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冲洗的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5452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冲洗的冷风机,尤其涉及对储水、给水部件的改进。

冷风机俗称还包括冷风扇、蒸发式冷风机等。



背景技术:

冷风机与空调的工作原理不同,其主要是通过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的原理实现对空气降温。

现有的冷风机主要部件包括帘芯(其包括顶面、底面和进、出风侧面)、风机、下水箱、水泵、散分槽及其多个出水通道。

下水箱设于帘芯之下可储水,水泵持续地将下水箱中的水抽送到设于帘芯之上的散分槽中起到提高给水位置的作用,散分槽中的水利用重力的作用由其设有的多个出水通道分散地落向帘芯的顶面,帘芯的顶面的水会沿着帘芯向其底面流动;帘芯一般采用多层波纹结构,用以增大帘芯上的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进而加强蒸发水的效果;当风机运转后,冷风机外部的热空气被抽进并使其由帘芯的进风侧面吹入再由其出风侧面吹出,帘芯上的水被热空气蒸发并随之消耗热能,从而制得带有一定湿度的凉风,而帘芯上未被蒸发的水则由帘芯的底面流出并回落到下水箱中。

冷风机耗电与普通风扇相当,并以普通的水作为制冷液,所以相对空调而言节能和环保。

但是现有的冷风机普遍存在以下一些缺陷和矛盾:

一、不能快速制冷

(一)帘芯不能被水快速浸湿

1、制冷时向帘芯给水的状态需要保持缓慢

2、帘芯比较干燥

3、帘芯面积和阻力都比较大

鉴于上述本第(一)中条的第1、2和3小条所述的原因,帘芯被浸湿的速度会比较缓慢,进而制冷的速度也就缓慢。

(二)帘芯不能被水全面浸湿

1、给水口向每个出水通道给水不均匀导致向帘芯给水不均匀

1)给水口向每个出水通道给水力度不均匀导致向帘芯给水力度不均匀

2)只有部分出水通道获得给水导致帘芯部分获得给水

3)给水口向每个出水通道给水不同时导致向帘芯给水不同时

2、帘芯在出水通道落水的方向上不能被水全面浸湿

1)出水通道只向部分帘芯落水

2)帘芯扩散浸湿的效果不好

3、帘芯在风机给风的方向上不能被水全面浸湿

鉴于上述本第(二)中条的第1、2和3小条所述的原因,帘芯会有部分始终不能获得流水进而不能被浸湿,为此水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就会骤然减少,其制冷效果也就会随之被大打折扣,为此帘芯不仅不能实现快速制冷,而且其制冷效果还会被持续地降低,其制冷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其他缺陷

(三)冲洗不便

还由于现有的冷风机向帘芯落水时都保持在一种比较缓慢的状态上,经过长时间的水循环后,帘芯、散分槽及其出水口等部件会聚集较多的水垢、杂质但又不能被冲走,进而影响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由此也会影响制冷效果。

另外,如果需要冲洗这些部件,则需要停机并拆卸这些部件后才能实施清洗,为此既不方便又影响正常使用。

(四)加水不便

还由于现有的冷风机的下水箱都设置在冷风机的下方,所以对其加水时需要下蹲或弯曲身体才能实现,为此也给使用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

提供一种便于冲洗的冷风机,使得其中的部件散分槽、帘芯能被水方便冲洗,帘芯能被水方便浸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于冲洗的冷风机,包括用于蒸发水的帘芯、用于产生风的风机、位于所述帘芯之下用于储水的下水箱和位于所述帘芯之上呈敞口状用于盛水的散分槽;所述散分槽包括用于向所述帘芯落水的出水通道,所述下水箱包括用于抽水的水泵以及与该水泵连通并将其抽水送向所述散分槽的第一输水管,未被所述帘芯蒸发的水回落到所述下水箱,其特征在于,本冷风机还包括位于所述散分槽之上用于储水的上水箱,以及与该上水箱连通并利用重力的作用将水送向所述散分槽的第二输水管,该第二输水管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上水箱是否给水的手动阀。

上述上水箱的垂直延伸方向与本冷风机的垂直延伸方向重合以利于减少本冷风机在横向上的占地面积。

上述上水箱还包括用于加水的加水口。

上述加水口与本冷风机的上方的外表面连通以便于利用本冷风机的高度来提高该加水口的高度。

上述第二输水管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散分槽给水的第二给水口,该第二给水口的位置与所述出水通道错开利于力度均匀地给水。

上述第二给水口与所述散分槽活动连通利于拆卸。

上述出水通道的出水量大于所述水泵和上水箱对其的给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冷风机包括向散分槽给水的上水箱及其控制是否给水的手动阀,当手动阀打开时能够对散分槽和帘芯给水并冲洗,同时也能快速浸湿帘芯进而缩短冷风机制冷的时间,未被帘芯蒸发的水最终会回到下水箱也起到了方便加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冷风机的透视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其所对应的零部件或技术特征名称如下:

