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皮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7993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豆皮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皮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黄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豆类食品,营养全面,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黄豆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大豆可以加工豆腐、豆浆、豆皮、腐竹、豆芽、卤制豆制品、油炸豆制品、熏制豆制品、炸卤豆制品、冷冻豆制品、干燥豆制品等豆制品,还可以提炼大豆异黄酮,其中豆皮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比较出名的有石屏豆皮、麻辣烫豆皮等。

豆皮的制作过程包括选豆、去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成膜、揭皮、晾干、熬浆、上浆、烘杆、摊凉、包装等,其中烘干程序尤为重要,烘干的程度以及烘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豆皮保存时间的长短,当豆皮需要长期保存时,如果烘干处理不当,在日后很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传统的烘干设备中,有的设置烘干室,在室内安装烘干架悬挂豆皮,再从侧面向室内插入管道,在管道内通蒸汽,对烘干室内的豆皮传热烘干,此方式烘干时,受热会不均匀,靠近蒸汽进口的地方温度高,随着热传递的进行,远离热源的地方温度低,容易造成靠近蒸汽进口处豆皮过度烘干、远离蒸汽进口处的豆皮烘干程度不够的现象。有所改进的,设置移动机构,利用移动机构携带豆皮经过烘干设备,使豆皮受热烘干,此方式虽然能提升受热的均匀度,但是因移动机构本身结构的局限性,一次性携带豆皮数量少,同时,上料的时候采用将豆皮铺在移动机构上的方式,操作不便,花费时间较长,往往会对传送带供料中断,导致整个加工效率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公布了豆皮烘干装置,申请号:201520961572.6,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传送带,底座上还设有烘干室,烘干室内设有传送通道,传送带穿过传送通道;烘干室内顶部设有第一热源,烘干室的底部设有第二热源;所述传送带上还均布有悬挂豆皮的支撑架,支撑架与传送带拆卸连接。

上述文献提供的豆皮烘干装置还是容易出现烘干不均匀的现象,影响豆皮保存时间的长短,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烘箱内温度均匀,提升烘干效果的豆皮烘干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豆皮烘干装置,包括机架、烘箱和固设于机架上并能运送豆皮的输送装置;豆皮放置于运输板上,运输板位于输送装置上,该输送装置通过所述的烘箱;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运输板并且使运输板滑动的若干滚轴,滚轴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的滚轮;所述烘箱包括干燥室和干燥控制室,干燥控制室位于干燥室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控制室包括加热器和风机,风机位于加热器底部,风机固定连接于机架上;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器的入风口连接;加热器的热源出口与干燥室的热源入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室包括间隔开的中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通过豆皮传输;所述加热器的热源出口有两个,分别与上腔体和下腔体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室与干燥控制室之间设有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位于加热器上端;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和设置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之间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至少两个导流板;相邻导流板之间形成有具有一定折角的通风通道;通风通道与加热器的位置相对应,导流板分别与上连接件与下连接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板沿输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该导流板均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流板由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固定连接而成,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段与上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段呈倾斜状,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段与第三连接段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段的长度为第三连接段长度的1/2;所述第二连接段与第一连接段和第三连接段呈30°~60°的角度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烘箱内还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能够调节所述风机和加热器的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相向的一侧均匀地设有若干排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干燥室顶部安装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下端安装有喇叭型抽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干燥室和干燥控制室,通过干燥装置内的风机将加热器中的热源吹入上下两个腔室,对经过的豆皮上下加热,由于热源均匀,使需要烘干的豆皮烘干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廉;

2.通过设置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使得热量分散到各处,使烘箱内的温度均匀,对于输送装置上待烘干的豆皮能够持续均匀的加热烘干,从而提升烘干效果;

3.设置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导流板,两个相邻的导流板之间形成通风通道,增大空气流与导流板的接触面积,在烘干的同时,能够降低风机的噪音,消音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运输板2,烘箱4,干燥室41,上腔体411,下腔体412,排气孔413,排气管道414,喇叭型抽风口415,干燥控制室42,加热器421,风机422,导流装置6,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导流板13,第一连接段13-1,第二连接段13-2,第三连接段13-3,滚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豆皮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烘箱4和固设于机架1上并能运送豆皮的输送装置;豆皮放置于运输板2上,运输板2位于输送装置上,该输送装置通过所述的烘箱4;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运输板2并且使运输板2滑动的若干滚轴7,滚轴7上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的滚轮15;所述烘箱4包括干燥室41和干燥控制室42,干燥控制室42位于干燥室41的下端;将需要烘干的豆皮放置于运输板2上,通过滚轴7和滚轮15的滑动,将运输板2上的豆皮运输到烘箱4内,通过加热器421和风机42,分别对运输板2上的豆皮进行干燥处理;完成后,通过运输板2将烘干后的豆皮输出,完成豆皮的烘干工作;烘干工作全过程均为自动化,工作效率高,烘干效果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烘箱4内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8,通过烘箱4上的温度传感器8测量温度,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烘干需要进行调节加热器421和风机422的功率,从而升高或降低温度,以达到更好的烘干效果。

