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833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新风机。



背景技术:

如果室内的空气长时间没有与室外空气进行充分交换和流通,会使室内空气含氧量低并产生污染物,危害人们的健康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新风机由于能为室内带来新鲜的空气,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商场、车间等各种场所中,其通过排风通道以及风机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同时,通过设置新风通道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吸入室内,在此过程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通过机体内的换热器交换热量,使排到室内的空气不会过冷或过热,影响室内的舒适度。为将空气抽入或抽出机体风道,上述的新风通道、排风通道均要安装送风风机。由于受新风机的出风口限制,新鲜空气只能向按一定角度扩散,不能使新鲜空气扩散到室内所有角落,而且受空气的流速限制,离新风机较远的区域的空气得不到流通;另外,当室内空间较大或同一空间内人数较多,需要的空气交换量大,要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只能使用更大规格的新风机或多部新风机,这样占用了更多的室内空间且采购成本高,当新风机摆放于地面时,非常不方便。

由上述可见,现有的新风机由于受到空气流速和出风口限制,不利于节省采购成本以及室内空间,且容易产生空气流通死角,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新风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新风机设有辅风结构,增大出风量的同时通过改变空气流向,使室内空气得到充分循环,保证了室内空气的质量,同时节约成本,节约室内空间。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新风机,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侧的机体送风口、设置在所述机体内的新风结构和排风结构;所述新风结构包括新风通道、过滤组件和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设置于机体下侧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出口与所述机体送风口连通,所述过滤组件与新风风机均设置在新风通道内,通过所述新风风机工作使室外的空气从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并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从所述新风出口排出;所述排风结构包括排风通道和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入口设置于机体的中部并与室内连通,所述排风出口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的下侧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风机用于抽吸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从所述排风出口排出;还包括辅风结构,所述辅风结构包括固定结构和辅助风机,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机体的上侧且靠近所述机体送风口处,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辅助风机用于将从机体送风口排出的空气向室内各方向吹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通过设置辅风结构,增大出风量和空气流速,同时通过改变空气流向,使室内空气得到充分循环,保证了室内空气的质量,结构简单实用,同时节约采购成本和室内空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机体送风口内,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通过在机体送风口设置辅助风扇,用于增大机体送风口的出风量,以及将空气向室内各方向吹送,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机体顶部,所述安装座设有送风斜面,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并且所述辅助风机与所述送风斜面相匹配。通过在机体的顶部加设辅风结构,用于将空气向机体的上方吹送,使室内上方的空气循环流通。

优选的,所述辅风结构包括安装腔体和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辅助风机与所述安装腔体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进风口,辅助风机的出风口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外侧,所述辅助风机为鼓风机。通过设置辅助风机,搅动室内的空气,改变空气流速以及方向,使机体送风口排出的空气更快地循环流通。

优选的,所述辅风结构还包括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侧,所述辅助风道一端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辅助风机连通,通过增加辅助风道,增大新风出口的出风量。

优选的,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机体送风口下侧并与所述新风出口连接,所述过滤组件插设在所述新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风机之间,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初效滤网、静电集尘器。

通过设置过滤组件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除去空气中的污染物,保证新风出口的空气质量,而且过滤组件的装配方式简单,便于定期更换过滤组件。

优选的,所述机体内还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通过设置换热器,对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的空气进行换热,防止新风出口与室内的空气温差过大,对用户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初效滤网设置于新风入口与换热器之间,所述静电集尘器等位于换热器与新风风机之间。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中部设有回风入口,所述回风入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静电集尘器之间,并且回风入口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回风入口将室内空气吸入新风通道过滤,再重新排入室内,设置回风入口使机体兼具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功能,更加节能。

优选的,所述机体送风口为椭圆形,其贯穿所述机体两侧。通过本结构,使机体送风口可双向出风,出风量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机包括换气模式和净化模式,

换气模式的工作流程:外部空气通过新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经过过滤组件过滤后被抽送到新风出口,并经机体送风口被排放到室内,所述辅助风机辅助机体将机体送风口的空气吹向室内,以及搅动空气调整空气流向;同时,所述室内空气通过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通道,并被排风风机抽送到排风出口排向室外。

净化模式的工作流程: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入口进入新风通道内,经过静电集尘器过滤后被抽送到新风出口,再通过机体送风口重新排到室内。所述辅助风机辅助机体将机体送风口的空气吹向室内,以及搅动空气调整空气流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另一个角度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背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辅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机体1、前壳体101、后壳体102、换热器2、定位架201、新风入口103、机体送风口 104、排风出口105、送风室301、挡板3011、新风风机3、出风口302、新风出口106、过滤室4、滤室入口401、滤室出口402、初效滤网501、静电集尘器502、活性碳滤网503、高效滤网504、卡槽403、排风风机6、排风入口603、回风入口701、活动阀门702、辅助风机8、送风斜面801、固定支架802、安装座803、安装腔体804、定位筋805、后盖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的的立式新风机,其机体1包括前壳体101、后壳体102,设置在机体1上侧的机体送风口104、设置在所述机体1内新风结构和排风结构;另外,所述机体1还包括辅风结构,所述辅风结构包括固定结构和辅助风机8,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机体1的上侧且靠近所述机体送风口104处,所述辅助风机8设置在所述固定结构上,所述辅助风机8用于将从机体送风口104排出的空气向室内各方向吹送。

