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000阅读:1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锅灶,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



背景技术:

大锅灶是厨房设备中的一种灶具,一般为商用厨房设备,中餐灶的一种。

授权公告号为CN204084506U,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燃气大锅灶,包括燃气大锅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大锅灶本体上设置有炉膛,炉膛上部安装有大锅,炉膛内设置有排烟口,燃气大锅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热水箱,热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换热管,热水箱与排烟口相连通,热水箱的上部设置有出烟口,热水箱的下部安装有进水管,热水箱的上部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燃气大锅灶本体的前部安装有观火门,燃气大锅灶本体的上部安装有水龙头,燃气大锅灶本体上设置有滤水槽,滤水槽上安装有漏水管和滤水板。这种节能环保燃气大锅灶由于炒菜时油点、菜汁溅射,导致灶台表面易脏,现有的清理方式大部分是人工清洗,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具有方便清洗大锅灶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包括灶体、设置在灶体上的灶台、位于灶台上方用于放置锅的灶坑,所述灶台四周凸起围成灶壁,其特征是:所述灶台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灶壁包括四个侧壁,所述灶台与其中一个侧壁的连接处设置有排水装置,所述灶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灶壁上用于清洗所述灶台的喷头,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用于放置清洗液的储液桶,所述灶壁内设置有输液管和与市政水连通的输水管,所述储液桶通过吸液管与所述输液管连通,所述喷头包括与输液管连通的喷液头和与输水管连通的喷水头,所述灶体上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清洗装置工作的按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清洗灶台时,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控制清洗装置开始工作,喷液头喷出清洗液,喷水头喷出清水,对灶台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沿灶台表面流入排水装置排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灶台倾斜设置,所述排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灶台的最低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清洗后的污水沿灶台表面流至排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液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按钮通过控制所述水泵和电磁阀来控制所述清洗装置工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按下按钮后,水泵开始工作、同时电磁阀打开,使得储液桶内的清洗液进入输液管进而从喷液头流出,市政水流入输水管进而从喷水头流出,进而达到清洁灶台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灶壁的四个侧壁包括位于排水装置两侧的第一灶壁和第二灶壁、与所述排水装置相对的第三灶壁,所述喷头设置为三组且分别设置在第一灶壁、第二灶壁和第三灶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三组喷头,可以多角度地清洗灶台的各个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组所述喷头包括两个喷水头,所述喷水头分别位于所述喷液头两侧,所述喷水头与所述喷液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朝向所述喷液头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水头从两侧朝向喷液头喷水,使从喷液头喷出的清洗液能够和水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槽和设置在所述排水槽上方的过滤板,所述排水槽倾斜设置,所述排水槽的最低处设置有与下水道连通的排水口,过滤板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清洁灶台后产生的污水沿灶台表现流至过滤板,并从过滤孔流至排水槽内,之后从排水口流进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排水槽远离所述排水口的一端铰接,所述排水槽在接近所述排水口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过滤板自由端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转动过滤板,使排水槽暴露出来,方便工作人员清洗排水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板的自由端设置有拉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操作过滤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手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穿设在相邻的两个过滤孔内,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的自由端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对拉手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防止拉手从过滤孔脱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拉把手将过滤板打开,使排水槽暴露出来,有利于排水槽内部的清洗。同时,拉手穿设在过滤孔上有利于减少空间,避免另找空间来设置拉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灶坑的上方设置有一圈与所述灶台固定的挡水凹槽,所述挡水凹槽设置为朝向灶坑弯曲的弧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凹槽可以阻挡喷头喷出的液体进入灶坑内部。同时,喷头喷出的液体喷射在挡水凹槽上,进而沿弧形表面流至灶台的上表面,或经弧形表面反射至灶台,具有导流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喷水头喷出清水,喷液头喷出清洗液,二者充分混合后流至灶台,并对灶台进行清洗,产生的污水沿灶台表面流进排水装置排走,实现方便清洗大锅灶的效果;

