述手柄的上端位于所述栽培盘上方,下端靠近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抽水管设置在所述手柄内部,且所述抽水管上套设有两个密封塞,其中一个密封塞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上端,另一个密封塞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下端;

雾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与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轴、以及与第一转轴垂直连接的转盘,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机壳底部的收纳壳内,所述转盘与所述挡板不接触,所述第一出水孔围成的圆形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转盘上;

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并靠近所述机壳的顶部关于所述挡板对称;

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并靠近所述出风口处;

出水腔,其设置在所述栽培盘的盘底并朝向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出水腔正对所述转盘设置,所述出水腔通过第一间隔板、第二间隔板、第三间隔板依次隔分成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第四腔室,且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关于所述挡板对称,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隔板、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三间隔板上均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均具有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均具有所述第二出水孔;

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个侧面上,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风口的高度,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有与之密封连接的盖体;

潜水泵,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潜水泵的总水管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通入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出水管通入第三腔室,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一个截止阀控制。

优选的是,还包括水位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上,且设置高度不高于所述转盘的高度。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导流板分别与距离各自最近的所述边挡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优选的是,还包括一对齿轮转盘,所述齿轮转盘通过与其垂直的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其中,所述齿轮转盘上以所述转盘的中心为起点沿径向对称设有四个齿片,所述齿片为弧形片体,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机壳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齿轮转盘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栽培盘的边挡部所在的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动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其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齿轮转盘沿所述第二转轴方向的投影不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截止阀的手轮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机壳的侧壁平行,且所述截止阀的手轮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垂直穿过所述机壳的侧壁与旋钮连接,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管径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的孔径比为3:5。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杯形加湿装置的机壳内部加设栽培盘将加湿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将机壳顶部设计为敞口形式,与栽培盘配合使用,可栽种绿植,下部分用于空气净化及加湿,对机壳内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不仅提供了栽培绿植的场地,而且可以对空气进行净化加湿,节省了室内空间,美观实用。

本发明将手柄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手柄的上下两个端部与机壳的内部连通,使得栽培盘与栽培盘下方的空间连通,将抽水管设置在手柄内,可将用于空气净化后的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送入栽培盘内,在栽培盘内养殖可水培的植物,将净化空气的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源,同时抽水管设置在手柄内,不占用加湿装置的加湿空间,充分发挥了手柄的作用,不仅用于握持、方便搬运杯形加湿装置,也具有收纳功能。

本发明在栽培盘底部设置出水腔,且将出水腔分为多个腔室,通过潜水泵将机壳底部储存的水送入出水腔内,其中,通过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送出的水分别进入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通过栽培盘的底部的第一出水孔落下,同时源源不断的水流分别经第一间隔板和第三间隔板上的条形孔分流入第一腔室和第四腔室,通过栽培盘的边挡部上的第二出水孔落下。实际中,水流的流入量高于经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流量,因此当水流进入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后分别向旁边的第一腔室和第四腔室流动,且本发明的多个腔室均为水平的三棱锥结构,每个腔室的空间体积小,方便水流互通流动,水流在空间狭小的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以及第一腔室和第四腔室内被迫进行二次加压,使得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流出的水的冲力相比于直接从潜水泵中流出的水的冲力增强,便于雾化装置进行雾化。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水源。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机壳的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出水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齿轮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潜水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轴向”、“径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杯形加湿装置,包括:

机壳,其为顶部敞开的立方体结构,底部设有过滤装置94;

栽培盘,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栽培盘的边缘与所述机壳的内壁密封连接,且所述栽培盘的盘口与所述机壳的顶部重合,所述栽培盘包括水平设置的盘底21和位于盘底21相对两侧分别向上倾斜设置的边挡部22,所述栽培盘的盘底21朝向所述机壳的底部竖直设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两端与所述机壳的内壁固接,所述边挡部22关于所述挡板23对称,所述栽培盘的盘底21设有多个第一出水孔211,所述第一出水孔211均匀的分设在所述挡板23两侧,所述第一出水孔211围成一个圆形,所述栽培盘的边挡部22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二出水孔221,所述第二出水孔221靠近所述盘底21设置,所述栽培盘内设有抽水泵92,所述抽水泵92通过抽水管921与所述过滤装置94连通;

