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3320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该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底部设有供火的炉头组件,所述炉膛内设有导流辐射部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呈锥筒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罩在所述炉头组件上,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径向尺寸大的一端朝向大锅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在炉头与大锅底部之间设有导流辐射部件,导流辐射部件可以把火焰辐射能量向大锅底部充分反射聚拢,增加了大锅对火焰热量的有效吸热率。
【专利说明】
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炉灶的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大锅灶的炉膛,火焰燃烧时需要覆盖锅底的面积较大,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火焰热辐射的面积,造成热量的白白流失,如何既让火焰热能聚焦在锅的外壁同时又把火焰通过热辐射流失的热量持久高效地收集起来并加以回收储存利用,成为业界函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该大锅灶炉膛结构可以将火焰燃烧的能量进行聚拢富集并加以利用,增加了大锅对火焰热量的有效吸热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底部设有供火的炉头组件,所述炉膛内设有导流辐射部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呈锥筒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罩在所述炉头组件上,所述导流辐射部件径向尺寸大的一端朝向大锅的底部。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膛包括外壁层和内壁层,所述外壁层、内壁层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靠近所述炉膛内壁与导流辐射部件之间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在炉膛内沿炉膛轴线自内向外依次布置并构成多组多匝换热管绕组;所述换热管绕组沿炉膛上下方向呈阶梯状布置有多层。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膛上设置有防爆阀,所述防爆阀设置在所述炉膛上方侧壁的左右,所述防爆阀的开口部设置有重力自垂的防爆板。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膛的前方设有观火结构,所述观火结构包括观火筒,所述观火筒一端与炉膛侧壁相通、另一端设有端盖。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头组件包括主火燃气预混单元、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所述主火燃气预混单元包括主火进气口、主火进风口,所述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包括长明火进气口、长明火进风口,所述主火进风口、长明火进风口均与总进风管相通;所述总进风管包括调风管,所述调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主火进风口相通,所述调风管上设有手动风门,所述调风管的管体上连接有与所述长明火进风口相通的长明火风管,所述长明火风管的进口设在手动风门的进风前端。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膛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多层换热管绕组的可移动的楔形支撑,所述楔形支撑沿炉膛的周面布置有多列。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炉头座,所述炉头座包括用于安放炉头的第一凹腔、以及用于布置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的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底部设有与炉头相通的竖管,所述竖管下端部通过对丝与三通接头的第一通相连,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二通构成所述主火进风口,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通通过补芯与主火进气管相连,所述主火进气管的出气端在三通接头内延伸至所述对丝处,所述主火进气管的出口端套设有分气螺帽,所述分气螺帽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对丝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凹腔中竖直设有长明火管,所述长明火管贯穿所述第二凹腔底部,所述长明火管下端部设有所述长明火进气口、长明火进风口,所述长明火管上端部设有风气出口,所述风气出口处设有长明火点火针。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炉头座底部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板面上垂直固定有所述长明火管、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点火针的第一套管、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火焰检测针的第二套管、以及用于套设安装主火火焰检测针的第三套管,所述长明火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均垂直贯穿所述安装板,所述长明火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凹腔中,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的管体上均设有贯穿管壁且分别用于固定长明火点火针、长明火火焰检测针、主火火焰检测针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轴向与安装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凹腔上还设有长明火罩。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圆台座,所述炉头座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圆台座的上台面上,所述竖管垂直贯穿所述圆台座,所述第二凹腔的底部嵌入所述圆台座的上台面,所述圆台座的上台面上还设有供第三套管通过的穿孔。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016](I)本实用新型在炉头与大锅底部之间设有导流辐射部件,导流辐射部件可以把火焰辐射能量向大锅底部充分反射聚拢,增加了大锅对火焰热量的有效吸热率。