1 下水箱 21 水泵 3 帘芯

4 风机 5 散分槽 7 上水箱

8 手动阀 10 框室 13 加水口

16、26 第一、二给水口

111、112 第一、二输水管 121 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本冷风机包括活动地设于下方且呈敞口的长方体状并能储水的下水箱1,下水箱1可由冷风机拉出或滑进方便加水。

下水箱1上方设有呈敞口的狭长方体状能够盛水的散分槽5。散分槽5的底部之外的左右两侧向下水箱1方向固定连接地下设有呈凵形的扁长方体状的框室10,框室10横向上的截面形状大小与散分槽5一致,框室10的前后方向上对称贯穿地设有进、出风口,框室10的位置位于散分槽5与下水箱1之间。

散分槽5的底部设有九个与框室10连通的出水通道,参见出水通道121;每个出水通道整体都呈圆形的管道状且其轴心都按照散分槽5的底部左右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地垂直排列,并将水利用重力的作用垂直地导向框室10。

框室10之内设有呈扁长方体状和采用多层波纹结构能够增大流水面积并蒸发流水的帘芯3,帘芯3设在框室10中能避免被碰撞和接受九个出水通道的落水;帘芯3包括位于上下方向的顶面、底面,位于前后方向的进、出风侧面,以及位于左右方向的另两个较窄的侧面;水落到帘芯3的顶面并由其流向底面,未被帘芯3蒸发的水则由其底面回落到下水箱1中。

框室10的后方设有抽风的风机4,风机4包括交流电机和与其连接的扇叶,风机4产生的抽风由框室10的进风口、帘芯3的进风侧面抽入再由其出风侧面、框室10的出风口抽出,此过程中风会与帘芯3上的水接触并被蒸发从而产生制冷效果。

下水箱1之内的底面上设有由交流电机以及与其连接的叶轮等常规部件构成的水泵21,水泵21通过连通设有的第一输水管111能持续地将下水箱1中的储水抽送到位于上方的散分槽5中,第一输水管111的上末端构成第一给水口16并与散分槽5的右侧壁面活动连通方便拆卸,第一给水口16水平地向散分槽5给水与九个出水通道全部错开利于向其力度均匀地给水。

本冷风机最上方的位置固定地设有呈内空的长方体状能够储水的上水箱7,上水箱7的垂直延伸方向与下水箱1、框室10、帘芯3、散分槽5重合以节约冷风机左右方向上的占用面积;上水箱7的上端设有呈圆形能向其加水的加水口13,加水口13与冷风机的最上方位置的外表面连通,以方便近距离地向其加水;上水箱7的下端连通地设有第二输水管112以及其上串接且连通地设有控制是否给水的手动阀8,第二输水管112的下末端空余构成第二给水口26并位于上水箱7与散分槽5之间,第二给水口26靠向散分槽5左侧边利用重力的作用垂直向下地向散分槽5给水,其位置与九个出水通道全部错开能够向其力度均匀地给水。

制造时要将第二输水管112及其第二给水口26、出水通道的直径尺寸做得足够大,使得同一时间下上水箱7的给水量、出水通道的出水量分别是传统冷风机的给水量、出水量的两倍以上,即上水箱7的给水量、出水通道的出水量分别是水泵21的给水量的两倍以上,以满足散分槽5能够获得大量的给水并将其快速、大量、大面积地落向帘芯3进而实现快速和全面浸湿帘芯3的目的。

制造时还要约束九个出水通道、第一输水管111及其第一给水口16、第二输水管112及其第二给水口26的直径尺寸大小,使得上水箱7和水泵21的给水量之和小于九个出水通道的出水量之和,以满足当上水箱7、水泵21单独或同时向散分槽5给水时,水都能由九个出水通道及时落向帘芯3,避免当风机4在运转进行持续制冷或者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时,散分槽5中会羁留水位并由其开口溢出造成浪费,以及产生腐蚀机器部件和造成电气线路短路等安全隐患。

当首次准备使用冷风机时,上、下水箱7、1都缺水且帘芯3处于干燥状态。使用之前,先通过操作现有控制电路部分暂时不通电运转风机4、水泵21,打开手动阀8允许向散分槽5给水,持续地向上水箱的加水口13手动加水,让水大量地经散分槽5及其出水通道落向帘芯3后回落到下水箱1,与此同时起到了对散分槽5和帘芯3实施冲洗、快速浸湿帘芯3以及向下水箱1加水的作用。当下水箱1快储满水时,关闭手动阀8,仅通过通电运转水泵21经散分槽5向帘芯3落水,落水恢复到缓慢状态;然后再通电运转风机4,使其开始抽风,从而进入持续制冷状态,由于上水箱7已经停止送水,所以也不会造成吹水,进而确保冷风机正常安全运行。上水箱7储满水后停止向加水口13加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