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799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及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烟机,特别涉及一种安装在油烟机上的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属于油烟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油烟机在中国家庭越来越普及,已成为厨房必不可少的一个家用电器。随着对居民烹饪习惯和厨房环境的深入研究,油烟机在产品种类、技术含量、标准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油烟机多采用滤油网加油杯的结构形式,滤油网多采用平板状的结构或采用向下凸出的锥形结构,在滤油网的一侧或者滤油网的锥形的底部安置相应的储油结构件即油杯,油附着在滤油网上后流向油杯内并存储在油杯内。此种结构需在滤油网上安装相应的油杯,并要设置相应的导油槽将油导入油杯。这种结构相对复杂,并且需要用户及时对油杯进行清洁,给予较差的用户体验。另外,现有的滤油网不能有效的增加集烟腔的深度,因此拢烟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觖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解决用户油杯清洗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可以提高拢烟能力的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同时提供一种安装有该免油杯式滤油装置的油烟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包括滤油网及储油装置,在所述滤油网上开有若干个进气口,所述滤油网为四周下边缘低、中间高的锥形结构,所述滤油网的四周下边缘处设置有一圈用于存储油的储油装置。

进一步,所述储油装置为沿所述滤油网四周下边缘设置的上方敞口的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滤油网的下边缘末端伸入至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滤油网的下边缘末端与环形槽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油流入环形槽内部的导油间隙。

进一步,所述滤油网由两个沿油烟机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斜边、两端的短斜边、连接长斜边和短斜边顶部的顶边、长斜边和短斜边的下边缘向外折弯的底边组成。

进一步,在所述滤油网的两个长斜边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为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若干个长圆孔。

进一步,所述底边由具有夹角的第一底边及第二底边组成,所述第一底边与长斜边和短斜边的下边缘连接,所述第二底边伸入至储油装置内并向储油装置的底壁方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第二底边靠近储油装置外侧的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底边与储油装置的外侧侧壁和底壁之间均具有用于油流入储油装置内部的导油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烟机,包括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处安装有如上所述的免油杯式滤油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及油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油网的四周设置一圈隐藏式的储油区域,用以代替油杯结构,不仅可避免使用油杯而简化油烟机结构,还可以因为储油区域容积足够大,而有效解决了用户油杯清洗的问题,为用户减轻清洗油杯的烦恼,提升用户体验。同时,由于不设置油杯,还避免了油杯的不稳定连接带来的油杯振动与噪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滤油网采用锥形的设计形式,加大了集烟腔的纵向深度,大幅提高了油烟机的拢烟能力和排烟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油烟机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进风口1,滤油网2,长斜边2a,短斜边2b,顶边2c,第一底边2d,第二底边2e,储油装置3,进气口4,环形槽5,导油间隙6,螺钉孔7,主箱体8,侧集烟罩9,侧进风口10,侧储油装置11,挡烟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免油杯式滤油装置,安装在油烟机的上进风口1处。滤油装置包括滤油网2及储油装置3,在滤油网2上开有若干个进气口4,油烟从进气口4进入油烟机的风箱内。

滤油网2采用四周下边缘低、中间高的锥形结构,相当于在纵向上增加了集烟腔的深度,大幅提高了油烟机的拢烟能力和排烟能力。

滤油网2的四周下边缘处设置有一圈用于存储油的储油装置3,储油装置3为沿滤油网2四周下边缘设置的上方敞口的环形槽5,环形槽5围成的空间即为储油区域,收集后的油均存储在该储油区域内。环形槽5与滤油网2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滤油网2由两个沿油烟机宽度方向设置的长斜边2a、两端的短斜边2b、顶边2c及四周下边缘处的底边组成,顶边2c将长斜边2a和短斜边2b的顶部连接,底边由长斜边2a和短斜边2b的下边缘向外折弯形成。长斜边2a的长度远大于短斜边2b的长度,滤油网2整体呈长条状,在保证拢烟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油烟机的厚度,相对减少占用空间。

