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用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185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用烘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品用烘箱。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但是现有的纺织品烘箱大多都是单一的用热风烘干,其缺点在于对温度的掌控不完善,使得烘干效果不好或者对纺织品造成损伤,而相对来说其采用微波烘干的相对较为完善,但器缺点也叫我明显就是在烘干过程中时间周期长,故而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用烘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品用烘箱,包括热风箱、干燥箱、电动机、箱体和微波加热箱,所述箱体一侧通过减震装置焊接有电动机,所述箱体在电动机一侧设有纺织品入口,所述箱体内部一侧焊接有微波加热箱,所述微波加热箱顶部焊接有微波发射器,所述微波加热箱一侧焊接有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内部顶部焊接有干燥风机,所述干燥箱外侧顶部焊接有活性炭填充仓,所述干燥箱一侧焊接有热风箱,所述热风箱顶部焊接有热风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连接轴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且转动轴通过传送带与引带轴转动连接,所述引带轴套接在热风箱外壁一侧。

优选的,所述微波加热箱和热风箱下方分别焊接有第一排风扇和第二排风扇。

优选的,所述干燥箱上下皆为网状,所述干燥箱上下皆焊接有干燥风机和活性炭填充仓在干燥箱。

优选的,所述箱体下方焊接有四个支脚。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挂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箱体一侧焊接的微波加热箱,从而使得对衣物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加热烘干,通过在微波加热箱一侧焊接干燥箱使得加热后的衣物水汽蒸发过程中经过干燥加快干燥效果,同时在干燥仓采用活性炭吸收水分,使得衣物中的一些燃料气味被剔除,提高了衣物的品质,通过在干燥箱一侧焊接热风箱,使得在衣物中的水分多余的部分进行最终的加热蒸发处理,从而更加彻底的对衣物烘干,加快了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热风箱;2-引带轴;3-传送带;4-热风机;5-干燥箱;6-干燥风机;7-活性炭填充仓;8-微波发射器;9-挂扣;10-减震装置;11-电动机;12-转动轴;13-箱体;14-支脚;15-第一排风扇;16-微波加热箱;17-第二排风扇;18-纺织品入口;19-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品用烘箱,包括热风箱1、干燥箱5、电动机11、箱体13和微波加热箱16,所述箱体13一侧通过减震装置10焊接有电动机11,所述箱体13在电动机11一侧设有纺织品入口18,所述箱体13内部一侧焊接有微波加热箱16,所述微波加热箱16顶部焊接有微波发射器8,所述微波加热箱16一侧焊接有干燥箱5,所述干燥箱5内部顶部焊接有干燥风机6,所述干燥箱5外侧顶部焊接有活性炭填充仓7,所述干燥箱5一侧焊接有热风箱1,所述热风箱1顶部焊接有热风机4,所述电动机11通过连接轴19与转动轴12转动连接,且转动轴12通过传送带3与引带轴2转动连接,所述引带轴2套接在热风箱1外壁一侧,所述微波加热箱16和热风箱1下方分别焊接有第一排风扇15和第二排风扇17,所述干燥箱5上下皆为网状,所述干燥箱5上下皆焊接有干燥风机6和活性炭填充仓7在干燥箱5,所述箱体13下方焊接有四个支脚14,所述传送带3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挂扣9。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衣服在晾好通过挂扣9将衣物放入到传送带3中传入到微波加热箱16中,经过微波加热蒸发处部分水分,衣物在继续蒸发水分时进入干燥箱5中,经过干燥风机6将水汽和杂喂抽走到活性炭填充仓中经过活性炭吸收大部分水分,衣物经过热风箱1进行最后加热蒸发处理,最终完成烘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