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7550发布日期:2018-07-20 21:3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采用真空热力收集机构组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其热水储存机构高置并配置循环系统。较高的热水水头使得冷热水混水调温方便,但热力收集机构内部压力过高导致热水系统工况劣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制造一个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热力收集机构、出水管道、循环系统、热水储存机构、回水管道、中间水储存机构、双落水管和控制系统,进水管道、热力收集机构、出水管道、循环系统、热水储存机构、回水管道、中间水储存机构和双落水管顺序连接构成一个循环集热水路。中间水储存机构通过连接机构和回水管道与热水储存机构连通;连接机构与循环系统的电源线并联连接;中间水储存机构通过一根高位落水管和一根低位落水管连通进水管道。

还可以令热力收集机构为倾斜安装,中间水储存机构的液面高于出水管道20至1600毫米范围。

还可以令热力收集机构为倾斜安装,中间水储存机构的液面高于出水管道100至500毫米范围。

热力收集机构也可以水平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中间水储存机构的液面略高于出水管道,既保证集热循环;又降低热力收集机构内部的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制造一个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1、热力收集机构2、出水管道3、循环系统4、热水储存机构5、回水管道6、中间水储存机构7、高位落水管8、低位落水管9和控制系统,进水管道1、热力收集机构2、出水管道3、循环系统4、热水储存机构5、回水管道6、中间水储存机构7、高位落水管8和低位落水管9顺序连接构成一个循环集热水路。中间水储存机构7通过连接机构10和回水管道6与热水储存机构5连通;连接机构10与循环系统4的电源线并联连接。热力收集机构2为倾斜安装,中间水储存机构7的水位高于出水管道3最高处约140毫米。进水管道1和出水管道3用于连通多台热力收集机构2。

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晴天白天,太阳光使热力收集机构2内部水温上升,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热力收集机构2内部水温达到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启动循环系统4将热水泵入热水储存机构5。同时连接机构10打开,热水储存机构5底部温度较低的水回流至中间水储存机构7,压力降低后经过高位落水管8和低位落水管9流入进水管道1,在热力收集机构2中升温并由循环系统4泵入热水储存机构5……,如此循环往复,使得热水储存机构5内温度逐渐升高。

当循环系统4停止运行时,连接机构10同时关闭,中间水储存机构7内的水位保持高于出水管道3最高处约140毫米。

限流阀11用于对回水管道6的回水流量进行调节限制。落水流量阀12用于设置最小落水流量。

实施例1采用高位落水管8和低位落水管9,并令仅仅采用低位落水管9时的较小流量与同时采用高位落水管8和低位落水管9时的较大流量两者的差异大到覆盖循环系统4可能的流量范围,这样就能够保证中间水储存机构7的水位始终在高位落水管8的进口与低位落水管9的进口之间的小范围内波动,从而避免中间水储存机构7仅仅采用一根落水管时,流量设置不方便;并避免因为中间水储存机构7内水位过低导致空气从出水管道3的排气管进入循环系统4的现象。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中间水储存机构连接机构双落水太阳能热水系统,包括进水管道、热力收集机构、出水管道、循环系统、热水储存机构、回水管道、中间水储存机构、双落水管和控制系统,进水管道、热力收集机构、出水管道、循环系统、热水储存机构、回水管道、中间水储存机构和双落水管顺序连接构成一个循环集热水路;其特征是中间水储存机构通过连接机构和回水管道与热水储存机构连通;连接机构与循环系统的电源线并联连接;中间水储存机构通过一根高位落水管和一根低位落水管连通进水管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由于中间水储存机构的液面略高于出水管道,既保证集热循环;又降低热力收集机构内部的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汤宝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金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9
技术公布日:2018.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