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用集热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00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燃气灶用集热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热座。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使用燃气灶,多为将炉圈放置到燃气灶的承液盘上,然后将炒锅等炊具放置在炉圈上;这种常规的使用过程中,燃气灶炉头的火焰会从炊具底部四周冒出,因为火焰的最高温度在外焰部分,即冒出的火焰部分,所以会有很大一部分热量在火焰冒出的同时向四周逸散出去,这不仅使燃气灶使用者在旁边感到炙烤难忍,也造成能源利用率不高;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外来风吹入,会使炉头火焰东摇西摆,不仅使加热效率进一步下降,而且还经常会发生熄火,这让燃气灶使用者苦不堪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防止炉头燃烧热量逸散、提高能源利用率并能防止外来风影响炉头火焰的燃气灶用集热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燃气灶用集热座,可放置在燃气灶的炉头上,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内安装有呈环状设置的耐火圈;所述耐火圈的上部设有与炒锅底部相对应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周圈布置的支撑凸起;所述金属壳体的下部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耐火圈上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相对应的耐火槽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耐火圈包括四块周圈均匀布置的耐火块,每块所述耐火块的所述圆弧面上设有三个支撑凸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内侧下部设有承载所述耐火圈的壳体底边,所述壳体底边的径向内侧设有耐火圈限位凸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通道径向贯穿所述金属壳体的底部,所述金属壳体上对应所述进风通道设有进风罩,所述耐火槽口与所述进风罩相对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燃气灶用集热座,可放置在燃气灶的炉头上,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内安装有呈环状设置的耐火圈;所述耐火圈的上部设有与炒锅底部相对应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设有周圈布置的支撑凸起;所述金属壳体的下部设有进风通道,所述耐火圈上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相对应的耐火槽口;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炉头火焰的周圈空间,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燃烧热量逸散,也有效地防止了外来风影响炉头火焰,显著提高热能利用率;同时本实施例内部能形成正常的进风排风气流流动,使用起来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金属壳体;11-壳体底边;12-耐火圈限位凸起;13-进风通道;14-进风罩;2-耐火圈;21-耐火块;22-圆弧面;23-耐火槽口;24-支撑凸起;3-火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燃气灶用集热座,可放置在燃气灶的炉头上,包括金属壳体1,所述金属壳体1内安装有呈环状设置的耐火圈2;所述耐火圈2包括四块周圈均匀布置的耐火块21,这种分体式的所述耐火圈2的结构,可以保证所述耐火圈2在受热膨胀后结构不会产生破坏,而且在所述耐火块21出现破损后,也便于进行更换;所述耐火圈2由耐火材料制成,所述耐火材料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耐火圈2的上部设有与炒锅底部相对应的圆弧面22,所述圆弧面22上设有周圈布置的支撑凸起24;所述圆弧面22与炒锅等炊具的底面形状相对应,这样在使用时,所述圆弧面22与炒锅的底面之间能形成一个均匀的出风空间,这种均匀的出风空间不仅可以减少热量的逸散,同时能保证本实施例内部正常的空气流动;本实施例每块所述耐火块21的所述圆弧面22上设有三个支撑凸起24,每个所述耐火块21与其对应的三个所述支撑凸起24整体成型。

所述金属壳体1的下部设有进风通道13,所述耐火圈2上设有与所述进风通道13相对应的耐火槽口23;所述进风通道13径向贯穿所述金属壳体1的底部,所述金属壳体1上对应所述进风通道13设有进风罩14,所述耐火槽口23与所述进风罩14相对应;本实施例所述进风通道13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每个所述耐火块21下方的中部,所述进风罩14不仅可以保证所述进风通道13在任何时候都能进风通畅,同时对所述耐火块21的安装定位和膨胀限位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述金属壳体1的内侧下部设有承载所述耐火圈2的壳体底边11,所述壳体底边11的径向内侧设有耐火圈限位凸起12,这样本实施例在所述金属壳体1内部下方形成一个安装凹槽,所述耐火圈2安装到所述安装凹槽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金属壳体1也会因吸收一部分热量而发生热膨胀,而对于现在常用的耐火材料而言,其热膨胀系数往往远小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这样本实施例在使用时,所述金属壳体1的膨胀变形会大于所述耐火圈2的膨胀变形,保证本实施例所述耐火圈2更不容易发生结构损坏。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只需将本实施例放置在燃气灶的炉头上即可,环形的结构和所述圆弧面22的结构能有效防止燃烧热量的逸散,能提高燃气灶的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可以防止外来风对炉头火焰3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燃气灶使用时的体验;因为气体受热后变轻的原理,本实施例内腔的气流是呈上升趋势的,这样下部的所述进风通道13可以形成有效的进风气流,保证炉头燃烧所需的氧气,而所述圆弧面22和炒锅底部形成的均匀空间可以使产生的废气能顺利排出;所以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