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361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体式空调器,由于其位于室内,与室外距离较远,而为了将经过换热后的室内空气通过送风口送出室外,因此往往需要较大的送风压力。但是现有的一体式空调器的送风压力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使得经过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容易堆积在送风口处,从而影响到换热器的换热。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一体机,旨在提高送风压力,以避免经过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堆积在送风口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机、轴流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用以挂墙安装的后壁,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设有第二进风口,对应所述轴流风机的出风侧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贯流风机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之间。优选地,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组件,所述贯流风机和所述轴流风机分设在所述壳体的水平方向两端,以在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轴流风机之间让位出供所述压缩机组件安装的空间。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后壁相对的前壁,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均设于所述前壁上,且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下方。优选地,所述前壁包括竖直壁以及与所述竖直壁下端连接的倾斜壁,所述倾斜壁自上向下逐渐朝靠近所述后壁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倾斜壁上,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竖直壁上。优选地,所述贯流风机的蜗舌从所述贯流风机的前侧向前倾斜延伸,至与所述倾斜壁的内侧抵顶;所述贯流风机的蜗壳从所述贯流风机的后侧向前倾斜延伸,至与所述倾斜壁的内侧抵顶;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蜗舌和蜗壳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至少部分环绕所述贯流风机设置。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后壁相对的前壁,所述前壁上对应所述轴流风机进风侧的位置设有一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后壁上对应所述轴流风机出风侧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具有连接所述后壁和所述前壁的多个侧壁,至少一所述侧壁的邻近所述轴流风机进风侧的位置设有另一所述第二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多个主换热段,每一所述主换热段对应一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优选地,所述贯流风机和所述轴流风机之间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挡板上,而与所述挡板共同环绕所述轴流风机的进风侧设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轴流风机将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室内空气送出室外的方式,由于轴流风机的出风压力较大,因而送风距离较远,其能够有效将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室内空气送出到室外较远的位置,从而避免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堆积在墙体上的送风口处而影响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此外,通过采用贯流风机的方式,具有噪音低,舒适性好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一体机从另一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去除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一体机沿A-A-A-A处的剖切示意图;图6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一体机沿B-B-B-B处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0后壁310导风圈120前壁400第一换热器121竖直壁410第一段122倾斜壁420第二段130侧壁430第三段101第一进风口500第二换热器102第一出风口600压缩机组件103第二进风口710挡板104第二出风口711固定孔200贯流风机720安装板210蜗舌730电机支架220蜗壳731钩持部300轴流风机740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机200、轴流风机300、第一换热器400和第二换热器500;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用以挂墙安装的后壁110,且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进风侧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对应所述贯流风机200的出风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02,对应所述轴流风机300的进风侧设有第二进风口103,对应所述轴流风机300的出风侧设有第二出风口104;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400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第二换热器500设在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与所述轴流风机300的进风侧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机200和所述轴流风机300可沿水平方向分布,也可沿竖直方向分布。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安装在室内,如可安装在厨房,所述轴流风机300将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04送出室外。具体地,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可位于所述壳体的后壁110上,如此,可在室内墙体或窗户玻璃上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位置开设送风口,而使得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直接与该送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也可位于所述壳体顶面或底面或侧面,并通过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上设置一软管或弯管而与送风口连通,如此,该送风口可设置在室内墙体或窗户玻璃的任意位置,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具体地,室内空气在所述贯流风机200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进入到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进风侧,且其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00换热后,被所述贯流风机200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吹回室内。同时,室内空气在所述轴流风机300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进入到所述轴流风机300的进风侧,且其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被所述轴流风机300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送出室外。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通过后壁110安装在墙体上,因而其能够减小对物品摆放空间的占用,从而方便室内其它物品的摆放。同时,通过采用轴流风机300将经过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送出室外的方式,由于轴流风机200的送风压力较大,因而送风距离较远,其能够有效将经过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送出到室外较远的位置,从而避免经过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堆积在墙体上的送风口处而影响到第二换热器500的换热。此外,通过采用贯流风机200的方式,具有噪音低,舒适性好等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组件600,所述贯流风机200、所述轴流风机300和所述压缩机组件600可沿水平方向布置,也可沿竖直方向布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机200和所述轴流风机300分设在所述壳体的水平方向两端,以在所述贯流风机200与所述轴流风机300之间让位出供所述压缩机组件600安装的空间。通过将所述压缩机组件600安装在所述贯流风机200和所述轴流风机300之间,使得所述贯流风机200和所述轴流风机300之间距离较远,能够有效防止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吹出的空气回流到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从而避免了能量的损失。优选地,该实施例中,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轴向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轴流风机300的轴向沿前后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具有与所述后壁110相对的前壁120,以及连接所述后壁110和所述前壁120的多个侧壁130,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和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均设于所述前壁120上,且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的下方。该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前壁120上,由于该前壁120不受墙体的遮挡,因而不妨碍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的进风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02的出风,从而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同时,由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的下方,当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用于室内制冷时,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吹出的冷空气下沉,从而能够减少该冷空气直接运动进入第一进风口101的现象,有利于合理利用能源。