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8338阅读:1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室内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室内环境的重要性。要改善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加快室内污染空气的排出,加速室外新鲜空气的注入。新风系统得到广泛普及使用。

新风系统的风量与风机功率的大小有关,一般地,风机功率越大,新风系统的体积越大占用空间也越大,而且,风机的噪音也越大。现有的新风系统大都采用单机方式且安装在室内,考虑到新风系统的占用空间和噪音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在室内安装大功率风机的新风系统,使得新风系统在医院、商场、机场、办公楼等大面积空间内的使用带来不便,小容量多台设置方式带来成本增加、安装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增大新风系统的排量成为首选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把噪音大的风机安装在室外,解决因风机转动产生的机械震动与噪音问题,也解决新风系统单机体积过大及安装维护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分体式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主机箱和设置在该室外的外机箱,以及连接主机箱与外机箱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穿过墙壁,所述通风管道分为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在所述主机箱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主机新风通道和主机回风通道,在所述外机箱内相应地也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外机新风通道和外机回风通道,所述主机新风通道通过进风管道与外机新风通道相连通,所述主机回风通道通过排风管道与外机回风通道相连通,在所述主机新风通道中设置有净化装置和/或热交换装置,在所述外机新风通道中设置进风风机,在所述外机回风通道中设置有回风风机,所述主机新风通道设置有新风口,所述主机回风通道设置有回风口,所述外机新风通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箱外机回风通道设置有排风口,室外新风通过所述外机箱的进风口进入外机新风通道中,再经过进风风机和进风通道进入主机箱的主机新风通道中,经过所述主机箱内的净化装置和/或热交换装置后再从主机箱的新风口排到室内,室内污风通过主机箱的回风口进入主机回风通道中,再通过排风管道或者先经过热交换装置后再通过排风管道进入外机回风通道中,再经过回风风机从外机箱的排风口排出到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箱的净化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器、离子化除尘净化器和高效过滤器,室外新风从进风管道进入主机箱,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离子化除尘净化器和高效过滤器净化后从新风口排到室内,或者在所述初效过滤器前还设置了预过滤器,室外新风先经过预过滤器再到初效过滤器;所述主机箱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和热交换初效滤器,全热交换器设置在离子化除尘净化器和高效过滤器之间,室内污风和室外新风通过主机箱内的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室内污风从回风口进入主机箱后先经过热交换初效滤器再经过全热交换器。

进一步地,所述外机箱的进风口设置在外机箱的底面,所述外机箱的排风口设置在外机箱的前面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机箱的进风口设置在外机箱的左侧面,所述外机箱的排风口设置在外机箱的右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箱的新风口设置在主机箱的顶面,所述主机箱的回风口设置在主机箱的右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箱的新风口设置在主机箱的背面,所述主机箱的回风口设置在主机箱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设置在主机箱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机箱通过安装机架固定在外墙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箱通过主机底座设置在室内地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新风系统,将设置有进风风机和回风风机的外机箱安装在室外,风机的噪音对室内不产生影响,新风系统就可以采用大功率风机而不必担心新风系统大量占用有限的室内空间,既解决了新风系统的震动和噪音对室内的不利影响问题,而且还给新风系统提供提高排量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外机箱打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主机箱内部的新风和污风流向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新风系统的较佳实施例,包括设置在室内的主机箱1和设置在该室外的外机箱2,以及连接主机箱1与外机箱2的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穿过墙壁。所述通风管道分为进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所述进风管道3和排风管道4设置在主机箱1的下部。所述外机箱2通过安装机架16固定在外墙壁上。所述主机箱1通过主机底座17设置在室内地面。

在所述主机箱1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主机新风通道和主机回风通道。在所述外机箱2内相应地也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外机新风通道和外机回风通道。所述主机新风通道通过进风管道3与外机新风通道相连通,所述主机回风通道通过排风管道4与外机回风通道相连通。

在所述主机新风通道中设置有净化装置和/或热交换装置,在所述外机新风通道中设置进风风机,在所述外机回风通道中设置有回风风机。所述主机新风通道设置有新风口6,所述主机回风通道设置有回风口7,所述外机新风通道设置有进风口8,所述箱外机回风通道设置有排风口9。所述进风风机分别与主机箱1的新风口6和外机箱2的进风口8相通,所述回风风机分别与主机箱1的回风口7和外机箱2的排风口9相通。

请参照图4所示,室外新风(新鲜空气)通过所述外机箱2的进风口8进入外机新风通道中,再经过进风风机和进风通道3进入主机箱1的主机新风通道中,经过所述主机箱1内的净化装置和/或热交换装置后再从主机箱1的新风口6排到室内。室内污风(污浊空气)通过主机箱1的回风口7进入主机回风通道中,再通过排风管道4或者先经过热交换装置后再通过排风管道4进入外机回风通道中,再经过回风风机从外机箱2的排风口9排出到室外。

所述主机箱1的净化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器10、离子化除尘净化器11和高效过滤器12。在本实施例中,包含两个高效过滤器12。室外新风从进风管道3进入主机箱1,依次经过初效过滤器10过滤、离子化除尘净化器11静电除尘和高效过滤器12过滤净化后从新风口6排到室内,或者在所述初效过滤器10前还设置了预过滤器13,室外新风先经过预过滤器13再到初效过滤器10。新风在主机箱1中的流经路线如图中实线所示。

所述主机箱1的热交换装置包括全热交换器14和热交换初效滤器15。全热交换器14设置在离子化除尘净化器11和高效过滤器12之间。室内污风和室外新风通过主机箱1内的全热交换器14进行热量交换,室内污风从回风口7进入主机箱1后先经过热交换初效滤器15过滤再经过全热交换器14。污风在主机箱1中的流经路线如图虚线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机箱2的进风口8设置在外机箱2的底面,所述外机箱2的排风口9设置在外机箱2的前面顶部。采用该方式,避免由于季节性变化导致风向变化而产生新风与排风之间的回风。现在的新风系统的新风与排风的风向都是往同一个方向,此种方法排风与新风之间会产生25%~40%的回风。例如:1000m³/h风量的新风系统,如果按现有新风系统的新风与排风方式,那么它的实际有效的新风量只有600~750m³/h。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外机箱2的进风口8设置在外机箱2的左侧面,所述外机箱2的排风口9设置在外机箱2的右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机箱1的新风口6设置在主机箱1的顶面,朝向机箱1的正面,所述主机箱1的回风口7设置在主机箱1的右侧面。采用该方式的优点是:

第一、当外机箱装于室外时,如果外部环境的风吹向墙壁,此时的风会沿着墙壁往上吹产生类似烟筒效应。外机箱2采用底部进风方式,不仅避免新风与排风之间的回风问题,而且还会减小进风阻力。

第二、外机箱2采用底部进风(新风),可以避免因负压而把雨水或雪吸入机箱内部,引起内部腐蚀的风险。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主机箱1的新风口6设置在主机箱1的背面,所述主机箱1的回风口7设置在主机箱1的顶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