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333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通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房建筑是指不通过传统的采暖方式和主动的空调形式来实现舒适的冬季和夏季室内环境的建筑,采用被动式设计使建筑对采暖和空调的需求最小化。除了低能耗的特点外,被动房建筑的优势还体现在其较好的建筑舒适度,相较于一般的建筑,更高的舒适度要求为被动房暖通空调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体活动大部分在室内进行,人群的集中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室内空气品质下降。被动房气密性较好,其渗透性几乎为零,若没有其他辅助设施的介入,其室内空气品质将更得不到保证。因此,需要对被动房室内空气提供适宜的通风换气处理,以便保持其空气的质量。目前是通过被动房内空调系统来进行被动房内的空气通风换气。

然而,由于被动房与外部换热较少,其能够长时间保持被动房内的温度,当通过空调系统引入新风并换走被动房内的空气来调节室内空气品质将耗费被动房内的一部分的能量,这就导致被动房建筑内会损失许多能量,使得现有的被动房内的空调系统耗能加剧,而在被动房建筑设备中应尽量降低这部分能耗。

另外,空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渗入使得被动房内的空调系统管路及机组内各空气处理部件中污染物积聚,造成空调系统阻力增大,换热效果降低。更为关键的是,近年来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PM2.5,PM2.5为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被人吸入且进入人体肺泡,通过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到达各器官,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现有的被动房内空调系统没有对空气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耗低、空气净化效果佳的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将被动房外的空气导入被动房的进风组件和用于将被动房内的空气排出被动房的排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地埋管、风机组件、第一过滤器和冷热源,所述地埋管埋设在地下且与被动房外的空气连通,被动房外的空气依次经地埋管、风机组件、第一过滤器和冷热源进入被动房内,所述地埋管用于对经过的空气预热或预冷,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被动房外的空气进入被动房内,所述第一过滤器用于对经过的空气净化过滤,所述冷热源用于对经过的空气制热或制冷。

优选的,所述地埋管具有多个支管路且每个支管路均能向被动房内导入被动房外的空气。

一种优选,所述地埋管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地埋管的进风端处。

另一种优选,所述地埋管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风机组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设置在地埋管的出风端和风机组件的进风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器为静电除霾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用于去除空气颗粒物。

优选的,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分别与进风组件连通的新风通道和与排风组件连通排风通道,所述进风组件中流通的空气经过新风通道导出,所述排风组件中流通的空气经过排风通道导出,所述换热组件用于将排风组件排出的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回收并传递给进风组件中送入被动房内的空气。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

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地埋管的出风端连通,出风口与换热组件的新风通道进口连通;

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换热组件的新风通道出口连通,出风口与第一过滤器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风组件包括电加热器,所述冷热源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冷热源的出口处,所述电加热器用于对冷热源送出的空气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新风组件能够有效保证被动房内空气质量,采用埋在地下的地埋管进行新风的导入,充分利用地能对新风进行预冷或预热,大大降低了后续冷热源对新风进行制冷或加热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能够在提高被动房内空气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地埋管;2、风机组件;3、第一过滤器;4、冷热源;5、第二过滤器;6、第一风机;7、第二风机;8、电加热器;10、进风组件;20、排风组件;30、换热组件;31、新风通道;32、排风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被动房的空调系统包括用于将被动房外的空气导入被动房的进风组件10、用于将被动房内的空气排出被动房的排风组件20以及用于进风组件10和排风组件20换热的换热组件30。所述进风组件10包括地埋管1、风机组件2、第一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5、冷热源4和电加热器8。所述地埋管1、风机组件2、第一过滤器3、冷热源4和电加热器8依次连接,被动房外的空气依次经地埋管1、风机组件2、第一过滤器3、冷热源4和电加热器8进入被动房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埋管1埋设在地下且与被动房外的空气连通,所述地埋管1能够利用地能对通过的空气进行预热或预冷。所述地埋管1具有多个支管路且每个支管路均能向被动房内导入被动房外的空气。这样能够保证地埋管1对进入被动房内的空气的预处理效果。

所述地埋管1具有进风端和出风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器5设置在地埋管1的进风端处。当然,所述第二过滤器5也能够设置在地埋管1和风机组件2之间,这同样能够将空气净化。所述第二过滤器5为静电除霾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3用于去除空气颗粒物。

所述风机组件2用于驱动被动房外的空气进入被动房内。所述风机组件2包括:

第一风机6,所述第一风机6的进风口与地埋管1的出风端连通,出风口与换热组件30的一端连通;

第二风机7,所述第二风机7的进风口与换热组件30另一端连通,出风口与第一过滤器3连通。

所述第一过滤器3用于对经过的空气净化过滤,所述第一过滤器3为静电除霾过滤器或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器3能够对进入被动房的空气进行二次净化,提高进入被动房的空气的质量。

所述冷热源4用于对经过的空气制热或制冷。所述冷热源4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电加热器8设置在冷热源4的出口处,所述电加热器8用于对冷热源4送出的空气加热。

所述换热组件30包括分别与进风组件10连通的新风通道31和与排风组件20连通的排风通道32。所述进风组件10中流通的空气经过新风通道31导出,所述排风组件20中流通的空气经过排风通道32导出。所述换热组件30用于将排风组件20排出的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回收并传递给进风组件10中送入被动房内的空气。具体地说,所述第一风机6的出风口与换热组件30的新风通道31进口连通,所述第二风机7的进风口与换热组件30的新风通道31出口连通。通过换热组件30能够对进入被动房内的空气进行二次预热或预冷,充分利用被动房内排出的空气中的热量或冷量,进而减少冷热源的耗能。

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当需要对被动房内空气进行换气并制热时,比如在冬季气温低的状况下。此时,打开空调系统使进入制热模式。空调系统启动电加热器8,电加热器8能够对结霜的空调系统的机组进行化霜处理。电加热器8仅在开机的一段时间内进行进新风的初始加热,使冷热源4在初期加热效果不佳时作为辅热装置使用,保持进入被动房内空气的温度适宜,待开机一段时间后电加热器8停止工作。被动房外的空气通过第二过滤器5进行除霾净化处理,进入地埋管1。通过所述地埋管1的的空气吸收地下热能,空气经地埋管1能够实现升温的预处理。地埋管1内的空气预热后被第一风机6送入换热组件30的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32内准备排出被动房的空气换热,通过新风通道31的空气吸收排风通道32内空气的热量,进而实现二次预热。新风通道31内的空气换热后被第二风机7送入第一过滤器3进行二次过滤净化处理,然后冷热源4再对通过的空气加热,最终送入被动房内实现被动房内空气的置换和升温处理。

当需要对被动房内空气进行换气并制冷时,比如在夏季气温高的状况下。此时,打开空调系统使进入制冷模式。被动房外的空气通过第二过滤器5进行除霾净化处理,进入地埋管1。通过所述地埋管1的的空气吸收地下冷量,空气经地埋管1能够实现降温的预处理。地埋管1内的空气预冷后被第一风机6送入换热组件30的新风通道与排风通道32内准备排出被动房的空气换热,通过新风通道31的空气吸收排风通道32内空气的冷量,进而实现二次预冷。新风通道31内的空气换热后被第二风机7送入第一过滤器3进行二次过滤净化处理,然后冷热源4再对通过的空气制冷,最终送入被动房内实现被动房内空气的置换和降温处理。

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地埋管1和换热组件30对进入被动房内的空气进行了两次预热或预冷,大大降低了冷热源4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能够在提高被动房内空气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节能环保。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