手柄91,所述手柄91设置在所述机壳外侧并与所述机壳的内部贯通,所述手柄91为弧形的中空结构,所述手柄91的上端位于所述栽培盘上方,下端靠近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抽水管921设置在所述手柄91内部,且所述抽水管921上套设有两个密封塞93,其中一个密封塞93设置在所述手柄91的上端,另一个密封塞93设置在所述手柄91的下端;

雾化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雾化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机11、与第一电动机1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转轴12、以及与第一转轴12垂直连接的转盘13,所述第一电动机11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机11设置在所述机壳底部的收纳壳内,所述转盘13与所述挡板23不接触,所述第一出水孔211围成的圆形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转盘13上;

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所述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并靠近所述机壳的顶部关于所述挡板23对称;

风机71,其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并靠近所述出风口62处;

出水腔4,其设置在所述栽培盘的盘底21并朝向所述机壳的顶部,所述出水腔4正对所述转盘13设置,所述出水腔4通过第一间隔板31、第二间隔板32、第三间隔板33依次隔分成竖直方向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的第一腔室41、第二腔室42、第三腔室43、第四腔室44,且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关于所述挡板23对称,其中,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二腔室42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隔板31、所述第三腔室43和所述第四腔室44之间的所述第三间隔板33上均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二腔室42和所述第三腔室43均具有所述第一出水孔211,所述第一腔室41和所述第四腔室44均具有所述第二出水孔221;

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个侧面上,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风口61的高度,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设有与之密封连接的盖体;

潜水泵5,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底部,所述潜水泵5的总水管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水管51、第二出水管52,所述第一出水管51通入第二腔室42,所述第二出水管52通入第三腔室43,所述第一出水管51和所述第二出水管52通过一个截止阀53控制。

本发明的过滤装置94设置在机壳底部,且是手柄91下端与机壳内部连通的接口处,主要是将净化空气后的水进行过滤,再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抽水泵92送入栽培盘内,过滤装置94可以是多层滤网构成的立体结构,可容纳抽水管921的一个端部,并将手柄91下端与机壳内部连通的接口处与机壳内部隔离。本发明在实际使用时将挡板23与转盘13之间的距离以10~15cm为宜。

本发明将手柄91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将手柄91的上下两个端部与机壳的内部连通,使得栽培盘与栽培盘下方的空间连通,将抽水管921设置在手柄91内,可将用于空气净化后的水经过滤装置94过滤后送入栽培盘内,在栽培盘内养殖可水培的植物,将净化空气的水进行二次利用,节约水源,同时抽水管921设置在手柄91内,不占用加湿装置的加湿空间,充分发挥了手柄91的作用,不仅用于握持、方便搬运杯形加湿装置,也具有收纳功能。设置在手柄91的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密封塞93分别将手柄91与机壳连通的上下接口处密封并塞紧。实际中,为了更好的将手柄91内的抽水管921固定,可在抽水管921上套设橡胶弹性套,用橡胶弹性套抵靠手柄91的内壁一支撑并固定抽水管921。实际使用时,手柄91设置在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之间的机壳外侧,以不妨碍进风和出风。

本发明在栽培盘底21部设置出水腔4,且将出水腔4分为多个腔室,通过潜水泵5将机壳底部储存的水送入出水腔4内,其中,通过第一出水管51和第二出水管52送出的水分别进入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通过栽培盘的底部的第一出水孔211落下,同时源源不断的水流分别经第一间隔板31和第三间隔板33上的条形孔分流入第一腔室41和第四腔室44,通过栽培盘的边挡部22上的第二出水孔221落下。实际中,水流的流入量高于经第一出水孔211和第二出水孔221流出的水流量,因此当水流进入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后分别向旁边的第一腔室41和第四腔室44流动,且本发明的多个腔室均为水平的三棱锥结构,每个腔室的空间体积小,方便水流互通流动,水流在空间狭小的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以及第一腔室41和第四腔室44内被迫进行二次加压,使得从第一出水孔211和第二出水孔221流出的水的冲力相比于直接从潜水泵5中流出的水的冲力增强,便于雾化装置进行雾化。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节约水源。