干燥控制室42包括加热器421和风机422,风机422位于加热器421底部,固定连接于机架1上,风机422的出风口与加热器421的入风口连接;加热器421的热源出口与干燥室41的热源入口相连,这样的设置可以在风机422吹出气流后,经过加热器421可以提高气流的温度,加快了对豆皮进行烘干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干燥室41包括间隔开的中空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之间通过豆皮传输;所述加热器的热源出口有两个,分别与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相通;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相向的一侧均匀地设有若干排气孔413;干燥室41顶部安装有排气管道414,排气管道414下端安装有喇叭型抽风口415;当热源由加热器传入到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整个腔体为热源,对从两者间输送过的豆皮进行加热烘干,由于加热的热源面积大,使得豆皮表面烘干效率提高,同时更优选地,在上腔体411和下腔体412相向的一侧均匀地设有排气孔413,热源通过排气孔413直接作用到豆皮上,效率提高;通过风机422将加热器421中的热源吹入上下两个腔室,对经过的豆皮上下加热,由于热源均匀,使需要烘干的豆皮烘干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廉。

干燥室41与干燥控制室42之间设有导流装置6,导流装置6位于烘箱4的空腔内,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通过导流装置6上的导流板13对热风的引导分流,使整个空腔内持续保持一个均匀恒定的所需温度, 达到提升烘干效果的目的;该导流装置6位于加热器421上端;所述导流装置6包括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和设置于上连接件6-1与下连接件6-2之间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至少两个导流板13;相邻导流板13之间形成有具有一定折角的通风通道12;通风通道12与加热器421的位置相对应,两个相邻导流板13之间间距从左至右依次减少,这样设置,使得导流装置6的结构更加合理,相邻的通风通道12之间通过的热量也基本相同,同时也增大了空气流通与导流板13的接触面积,降噪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导流板13分别与上连接件6-1与下连接件6-2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导流装置6由设置成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成弯折状,增大了的空气流与导流板13的接触面积,气流从下往上吹,在导流板13的作用下 热风向干燥室41的两端输送,使烘箱4内受热均匀,同时采用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与导流板13固定,使得弯折形的导流板13固定稳固,防止导流板13固定不好,晃动和其它部件碰撞产生噪音,更好的降噪。

导流板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导流板13相互垂直的连接板64,连接板64位于两个上连接件6-1之间,且相互平行;设置连接板64,我们可以使得导流板13可以固定更牢固,防止晃动。

导流板13沿输输送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该导流板13均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分布;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导流板13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分布能够有利于热量的发散,同时加热器421的出风口与导流板13的通风通道12位置相对应,加热器421散发的热量在风机422的作用下能够被各个导流板13引导分流出去,提高热量散发的均匀度,从而保证整个烘箱4内温度均匀。

导流板13由第一连接段13-1、第二连接段13-2和第三连接段13-3固定连接而成,一体成型;第一连接段13-1与上连接件6-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段13-2呈倾斜状,用于连接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三连接段13-3。

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风机422在运行中,所吸收的风向由下至上运行,相邻的第三连接段13-3所形成的通风通道12为垂直方向,在风向上运动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段13-2呈倾斜状的设置,垂直向上运动的风会碰触到第二连接段13-2,产生风向偏移,给风向一定的滞留作用,同时使得风速降低,进而降低风机422运动所带来的噪音;同时也提高了热量散发的均匀度,从而保证整个烘箱4内温度均匀。

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三连接段13-3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段13-1的长度为第三连接段13-3长度的1/2;所述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三连接段13-3呈30°~60°的角度倾斜。

为了便于该导流装置6高度最优化,使得热量散发的均匀度,结构更加便捷和利用率高,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三连接段13-3的长度相等;第一连接段13-1的长度为第三连接段13-3长度的1/2;在保证热量散发均匀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整个烘箱4内温度均匀。

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三连接段13-3呈30°~60°的角度倾斜;本装置的第二连接段13-2为45°倾斜,还具有降低噪音的效果;作为一般情况,还可以根据导流板13的间隔距离调整第二连接段13-2与第一连接段13-1和第三连接段13-3的倾斜角度,可以使30°至60°中的某一个值,第二连接段13-2的倾斜角度过小,不能使热气流分散出去,第二连接段13-2的倾斜角度过大,使热气流不能达到加热器421的正下方位置,都会导致烘箱4内的温度不均匀,通过合理的设置各个导流板13之间的距离和第二连接段13-2的倾斜角度,使得整个烘箱4内都能够有热气流达到,保持烘箱4内的温度均匀,提升烘干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机架1,运输板2,烘箱4,干燥室41,上腔体411,下腔体412,排气孔413,排气管道414,喇叭型抽风口415,干燥控制室42,加热器421,风机422,导流装置6,上连接件6-1,下连接件6-2,导流板13,第一连接段13-1,第二连接段13-2,第三连接段13-3,滚轮1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