[0017](2)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炉膛结构,且在外壁层与内壁层之间铺设厚厚的保温隔热层,该结构用以替代传统的由耐火泥制作而成的炉膛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大大减轻了灶体重量,同时炉膛的隔热隔音减震效果更好更充分,有效阻断了热量通过炉膛壁向外的流失;另外不需要采用其它特别的降温措施就可以达到炉膛外侧温度与正常室温相差无几的效果,保证了灶体使用的安全性。
[0018](3)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绕组可以把反射到锅底又二次反射散开的辐射热量及热空气对流产生的传导热加以收集,换热管的布局使得炉膛内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大,同时有效阻挡火焰通过热辐射途径传导给炉膛壁。使得炉膛壁的温度可以充分降低。
[0019](4)本实用新型中楔形支撑可以使换热管绕组在炉膛内的安装更加灵活自由,SP该楔形支撑可以使换热管绕组在炉膛的上下方向进行移动调整,使得炉膛壁、换热管绕组、导流辐射部件、大锅底部四者相对火焰的位置分布更趋合理、协调,通过楔形支撑可以方便快捷地调配火焰的热燃烧量在炉膛内的传递路径及分布形态,从而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大锅灶在不同工况下正热使用及余热利用的最佳匹配点,使热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0020](5)本实用新型中防爆阀作用体现在:一旦炉膛内火焰产生爆燃时,瞬间的高压可以不经灶体后背板的烟道,而可以直接从路径最短的防爆阀排泄出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泄压响应迅速、泄压气流不直接冲击设备部件,更远离操作人员,安全可靠持久耐用。
[0021](6)本实用新型中观火结构体积更小巧,结构更简化,制作更简便,可以有效避免观火时炉膛内烟气的喷出,保护人员的安全。
[0022](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火燃气预混单元、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的进风口均与总进风管相通,即可实现主火、长明火共用一套供风装置,有效减少了安装工作,并相应减少炉灶的设备成本。
[0023](8)本实用新型在主火进风口处设置调风管并利用所述手动风门进行风量的调节,同时在调风管上设置一个为长明火供风的分支管路,即长明火风管,长明火风管的进口设在手动风门的进风前端,该结构可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长明火风管中的风压恒大于进入主火进风口中的压力,从而保证了主火风道内的燃烧气流不会倒灌进入长明火风管中,也避免了炉膛内的燃烧气体把长明火压灭,确保炉头工作的可靠、安全、稳定。
[0024](9)本实用新型中炉头座为主火燃气预混单元、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的安装基础,便于将主火燃气预混单元、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集成布置为一个安装整体,便于后期的炉灶安装和维修拆卸。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长明火点火针实现集中组合式点火,长明火火焰检测探针、主火火焰检测探针构成相应的火焰检测结构,确保炉头工作的可靠、安全、稳定。
[0025](1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长明火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集成固定布置与所述的安装板上并构成一个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整体,该部分结构在安装时,长明火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的上端直接穿过第二凹腔的底部,并将安装板与炉头座进行固定,再将相应的长明火点火针、长明火火焰检测针、主火火焰检测针安装于所述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中,并拧动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另外长明火进气口、长明火进风口均集成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空间开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该结构安装稳定能避免长明火管下端部金属与长明火点火针的末端金属太近而产生拉弧放点现象,避免该处因零件之间安装配合不严导致的漏气着火现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的内壁可以增加与检测针的接触面积,使检测针在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内安装固定更牢固、准确。
[0026](11)本实用新型中圆台座的结构强度高,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圆台座与所述炉头座进行安装固定,得到一体化的燃气预混式炉头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预先进行批量生产,现场安装时直接通过圆台座将所述一体化的燃气预混式炉头组件与机台进行安装固定,这样大大方便炉头的安装、调试、拆卸、维修。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0029]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30]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锅移除后的俯视图。
