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763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水管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加热装置,将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主要以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占据国内95%的市场份额。真空管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是由集热管、储水箱及支架等相关零配件组成,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主要依靠真空集热管,真空集热管利用热水上浮冷水下沉的原理,使水产生微循环而得到所需热水。西南地区紫外线强,白色管透光性强,长期日照下,其内的水容易产生杂质,有效阻止紫外线的照射,在内部设置过滤装置和杂质沉淀槽,减少水中的杂质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解决了一次性通过滤网时水流过大的问题,间接增强了滤网的过滤作用,同时平时扇形片闭合也可以保证滤网上的杂质不会流入水管,方便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包括管体、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固定于管体周侧内表面,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安装于管体内;

所述管体内壁表面固定有限位管;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盒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转动圆管、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扇形盖体;

所述盒体固定于管体周侧内表面,所述盒体底面开有第一圆形通孔;

所述盒体开口一侧固定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条形槽道,所述第一盖体表面开有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盖体表面沿圆周方向固定有锥齿轮固定架;

所述扇形盖体安装于第一盖体一侧,所述扇形盖体底面固定有锥齿轮固定架,所述锥齿轮固定架表面开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锥齿轮安装于锥齿轮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锥齿轮底面固定有丝杠;

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表面开有第四圆形通孔,所述第一锥齿轮表面沿第四圆形通孔固定有第一圆管;

所述转动圆管安装于第四圆形通孔内,所述转动圆管一端固定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位于盒体底面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固定于限位管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位于盒体表面圆心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位于第一盖体表面圆心处,所述扇形盖体与条形槽道数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锥齿轮固定架与条形槽道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表面沿第三圆形通孔固定有限位环,所述第一圆管另一端与限位环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丝杠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圆形通孔内,所述丝杠与内螺纹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圆形通孔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槽,所述转动圆管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与螺旋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直径与管体内径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通过弹簧与盒体底面连接,所述第二盖体表面固定有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固定于转动圆管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净化过滤型水管,水管中没有水流通过时,三个扇形片闭合,水管中有水流通过时,水压使管盖下压,并通过转动圆管转动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使得丝杆转动,扇形片向外扩张,水流穿过滤网,该技术方案解决了一次性通过滤网时水流过大的问题,间接增强了滤网的过滤作用,同时平时扇形片闭合也可以保证滤网上的杂质不会流入水管,方便清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爆炸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锥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盖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净水过滤型太阳能水管,包括管体1、过滤网2、转动机构3,其中,所述过滤网2固定于管体1周侧内表面,所述转动机构3安装于管体1内,如图1、2、3所示;

所述管体1内壁表面固定有限位管101,较优的,所述限位管101长度小于管体1长度;

所述转动机构3包括盒体301、第一盖体302、第二盖体303、转动圆管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6、扇形盖体307;

所述盒体301固定于管体周侧内表面,位于限位管101一端,盒体301为圆柱体,一端开口,盒体301底面开有第一圆形通孔,较优的,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位于盒体301表面圆心处,盒体301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第二圆形通孔,本实施例中,第二圆形通孔数量为三个;

盒体301开口一侧固定有第一盖体302,所述第一盖体302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条形槽道3021,较优的,所述条形槽道3021数量与第二圆形通孔数量一致,第一盖体302表面开有第三圆形通孔,较优的,所述第三圆形通孔位于第一盖体302表面圆心处;

第一盖体302表面沿第三圆形通孔固定有限位环3022,第一盖体302表面沿圆周方向固定有锥齿轮固定架;

所述扇形盖体307安装于第一盖体302一侧,较优的,扇形盖体307与第二圆形通孔数量一致,本实施例中,扇形盖体307顶角为120°;

扇形盖体307底面固定有锥齿轮固定架3071,所述锥齿轮固定架3071与条形槽道3021配合,锥齿轮固定架3071表面开有内螺纹孔;

如图4所示,第二锥齿轮306安装于锥齿轮固定架3071上,第二锥齿轮306底面固定有丝杠3061,所述丝杠3061与内螺纹孔配合,丝杠3061一端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二圆形通孔内;

第一圆形通孔内通过轴承安装有第一锥齿轮305,第一锥齿轮305与第二锥齿轮306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305表面开有第四圆形通孔,所述第四圆形通孔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槽;

第一锥齿轮305表面沿第四圆形通孔固定有第一圆管3051,所述第一圆管3051另一端与限位环3022配合;

所述转动圆管304安装于第四圆形通孔内,转动圆管304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凸起,所述螺旋凸起与螺旋槽配合;

如图5所示,转动圆管304一端固定有第二盖体303,所述第二盖体303位于盒体301底面一侧,直径与管体1内径相等,第二盖体303通过弹簧与盒体301底面连接,第二盖体303表面固定有第二圆管3031,所述第二圆管3031固定于转动圆管304一端。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