(2)挡水凹槽可以阻挡喷头喷出的液体进入灶坑内部,同时具有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输水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排水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挡水凹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灶体;11、空腔;111、储液桶;112、水泵;2、灶台;21、排水装置;211、过滤板;2111、过滤孔;2112、拉手;212、排水槽;2121、排水口;3、灶坑;401、输液管;402、输水管;4021、电磁阀;41、第一灶壁;42、第二灶壁;43、第三灶壁;451、喷液头;452、喷水头;5、控制板;51、按钮;6、挡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

一种带有清洗装置的大锅灶,参照图1所示,包括灶体1、设置在灶体1上的灶台2、位于灶台2上且用于放置锅的灶坑3,其中,灶台2倾斜设置且四周凸起形成灶壁。灶台2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装置21,位于排水装置21两侧的灶壁分别为第一灶壁41和第二灶壁42,与排水装置21相对的灶壁为第三灶壁43。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灶体1内设置有空腔11,该空腔11设置有用于放置清洗液的储液桶111,储液桶111内设置有一水泵112。储液桶111内竖直设置有吸液管,灶壁内设置有与吸液管连通的输液管401,输液管401上设置有水泵112。并且,灶壁内还设置有连通市政水的输水管402。

第一灶壁41、第二灶壁42和第三灶壁43均设置有一组喷头。每组喷头的喷头数量为三个,包括与输液管401连通且位于中间的喷液头451、以及与输水管402连通且位于喷液头451两侧的喷水头452。三组喷头的设置方式相同,以设置在第二灶壁42上的喷头为例,喷液头451水平设置且垂直于第二灶壁42,喷水头452与喷液头45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朝向喷液头451倾斜设置,使得从喷水头452喷出的清水和从喷液头451喷出的清洗液能够充分混合。又因灶台2倾斜设置,使混合液能够沿灶台2底面流动,进而流进排水装置21排出。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排水装置21包括排水槽212,排水槽212倾斜设置,排水槽212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水口2121,排水口2121与下水道连通,便于将流进排水槽212的油污和污水排出。排水槽212上方设有过滤板211,过滤板211呈长条形且上方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2111。过滤板211与排水槽212远离排水口2121的一端铰接,排水槽212在接近排水口212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过滤板211自由端的凹槽。

过滤板211的自由端设有拉手2112,拉手2112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穿设在相邻的两个过滤孔2111内,固定部与连接部的自由端固定,固定部对拉手2112起到限位作用,用于防止拉手2112从过滤孔2111脱离。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提拉把手2112,将过滤板211打开,使排水槽212暴露出来,有利于排水槽212内部的清洗。同时,拉手2112穿设在过滤孔2111上有利于减少空间,避免另找空间来设置拉手2112。

参照图6所示,灶坑3的上方有一圈挡水凹槽6,挡水凹槽6设置为朝向灶坑3弯曲的弧形,挡水凹槽6与灶台2固定,用于阻挡喷头喷出的液体进入灶坑3内部。同时,喷头喷出的液体喷射在挡水凹槽6上,进而沿弧形表面流至灶台2的上表面,或经弧形表面反射至灶台2,具有导流效果。

参照图1和图3所示,输水管402上设有电磁阀4021,电磁阀4021用于控制输水管402是否导通,灶体1上设置有与灶台2连接的控制板5,控制板5上设置有按钮51,按钮51用于控制电磁阀4021和水泵112的工作。

工作过程:需要清洗灶台2时,工作人员按下按钮51,控制储液桶111中的水泵112开始工作、同时输水管402上的电磁阀4021打开。此时,三组喷头同时工作,喷液头451喷出清洗液,喷水头452朝向喷液头451喷出清水,使喷出的清洗液和清水有效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喷至挡水凹槽6处进而流至灶台2,对灶台2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沿灶台2表面流入排水槽,挡水凹槽6有效阻挡喷出液体,由灶台2为斜面且喷头位置设置有利于朝向排水装置21流动,故清洁后的污水经由过滤板211流入排水槽212,之后由排水槽212上的排水口2121流入下水道。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