[0031 ]图5是移出大锅后炉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炉头组件的主视图。
[0033]图7是炉头组件的俯视图。
[0034]图8是炉头组件的仰视图。
[0035]图9是图7的A-A剖视图。
[0036]图10是图7的B-B剖视图。
[0037]图11是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是炉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
[0040]20-炉头组件21-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1-主火进气口
[0041 ]212-主火进风口 213-炉头214-对丝215-三通接头216-补芯
[0042]217-主火进气管218-分气螺帽22-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
[0043]221-长明火进气口 222-长明火进风口 223-长明火管
[0044]224-风气出口 225-长明火点火针226-长明火火焰检测针
[0045]227-主火火焰检测针228-长明火罩229-长明火风管23-调风管
[0046]231-手动风门24-炉头座241-第一凹腔242-第二凹腔243-竖管
[0047]25-安装板251-第一套管252-第二套管253-第三套管
[0048]254-固定螺栓26-圆台座30-炉膛31-导流辐射部件32a_外壁层
[0049]32b-内壁层32c-保温隔热层33-换热管绕组33a_进水口
[0050]33a-出水口 34-防爆阀35-观火结构351-观火筒352-端盖[0051 ]36-楔形支撑37-排烟孔40-大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52]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
[0053]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大锅灶炉膛结构包括炉膛30,所述炉膛30底部设有供火的炉头组件20,所述炉膛30内设有导流辐射部件31,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呈锥筒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罩在所述炉头组件20上,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径向尺寸大的一端朝向大锅40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在炉头213与大锅40底部之间设有导流辐射部件31,导流辐射部件31可以把火焰辐射能量向大锅40底部充分反射聚拢,增加了大锅40对火焰热量的有效吸热率。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可以是锥筒状,也可以是底部镂空的碗状结构。
[0054]传统大锅灶炉膛为锥形体结构,在锥形体结构内侧的底部及侧壁筑有厚厚的耐火泥,用于隔热及保温。因灶体尺寸大,所用耐火泥量较大,往往耐火泥重量要超过灶体自身重量,故筑有耐火泥的大锅灶比较笨拙,这给安装、运输以及维修都带来诸多不便。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炉膛30的结构包括外壁层32a和内壁层32b,所述外壁层32a、内壁层32b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32c。即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炉膛结构,且在外壁层32a与内壁层32b之间铺设厚厚的保温隔热层32c,该结构用以替代传统的由耐火泥制作而成的炉膛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仅大大减轻了灶体重量,同时炉膛30的隔热隔音减震效果更好更充分,有效阻断了热量通过炉膛壁向外的流失;另外不需要采用其它特别的降温措施就可以达到炉膛外侧温度与正常室温相差无几的效果,保证了灶体使用的安全性。
[0055]为了可以把反射到大锅40底部又二次反射散开的辐射热量及热空气对流产生的传导热加以收集,本实用新型在靠近所述炉膛30内壁与导流辐射部件31之间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在炉膛内沿炉膛30轴线自内向外依次布置并构成多组多匝换热管绕组33;所述换热管绕组33沿炉膛30上下方向呈阶梯状布置有多层。所述换热管的布局使得炉膛30内热空气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大,同时有效阻挡火焰通过热辐射途径传导给炉膛壁。使得炉膛壁的温度可以充分降低。
[0056]另外,所述炉膛30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多层换热管绕组的可移动的楔形支撑36,所述楔形支撑36沿炉膛30的周面布置有多列。该楔形支撑36可以使换热管绕组33在炉膛30内的安装更加灵活自由,即该楔形支撑36可以使换热管绕组33在炉膛30的上下方向进行移动调整,使得炉膛壁、换热管绕组33、导流辐射部件31、大锅40底部四者相对火焰的位置分布更趋合理、协调,通过楔形支撑36可以方便快捷地调配火焰的热燃烧量在炉膛30内的传递路径及分布形态,从而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大锅灶在不同工况下正热使用及余热利用的最佳匹配点,使热能发挥更大的功效。
[0057]所述炉膛30后上方侧壁上左右各设一个防爆阀34。一旦炉膛内火焰产生爆燃时,瞬间的高压可以不经灶体后背板的排烟孔37,而可以直接从路径最短的防爆阀34排泄出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泄压响应迅速、泄压气流不直接冲击设备部件,更远离操作人员,安全可靠持久耐用。
[0058]传统观火孔为钢、方砖的混合结构,加工繁琐且观火孔的孔口面积较大,一旦打开,烟气大量喷出。而本实用新型所述观火结构35包括观火筒351,所述观火筒351 —端与炉膛30侧壁相通、另一端设有端盖352。本实用新型中观火结构体积更小巧,结构更简化,制作更简便,可以有效避免观火时炉膛内烟气的喷出,保护人员的安全。