长斜边2a和短斜边2b均向中心收拢,顶边2c呈水平状态。在两个长斜边2a上设置有进气口4,进气口4优先采用沿长斜边2a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若干个长圆孔。在风机的作用下,气流向上流动,在顶边2c处被阻挡,形成拢流,从两侧的进气口4进入上方的风箱内,这种结构更利于烟气中的油沉降在滤油网2上,滤油效果更好。

在顶边2c上设置有两个螺钉孔7,两个螺钉孔7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两个连接板上,连接板再通过螺钉或焊接固定在油烟机的壳体上。再需要清洗滤油网2时,只需要拆下两个螺钉即可,拆装非常方便。

滤油网2的底边优选由具有夹角的第一底边2d及第二底边2e组成,其中,第一底边2d与长斜边2a和短斜边2b的下边缘连接,第一底边2d与水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呈略向下倾斜的状态,第二底边2e则向储油装置3的底壁方向折弯,第二底边2e伸入至储油装置3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二底边2e靠近环形槽5外侧的侧壁设置,第二底边2e与环形槽5的外侧侧壁和底壁之间均具有用于油流入环形槽5内部的导油间隙6。气流从进气口4进入后,在滤油网2上沉降,油顺着倾斜的长斜边2a、短斜边2b、第一底边2d、第二底边2e及导油间隙6进入下方的环形槽5内。第一底边2d和第二底边2e对滤油网2上的油起到了较好的导流作用,不但利于将油引导至下方的环形槽5内,还有利于环形槽5内侧的侧壁向滤油网2的中心方向延伸,使环形槽5上方的敞口部分与滤油网2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覆盖重合的部分,可以有效避免油滴滴落至下面灶台。

本实施例中滤油网2的长斜边2a、短斜边2b、顶边2c、第一底边2d、第二底边2e采用一体成型的不锈钢板制成,不但便于清洗和日常维护,还可以保证滤油网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该滤油装置摒弃了传统滤油网下面加装油杯的结构形式,在滤油网2的四周边缘设置了一圈储油区域,由储油区域代替油杯,在油烟机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油会沿着滤油网2的表面流进下部四周设置的储油区域内,而且由于储油区域容积足够大,可以一次性存储的油量较多,使滤油网2和储油装置3的清洗周期达到一年以上,有效解决了用户油杯清洗问题,为用户减轻清洗油杯的烦恼,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利用在滤油网2的四周设置一圈隐藏式的储油区域,用以代替油杯结构,还可以简化油烟机结构,避免了油杯的不稳定连接带来的油杯振动与噪音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主箱体8和侧集烟罩9,主箱体8内设置有风箱(图中未示出),在位于侧集烟罩9前方的主箱体8的底壁上设置有上进风口1,在上进风口1处安装有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滤油装置,在主箱体8的顶部设置有排风口。

侧集烟罩9为可升降结构,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主箱体8上,在侧集烟罩9的正面下部设置有侧进风口10,侧进风口10的上方是挡烟板12,侧集烟罩9的底部即侧进风口10的下方设置有侧储油装置11。在油烟机工作时,侧集烟罩9从主箱体8内向下移动伸出,工作结束后,侧集烟罩9向上移动缩进主箱体8内,侧集烟罩9完全嵌入主箱体8内部,从主箱体8的外部看不到任何的油烟机的部件,提升了油烟机的整体美观度。

其中,优选侧进风口10的进风风量远大于上进风口1的进风风量,油烟大部分从侧进风口10进入侧集烟罩9内再进入主箱体8,最后从顶部排风口排出。由于侧进风口10的进风量大,且侧进风口10在工作时靠近灶台的位置,油烟大部分从侧进风口10进入,不但大幅提升了油烟机的吸烟能力,也使得大部分的油会存储在侧进风口10下方的侧储油装置11内,侧储油装置11沿油烟机的宽度方向通长设置,储油容量较大,配合上进风口1处安装的滤油装置,可以一次性存储更多的油量,使滤油装置的清洗周期达到一年以上,有效解决了用户油杯清洗问题,为用户减轻清洗油杯的烦恼,提升用户体验。

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