本发明在机壳的底部设置雾化装置,经第一出水孔211落下的具有更强冲力的水与高速运转的转盘13冲击,转盘13将竖直方向的水流切割、并通过离心的作用将水分散成雾状小水珠,从进风口61进入机壳的空气与雾化的小水珠混合,使得空气中的颗粒、尘埃等在小水珠的包裹下由于重力沉降,达到净化并加湿空气的效果,风机71不断的将净化加湿后的空气进出风口62排送到室内,同时由于风机71的不断排送,使得机壳内气流朝向出风口62运动,进风口61处的空气则不断的涌入,形成持续不断的空气循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物理的手段达到净化空气并加湿的效果,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雾化装置的第一电动机11机壳底部的收纳壳内,确保收纳壳的防水性良好,例如可以在第一转轴12上套设轴承及轴承套,第一转轴12穿过收纳壳后,其轴承及轴承套刚好卡在穿过的口径处,在轴承套的上下两端均用密封套对称密封,将穿过的口径包裹密封,使轴承及轴承套包裹在密封套内。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位传感器72,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壁上,且设置高度不高于所述转盘13的高度。水位传感器72只在向机壳内加水时处于工作状态,其余时间处于关闭状态。水位传感器72可通过多种方式提示停止加水,例如,水位传感器72可与设置在机壳外侧的闹钟连接,通过水位传感器72控制加入水的量,当水位达到水位传感器72所处的高度时,水位传感器72感测到水并使闹钟发出提示,停止加水。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对导流板73,所述导流板73分别向下倾斜设置在所述进风口61和所述出风口62的下方,所述导流板73分别与距离各自最近的所述边挡部22所在的平面平行。此技术方案中,导流板73分别与距离各自最近的栽培盘的边挡部22所在的平面平行,在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处分别形成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促使空气流定向流动,提升加湿效率,满足使用需求。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对齿轮转盘81,所述齿轮转盘81通过与其垂直的第二转轴82连接,所述第二转轴82与第二电动机83的输出轴连接,其中,所述齿轮转盘81上以所述转盘13的中心为起点沿径向对称设有四个齿片811,所述齿片811为弧形片体,所述第二转轴82穿过所述机壳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齿轮转盘81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所述栽培盘的边挡部22所在的平面平行,且位于所述导流板73的下方,所述第二电动机83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壁上,其中,所述导流板73与所述齿轮转盘81沿所述第二转轴82方向的投影不接触。

此技术方案中,齿轮转盘81分别位于进风口61和出风口62的下方,将齿轮转盘81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栽培盘的边挡部22所在的平面平行,使得齿轮转盘81处于当第二出水孔221落下的水流稳定后的流动路径上,通过第二落水孔落下的倾斜的水流具有更强的冲力,经齿轮转盘81切割后分散成小水珠,齿轮转盘81上分设四个齿片811,当齿轮转盘81转动时,四个齿片811形成曲面的切割面,将水流截断进行多次碰撞、切割,提高产生的水雾的量,加快对机壳内部的空气的净化和加湿。导流板73与齿轮转盘81沿第二转轴82方向的投影不接触,确保从第二出水孔221流出的水流直接与齿轮转盘81接触。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止阀53的手轮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机壳的侧壁平行,且所述截止阀53的手轮上设有连杆54,所述连杆54垂直穿过所述机壳的侧壁与旋钮55连接,所述旋钮55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截止阀53的手轮通过连杆54与机壳外壁的旋钮55连接,实现连动控制,使用者在机壳外部即可控制机壳内部的第一出水管51、第二出水管52中水的流动与否。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水管51与所述第二出水管52的管径相同,确保从第一出水孔211和第二出水孔221流出的水量尽量相同,使后续产生的水雾均匀分布在机壳内。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水孔211、所述第二出水孔221的孔径比为3:5,确保第一出水孔211和第二出水孔221的水流出的冲力。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