[0059]如图6-10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所述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包括主火进气口 211、主火进风口 212,所述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包括长明火进气口 221、长明火进风口 222,所述主火进风口 212、长明火进风口 222均与总进风管相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的进风口均与总进风管相通,即可实现主火、长明火共用一套供风装置,有效减少了炉头的安装工作,并相应减少炉灶的设备成本。
[0060]进一步,所述总进风管包括调风管23,所述调风管23的出风口与所述主火进风口211相通,所述调风管23上设有手动风门231,所述调风管23的管体上连接有与所述长明火进风口 222相通的长明火风管229,所述长明火风管229的进口设在手动风门231的进风前端。本实用新型在主火进风口 212处设置调风管23并利用所述手动风门231进行风量的调节,同时在调风管23上设置一个为长明火供风的分支管路,即长明火风管229,长明火风管229的进口设在手动风门231的进风前端,该结构可以使得在工作状态下,长明火风管229中的风压恒大于进入主火进风口211处的压力,从而保证了主火风道内的燃烧气流不会倒灌进入长明火风管229中,也避免了炉膛内的燃烧气体把长明火压灭,确保炉头工作的可靠、安全、稳定。
[0061]为了给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提供安装基础,便于将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集成布置为一个安装整体,便于后期的炉灶安装和维修拆卸,所述组合结构还包括炉头座24,所述炉头座24包括用于安放炉头213的第一凹腔241、以及用于布置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的第二凹腔242,所述第一凹腔241底部设有与炉头213相通的竖管243,所述竖管243下端部通过对丝214与三通接头215的第一通相连,所述三通接头215的第二通构成所述主火进风口 212,所述三通接头215的第三通通过补芯216与主火进气管217相连,所述主火进气管217的出气端在三通接头215内延伸至所述对丝214处,所述主火进气管217的出口端套设有分气螺帽218,所述分气螺帽218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对丝214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凹腔242中竖直设有长明火管223,所述长明火管223贯穿所述第二凹腔242底部,所述长明火管223下端部设有所述长明火进气口 221、长明火进风口222,所述长明火管223上端部设有风气出口 224,所述风气出口 224处设有长明火点火针
225。
[0062]如图8、11所示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炉头座24底部的安装板25,所述安装板25板面上垂直固定有所述长明火管223、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点火针225的第一套管251、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火焰检测针226的第二套管252、以及用于套设安装主火火焰检测针227的第三套管253,所述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均垂直贯穿所述安装板25,所述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凹腔242中,位于所述安装板25下方的所述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的管体上均设有贯穿管壁且分别用于固定长明火点火针、长明火火焰检测针、主火火焰检测针的固定螺栓254,所述固定螺栓254的轴向与安装板25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凹腔242上还设有长明火罩22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集成固定布置与所述的安装板25上并构成一个便于安装和拆卸的整体,该部分结构在安装时,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的上端直接穿过第二凹腔242的底部,并将安装板25与炉头座24进行固定,再将相应的长明火点火针225、长明火火焰检测针
226、主火火焰检测针227安装于所述的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中,并拧动固定螺栓254进行固定。另外长明火进气口 221、长明火进风口 222均集成于所述安装板25的下方,空间开阔方便安装、拆卸,同时该结构安装稳定能避免长明火管223下端部金属与长明火点火针225的末端金属太近而产生拉弧放点现象,避免该处因零件之间安装配合不严导致的漏气着火现象,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的内壁可以增加与检测针的接触面积,使检测针在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内安装固定更牢固、准确。
[0063]所述炉头组件还包括圆台座26,所述炉头座24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上,所述竖管243垂直贯穿所述圆台座26,所述第二凹腔242的底部嵌入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上还设有供第三套管253通过的穿孔。本实用新型中圆台座26的结构强度高,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圆台座26与所述炉头座24进行安装固定,得到一体化的燃气预混式炉头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预先进行批量生产,现场安装时直接通过圆台座26将所述一体化的燃气预混式炉头组件与机台进行安装固定,这样大大方便炉头的安装、调试、拆卸、维修。
[0064]传统炉头的安装方式是一个个散件逐次安装上去,不能提前进行预装配,大大延长了总机的安装周期,同时,这部分组件安装后需要进行密封测试、点火调试、燃烧测试等各种检验检测工序,安装返修返工率较高。而本实用新型将这部分组件模块化,独立开来,可以在不进行总机组装前单独进行相关测试,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总机组装。将主火、长明火等组件集中固定在一个圆盘座26上形成一个大的炉头组件,然后通过圆盘座26上的螺钉孔再与机台进行一体式安装固定。
