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9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空调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用于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因其具有高效节能、舒适感好、外形美观、运行安静等特点,成为了办公场所、大型商场等的主流空气调节装置,同时,在家电领域,中央空调的运用比例也在逐渐扩大。

现有技术中,除了传统的空调以外,出现了传统空调+地暖+新风舒适系统三大系统的组合用于对室内工作、生活空间进行环境调节。且以上三大系统组合的工作模式多为:夏天使用传统空调舒适系统,冬天使用地暖舒适系统,新风舒适系统可全年运行。这样,实际上以上三个独立系统,各个系统不能很好的配合使用,设备闲置率高,无法做到一体化控制,不利于强化舒适效果。同时,以上三大系统的运行状态一般为:空调舒适系统采用7/12℃的冷冻水或其他冷媒制冷,地暖舒适系统采用45/55℃的热水或其他热媒制热,以上制冷时和制热时能源、热源与室内温差较大也是舒适度不佳的重要原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有技术中,传统空调+地暖+新风舒适系统三大系统在运用时,存在的被控空间舒适度不佳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该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被控空间制冷方案,具有提高被控空间舒适度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制冷、制热介质的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上还连接有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空调介质管,还包括分流器及新风机,所述分流器包括主管和连接在主管上的多个接口,所述主管与空调介质管相连,所述接口上均连接有分支管;

所述新风机为向室内提供新风的装置,所述空调介质管的管段经过新风机的新风流通空间。

具体的,以上空调主机用于制造可用于吸热的冷流体介质和可用于散热的热流体介质,以上两种介质通过空调介质管送至分流器及新风机,在新风机中,以上介质用于新风的加热或降温;在分流器中被分配到多根分支管中,以上分支管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地面或屋顶上,可与室内环境主要以热辐射的形式发生热交换,达到升高和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地暖管一般仅能用于室内加热,原因在于若向地暖管中送入冷流体时,室内空间中的水汽会在地面大量析出,这样,不仅不利于制冷效果,同时还会危害室内装修,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空调介质管的管段经过新风机的新风流通空间,在本系统用于制冷时,以上管段内的冷流体可用于新风除湿,避免空气中的水汽在靠近空调介质管的地方冷凝,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利用分支管对室内空间有效制冷且不影响室内装饰的方案。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地暖管多铺设为螺旋的盘管或往复弯折的弯折管道,同时,地暖管在加热时其内的热流体温度一般需要达到55-60℃,而采用传统的空调主机通过压缩机的制热方式一般难以达到要求,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或燃气加热装置,本系统中,通过设置分流器,将空调介质管中的热流体通过多个接头连接在多根分支管上,可利用传统空调主机中压缩机能够加热到35-40℃的热流体分流至多根分支管上,这样,可通过增大传热面积的方式,使得以上35-40℃的热流体能够被用于对空间有效制热;进一步的,以上分支管相当于是空调介质管上的毛细管网,这样,在同等流量或更大流量的介质流通能力下,可设置为单根分支管相较于传统地暖管更细,便于实现分支管地面敷设,如通过敷设于找平层的方案,达到节省建筑物空间高度的目的。

综上,通过本方案对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时,以上分支管和新风机可同步进行,利于提高减小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层,利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采用传统空调主机即能得到能够对环境空间进行有效加热的热载体介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实现空调介质管内介质的循环利用,所述空调介质管为进、出口均连接在空调主机上的循环管路,所述分流器为两个,且两个分流器上的接口数量相等,分支管的数量与单个分流器上的接口数量相等,各分支管的不同端均连接在不同分流器的接口上,且各接口上均连接有一根分支管;

所述分支管作为所述循环管路的一部分。

为使得分支管和新风机两者对环境温度的调节能力互不干扰,利于本系统环境温度调节的控制精度,所述分支管与经过新风机的空调介质管管段呈并联关系。

为恒定空调介质管循环管路中的压力,利于本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所述空调介质管上还连接有膨胀罐。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膨胀罐可采用一个低压容器,低压容器的上半部分为空气,下半部分为与空调介质管连通的热载体介质。

由于本系统在工作时,对本系统的瞬时功率需求不定,为使得空调主机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更能适应环境对本系统的大功率温度调节需求,所述空调介质管上还串联有蓄水箱。以上蓄水箱用于容置经过空调主机处理的热载体介质,即对本系统功率要求过大时,空调主机在功率不便的情况下,可利用存储于蓄水箱中的热载体介质实现对环境温度调节的大功率输出,反之热载体介质存储于蓄水箱中。