特别是当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用作厨房空调时,由于厨房温度较高,因此厨房内往往仅需要进行制冷,通过将所述第一出风口10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下方的方式更能够节约能源。所述前壁120包括竖直壁121以及与所述竖直壁121下端连接的倾斜壁122,所述倾斜壁122自上向下逐渐朝靠近所述后壁110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位于所述倾斜壁122上,所述第一进风口101位于所述竖直壁121上。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倾斜壁122的方式,使得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102吹出的空气能够倾斜向下吹出,从而使得送风范围更广,且能够有效将经过换热后的冷空气或热空气送至室内下方,提高用户体验。请结合参考图5,由于所述贯流风机200为径向进风,径向出风,为将所述贯流风机200吹出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壳体的前侧,故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蜗舌210和蜗壳220均朝前延伸,具体地,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蜗舌210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前侧向前倾斜延伸,至与所述倾斜壁122的内侧抵顶;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蜗壳220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后侧向前倾斜延伸,至与所述倾斜壁122的内侧抵顶;所述第一出风口102位于所述贯流风机200的蜗舌210和蜗壳220之间。由于所述蜗舌210和所述蜗壳220均与所述倾斜壁122抵顶,从而避免了从所述贯流风机200出风口吹出的空气向四周扩散,使得其能够集中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02送出,减少了空气能量的损失,如此保证了所述贯流风机200的送风压力,使得其送风距离更远,从而有利于室内各处温度更加均匀。所述第一换热器400至少部分环绕所述贯流风机200设置,该第一换热器400的换热面积较大,使得空气均能够在先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00换热后,再进入所述贯流风机200的风道内,如此提高了换热效率,并能够合理利用能源。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410、第二段420和第三段430,其中,所述第一段410正对所述前壁120上的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设置;所述第二段420自所述第一段410顶端朝上,逐渐朝后倾斜;所述第三段430自所述第二段420顶端朝下,逐渐朝后倾斜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壁120上对应所述轴流风机300进风侧的位置设有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所述后壁110上对应所述轴流风机300出风侧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104。通过将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设置在所述前壁120上,由于该前壁120不受墙体的遮挡,因而不妨碍所述第二进风口103的进风,从而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的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同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设置在所述后壁110上,因此在安装该壁挂式空调一体机时,可直接在墙体的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04的位置设置送风口,使得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吹出的空气能够直接从所述送风口吹出至室外,而不需要额外设置连通管道等部件进行导风,从而简化了结构,并减少了安装步骤。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也可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除所述后壁110之外的其它位置,例如,前壁120或侧壁130。当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设置在所述前壁120或侧壁130上时,为保证经由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吹出的空气顺利排至室外,因此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上还设有排气管(图未示出),所述排气管一端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连通,另一端伸入墙体上的送风口而与室外连通。具体地,所述排气管可为软管或呈弯折状设置,以适应不同位置的所述第二出风口104和所述送风口的安装。此外,当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安装在厨房内时,由于厨房内设有油烟管和总烟道,总烟道与室外连通,因此,可在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设置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油烟管连通,所述第三端与所述总烟道连通,如此,所述三通阀将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油烟管分别接入所述总烟道,从而简化了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提高换热效率,增大进风量,因此所述第二进风口10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设于所述前壁120上,其余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设于所述侧壁130的邻近所述轴流风机300进风侧的位置,例如,至少一所述侧壁130的邻近所述轴流风机300进风侧的位置设有另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具体地,所述多个侧壁130包括面向左侧设置的左侧壁,以及面向右侧设置的右侧壁,所述贯流风机200靠近所述左侧壁设置,所述轴流风机300靠近所述右侧壁设置,所述右侧壁的邻近所述轴流风机300进风侧的位置设有所述第二进风口103。当然,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还可设置在其它所述侧壁130上。所述第二换热器500包括多个主换热段,每一所述主换热段对应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设置,如此经由任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进入的空气均能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进行充分换热,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壁120和右侧壁上各设有一所述第二进风口103,故所述第二换热器500对应包括两个所述主换热段,而呈L形设置。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贯流风机200和所述轴流风机300之间设有挡板710,所述第二换热器500安装在所述挡板710上,而与所述挡板710共同环绕所述轴流风机300的进风侧设置。具体地,在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板720,所述压缩机组件600、所述轴流风机300、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以及所述挡板710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720上,所述挡板710优选位于所述压缩机组件600与所述轴流风机300之间,如图7所示,所述挡板710的前端设有供所述第二换热器500上的换热管穿设的固定孔711,以固定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所述挡板71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连接呈U型设置。当空气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03进入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二换热器500进行换热后,大部分空气能够进入所述轴流风机300的风道内,少部分空气向四周扩散,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挡板710,能够避免该少部分空气朝所述贯流风机200所在的一侧流动,同时也可避免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的空气流动到所述轴流风机300所在的一侧,从而避免了所述第一进风口10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03之间空气的干扰。请结合参考图6,所述轴流风机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壁110上的导风圈310,所述导风圈310环绕所述轴流风机300的风轮设置,且所述导风圈310的前端自后向前呈渐扩设置。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导风圈310,所述导风圈310的前端呈喇叭口状,能够对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换热后的空气能够集中在所述导风圈310内,而在所述轴流风机300的风轮的作用下被集中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送出,从而减少风压的损失。所述后壁110外侧设有导风凸沿(图未示出),所述导风凸沿环绕所述第二出风口104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导风凸沿,能够对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排出的空气起到引导作用,并有利于排风管的安装,或者有利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与墙体上的送风口的对接,从而方便排气。优选地,所述导风圈310朝后延伸至伸出所述第二出风口104以形成所述导风凸沿。进一步地,请结合参考图3、图4和图6,所述安装板720上设有电机支架730用以供驱动电机740安装,该驱动电机740用于驱动所述轴流风机300的风轮转动。所述电机支架730的顶端设有一钩持部731,所述钩持部731朝前延伸,并钩持于所述第二换热器500的前侧,以限制所述第二换热器500朝前移动。为方便控制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因此在墙体上还可设置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与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电性连接,以控制所述壁挂式空调一体机开启或关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