其中,所述机体送风口104为椭圆形且贯穿所述机体1两侧,机体送风口104的外侧呈喇叭状,令其出风角度更大。所述新风结构包括新风通道、过滤组件和新风风机3,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入口103设置于机体1下侧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新风通道的新风出口106 与所述机体送风口104连通,所述新风通道包括过滤室4和送风室301,所述过滤室4设有与新风入口103连通的滤室入口401,以及与送风室301连通的滤室出口402,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室4中,其包括初效滤网501、静电集尘器502、活性碳滤网503、高效滤网 504、复合滤网(图上未示),通过上述过滤组件对新风通道内的空气进行多重过滤,上述过滤组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数量或更换成其他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通过插槽式结构安装于过滤室4中,所述过滤室4的内壁上设有与上述过滤组件对应的卡槽403,装配完成后,上述过滤组件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对应的卡槽403中,为便于定期更换上述过滤组件,所述后壳体102可拆卸地安装后盖9,当需要更换过滤组件时,可拆开所述后盖9。所述送风室301的顶部为挡板3011,所述新风出口106设在挡板3011上,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302与新风出口106连通,所述新风风机3设置在送风室301内并位于新风出口106 的下侧,通过所述新风风机3工作使室外的空气从新风入口103进入过滤室4并经过所述过滤组件过滤后,被抽出滤室出口402进入送风室301,再从所述新风出口106排出。

所述排风结构包括排风通道和排风风机6,所述排风通道的排风入口603设置于机体1 的中部并与室内连通,所述排风出口105设置在所述新风入口103的下侧用于与室外连通,所述排风风机6用于抽吸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从所述排风出口105排出。

所述机体1内还设有换热器2和定位架201,所述定位架201将换热器2固定在过滤室 4内,所述换热器2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过滤室4设有与第二换热通道对应的开口。所述初效滤网501设置于新风入口103与换热器2之间,所述静电集尘器502位于换热器2与新风风机3之间。

所述机体1的中部设有回风入口701,所述回风入口701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与所述静电集尘器502之间,所述新风通道设有与活动阀门702,当所述活动阀门702打开后回风入口701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回风入口701将室内空气吸入新风通道过滤,再重新排入室内,设置回风入口701使机体1兼具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的功能,使机体1可以运行换气模式和净化模式,当运行净化模式时,机体1不需要将室内空气排向室外,排风风机6停止工作,更加节能。为使用户更方便地掌控机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可在机体上加设指示灯,通过指示灯的亮度或颜色显示机体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可以为呼吸灯或其他LED灯。

所述固定结构为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图上未示)设置在所述机体送风口104内,所述辅助风机8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辅助风机8为风扇,其数量为2个,实际加工制造中,可根据需要将辅助风机8设置为1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具体结构包括设在辅助风机的两侧第一定位凸起,设置在机体送风口104处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第二定位凸起通过螺钉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新风机通过设置辅风结构,增大机体送风口104的出风量和空气流速,同时通过改变空气流向,使室内空气得到充分循环,保证了室内空气的质量,结构简单实用,同时节约采购成本,节约室内空间。

实施例二:如图7-8所示的立式新风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安装座803,所述安装座803设置在所述机体1顶部,所述安装座803设有送风斜面801,所述辅助风机8为辅助风扇,所述安装座803内设有固定支架802,所述辅助风机 8通过固定支架802固定在所述安装座803内,辅助风扇是倾斜的与所述送风斜面801相匹配。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可以在安装座803的底部设置一个连接座(图未示出),所述连接座内设有驱动电机(图未示出),所述驱动电机转动时,可带动整个安装座803 沿顺、逆时针方向来回转动,进一步使新风吹向室内的每一个方向。

本实施例的立式新风机通过在机体1的顶部加设辅风结构改变室内空气流向以及增大空气流速,由于辅风结构靠近机体送风口104,可增加机体送风口104的出风量并将空气向机体1的室内上侧的各角落,使室内上方的空气循环流通。

实施例三:如图9所示的立式新风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固定结构为安装腔体804,所述辅助风机8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804内,所述安装腔体804的内壁设有定位筋805,所述定位筋805于辅助风机8通过螺钉固定,辅助风机8与所述安装腔体804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进风口,辅助风机8的出风口倾斜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804外侧,所述辅助风机8为鼓风机。除了上述结构,所述辅风结构还包括辅助风道 (图上未示),所述辅助风道设置在所述机体1上侧,所述辅助风道一端与所述新风出口 10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辅助风机8连通。

本实施例的立式新风机通过将辅助风机8设置在安装腔体内,用于搅动室内的空气,改变空气流速以及方向,使机体送风口104的空气更快地流通,通过增加辅助风道,增大新风出口106的出风量。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