为便于调节分支管或新风机的环境温度的调控能力,还包括混水装置,所述混水装置用于调整流经分流器温度。以上混水装置可设置为相对于分支管段并联的旁通管路,即通过所述旁通管路,调节流经所述分支管的热载体流体温度。

为使得所述分支管能够更好的适宜地面铺装,以使得本系统对室内高度空间影响尽可能小,所述分支管的外径D介于3-8mm之间。

作为新风机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新风机包括新风管,所述新风管上连接有排风进风口、新风进风口及排风出口,所述新风管与排风进风口内均设置有引风机,新风进风口与新风管的出口相通,排风进风口与排风出口相通,还包括热交换器,新风进风口至新风管出口的流程、排风进风口与排风出口的流程均经过热交换器。本方案中,以上引风机用于对室内进行强制新风送风或强制排风;以上热交换器用于实现新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达到有效利用废热的目的。

为方便对新风进行处理,还包括设置于新风进风口至新风管出口流程中的过滤网,新风进风口、排风出口、新风进风口与排风出口之间均设置有截断阀。以上各个位置的截断阀分别用于新风口通断调节、排风口通断调节和新风进风口与排风出口的通断调节,通过以上方案,可实现单纯的室内空气内循环、室内空气内循环除湿、排风再利用等功能。

所述新风管中还设置有加湿器、折流板及冷媒盘管。以上加湿器用于室内空气在过于干燥时,对补入的新风进行加湿;以上折流板用于调节新风管内新风的流动状态,使其进行层流送风,达到减小风阻的目的;以上冷媒盘管为在本系统进行制冷时,在流经新风机空调介质管管段能够达到的降温和除湿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风进行除湿和降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上空调主机用于制造可用于吸热的冷流体介质和可用于散热的热流体介质,以上两种介质通过空调介质管送至分流器及新风机,在新风机中,以上介质用于新风的加热或降温除湿;在分流器中被分配到多根分支管中,以上分支管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地面或屋顶上,可与室内环境主要以辐射的形式发生热交换,达到升高或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地暖管一般仅能用于室内加热,原因在于若向地暖管中送入冷流体时,室内空间中的水汽会在地面大量析出,这样,不仅不利于制冷效果,同时还会危害室内装修,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空调介质管的管段经过新风机的新风流通空间,在本系统用于制冷时,以上管段内的冷流体可用于新风除湿降温,避免空气中的水汽在靠近空调介质管的地方冷凝,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利用分支管对室内空间有效制冷且不影响室内装饰的方案。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地暖管多铺设为螺旋的盘管或往复弯折的弯折管道,同时,地暖管在加热时其内的热流体温度一般需要达到55-60℃,而采用传统的空调主机通过压缩机的制热方式一般难以达到要求,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或燃气加热装置,本系统中,通过设置分流器,将空调介质管中的热流体通过多个接头连接在多根分支管上,可利用传统空调主机中压缩机能够加热到35-40℃的热流体分流至多根分支管上,这样,可通过增大传热面积的方式,使得以上35-40℃的热流体能够被用于对空间有效制热;进一步的,以上分支管相当于是空调介质管上的毛细管网,这样,在同等流量或更大流量的介质流通能力下,可设置为单根分支管相较于传统地暖管更细,便于实现分支管地面敷设,如通过敷设于找平层的方案,达到节省建筑物空间高度的目的。

综上,通过本方案对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时,以上分支管和新风机可同步进行,利于提高减小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层,利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采用传统空调主机即能得到能够对环境空间进行有效加热的热载体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空调主机,2、膨胀罐,3、蓄水箱,4、混水装置,5、分支管,6、分流器,7、新风机,71、新风进风口,72、排风出口,73、截断阀,74、过滤网,75、排风进风口,76、热交换器,77、引风机,78、新风管,79、加湿器,710、折流板,711、冷媒盘管,8、空调介质管,9、补水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毛细管辐射空调舒适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制冷、制热介质的空调主机1,所述空调主机1上还连接有用于输送所述介质的空调介质管8,还包括分流器6及新风机7,所述分流器6包括主管和连接在主管上的多个接口,所述主管与空调介质管8相连,所述接口上均连接有分支管5;

所述新风机7为向室内提供新风的装置,所述空调介质管8的管段经过新风机7的新风流通空间。

具体的,以上空调主机1用于制造可用于吸热的冷流体介质和可用于散热的热流体介质,以上两种介质通过空调介质管8送至分流器6及新风机7,在新风机7中,以上介质用于新风的加热或降温;在分流器6中被分配到多根分支管5中,以上分支管5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墙体、地面或屋顶上,可与室内环境主要以辐射的形式发生热交换,达到升高或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地暖管一般仅能用于室内加热,原因在于若向地暖管中送入冷流体时,室内空间中的水汽会在地面大量析出,这样,不仅不利于制冷效果,同时还会危害室内装修,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为空调介质管8的管段经过新风机7的新风流通空间,在本系统用于制冷时,以上管段内的冷流体可用于新风除湿,避免空气中的水汽在靠近空调介质管8的地方冷凝,即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利用分支管5对室内空间有效制冷且不影响室内装饰的方案。