【主权项】
1.一种带有余热利用功能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30),所述炉膛(30)底部设有供火的炉头组件(20),所述炉膛(30)内设有导流辐射部件(31),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呈锥筒状,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径向尺寸小的一端罩在所述炉头组件(20)上,所述导流辐射部件(31)径向尺寸大的一端朝向大锅(40)的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0)包括外壁层(32a)和内壁层(32b),所述外壁层(32a)、内壁层(32b)之间设有保温隔热层(32c)。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炉膛(30)内壁与导流辐射部件(31)之间设有呈螺旋状布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在炉膛内沿炉膛(30)轴线自内向外依次布置并构成多组多匝换热管绕组(33);所述换热管绕组(33)沿炉膛(30)上下方向呈阶梯状布置有多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0)上设置有防爆阀(34),所述防爆阀(34)设置在所述炉膛(30)上方侧壁的左右,所述防爆阀(34)的开口部设置有重力自垂的防爆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0)的前方设有观火结构(35),所述观火结构(35)包括观火筒(351),所述观火筒(351)—端与炉膛(30)侧壁相通、另一端设有端盖(35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组件(20)包括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所述主火燃气预混单元(21)包括主火进气口(211)、主火进风口(212),所述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22)包括长明火进气口(221)、长明火进风口(222),所述主火进风口(212)、长明火进风口(222)均与总进风管相通;所述总进风管包括调风管(23),所述调风管(23)的出风口与所述主火进风口(211)相通,所述调风管(23)上设有手动风门(231),所述调风管(23)的管体上连接有与所述长明火进风口(222)相通的长明火风管(229),所述长明火风管(229)的进口设在手动风门(231)的进风前端。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30)内壁上设有用于支撑多层换热管绕组的可移动的楔形支撑(36),所述楔形支撑(36)沿炉膛(30)的周面布置有多列。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组件(20)还包括炉头座(24),所述炉头座(24)包括用于安放炉头(213)的第一凹腔(241)、以及用于布置长明火燃气预混单元的第二凹腔(242),所述第一凹腔(241)底部设有与炉头(213)相通的竖管(243),所述竖管(243)下端部通过对丝(214)与三通接头(215)的第一通相连,所述三通接头(215)的第二通构成所述主火进风口(212),所述三通接头(215)的第三通通过补芯(216)与主火进气管(217)相连,所述主火进气管(217)的出气端在三通接头(215)内延伸至所述对丝(214)处,所述主火进气管(217)的出口端套设有分气螺帽(218),所述分气螺帽(218)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对丝(214)的内径尺寸;所述第二凹腔(242)中竖直设有长明火管(223),所述长明火管(223)贯穿所述第二凹腔(242)底部,所述长明火管(223)下端部设有所述长明火进气口(221)、长明火进风口(222),所述长明火管(223)上端部设有风气出口(224),所述风气出口(224)处设有长明火点火针(22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组件(2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炉头座(24)底部的安装板(25),所述安装板(25)板面上垂直固定有所述长明火管(223)、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点火针(225)的第一套管(251)、用于套设安装长明火火焰检测针(226)的第二套管(252)、以及用于套设安装主火火焰检测针(227)的第三套管(253),所述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均垂直贯穿所述安装板(25),所述长明火管(223)、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凹腔(242)中,位于所述安装板(25)下方的所述第一套管(251)、第二套管(252)、第三套管(253)的管体上均设有贯穿管壁且分别用于固定长明火点火针、长明火火焰检测针、主火火焰检测针的固定螺栓(254),所述固定螺栓(254)的轴向与安装板(25)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二凹腔(242)上还设有长明火罩(228)。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锅灶炉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组件(20)还包括圆台座(26),所述炉头座(24)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上,所述竖管(243)垂直贯穿所述圆台座(26),所述第二凹腔(242)的底部嵌入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所述圆台座(26)的上台面上还设有供第三套管(253)通过的穿孔。
【文档编号】F24C3/00GK205425031SQ201620106425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9日
【发明人】夏光超, 李大发, 唐照武, 闵忠汉, 葛铜川, 郑学慧, 夏富生, 姚立茹
【申请人】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