进一步的,现有技术中,地暖管多铺设为螺旋的盘管或往复弯折的弯折管道,同时,地暖管在加热时其内的热流体温度一般需要达到55-60℃,而采用传统的空调主机1通过压缩机的制热方式一般难以达到要求,需要增加电加热装置或燃气加热装置,本系统中,通过设置分流器6,将空调介质管8中的热流体通过多个接头连接在多根分支管5上,可利用传统空调主机1中压缩机能够加热到35-40℃的热流体分流至多根分支管5上,这样,可通过增大传热面积的方式,使得以上35-40℃的热流体能够被用于对空间有效制热;进一步的,以上分支管5相当于是空调介质管8上的毛细管网,这样,在同等流量或更大流量的介质流通能力下,可设置为单根分支管5相较于传统地暖管更细,便于实现分支管5地面敷设,如通过敷设于找平层的方案,达到节省建筑物空间高度的目的。

综上,通过本方案对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时,以上分支管5和新风机7可同步进行,利于提高减小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层,利于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同时采用传统空调主机1即能得到能够对环境空间进行有效加热的热载体介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为实现空调介质管8内介质的循环利用,所述空调介质管8为进、出口均连接在空调主机1上的循环管路,所述分流器6为两个,且两个分流器6上的接口数量相等,分支管5的数量与单个分流器6上的接口数量相等,各分支管5的不同端均连接在不同分流器6的接口上,且各接口上均连接有一根分支管5;

所述分支管5作为所述循环管路的一部分。

为使得分支管5和新风机7两者对环境温度的调节能力互不干扰,利于本系统环境温度调节的控制精度,所述分支管5与经过新风机7的空调介质管8管段呈并联关系。

为恒定空调介质管8循环管路中的压力,利于本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所述空调介质管8上还连接有膨胀罐2。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膨胀罐2可采用一个低压容器,低压容器的上半部分为空气,下半部分为与空调介质管8连通的热载体介质。

由于本系统在工作时,对本系统的瞬时功率需求不定,为使得空调主机1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更能适应环境对本系统的大功率温度调节需求,所述空调介质管8上还串联有蓄水箱3。以上蓄水箱3用于容置经过空调主机1处理的热载体介质,即对本系统功率要求过大时,空调主机1在功率不便的情况下,可利用存储于蓄水箱3中的热载体介质实现对环境温度调节的大功率输出。

为便于调节分支管5或新风机7的环境温度的调控能力,还包括混水装置4,所述混水装置4用于调整流经分流器6或新风机7的介质的流量或温度。

为使得所述分支管5能够更好的适宜地面铺装,以使得本系统对室内高度空间影响尽可能小,所述分支管5的外径D介于3-8mm之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2所示,作为新风机7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新风机7包括新风管78,所述新风管78上连接有排风进风口75、新风进风口71及排风出口72,所述新风管78与排风进风口75内均设置有引风机77,新风进风口71与新风管78的出口相通,排风进风口75与排风出口72相通,还包括热交换器76,新风进风口71至新风管78出口的流程、排风进风口75与排风出口72的流程均经过热交换器76。本方案中,以上引风机77用于对室内进行强制新风因风或强制排风;以上热交换器76用于实现新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达到有效利用废热的目的。

为方便对新风进行处理,还包括设置于新风进风口71至新风管78出口流程中的过滤网74,新风进风口71、排风出口72、新风进风口71与排风出口72之间均设置有截断阀73。以上各个位置的截断阀73分别用于新风口通断调节、排风口通断调节和新风进风口71与排风出口72的通断调节,通过以上方案,可实现单纯的室内空气内循环、室内空气内循环除湿、排风再利用等功能。

所述新风管78中还设置有加湿器79、折流板710及冷媒盘管711。以上加湿器79用于室内空气在过于干燥时,对补入的新风进行加湿;以上折流板710用于调节新风管78内新风流动方向,达到强化除湿效果的目的;以上冷媒盘管711为在本系统进行制冷时,在流经新风机7空调介质管8管段能够达到的降温和除湿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风进行除湿和降温。

图2中,较大的箭头表示本系统一种运行方案下新风的流向,较小的箭头表示本系统一种运行方案下排风的流向。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